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的荔枝》 大唐天宝十四年,长安城的小吏李善德突然接到一个任务:要在贵妃诞日之前,从岭南运来新鲜荔枝。荔枝 一日色变,两日香变,三日味变 ,而岭南距长安五千余里,山水迢迢,这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可为了家人,李善德决心放手一搏: 就算失败,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离终点多远的地方。 《长安的荔枝》是马伯庸备受好评的历史小说。 唐朝诗人杜牧的一句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一千多年来引发了人们的无限遐想,但鲜荔枝的保鲜时限仅有三天,这场跨越五千余里的传奇转运之旅究竟是如何达成的,谁让杨贵妃在长安吃到了来自岭南的鲜荔枝?作者马伯庸就此展开了一场脑洞非常大的想象。 沿袭马伯庸写作一贯以来的时空紧张感,不仅让读者看到了小人物的乱世生存之道,也感受到了事在人为的热血奋斗。随书附赠 荔枝
在本书中,许倬云先生以 从世界看中国,再从中国看世界 的大历史观,用清晰的逻辑、简练的语言为读者呈现了三方面内容:第一方面是古代中国受地理环境影响所形成的 天下国家 体制,从 全球化 的视角分析了中国传统内向型经济形态及其与世界经济的联系。第二方面是从轴心时代中西文化的比较,延展到现代民族国家的诞生,以及近代以来中国被深度卷人世界贸易体系以后两种文明的互动。第三方面是现代世界全球化贸易的兴衰和以此为基础的全新世界格局,在 全球化 走入低谷的今天,中国应该坚持的道路和未来世界的方向。 许先生认为,两千多年来中国文化、经济在与世界的互动中形成了独特的气质。他还指出,中国传统 以人为本 的思想、 世界大同 的理念,应该成为构建未来世界发展的重要理论资源。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已有五千年的历史,是全球悠久的文明,它以巨大的创造力书写出了令世界赞叹不已的人类传奇。《中华文明五千年》创新中国传统的叙事方式,以开阔的人文科学视野、博大精深的内容、浓郁的家国情怀、严谨优美的文笔,全景展现了中华文明波澜壮阔的发展道路。它史料丰富、例证翔实、叙述简洁、笔墨精湛,从远古到近代,把五千年跌宕起伏、五彩斑斓、精彩厚重、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美好而又深情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向世界提供了解决问题的中国智慧。《中华文明五千年》是传承中华文明传统、借鉴中国智慧、弘扬中华精神的优秀学术普及著作,它重理论、成系统而又多有史料的佐证,有描述、配百余幅彩色插图而又不乏精辟的警语,可以给我们温暖和力量。它可为普通读者领略中华文化
19世纪下半叶,在中国国门被强行打开、卷入世界洪流之时,以打字机、电报为代表应用的信息技术革命正在席卷西方。西文打字机不仅是时髦的书写工具,更是现代性的象征。 以雷明顿打字机为代表的西文打字机开始征服全球,希伯来文、阿拉伯文、俄文、暹罗文等字母或音节文字纷纷自我裁剪、迎合潮流,唯独处理不了中国的汉字,这种5000年来一直坚持音 意 形一体的方块字。优越惯了的西方开启了全方位的围剿,蔑称 汉字没有现代性 !汉字是 无法培养科学 的 落后文字 !外界不绝的嘲讽和质疑,引发国内如潮的批判与否定,废除派喊出 汉字不死,中国必亡 ! 要证明汉字具有现代性,就必须发明中文打字机。然而,常用字多达5000个的汉字,该如何才能全部搬上键盘?一代代发明者,于狼狈、尴尬、挣扎、局限中实验和尝试,这场前赴后继的宏大
这是一本只聚焦于佛陀的头部,看佛陀的 脸 书。细数佛陀造像如何多头并进,辗转向东,又因族群的迁徙、历史的际遇、环境的差异、观念的嬗替,而持续演进,臻于完美。 作者身为雕塑艺术界的专家,却脱掉了专业学术的艰深外衣,以生动的文字和图像注解佛像容颜的演变,是一本能够让我们快速理解、记忆并掌握方法的 入对门 的专业普及读物。其中不仅有大量*手的视觉资料,还有源于作者教学与学术的独到见解。
本书为探究中世纪饮食文化的新史学著作。作者在广泛介绍中世纪食谱、菜式,以及面包、肉、奶酪、油、酒等各类食物的基础上,追溯了中世纪烹饪技法、饮食偏好、用餐器具、餐桌礼仪的演进和变化,探究了各类食材、佐料如何被发现、进入人们生活,以及面包、橄榄油、葡萄酒何以成为文明的标志物等。本书通过 吃 这一轻松的视角,描绘了中世纪日常生活与社会变革的多个侧面,力图摆脱对中世纪即等同于黑暗野蛮的不公正的刻板成见,发掘出中世纪对欧洲文明起源与发展的深刻影响。
本书属刘东先生主编 台湾国学丛书 之一种。《中国文化之精神价值》成书于一九五一年,在作者唐君毅去世前曾再版十次。全书本哲学观点以论中国文化之精神价值,以通论为主,几乎涉及中华文化的所有方面和所有要素的品质特征及其发展,全面论证中华文化的精神价值,同时明确提出了中国文化未来发展的创新路径。本书是唐君毅先生学术思想和学术体系承上启下的核心著作。
秘密、腐败、企图控制世界的光明会,能够带来新的世界秩序吗?特朗普是否真的是大型的选举舞弊受害者?伊丽莎白二世是变形的外星爬行生物吗?是谁在背后策划这一切? 从圣殿骑士团和以色列十个失落部落的神话,到纳粹、犹太人贤士议定书和UFO,罗纳德 H.弗里兹探究了边缘思想和阴谋论:人们为了理解周围世界而选择的思想模式。正如弗里兹所揭示的,当阴谋论、神话和伪历史主宰一个社会的思想时,事实、现实和真相就会被抛在一边。 这是一本社科版的《达芬奇密码》;一本美国的 走近科学 。
六朝时期的文人阶层以一套独特的、镶嵌式的方式参与了文化传承,生产了呈指数级增长的文化财富。美国罗格斯大学中国文学教授田菱,借助西方文论中的互文性理论考察典故与引文,对嵇康、孙绰、陶渊明、谢灵运以及兰亭诗人的诗赋作品展开细读,探讨了它们与《老子》《庄子》《周易》,乃至《诗经》《楚辞》《论语》等传统文化典籍之间的复杂关联。诗人们在哲学与文学之间落笔成诗,创造性地运用了异质多样、千变万化的文本和文化资源,展现了异彩纷呈的创作才能、思想理念与内心世界。
《茶叶里的全球贸易史》创作了一部优雅的商品史,本书将茶叶放置在更广泛的经济和文化背景下,用令人信服的分析描述了18世纪北美地区的茶叶消费,并描述随之产生的经济与社会现象。在书中,茶叶随着贸易公司的推动和市场潮流的发展成了一种典型的全球贸易商品。而英国与东印度公司利用自己的全球贸易能力,并且用巧妙的市场策略和加勒比地区充分的糖供应能力,将北美变成了茶叶的重要消费市场,使得美国消费者渐渐习惯了这种饮料,也使茶从一种奢侈品变成了必需品。而这一必需品也成了影响北美经济与社会的重要符号。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人们往往忽视了气候的决定性作用。本书作者尝试沿着历史轴线,阐述8万年间气候变化跟人类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剧烈变化的气候中,人类为了生存战斗至今,很多以往看似无关紧要的历史转折点,在了解了当时的气候状况之后变得无比关键。作者通过古气候学的研究发现,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和赫梯文明的衰落、埃及古王国的萧条,以及东方世界从殷商到周朝的更替,都与当时出现了异常的气候相关。在这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相结合的文明通史中,我们不仅看到了气候、文明和历史之间的关系,同时也看到了人类文明在气候因素的影响下所表现出来的脆弱与坚韧。
这是一本关于我们与香料的书,发现、制作、数千年的流传,过往的奇怪用途以及在现代厨房的使用建议。 每天都会用到的香料,似乎永远来自神秘之地。发生在香料之上的事情,有时令人捧腹,有时让人心碎。不过对于香料的使用,一定要认真对待,因为这攸关性命,比如吸血鬼来袭时,蒜或者芥菜籽要如何使用才保险。 本书来自一个与香料相伴三代的家庭,作者凯特琳 彭齐慕格分享了关于香料的经验、知识,以及对其的热爱。
中国好书 《国粹》作者的重磅新书,与《国粹》同属 王充闾人文三部曲 。 文脉,就是文明演化的历史血脉,随着人类一代一代的繁衍而被延续保护下来,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经过漫长的熏陶浸润,逐渐成为一种民族精神、民族灵魂。文脉是一个民族的魂脉,从根本上说,更是一个民族的命脉。 本书是一部形象化的中国人的千年心灵史,也是一部中国人的人文精神史。它以优雅的散文梳理了中国人文的脉络,描绘中华三千年文明史上先贤的心路历程,纵贯中国的各个历史时期,揭秘中国文化托命之人的心灵世界,写出了中国的仁人志士为传承文脉而明道、修心、守正、创新等叱咤风云的往事,以及中国人所特有的胸怀、内涵、坚守、情操 让人们在一代代文脉相传之中,得以明晰我们民族的心灵史;回荡在漫长的悠悠岁月中,理解我们的国家是
这是一部传统日本生活与文化的简史。 全书勾勒了茶道、花道、游艺、饮食等深度影响了日本人日常生活的各类传统生活技能及其器物的发展简史,重点描述艺术与生活的关联和互动,以及传统与现代的传承和革新。 全书以重要文化人物和文化遗存为立足点,从让茶文化在日本扎根的荣西到倜傥不羁的佐佐木道誉,从集花道大成的池坊专好、主张侘的美学的村田珠光到完成茶汤美学建设的千利休,从日常的茶汤和插花到桂离宫的审美意识、日本料理的食礼文化、柳宗悦的工艺运动等,既有历史的脉络,又有点和面的结合,简明平易地审视了日本人的民族性和日本文化的根本。
本书追溯人文主义传统的演变历程,对文艺复兴以降的西方思想源流做了一番高屋建瓴的梳理。全书勾勒了文艺复兴、启蒙运动、19世纪的浪漫主义、20世纪的现代主义的时代画卷,展现了天才人物们在哲学、文学、社会、政治、心理和艺术等诸多领域的璀璨成就。作者多年浸淫古典学的深厚学养及深入浅出的行文风格,为这本小书赋予了奇妙的感染力与穿透力。 人文主义是西方文化宏阔的主流之一,若我们的思考不拘泥于具体术语和学派,则可认为人文精神发源于古典,流衍于中世,爆发于现代诞生的黎明时刻,并为塑造这一现代文化及现代人的心灵奠定了基础。在甘美幻梦的背面,人文主义是否有其阴暗与弱点?或者说,人文主义与其对手 诸多反人本主义思潮之间的争端将迎来何种结局呢?本书对人文主义的讲述并不是一曲淳朴赞歌,反思与怀疑的暗线从一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而一本能给自己绝佳阅读体验的书常常会带领读者寻求自我,让我们看看那些 狂热 的阅读体验以及书籍的历史故事。《阶梯与狂热》是一本献给爱书人、买书人、藏书人的书。这本书是为了每一个生活在某个阶段发现当地图书馆拥有无限的故事和情感宇宙的钥匙的人而写,也是为了每一个进入书店时仍能感到同样兴奋的人而写。 作者是一个有35年经验的书商,他凭借对图书广博的知识,诚挚的热爱,将自己对书籍、书店、图书馆、作家等的认知网络全部集结在这本书中,将人类与书相关的事实、片段、回忆和蜿蜒曲折的故事巧妙地编织在一起,全景展现了一个爱书人对图书的解读和理解,是历史、哲学和轶事的完美结合。 该书将书籍的故事娓娓道来, 安慰书 一章中对书籍幽微却坚定的感受; 廉价书籍 章中对通俗读物的平反; 图书
中世纪的教堂雕像、荷马《奥德赛》中的海妖塞壬、裹着蜜糖的美好童话《小美人鱼》,半人半鱼的生物形象在人类历史的角落中比比皆是。是摄人心魄的水中魅妖,还是梦幻迷人的虚构之物?是一次次被目击到的奇迹,还是一场场精心布置的骗局? 在人鱼形象的历史变迁,与人鱼文化的集体记忆之中,探索更加多样的人类文化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