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地挖掘与诠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及现实意义,彰显并传承其精神及魅力,中华书局推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系列。该系列在“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读本的基础上加以修订升级。 《老子诵读本》(升级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系列之一,我们依据权威版本收录《老子》全文,并附有拼音,对难字、难词、难句做了精炼、准确、易懂的注释,同时,配备全文诵读音频(以二维码的形式分章节附录),旨在让广大学生、家长和教师通过更便捷的方式,享受更优质的内容、体验更纯粹的诵读。
为更好地挖掘与诠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及现实意义,彰显并传承其精神及魅力,中华书局推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系列。该系列在“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读本的基础上加以修订升级。《庄子诵读本》(升级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系列之一,我们依据权威版本选录《庄子》,并附有拼音,对难字、难词、难句做了精炼、准确、易懂的注释,同时,配备全文诵读音频(以二维码的形式分章节附录),旨在让广大学生、家长和教师通过更便捷的方式,享受更优质的内容、体验更纯粹的诵读。
黑格尔认为《论语》只是一些通俗的道德训诫,只有良好的、精明的、道德的教训。近些年来,传统文化的复兴从民间的国学热到至今为止已经成为一个自上而下的政府行为和国家意志,但是恐怕大多数人还是持黑格尔一般的观点,只是看到了《论语》中的道德训诫,而没有看到以《论语》为代表的儒学背后更加深刻的常道。对于儒学,我们不能自觉,不能真正自信的原因在于,我们没有从根本上把握其常道,其常理。如此,儒学作为诸多学问中的一种,当然是可有可无,可选可不选的,它不必成为人人的,不必成为民族的,不必成为国家的,更不必成为人类的。 以熊十力、梁漱溟、冯友兰、牟宗三、唐君毅、徐复观等为代表的新儒家认为儒家的基本义理是某种具有永恒价值的常理、常道,问题只是在于如何把它发掘出来,并为世人所认识。如生知安行,学知利
《小柳树和小枣树》是“课文作家作品系列”中的一本,收录了“一代童话大师”孙幼军的适合二年级孩子阅读的经典作品。为小学生量身打造,全文注音,配有多幅彩色插图,帮助孩子顺利实现自主阅读。最后的作家面对面版块是作者对自己的创作经历及被选入课文的《小柳树和小枣树》这篇文章的写作介绍,帮助老师及学生了解课文背后的故事及更深层的含义。这个版块对学生甚至对老师都是有很大帮助,有助于孩子和老师们更深入地了解作品,提高阅读能力。
礼俗一词,早在《周礼》一书中就被多次使用,常常和政治制度并列。从先秦时代以来,礼俗就与整个的“礼”不同,它有一定的范围,正如《礼记·王制》篇中所说:“六礼:冠、昏、丧、祭、乡、相见。”现代民俗学将之概括为“人生礼仪”,即每个社会成员在各个成长阶段,通过这些礼仪形式扮演着从家庭到社会的不同角色,它表现了个人与家庭、社会的伦理人际关系。王贵民编著的《礼俗史话》以时间为线索,讲述了从先秦至近代中国的“六礼”及出生、教育、成长、养老、死亡等礼俗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介绍了各个时期自皇室到民间各地区、各民族实施各项礼俗的具体情况,并对古籍所载礼仪的典章名物做了简明的介绍。《礼俗史话》可以使读者全面了解中国礼俗文化的全貌,从中看到古代社会的众生百态。
这本由沈复著,徐思源注评的《浮生六记》为自传散文体小说,书中记闺房之乐,琴瑟相和、缱绻情深;记闲情雅趣,贫士心性、喜恶爱憎;记人生坎坷,困顿离合、人情世态;记各地浪游,山水名胜、奇闻趣观。作者以纯朴的文笔,记叙大半生的经历,欢愉与愁苦两相对照,真切动人。书中描述了他和妻子陈芸志趣投合,伉俪情深,愿意过一种布衣蔬食的生活,可由于贫困生活的煎熬,终至理想破灭,经历了生离死别的惨痛。
《六祖坛经》是中国佛教和禅宗的根本*典。它主张不立文字、明心见性,反对渐修,提倡顿悟佛性。它把印度佛教中蕴含对人或人生的关注及肯定作了充分的发挥和发展,在中国传统文化原典精神的影响下,形成和其特有的重现实和人生的特点。本次出版,为方便现代读者阅读,我们在对原文进行精心校对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详尽的注释和准确流畅的翻译。
本书内容简介:“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传统国学一直强调对子女的教育培养问题。为人处世,能齐家治国平天下固然好,但若时运不济,那就退而独善其身,耕读传家吧! 《弟子规》中的“弟子”有子女和学生两层含义,《弟子规》说的是对“弟子”们进行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规范和内容,它以《论语·学而篇》中的“弟子人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是中国传统国学中启蒙养正、教育子弟、修身养性、养成敦厚家风的经典。 现代社会是高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节奏之快让人很少有时间、有心情捧起一本经典来“读诵百遍,其义自现”。可不管时代如何变迁,总有一些东西是人类应该坚守的精神家园,如:忠、孝
《弟子规》是一部成书于清朝并广为流传的儿童启蒙读物,目的就是要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为将来成长和发展奠定基础。具体阐释了 弟子 在家、在外、待人接物、为人处世、求学等方面应具备的礼仪与规范,是中国文化的典范。作者不详,内容融合了较多的传统民族思想,许多内容至今仍然具有积极意义。《十善业道经》出自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佛说海龙王经》,为其十一品《十德六度》本次出版,为方便现代读者阅读,我们在对原文进行精心校对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详尽的注释和准确流畅的翻译。
《中国传统节日故事》讲述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九个传统节日的传说、风俗习惯以及与节日相关的古诗。为了让小读者更好地阅读,书中还配有风格唯美而传统的插画。相信《中国传统节日故事》会是少年儿童了解传统文化的很好读本。
在我国古代诗词中,与节日有关的作品数量可观,佳作迭现。这些古代诗词以其独特的形式记载了节日习俗的特点,生动地反映了古代人民过这些传统节日时的情形和心情,充分发掘了传统节日的意义,给予传统节日更为丰富的人文情感,丰富了传统节日的内涵,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朱福生编著的《七夕·中秋(中华传统节日诗词故事)》既包括了历代很好的关于七夕、中秋节日诗词,又介绍了与七夕、中秋节日诗词有关的诗词故事,包括七夕、中秋节日风俗、诗话词话和文人轶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