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克维尔在本书中解释了如下问题:究竟是出于什么事件、哪些错误与何等失策,使这样一群法国人抛弃了他们的初心,不再向往他们视为神圣的自由,而甘心和其他所有人一样,成为世界霸主的奴仆? 大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但一个更加强大且更加专制的政府却从中诞生。究竟是什么使这个政府重新得以集权,让人们用极大代价换来的自由付诸东流,只留下空洞的表象?这个将普选权视为人民主权的政府,是如何让选举人不明真相、无从商议、无法选择?它是怎样将议会无声的屈从当作自由表决?同时,它又凭什么取消了国民自治权,对权利的种种保障,以及思想、言论及写作自由? 托克维尔的这部传世之作,让世人可以更理性、更开放地看待法国大革命。
作者从三大元素:古希腊罗马文化、基督教教义以及日耳曼战士文化开篇,描述了这三大元素如何彼此强化又相互对立,最终形塑为欧洲文明的内核;继而在诸多世纪以来催生帝国与城邦,激发征服与内省,造就出许多性格分明的人物──仁慈的皇帝、好斗的教皇、侠义的骑士,乃至世上第一批享受繁荣和启蒙果实的公民。 增订版增加了从工业革命至二次世界大战这一部分的探讨,表达了作者对欧洲文明演进的思考:某种欧洲精神能够发展到维持一个完整的欧洲联邦吗?在一个由多种混合起源汇聚而成的文明中,欧盟将何去何从?
作者: 刘为 著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书号 :978-7-308-18991-0 预计出版日期: 2019.03. 开本及净尺寸: 16 开 150x230 字数: 93 千 页码: 123 装帧: 平装 定价: 40 元 读者对象:一般读者 上架建议:文化读物
1993年的 ,娜塔莎在家里放了一张俄语唱片,身旁的清洁女工娜斯佳突然泪流满面,她这才意识到,娜斯佳是母亲去世后 和自己产生交集的乌克兰人,她不仅在基辅受过高等教育,还是土木工程师……她是怎么从乌克兰的 工程师摇身一变成了柏林清洁女工的?为什么没有护照也要去德国?又如何和大学恋人分别,再嫁给了德国的楼房管理员?《娜斯佳的眼泪》延续了“马里乌波尔三部曲”前两部的脉络,聚焦于一位来德的乌克兰女性,串联起无数东欧人在20世纪90年代前后的遭遇,讲述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缝隙与时代转折下,一个人的破碎与一代人的四散流离。
着眼于中世纪欧洲世界,分析大学与官僚系统在德国近代化中的作用,考量“二战”后再次统一的德国将占据怎样的位置,通过诸主题描绘出“欧洲中的德意志”的形象。日耳曼世界、神圣罗马帝国、宗教改革、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两千余年的激变,以通史形式一一厘清要点。
数百年间,威尼斯从一个弹丸之地崛起成为海上贸易强国,称霸地中海,一度是东西方世界贸易的中转站。从亚得里亚海到亚历山大港,从克里特岛到君士坦丁堡和黑海,威尼斯在地中海东部缔造了海洋商业帝国,而土耳其人则通过强大的陆海力量步步蚕食这个航海巨人的版图。《财富之城(威尼斯海洋霸权地中海史诗三部曲)》所展示的是一部威尼斯共和国简史,侧重它在地中海世界的外交和战争,尤其是在“第四次十字军东征”中的独特作用,以及作为基督教世界之盾与奥斯曼帝国的对抗。罗杰·克劳利的这部作品充分利用了十字军、船长和商人们的**手材料以及大量**档案,是一部关于商业和帝国、航海和海盗的传奇故事。
盐野七生著的《优雅的冷酷--切萨雷·波吉亚的一生(精)》讲述:波吉亚家族是中世纪与美第奇家族齐名的名门望族,在这个家族中历代人才辈出,终于在切萨雷·波吉亚这一代达到 。这位集智慧、武力、财富、谋略甚至残忍于一身的天之骄子,在其父教皇亚历山大六世的协同下踏上了统一意大利的霸主之路。 可惜天不随人愿,上天对切萨雷的垂青在其如日中天之时戛然而止,不可一世的 沦为阶下之囚,侥幸逃脱后又逢 境,虽已不复当年,但仍然矫健的身姿在重重包围中倚剑而立。切萨雷宝剑的剑光在敌人密不透风的包围中有如划破夜空的一颗流星,光芒四射随即逐渐消逝。 倒下的切萨雷,宣告了波吉亚家族鼎盛时代的终结。
这是一部在德国问世数十年来多次再版的经典之作,已译成十余种文字,影响力遍及世界各国。 "普鲁士"早已烟消云散,但其对后世的影响至今在欧洲仍处处可见。它似乎集诸多矛盾于一身,既代表秩序、正直与宽容,也象征着军国主义。普鲁士王国强盛的时期,正是伟大的《德国民法典》从酝酿到诞生的时期。这个"理性国家"与这部"模范法典",堪称绝配。 身为一名普鲁士人,《不含传说的普鲁士》的作者哈夫纳以客观而理性的笔触,回顾了仅存在两百余年的普鲁士在政治法律领域取得的成就,及其对今天的德国乃至世界的影响。
\\\\\\\\\\\\\\\\\\\\\\\\\\\\\\\"从2005年迄今,鲁成文先生十多次前往德国地区游历,足迹涉及100个城镇,其中在德国境内自由行9次。对这一 文化感兴趣的人前往德国旅游,无不希望带着真情预先知悉 多的德国文化知识,《德国文化漫游》旨在满足这种阅读需求。 全书篇幅宏大,用图精美,笔调轻松通畅,行文客观平易,以雷根斯堡、拜罗伊特、纽伦堡、哈雷、奎德林堡、韦尼格罗德、魏玛、瑙姆堡和柏林等九个城市的自然名胜和历史文化景点为叙事节点,既交代了游历这些景点的部分旅游攻略, 以浓厚的笔墨将挖掘并呈现了与这些景点有关的背景材料和历史文化知识。对那些前往德国的游游者和其他对德意志文化饶有兴致的阅读者,此书足以成为一本雅俗共赏、深入浅出的指南性读本。\\\\\\\\\\\\\\\\\\\\\\\\\\\\\\\"
今天,承认观念对我们的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至关重要。它涵盖了各种不同的要求,如作为合作共同体的平等成员之间的相互尊重,对他人的差异性和独特性的承认,对文化少数群体的顾及等。本书是霍耐特2018年近期新推出的著作。在这本新著中,霍耐特进一步追踪了“承认”的观念及其自欧洲现代化以来意义的多样性。他在书中引用了三个重要的思想流派——法国的、英国的和德国的,并追踪每种情况下各自由于不同的社会政治挑战而经历的完全不同的哲学解释和社会政治表现。在法国,“承认”的概念与个人丧失自我的危机相关;在英国,“承认”的过程被认为是规范自我控制的条件;在德国,“承认”则意指真正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令人惊讶的是,这三种意义中的任何一种都不能追溯到17世纪,并且它们在当代已经失去了任何影响。霍耐特在书中着
《地中海历史》作者埃米尔·路德维希讲述了地中海在千年的历史中,如何成为沿海政权希冀掌控的对象,如何在一个一个的主人之间辗转飘零。同时,作者也全情地回顾了地中海历 那些深刻影响我们的事件与人物,并力图揭示地中海隐藏在行为表象下的真实面貌。
本书是 黄同学漫画二战史 系列的*部作品,作者通过漫画的形式,带大家重回硝烟弥漫的二战战场,重温反法西斯战士们为了全人类的和平,用热血抒写的恢宏史诗。本书内容包括著名战役、名将传奇、战场逸闻、武器简介等,通过本书,读者将对这场人类历*大的战争有更全面的了解和更深的体会。
《大雾霾(中世纪以来的伦敦空气污染史)》是关于伦敦空气污染及治理的一部杰作,出版近三十年,仍长销不衰,是认可的环保经典著作。本书介绍了“雾都”伦敦的空气污染史以及其治理的艰难历程。 空气污染早在中世纪就已经出现,工业革命之后,人们才认识到煤烟在空气污染中的主要作用。几个世纪以来,严重的空气污染事件多次发生,著名的当属1952年的伦敦大雾霾,导致大批人畜急性死亡,灾祸不亚于一场大规模战争。 本书对伦敦空气污染历史状况进行了专业的数据分析,考察了雾霾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还旁及社会的其他方面,如时尚、家居、建筑、文学艺术创作等。 作者彼得·布林布尔科姆是大气化学专家,为本书提供了专业与威望的保障;同时他还有高超的写作才能,使得本书像惊悚小说一般好读。
当世界上 有权势的人——苏莱曼大帝决定征服欧洲,他前面只有一个叫做马耳他的弹丸之地挡住了去路,这是一个由少数来自神圣罗马帝国的圣约翰骑士团所控制的地中海小岛。这是自波斯入侵希腊以来从未再发生过的文明的碰撞。征服马耳他,并以其港口为跳板对欧洲展开军事征服,苏莱曼为此派遣了一支舰队和一支占 优势的军队。守军在圣艾尔摩堡血战到 一个人,土耳其军队军队杀光并肢解所有守军。而马耳他岛的守护者拉瓦莱特以牙还牙,将土耳其俘虏斩首,并将他们的头颅作为 弹发射回土耳其阵地。马耳他之役从一开始就变得毫无回旋余地。 这是一部精彩纷呈的历史书,描写了自亚历山大大帝东征以来 为惨烈的一次东西方文明之间的战争。
号称强国的西班牙,它一千多年都在收复失地?一个日不落帝国,为何极盛而衰,塞万提斯戏剧早有预言?西班牙人热情洋溢,但统治者却是权谋高手?都说西班牙交通发达,可他们一度出门只能骑驴?严酷环境与历史战争,究竟是什么塑造了西班牙?著名历史学家杰里米·布莱克用简洁的语言和丰富的材料,讲述了不为人知的西班牙历史。从古罗马浴血奋战反抗王权的边陲小国,到大发现时代的航海帝国,再到20世纪反对独裁者的革命先锋。本书以著名历史事件对现实的交错影响为主线,从环境、人口、政治、经济、饮食生活等角度,深入刻画了西班牙历史的全貌,在2500年当中自由穿梭。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昔日的海上霸主、革命摇篮和如今的艺术大国如何缔造成形。
阿萨·布里格斯编著的《英国黑室(二战中布莱奇利庄园的秘密岁月)》深入挖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作为“英国黑室”的布莱奇利庄园的秘密历史,《英国黑室(二战中布莱奇利庄园的秘密岁月)》中对庄园核心区域3号、6号、8号小屋的工作、生活做了深入介绍,用亲身经历揭秘了恩尼格玛等密码的破译过程。这段历史一直被英国政府列为机密,直到20世纪70年代之后才允许陆续公开。 作为密码破译员的布里格斯曾与阿兰·图灵,戈登·威尔士等人一起工作生活。该书除了详细讨论了当年同盟国在密码破译方面的成就与影响之外,还阐述了布里格斯对于德国人所了解的布莱切利的看法,以及布莱奇利庄园的战后发展历程。
伊昂-奥莱尔·波普著的《罗马尼亚史》是一部简明而完整的1945年以前的罗马尼亚史,以时间为序,对罗马尼亚的民族起源、建立公国、防卫十字军、反抗土耳其的统治、争取民族解放以及建立统一的现代化民族 等历史脉络进行了清晰的梳理,揭示了罗马尼亚这个拥有古老文明的民族 的发展历程,展现了罗马尼亚人在这片土地上的开拓与建设,以及他们对全人类进步所做的贡献。 作者指出,就其罗马渊源、语言等而言,罗马尼亚属于欧洲的西方,但就其 信仰、组织形式等而言.罗马尼亚属于欧洲的东方。可以说,罗马尼亚文明是欧洲大陆东西两半的连接点。
一般来说,1066年威廉大帝实现诺曼征服被看作是英格兰历史的开端,而自公元5世纪初盎格鲁-撒克逊人移居不列颠到1066年的这段\\\\\\\\\\\\\\\"黑暗年代\\\\\\\\\\\\\\\",则被视为统一英格兰形成的雏形阶段。正是在撒克逊人与入侵的维京人不断碰撞的过程中,英格兰民族逐步形成了。 帕维蓝红夫人、切达峡谷男人、巨石阵……古不列颠的文明史可追溯至万年前。自发现之初,不列颠岛就吸引各种族群迁移,在罗马人之前,跨海到达不列颠岛的移民潮大约有9波。公元1世纪中期,罗马人占领了不列颠岛的大部分地区,设立不列颠尼亚行省。公元410年,蛮族入侵,罗马军队撤离不列颠,来自日耳曼的盎格鲁-撒克逊人移居于此,建立诸多王国,从此征伐不断。 公元871年,英格兰的四个王国中有三个被维京人所占领,这是一群来自斯堪的纳维亚的侵略者,他们野蛮粗鲁、
本书是研究英国工业革命的经典著作,作者用精炼的文字编织出英国工业革命的整个历史,通过对纺纱织布、挖煤炼铁、技术创新、资本运转、童工生活等场景的精心刻画,将英国工业革命的方方面面展现在读者面前,并指出,人口、科技、资本是工业革命的关键因素。阿什顿也明确指出,工业革命带来的一系列变革,不只是工业上,还是“社会上的和思想上的”。作者在考察和叙述工业革命的同时,意识到经济过程的特点不是突然变化的,也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工业革命应该是整个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阶段,而且不是最后一个阶段。这些都为我们多角度长时段的认识工业革命提供了借鉴和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