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常谈》写于1942年,是朱自清先生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经典的启蒙读物,内容按照历史发展的脉络,梳理了包括 《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诗、文等经典内容,全书见解精辟,文笔优美,通俗流畅,深入浅出,是读者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经典指南,也是国学入门书。
本书是日本当代思想家子安宣邦对福泽谕吉的名著《文明论概略》(1875)的再解读。《文明论概略》是福泽谕吉从文明论立场出发为日本设计的近代化蓝图,曾深刻地影响了日本近代化的走向,后经丸山真男等思想家的阐释,成为介入当代思想生产的经典文本。本书作者把《文明论概略》放回到日本近代初期的历史语境中,并参照近代日本国家实际走过的历史轨迹,运用知识考古学的方法,分析了其中的思想洞见、偏见和内在矛盾。本书通过精读福泽谕吉这部为回应十九世纪后期亚洲发生的巨大转换而写作的著作,提出了如何重新审视历史,应对当今我们所面临的“全球化”处境等问题。
思想,是穿过人生与世相的一道幽光,能让昏味的心灵豁然开朗。思想者的文字,是社会大幕下一道刺目的闪电,能映照出思想者卓然挺立的身姿。本书即是这样一部透析知识分子和知识的警世之作。批判、自由、正义、宽容……所有这些知识分子捍卫的价值,在作者雕刻刀般的笔下,一一得到呈现。
对于梁启超,人们所关注的主要是他前期的政治思想文化活动,事实上他在五四时期所提出的新文化建设方案是他思想走向成熟的产物,更具有价值意义,只不过他的这一思想在文化激进主义和保守主义长期的争论中被遮蔽了。本书紧紧围绕这一被遮蔽的问题,探讨了这一思想的形成过程、理论主张、价值意义等问题。本书既是严谨的学术著作,同时也不乏理论的激情,对于梁启超和五四新文化感兴趣的读者,也许能开卷有益。
透析阅读的本质意义,探寻阅读给人生的力量。 读书的意义究竟在哪里? 如何能提升阅读能力? 提升阅读兴趣,有哪些途径可以借鉴? 阅读力跟人际交往能力有何关联? 跟随本书,我们一起来层层深入地探讨:自我形成所必须的阅读——塑造自我;读书作为一项体育运动——锤炼自我;读书是交际能力的基础——拓展自我。 最后在附录部分,作者将提升人生境界及能量的一百部图书,择其精要,呈现给读者。 读书的无限乐趣与对生命的滋养,全在此书中。
本书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进行探索和实践的深圳为研究对象,内容包括深圳先进文化形成的文化渊源、实践基础、历史进程,先进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先进文化的基本特性、历史作用,先进文化建设的主要经验等七个部分。通过梳理文化与先进文化的内涵和外延,确定先进文化的评价尺度,进而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涵与特性,总结并提炼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历史经验,这是深圳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迫切需要。
在一个充斥着假象的世界里,在真理被扭曲的时代中,致力于维护自由思想的尊严! 本书是苏珊·桑塔格奠定其美国“现有的目光最敏锐的论文家” 地位的奠基作,评论的锋芒遍及欧美先锋文学、戏剧、电影,集中体现了“新知识分子”“反对阐释”与以“新感受力”重估整个文学、艺术的革命性姿态和实绩。
本书全面介绍了视觉文化这个令人兴奋的跨学科研究领域。通过追溯从绘画到万维网的视觉文化的历史和理论,本书追问:为何视觉媒介会在当代日常生活中占据如此重要的位置。米尔佐夫提出,是视觉而非文本正在日益成为我们了解当代世界的主要方式。这是一本富有原创性的著作,研究透彻,文笔迷人,对于分析和理解视觉文化做出了独特的贡献。米尔佐夫对材料的精湛运用使本书成为一本非常及时的著作,将能立即吸引住许多读者。 《视觉文化导论》全面介绍了视觉文化这个令人兴奋的跨学科研究领域。通过追溯从绘画到万维网的视觉文化的历史和理论,本书追问:为何视觉媒介会在当代日常生活中占据如此重要的位置。米尔佐夫提出,是视觉而非文本正在日益成为我们了解当代世界的主要方式。在这本令人耳目一新的导论性著作中,米尔佐夫探讨了:
虽然由古剑所著的《信是有情(当代名家书缘存真)》并没有太浓的中国古代散文的传统色彩,但是他那追求简练的努力和中国古典散文作家显然是一脉相承的。 当然,古剑的精炼与古典散文作家又有些不同, 明显的是他所追求的首先不是在文字语言上的简括而是文意上、情致上的凝练。看来,可以说他是把文意和情致的凝练放在文字的精练之上的。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是 语言学家王力教授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主持并召集众多专家共同编写的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简明读本。本书出版五十余年来长销不衰,至今仍是大众认识中国古代文化面貌重要、全面的基础参考书。本书曾在港台地区出版,并被译成日、韩等语言流行于海内外。全书分天文、历法、乐律、地理、职官、科举、姓名、礼俗、宗法、宫室、车马、饮食、衣饰、什物共十四章,涵括古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本书是具有类工具书性质的字辨手册,收录了作者多年来悉心搜集整理的常见别字。这数百对别字,数量庞大,几乎将汉语言实际运用中普遍碰到的别字现象一网打尽。辨别时注意从实际出发:因字音出错的,重点介绍读音;因字形出错的,重点辨析字形。除了纠错外,作者还对这些别字进行了透彻的讲解辨析。在具体写法上,大致分为三个板块:一是病例。一题一例,它们来之于现实语文生活,又有差错的典型性。二是诊断。就错论错,一语中的。明确指出错在哪里,错误性质,以及如何修改。三是辨析。在要害处说道理,要让人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潘金莲的发型》是孟晖的 本随笔集,出版后受到很多读者的喜爱。此次再版,我们尝试把这本随笔集一拆为三,涉及服饰的部分、涉及饮食与起居的部分、涉及文学作品欣赏的部分各自独立,做成三本小书,分别名为《潘金莲的发型》、《花露天香》和《想念梦幻的桂旗》,让读者可以选择自己 感兴趣的部分,也 方便随身携带和存放。 小开本《花露天香》主要收集了其中涉及饮食起居部分的随笔。在此书中,孟晖以扎实的考据、清丽的笔触,书写了中国古代的饮食糕点(如糖酪浇樱桃、冰淇淋、蜜沙冰、花露等),写了古中国的几案、香球、珠帘、梅花络、熏香等等,读来唇齿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