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删节简体中文全译本首次出版 ●极具争议性的著作,对二战中纳粹的犹太政策进行全面批判总结,提出著名的 平庸的恶 的概念,引发西方思想界长达五十年争论 ●详细记录纳粹战犯庭审全过程,还原历史现场,探讨战后审判的正当性 ●特别收录阿伦特德文版自序与德国史学巨擘汉斯 蒙森导读 1961年,耶路撒冷地方法院对纳粹战犯、 犹太问题*终解决方案 重要执行者阿道夫 艾希曼开展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审判。汉娜 阿伦特就这场审判为《纽约客》写了五篇报告,后集结成书。《艾希曼在耶路撒冷》详细记录了这次引发全球关注的审判的全过程,并结合对大量历史资料的分析,提出了 平庸的恶 的概念。恶的化身未必是狂暴的恶魔,也有可能是平凡、敬业、忠诚的小公务员。艾希曼由于没有思想、盲目服从而犯下的罪并不能以 听命行事 或 国家行为 的借口得
1956年的匈牙利事件是当时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出现的一次重大危机。综观整个战后社会主义阵营的历史,其内部冲突与国际矛盾一直层出不穷,从苏南冲突到民主德国的 六 一七 事件,从波兹南事件到匈牙利事件,从 布拉格之春 到波兰团结工会,理解这些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将有助于更好地把握苏联与其他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认识东欧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最终失败的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围绕战争责任和国家道歉的问题,日德两国国内与邻国之间都曾发生过不同程度的冲突和争议。而在战争结束八十年之后的今天回看,德国反思历史的态度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赞赏,日本却仍不时陷入历史问题的舆论纷争。二者之间为何存在如此之大的差异? 作为出生于战后日本的德国思想史研究者,作者在本书中尝试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呈现出这一问题的方方面面。尽管德国和日本的战后思想看似相似,但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差异,这既因为两国在近现代历史、社会文化背景上的不同,也受到战后国际格局的影响。作者从战胜国对二者的定罪处置、对战争责任理解、战后国家形态、战后两国所处的地域性周边环境等的不同入手,尤其侧重介绍两国知识分子思想以及其对国民影响力度的差异,为我们理解日德两国历史问题态度差异提供了全面而
1944 1949年间希腊三次内战。作为冷战起源时期的重要国际危机,希腊内战在许多方面影响了战后初期的世界格局,甚至影响了1945年中国国共谈判之前双方对局势的判断。内战结果让希腊在当时走上了与其他被苏联控制的卫星国所不同的发展道路,成为美国在冷战时期在巴尔干对抗苏联的重要盟国。
1948年、1961年两次柏林危机,危急万分,堪称冷战温度计的爆表时刻,但最终都化险为夷。柏林危机见证了二战结束之后,美国与苏联由盟友转变为敌人,进而在德国相互较量的故事。
本书是由美国历史学家玛丽 普拉特 帕米利写的英国简史。全书共分三个部分 英格兰简史,爱尔兰简史和苏格兰简史。每一部分都很精简,但包罗万象,它们既可以独立成章,又相互联系,包含了尽可能多的内容。本书追踪历史事件的痕迹,看看这些事件是如何促成今日大不列颠的诞生的,并揭露出19世纪末期英国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起源,如立法、司法和社会等各方面。内容很广泛,趣味性很强,读起来也通俗易懂。
神秘的刘易斯棋,1831年发现于苏格兰赫布里底群岛*西端刘易斯岛海滩的一座沙丘窖藏中。这些棋子大部分由海象牙雕刻而成,材质珍贵,做工精细,发现之后立刻成为众位收藏家竞相争夺购买的珍宝。现在,它不仅仅是大英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还是许多歌曲、小说、影视剧的素材蓝本,《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哈利和罗恩下的巫师棋就是刘易斯棋。 南希致力于冰岛和维京人研究多年,在本书中,她借助刘易斯棋里的角色,将中世纪冰岛萨迦、现代考古学、艺术史、哲学和棋盘游戏资料相结合,讲述了古挪威人统治北大西洋四百年的历史。这里有追求奢华艺术品的主教、喜欢穿短裙的国王、冷酷无情的王后、手艺精湛而身份神秘的雕刻师,以及骁勇善战的维京狂战士。刘易斯棋每个棋子都代表了一种人物和一段历史,正如作者所说:只要掌握这一盘
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核心信念是,为了 应对 过去,人们必须不断保持对它的记忆。德国重要的历史学家之一克里斯蒂安 迈耶翻阅了世界史,以了解人们在战争或内战后寻求和解时曾经做过什么。他的发现既惊人又简单:自古希腊人以来,世界一直依赖遗忘。然而,纳粹时代的德国罪行不能被遗忘。公众对他们的纪念是过去和现在都不可缺少。 本书回顾了人类历史上数个通过遗忘达成的和解,如果人类无法遗忘,也就无法与过去和敌人和解,从而陷入永久的混乱,如果对非人的暴行选择完全遗忘,则又有可能重蹈覆辙。本书从少有人关注的角度,揭开了历史中长期被忽视的一面。
1993年的 ,娜塔莎在家里放了一张俄语唱片,身旁的清洁女工娜斯佳突然泪流满面,她这才意识到,娜斯佳是母亲去世后 和自己产生交集的乌克兰人,她不仅在基辅受过高等教育,还是土木工程师……她是怎么从乌克兰的 工程师摇身一变成了柏林清洁女工的?为什么没有护照也要去德国?又如何和大学恋人分别,再嫁给了德国的楼房管理员?《娜斯佳的眼泪》延续了“马里乌波尔三部曲”前两部的脉络,聚焦于一位来德的乌克兰女性,串联起无数东欧人在20世纪90年代前后的遭遇,讲述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缝隙与时代转折下,一个人的破碎与一代人的四散流离。
塞巴斯提安·哈夫纳著的《不含传说的普鲁士(精)》这是一部在德国问世数十年来多次再版的经典之作,堪称关于德国近代历史的普及型“国民读本”,同时已译成十余种文字,广获世界各国读者的好评。 “普鲁士”早已烟消云散大半个世纪,但对后世的影响至今在欧洲仍处处可见。它仿佛一个神话,代表着秩序、正直与宽容,又让人联想到军国主义与反动作风。它是世界上 个实行全民义务教育的 ,而英国首相丘吉尔对它却如此评价:“普鲁士是万恶之源”。围绕着“普鲁士”的种种观点与传言,可谓众说纷纭。本书作者以普鲁士遗民的身份,不偏不颇地讲述了这个十八世纪欧洲 现代化 的故事,告诉读者“普鲁士王国”是如何诞生、发展、崛起,在 阶段又是如何被融解于“德意志帝国”之中,并 终走向灭亡。
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核心信念是,为了“应对”过去,人们必须不断保持对它的记忆。德国 重要的历史学家之一克里斯蒂安?迈耶翻阅了世界史,以了解人们在战争或内战后寻求和解时曾经做过什么。他的发现既惊人又简单:自古希腊人以来,世界一直依赖遗忘。然而,纳粹时代的德国罪行不能被遗忘。公众对他们的纪念是过去和现在都不可缺少。 本书回顾了人类历 数个通过遗忘达成的和解,如果人类无法遗忘,也就无法与过去和敌人和解,从而陷入 的混乱,如果对非人的暴行选择 遗忘,则又有可能重蹈覆辙。本书从少有人关注的角度,揭开了历史中长期被忽视的一面。
作者: 刘为 著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书号 :978-7-308-18991-0 预计出版日期: 2019.03. 开本及净尺寸: 16 开 150x230 字数: 93 千 页码: 123 装帧: 平装 定价: 40 元 读者对象:一般读者 上架建议:文化读物
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评论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这条河形塑了埃及的地理,控制了它的经济,造就了它的文明并决定了它的命运。这是一个不断重建的 ,但每个时代都留下了它的痕迹,法老的战舰、托勒密的运粮船、罗马的运兵船和维多利亚时代的蒸汽船都曾在这里遨游;如今,这些水域承载着现代游客经过河岸边的定居点,那里的农村生活——捕鱼、耕作,以及洪水的泛滥——数千年来一如既往。在尼罗河贯穿这个 的旅途中,过去和现在的连接点繁多且深刻。沿尼罗河顺流而下,欣赏令人眼花缭乱的古代文字和野心勃勃的现代成就,是感受和理解这片独特的、混乱的、保守的和快速变迁的土地的 方式。
17世纪末,风云激荡、群星璀璨。探险家们已经环游了地球,绘制出了天空的图案。科学家们已经计算出了地球的重量,追踪到了彗星的轨迹,也揭开了银河系的秘密。但在现代黎明绽放之际,这样一个从饱学之士到目不识丁者都渴望一探究竟的奥秘却仍未解开:生命从何源起,人类的宝宝到底从哪里来? 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多才多艺”的达·芬奇已系统地解剖了人体,并绘制出大量人体解剖图,但他因为洁癖而止步于性的秘密,这些珍贵手稿也沉寂了近300年。此后,解剖成了科学家观察人体的常用手段。令人惊讶的是,直到近代,仍没有人知道确切答案。每个人都同意基本原则:男人和女人有过性接触后,有时会生出一个孩子。但除此之外,并没有突破性的进展。 1651年,英国皇家医生哈维提出“万物都来自卵”,第一个转折点出现了。此后,来自6个国家的科
《苏格拉底之城——古典时代的雅典(第二版)》的探讨重点是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雅典的生活。作者研究了雅典卓越的文化遗产,包括民主、悲剧、喜剧、政治史、道德哲学、数学、天文学和帕特嫩神庙等,同时忽略了诸如血祭、妇女依附、奴隶和帝国主义此类容易产生歧义的问题。本书以对苏格拉底审判的调查研究结束。
数百年间,威尼斯从一个弹丸之地崛起成为海上贸易强国,称霸地中海,一度是东西方世界贸易的中转站。从亚得里亚海到亚历山大港,从克里特岛到君士坦丁堡和黑海,威尼斯在地中海东部缔造了海洋商业帝国,而土耳其人则通过强大的陆海力量步步蚕食这个航海巨人的版图。《财富之城(威尼斯海洋霸权地中海史诗三部曲)》所展示的是一部威尼斯共和国简史,侧重它在地中海世界的外交和战争,尤其是在“第四次十字军东征”中的独特作用,以及作为基督教世界之盾与奥斯曼帝国的对抗。罗杰·克劳利的这部作品充分利用了十字军、船长和商人们的**手材料以及大量**档案,是一部关于商业和帝国、航海和海盗的传奇故事。
当世界上 有权势的人——苏莱曼大帝决定征服欧洲,他前面只有一个叫做马耳他的弹丸之地挡住了去路,这是一个由少数来自神圣罗马帝国的圣约翰骑士团所控制的地中海小岛。这是自波斯入侵希腊以来从未再发生过的文明的碰撞。征服马耳他,并以其港口为跳板对欧洲展开军事征服,苏莱曼为此派遣了一支舰队和一支占 优势的军队。守军在圣艾尔摩堡血战到 一个人,土耳其军队军队杀光并肢解所有守军。而马耳他岛的守护者拉瓦莱特以牙还牙,将土耳其俘虏斩首,并将他们的头颅作为 弹发射回土耳其阵地。马耳他之役从一开始就变得毫无回旋余地。 这是一部精彩纷呈的历史书,描写了自亚历山大大帝东征以来 为惨烈的一次东西方文明之间的战争。
三百多年来,为启蒙和人权的斗争一直在持续。作为一个狭义的时代概念,欧洲启蒙跨越英国革命到法国大革命的一个世纪,这事并非偶然。它是一个至今尚未失却其战斗力的哲学和政治的纲领性理念。 本书涵盖启蒙奠基者洛克、康德、门德尔松、卢梭、狄德罗等的生平事迹,还涉及当代受启蒙影响的代表人物阿伦特、波普、哈贝马斯、德里达等的思想理念。 二十世纪令人恐惧的专制回潮说明启蒙仍具有现实性;即便当今,启蒙项目也不乏全球性的重要意义,只要想想各种花样翻新的宗教 政治原教旨主义引发持续不断的冲突即可明白。
一般来说,1066年威廉大帝实现诺曼征服被看作是英格兰历史的开端,而自公元5世纪初盎格鲁-撒克逊人移居不列颠到1066年的这段\\\\\\\\\\\\\\\"黑暗年代\\\\\\\\\\\\\\\",则被视为统一英格兰形成的雏形阶段。正是在撒克逊人与入侵的维京人不断碰撞的过程中,英格兰民族逐步形成了。 帕维蓝红夫人、切达峡谷男人、巨石阵……古不列颠的文明史可追溯至万年前。自发现之初,不列颠岛就吸引各种族群迁移,在罗马人之前,跨海到达不列颠岛的移民潮大约有9波。公元1世纪中期,罗马人占领了不列颠岛的大部分地区,设立不列颠尼亚行省。公元410年,蛮族入侵,罗马军队撤离不列颠,来自日耳曼的盎格鲁-撒克逊人移居于此,建立诸多王国,从此征伐不断。 公元871年,英格兰的四个王国中有三个被维京人所占领,这是一群来自斯堪的纳维亚的侵略者,他们野蛮粗鲁、
《地中海历史》作者埃米尔·路德维希讲述了地中海在千年的历史中,如何成为沿海政权希冀掌控的对象,如何在一个一个的主人之间辗转飘零。同时,作者也全情地回顾了地中海历 那些深刻影响我们的事件与人物,并力图揭示地中海隐藏在行为表象下的真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