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观点倾向于把西方文明想象成一条自古代希腊罗马以来贯穿古今的文化谱系。可如果,这个观念是错误的呢? 在史诗般的历史回顾中,《发明 西方 》以全新的视角,通过选取从希罗多德到今天的14位人物的经历故事以及其所处时代的横切描绘,展现被主流历史叙事所掩盖的奇妙而丰富的多样性侧面,从而揭示了 西方 观念为何并非一开始就存在,而是一步步被建构出来的。 西方 是如何被发明的?它是如何一步步被用来为帝国主义和种族主义辩护的?在今日,这个概念又将何去何从?在这段跨越数千年的全新叙事中,作者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探索精神引领全球化 彻底改变人类的历史轨迹 1519 年,麦哲伦率领 5 艘帆船和 260 多人从西班牙启 航,寻找一条通往香料群岛的海上航线。他们一路探险,从参与巴西的盛大狂欢,到经历南太平洋的骇人听闻的怪异习俗。途中麦哲伦野心勃勃,不惜使用酷刑和谋杀来控制船上人员,还在舰队中发起了几次激烈的兵变。航行途中,舰队成员都饱受饥饿、疾病的折磨,许多人死亡,麦哲伦也没能幸免,他在一场菲律宾部落冲突中被暴杀,尸体不知所踪。3 年后,一艘充满荒凉与痛苦,饱经风吹日打的船,载着 18 个瘦弱的船员回到西班牙。这是一场横跨全球的叛变与谋杀,也是一次悲壮的胜利。 《麦哲伦与大航海时代》真实再现了人类首次环球航行的完整历程,这是关于对整个地球进行探索的故事,刷新了西方世界对宇宙学和地理学的认知,颠覆性地改变了此
本书按照纵横两个维度,全方位回顾了从远古时期的争斗到20世纪美国内战期间人类战争的历史,对各式各样的武器系统、指挥方式、组织架构、战地工事、后勤保障、运输工具、战场通信、士兵的招募和训练、军兵种设置和战略战术等,都做了详细考察。对于关键的武器装备和排兵布阵方式,还做了专门的图文详解,让人一目了然。对于著名的军事家、发明家和典型战役,皆有着墨。文字部分由权威专家执笔,语言简洁,言之有物。书中还有海量插图,作者以最直观的形式,向我们展示了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的军队和战士个体群像。 本书内容浩瀚而繁杂,涉及多种文化和各个时代,不过全篇采用19世纪的插图,保持了统一的风格。19世纪是现代学术体系肇始时期,本文插图正是那个时代学术先锋的作品。画家力争还原历史真实,但错漏之处仍不可避免,对此,文
《神秘的玛雅》 《消失的印加》 《被遗忘的阿兹特克》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是古希腊著名史学家修昔底德的传世之作。该书史料丰富,思想深邃,历来受到学术界和社会有识之士的重视。该译本直接从古希腊文本翻译,参考了众多英译本;注释吸收了西方学者的大量研究成果,并配有附录,为阅读和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巴比伦两千年的故事见证了它从一个城邦发展为古代世界性帝国。它是亚述、尼布甲尼撒、大流士、亚历山大大帝、塞琉古和帕提亚等帝国的统治中心。它的城墙被宣布为世界奇迹,它的金字塔赢得了巴别塔的美誉。今天的游客可以欣赏被运至柏林的伊什塔尔门,学者们不断探讨难以捉摸的空中花园的假定位置。对其守护神马尔杜克的崇拜广泛传播,其训练有素的学者在整个古代世界传播法律、行政和文学作品。通过千年的连续天文观测,它的科学成就也为希腊和阿拉伯天文学奠定了基础。本书还原了这座美索不达米亚名城的真实样貌,进而勾勒出一个辉煌古代文明的生动图景。
美国革命为北美赢得了自由与和平,却给世界带来了影响深远的灾难性后果,它所引发的革命暴力和帝国镇压不仅波及了欧洲,也波及了南美洲、澳大利亚、非洲和亚洲;它不仅为现代早期的卓越帝国埋下了崩溃的种子,也为英国、俄国和美国的全球主宰搭建了舞台。在这部杰出的史学著作中,马修 洛克伍德竭力去做的就是要厘清这段复杂的历史。
1914年,德、奥、俄、英、法等国让世界陷入了一场战争,这场战争将造成3700万人死伤,摧毁传统的社会结构,根除古老的政治制度,并开启人类历史上☆血腥的世纪。 作者保罗 哈姆从不同国家的角度出发,客观、全面地讲述了Di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故事,从外交活动中的纵横捭阖到西线战场上的血火硝烟,从上层阶级的尔虞我诈到普通民众的苦难哀愁,本书试图回答20世纪☆令人困惑的问题之一:1914何以成为 世界终结之年 。
本书是一个二战期间发生的的真实故事,它讲述了九位来自欧洲不同国家的女性在纳粹铁拳下勇敢斗争的血泪故事。 早在1942年,这九位女性(其中有人年仅15岁)就义无反顾地加入了反抗法西斯的运动之中,法国警察、德国士兵逮捕她们,盖世太保审讯她们,让她们受尽折磨。她们被驱逐出法国,最后被关进德国布痕瓦尔德集中营区的一个强制劳动集中营。去集中营的路上,她们在监狱、过境地等不同地点见过面,因而组成了一个团队。这九位女性不仅在艰苦的环境中活了下来,还在她们劳作的工厂蓄意破坏法西斯制造的铁武器。战争结束几天后,她们便马上被赶出集中营,走上意图杀害她们的死亡行军路。但这九位女性拒绝接受死亡 虽然她们已经遍体鳞伤、几乎饿死,但还是竭尽全力逃出了纳粹的魔爪。
地球有70%的面积为海洋所覆盖,人类进行海洋征服行动的历史至少可以上溯5000年,海洋不仅是不同民族、文明之间贸易与交流的通道,也成为暴力和杀戮的战场,多少国家因海洋面兴,又因海洋面衰;而近代以来,与世界历史进程相伴而行的更是一个 个海洋大国的浮沉更替。那么,是什么力量在左右着海洋的变局? 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本书展示了两条线索:一条是科学技术的发展 木桨风帆到蒸汽舰船,从大舰巨炮到潜艇、航空母舰,从常规动力到核动力;另一条是海权的发展 从古代海权、 近代海权到现代海权,表现为一个个大国兴衰、导引海洋变局的历史进程。本书力图通过展示达两条线索的交叉影响,揭示国家产生以后,特别是近代地理大发现以后,海权如何塑造世界历史的进程、左右国家的命运,如何影响全球政治、经济与军事的格局,是一本内容宏富
尼古拉二世统治俄国二十三年之久,他的保守统治与沙俄的覆灭究竟有多大关系?从退位到全家死于叶卡捷琳堡,在*后的十六个月中他的生活和思想究竟怎样?尼古拉二世*后的岁月是一段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闪耀着沙皇俄国的余晖,也开启了如火如荼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历史的杠杆*终倒向了苏维埃政权。作者以大量丰富的原始材料为基础,结合沙皇的日记、谈话记录、官方调查的记录,以及自己的*新研究成果,回顾那段波澜壮阔、激动人心的历史,勾勒出末代沙皇的真实形象。
从公元前15000年前古代先民进入美洲大陆,到公元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人类历史上发生了一场不为人知的伟大实验。在此期间,新旧大陆的人类先祖生活在彼此隔绝的时空里,面对着各异的地理、气候、动植物群落,各自发展出截然不同的人性、思想和社会。《大分离》是英国思想史学者彼得?沃森探究人类历史和命运的新锐作品。沃森汲取了新近的人类学、考古学、神话学、生物学、伦理学成果,论述了人性在不同环境中所实现的不同潜能,也呈现出新旧大陆人类社会殊途命运的综合图景。 本书探究了诸多影响人类社会的大历史变量,综合出一套关于人类生活、习俗和思想的演进架构。无论是大陆构造和可供驯化的动植物资源,还是气候模式和致幻剂的异常分布,都给人类的社会形态、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和语言结构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构成了我们当今社会
本书收录李剑鸣教授多年来在美国史研究方面所做的主要工作。全书分为三编,涵盖三个方面的主题。编由8篇论文构成,讨论从殖民地时期到20世纪美国社会和政治史中的若干重要问题,旨在弥补当时国内美国史知识体系和思想理论取向中存在的不足,参与中文语境中美国史研究的话语重构。第二编收录5篇论文,主题都是关于美国印第安人与主流社会的文化关系,从宏观视角阐释印第安人数百年来在文化接触中的经历,试图在相当困难的研究条件下推动对美国印第安人历史的研究,并就文化解释的路径进行尝试。第三编包括6篇论文,集中讨论美国独立和建国时期的主要问题,借助政治学和历史社会学的分析工具,基于比较丰富的原始材料,探讨美国早期国家构建的内涵和特征,努力从新的视角重新审视美国早期政治史。
20世纪20年代出生的“魏玛一代”德国人,经历了20世纪几乎所有重要事件:第三帝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大屠杀、战后重建、冷战分裂,以及柏林墙倒塌后的统一与复苏。私人生活与历史进程罕见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当他们回顾一生的经历时,曾经的热情因看清独裁政权的真相而幻灭,有人忏悔,有人以无知和被蒙蔽作为开脱的借口,也有人声称德国人同样是受害者以博取同情。 基于七十多部自传和回忆录的一手叙述,《破碎的生活》描述了普通人视角下的20世纪德国。其中既有参与前线战争的士兵,也有在后方挨过萧条岁月的女性;有种族清洗的加害者,也有纳粹暴行的受害者。透过对德国民族身份的重新审视,本书试图回答:为何如此多人支持了希特勒的战争与纳粹的残暴,他们最终又如何与种族主义和独裁政权切割并重新拥抱人权,从军事侵略者变为欧洲
跨越千年的玛雅文明是如何在本土与异域被不断认识、刻画和重构的?本书勾勒出古代玛雅世界的概貌,包括器物、思想、建筑、族群身份等各个层面,并集中梳理倪了过去五个世纪古玛雅文明与其他文明的交流史。 本书内容涵盖广泛,聚焦科学文献、视觉艺术、各式建筑、土著族群的活动,总结了从 前古典时代 到西班牙入侵期间古玛雅人创造的艺术和历史,同时涉及碑文解读、博物馆展览和艺术创造,以及当代玛雅人对其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作为世界上古老的文明之一,犹太文明蔓延了四千多年,可在后面近两千年时间里,犹太人却失去了故土,被迫星散在世界各地。而就在这种难以想象的艰辛和逼仄中,犹太民族为什么不仅顽强地活了下来, 还能以自己文明的深刻影响整个人类? 《犹太人四千年》从犹太民族的起源一直讲到20世纪以色列国的发展,不仅叙述文化、历史的发展,而且考察政治、经济的演进,特别是细述犹太人在人类发展进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阅读这本著作, 读者可以再踏一遍犹太文明在漫长发展历程中留下的足迹, 从而对这一人类文明的瑰宝有一个更深刻的了解。 全书从《圣经》、考古遗迹出发考察了犹太民族的起源;论述了犹太教的产生及其对维系犹太民族的作用;讲述了犹太人在历史上,尤其是纳粹德国时期遭受的驱逐和迫害,以及以色列作为现代国家的艰难建
《帝国的覆没》 1911年,武昌起义,事起仓促,仿佛只一夜之间,一个硕大无比的王朝就轰然坍塌。其实,这是自1840年起,清王朝对中国面临现代性转型懵然无知,对现代性的一整套价值体系、制度系统懵然无知,因此应对失据、步步被动,各种问题和矛盾越积越多、越来越尖锐的总爆发。 本书从多个视角全景描绘了晚清自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这后几十年的历史画卷,围绕这一时段的史事、人物、社会等方面展开解读,终梳理出了清王朝覆灭的内在逻辑在于传统 天下观 与现代国家观、技术进步与制度落后、改良与革命这三对矛盾的长期撕扯与断裂,这也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屡屡陷入困局的关键所在。 《帝制的终结》 本书以清新的语言、扎实的史料再现了辛亥革命这一段风云激荡的历史,从当权的载沣、袁世凯到主张改良的康有为、梁启超,再到践行革命的孙
《永无止境的盛宴》是一部开拓性的著作,从人类学、考古学和历史学的角度研究古代社会的盛宴。本书反映了学术研究的 方向,关注重点从中世纪和现代早期的西欧,转向东方的美索不达米亚、亚述和阿契美尼德波斯、早期的希腊、蒙古帝国、商代中国和平安时期的日本。往昔的帝国通过文字和文物讲述自己的故事。 我们看到,宴会是人们展示阶级、地位和权力的竞技场,贵族和盟友谈判的舞台,资源调动和分配的场合,取悦神灵的手段,也是身份认同出现、融合和毁灭的地方。
“剑桥一战史”系列:采用全球性视角,对diyi次世界大战的军事、政治和文化进行了全面、详尽的叙述。 ·剑桥历史系列,权威、详尽、可靠 ·国内全面、完整、详尽介绍diyi次世界大战的通史著作 ·多国历史学者共同编撰,采用西方zuixin历史视角和研究方法写作,呈现大量一手资料和zuixin研究成果 ·超越地理和意识形态界限,以全球性的视角叙述这场现代社会的浩劫 相关评论或推荐(名家、知名媒体、原版书的推荐等;从多种角度的评价): 剑桥diyi次世界大战史系列不仅会在各大学和学校有一席之地,对于那些认为这场战争应当终结所有战争的人来说,也应当放在书架上。非常吸引人,非常精彩,也很有必要。——《战争史》杂志 ……非常全面……——《书商》杂志
这套国别史,是英、法、德、俄、日、以色列和印度七个国家的简明通史。作者均系世界史领域有深厚研究功底的资深专家、学者。图书兼具学术性和可读性,属于通识读物,适合广大史学爱好者和在校学生阅读。内容始于远古,迄于当下,图文并茂,雅俗共赏。各册都附有译名对照及索引、王朝世系、大事年表和进一步阅读书目。
中东地区,即亚欧非三大洲的接合部,西亚北非地带,这里是连接东西方文明的金桥,是西方文明的源头——“两希文明”中希伯来文明就产生与此。本书在诸多的表述中,采用了较为通用的“十八国说”:即阿富汗、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伊拉克、也门、巴勒斯坦、叙利亚、伊朗、土耳其、埃及、科威特、阿曼、阿拉 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巴林、黎巴嫩、约旦、塞浦路斯。本书所述中东史,是中东地区整体空间、时间和人间之和,而不是中东地区 各个国家史的简单相加。中东史的基本特征是中东地区整体地区性形态与结构的发展史。凡属中东地区古今之大事,都在中东史论述范围。对于这些大事,都依据历史连续性原则,进行梳理、连缀和 扩展,使之组成点、线、面相统一的文明交往史长卷。中东史研究的普遍意义,在于汇总这一地区历史和现实中
《黄金、香料与殖民地》 1519年,麦哲伦率领5艘帆船和200多人从西班牙起航,寻找一条通往香料群岛(Spice Islands)的海上航线。一路上,他们饱受饥饿、疾病、精神和肉体的折磨,甚至面临死亡的威胁。*后,他们终于发现了一条海上通道,这条通道如今被称为 麦哲伦海峡 (Strait of Megellan)。这是一场历时三年的艰苦旅程,获奖无数的畅销书作家(传记作家兼记者)劳伦斯 贝尔格林借助*手资料客观还原了这项人类壮举,栩栩如生地讲述了一个宏大的探险故事。 在书中,贝尔格林以*人称讲述故事,带领读者踏上一段引人入胜的旅程,其中有些资料首度在此公开。这次探险不但改变了后世探险家的航海方式,也改变了历史本身。 《石像、神庙与失落的文明》 这是一个非凡而真实的,关于玛雅文明再发现的故事:继《迷失Z城》和《冰冻帝国》之后,我们又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