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作者近年来关于鲁迅的七次演讲文稿。虽不过数万言,却在浩瀚的鲁迅研究的边上,辟出新的境界。论者或称它“还原”了鲁迅,或称它“唤回”了鲁迅;而对于作者,这样的公开谈论大先生,或许更类似于一种还愿。
本书收录作者近年来关于鲁迅的七次演讲文稿。虽不过数万言,却在浩瀚的鲁迅研究的边上,辟出新的境界。论者或称它“还原”了鲁迅,或称它“唤回”了鲁迅;而对于作者,这样的公开谈论大先生,或许更类似于一种还愿。
《放松》一书是阿成先生的短篇散文集,共收录了他40余篇有关生活和人文散文、杂记。从哈尔滨的人情风物写起,一路向南串起华北、江南和南方,之后走到国外,笔下生出哥伦比亚河畔的小镇、罗马人的血液、荷兰的牧场……阿成先生的散文让人看着亲切,是一种自然的美,经历了人生情感的滋养,那亲切或可说是对读者产生慢慢渗透式的无痕迹的影响。
本书属于中华传统文化普及读物,属于 君子与时代新人丛书 (4册)中的一册。本书精选了中国古今50位君子人物,以故事的形式讲述了他们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爱国爱民等方面的内容。全书向大众展现我国丰富的 君子 形象,深厚的君子文化内涵,以利于以文化人,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琴事:琴馀笔记》是一部以古琴为主题的文史札记,也是一本知识性与趣味性并重的文化随笔。书中谈及琴家、琴派、琴事、琴论、琴器、琴曲,以及琴与酒、琴与画、琴与诗、琴与香、琴与书法、琴与家具的渊源,等等。 《琴事》一书考证扎实,角度别致。作者着眼于各各鲜为人察的细节,深入浅出,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的延续,置于当时当地的历史背景及文化生态之下,或考察、挖掘相关史料,或分析、阐发琴学知识,或纠正、辨识种种传说,其中议论多为人所未见、未说,并匡正了不少以讹传讹、似是而非而又常见的说辞。尤其关于近世琴家之派传、古琴之“雅”“俗”观、“琴心”与“琴道”之精义、琴派与画派之关系、明清有文无文琴曲之论争,以及陶渊明、刘禹锡、白居易、郭楚望、周桐庵等琴人琴事,多发前人之未发,其史料史论弥足
《回声泉之旅》中,奥利维亚·莱恩独自背上行囊,从纽约出发,南下到基韦斯特,再北上到西雅图,完成了一场跨越北美大陆的文化探寻之旅。弗朗西斯·斯科特·菲茨杰拉德、欧内斯特·海明威、田纳西·威廉斯、约翰·契弗、约翰·贝里曼和雷蒙德·卡佛。这六个男人的一生都在与酒与混乱不堪的命运纠缠,他们从纽约喝到巴黎,从深夜痛饮至黎明,在酒吧和戒酒互助会两头缠绵,可同时他们也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只是,褪去酒瘾作家的神秘外衣,他们那天才般的创造力是以什么为代价得来的呢?
本书收录《伍子胥: 吴山恨事》《西施: 浣纱传奇》《王羲之: 金庭隐事》《苏小小: 苏小小考》《张志和: 西塞山本事》《赵孟頫: 从松雪斋到鸥波亭》《阮元: 滇池的文化背影》《胡光墉: 股市高手胡光墉》《柳亚子: 柳亚子的牢骚》《黄异庵: 江南花落李龟年》等篇目。历史人物散文是柯平的创作重点之一, 他以诗人的眼光看待历史人物, 诗化地思索历史和描述人物性格, 兼具史料性、思想性以及文学性, 将性格各异的历史人物写得极具新意和阅读价值。
“宴”字往往代表着闲情安居、欢饮作乐,而家宴更是体现了中国人对于幸福安逸的理解。本书以家宴为主题,从6个不同的方面,汇集了48道日常生活中的常见菜品。从每道菜的制作步骤,到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变迁,堪称色、香、味俱全。既暖胃,又暖心;既是一次口腹的享受,又是一次历史文化之旅。品读中,时而发幽思怀古之情,时而有他乡遇故知的惊喜,正所谓“宴饮一杯酒,与尔同消万古愁”。
作者退休后,定居海滨小城,每日闭门谢客,静心读书思考,将自己的心得体会记录下来,形成这部作品。主要倡导超然、豁达、淡泊名利、追求、快乐的精神,大学问家写给自己的小散文,从容不迫,对忙碌的现代都市人也有所启发。 世上有成千上万的人在写作。这首先是人类已经可以将很少精力用于维生的产物,很多人已经变得穷极无聊,所以写作。有一次我受一个读书俱乐部之邀去深圳,遇到当地某区作协的人,他告诉我说,仅仅这个区注册的写作者就有几千人。……我的写作很可能在他人看来不是个东西,但是那是我的生命,我的时间,我的痛苦,我的快乐。我早已乐在其中,这就足够了。 叔本华的“钟摆理论”在说,大多数人在需求未得满足时陷入痛苦,在需求已得满足时陷入无聊,人生就在这痛苦与无聊的两端像钟摆一样摆来摆去。在一切物质需求
“所谓过瘾是武场打得严,文场托得严,角儿在台上盖口严,有此三者,再加上名角良配,这出戏让我们来听,就算是过瘾啦。” 本书所选文章,多是唐鲁孙先生回忆清朝末年的旧闻逸事的散文,书中详细描述了清末的服饰、手艺、年俗、名人轶事等,多数文章记述的事物距今年代较远,如今也不易见到,却反而有相当重要的文化价值,故名老古董。作者对满族清宫大内的文物如数家珍,而大多是亲身经历,所以把来龙去脉说得详详细细,本书有历史、古物、民俗、掌故、趣味等多方面的价值。
《大好河山可骑驴》作者用幽默、犀利、透彻的文笔,品评诗词,在史料中爬梳披捡,小至词人的生活、个性。大至政治事件、战争,抽丝剥茧,展示出宋时既宏阔有细致入微的社会人文。 宋朝是中国文化的,中国的文艺复兴时期,南宋灭,日本“举国茹素”。 宋朝令人敬仰尊崇并引进学习的社会文化,到底有什么魅力?那些文人墨客与他们流传千古的诗歌有着什么不一样的故事? 四十九岁的陆游骑驴入剑门关; 欧阳修少白头,他早就明白,天命有多无情,人意有多卑微,声明有速朽; 苏东坡,真正旷达之刃,俯仰天地间而无愧; 张汝舟的失败,在于他看轻了李清照,她宁可面对世俗嘲骂与牢狱之灾,也要寻回自由身,勇气与决断,近于壮士断腕…… 海报:
丛书分为三卷:《山居心情》(韩少功等著)、《秋华与冬雪》(张承志等著)、《符号的角逐》(南帆等著)。本丛书堪称集结了当代文化思想界的各种问题争论、思考。其作者阵容之强大,包括了张承志、史铁生、张炜、朱学勤、李陀、刘禾、、王晓明、汪晖、许纪霖、黄平、陈嘉映、李泽厚、、格非、王安忆、韩少功、摩罗、陈思和、于坚、迟子建、南帆、朱大可、韩毓海、朱苏力、李少君、韩德强、刘军宁等,谈论的问题,从教育、三农问题、环境保护到传统文化、现代性、底层关怀,无不涉及,堪称集结了当代文化思想界的各种问题争论、思考。本丛书采用按相近主题分类的编辑方式,呈现近十年来中国文化思想界的真实状况及思想深度,是对中国人的精神生活的重新清算,是对历史与大地的再一次认识。本书是其中的《秋华与冬雪》(张承志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