《道德经》,原称《老子》,又称《道德真经》、《五千言》,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似是作者、注释者、传抄者的集合体)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河上公,亦称河上丈人、河上真人,齐地琅琊一带方士,黄老哲学的集大成者,黄老道的开山祖师,其老子注《河上公章句》成书Z早,流传Z广,影响Z大。 宋元福建刻书不仅在当时影响巨大,闽刻古书具有较高的版本价值,为后人校勘、整理古代文献提供了刊刻时代早、较接近原貌的底本或校本。《宋刊老子道德经》据南宋建安虞氏家塾本影印,注释系河上公章句。校勘精良,版刻精美。
《山海经》为周代中后期之地理著作。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ZUI早的有关文献。
曾国藩自清道光二十年至同治十年前后30年的翰林院和从军打仗生涯中共有1500封信留 世,这本《曾国藩家书》选取其中部分信件。内容上至曾国藩写给祖父母、父母,中对兄 弟,下及写给子侄,多为家务、劝诫,有国事,有政务,有军事指示,有人物评论,还有读 书、写字、作文的理念。全面细致显示了在风云变化的晚清背景下,这位力挽狂澜的历史重 臣的心路历程,从侧面讲述他是如何成功的以及被人称道的家风何如形成,让每个读者从中 见微知著,有所悟有所得。这一部家书足以体现出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从而赢得 了 道德文章冠冕一代 的称誉,并使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精神偶像。
《东京梦华录》是宋代孟元老的笔记体散记文,是一本追述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城市风俗人情的著作。所记大多是宋徽宗崇宁到宣和(1102 1125)年间北宋都城东京的情况,描绘了这一历史时期居住在东京的上至王公贵族、下及庶民百姓的日常生活情景,是研究北宋都市社会生活、经济文化的一部极其重要的历史文献古籍。此次影印本为国家图书馆藏元刻本。 《三辅黄图》为古代地理书籍,作者佚名。记载秦汉时期三辅(即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的城池、宫观、陵庙、明堂、辟雍、郊畤等,间涉及周代旧迹。各项建筑,皆指出所在方位。此书条理清晰,为研究关中历史地理尤其是汉都长安*重要的历史文献。原书一卷,后有二卷、三卷、六卷版本。现今六卷本的格局,学者推测始自元刊本。此次影印本为六卷本,国家图书馆藏元致和元年余氏
《世纬》是明代袁袠在广西提学佥事任上所写的一部针砭时弊之作。《明夷待访录》包括 原君 原臣 原法 等二十一篇。该书以《续修四库》影印道光十九年钱氏《指海》本为底本点校整理而成。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部名著,包括 原君 原臣 原法 等二十一篇。该书以《续修四库》影印道光十九年钱氏《指海》本为底本,以道光二十七年潘氏《海山仙馆丛书》本为校本点校整理而成。
《晏子春秋》主要纪录春秋时代齐相晏婴的言行事迹。本次整理以《四部丛刊》所收十卷本为底本,校以元刻本、毕沅刻《经训堂丛书》本、浙江书局刻《二十二子》本。遇有脱衍讹误,文不成义处,则酌情采择异文加以校补。
《茶经》为唐代陆羽所著,约成书于唐上元初年,陆羽隐居湖州苕溪之时。《茶经》共十篇,分别论述了茶的起源与鉴别方法、制造饼茶的工具和过程、煎茶与饮茶的器具和方法、有关茶的史料、茶叶的产区、简单的制作方法、茶图等。在《一之源》、《二之具》等前六篇中,陆羽提出了自己创设的一整套采茶、蒸青、焙制、碾末、煎饮乃至鉴别的方法,这是《茶经》中为核心的部分。《茶经》既反映了唐代茶业的兴盛,又是中国茶学的拓荒之作,也是后世茶书的楷模。 《茶经译注(外三种)》以陶氏影宋《百川学海》本《茶经》为底本,对各种术语、名词作了科学的注释,并有白话文翻译,深入浅出。《茶经译注(外三种)》还收录了宋代蔡襄的《茶录》和宋代《品茶要录》。
韩应陛是清代咸丰年间大藏书家,由于可征文献很少,加之通行的几种韩氏藏书目录颇为简略,人们对其人其事所知无多。近人邹百耐纂《云间韩氏藏书题识汇录》是目前对韩氏藏书目录较为完备的汇录。其书包括韩氏藏书的书目、著者、版本、行款、印鉴等内容。现由黑龙江学者石菲整理点校,并对韩氏藏书以及两部尚未公开发表的稿本《读有用书斋藏书志》与《云间韩氏藏书题识汇录》进行分析研究。
“线装中华国粹”系列精选流传千年的中国古代国学名著,立足原文精髓,加以很全面、很细致、很通俗易懂的解读,帮助读者更深入理解原著的精髓,使读者轻松接受国学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感悟千年前先贤们的思想精华,并从中有所领悟和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