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诏是华夏儿女开拓云贵高原的早期成果之一,也是西南历大的地方政权。作为一个曾在大唐和吐蕃两大强邻之间纵横捭阖、续写 后三国 神话的强邦,却在立国二百余年后突然神秘地消失了。是外敌压力使然,还是遭遇了巨大自然灾难?是多民族的血脉发生剧烈碰撞,还是文明融合过程中出现了巨大的裂痕?本书从南诏兴起的背景、王国的建立、兴盛、衰亡等方面作了详细介绍,为读者清晰地呈现了这个苍山与洱海之间的神秘古国,揭示了一段民族融合的曲折历史。
1715年,沙皇宫廷正在为彼得大帝新诞生的王子举行庆典,乌拉尔地区矿主向彼得大帝呈上了一份独特的贺礼。这是一批装饰着雪豹、鹿、狮等动物纹的金器,它们做工精湛、造型生动、充满张力。因此,欧亚草原上掀起探险热潮,沉睡千年的游牧王者的坟冢被渐渐打开。琳琅满目、精美绝伦的随葬品展示着草原霸主昔日的辉煌。古典史家笔下神秘尚武的斯基泰人在东西方文化传播与交流中竟扮演着非同一般的角色。
《成吉思汗蒙古帝国的后人》全书约30万字,配有469幅插图,主要以成吉思汗蒙古帝国的世系延续为主线,介绍了蒙古帝国建立以来,散布在中国境外、活跃在欧亚大陆的成吉思汗后裔近800年的历史和现状。 书中涉及阿富汗的哈扎拉人、俄罗斯的鞑靼人、乌兹别克斯坦的乌兹别克人、蒙古国的喀尔喀蒙古人等境外蒙古人。
东胡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之一,与匈奴同时兴起于战国末期(公元前三世纪),至汉初(公元前206年)被匈奴冒顿单于击破,部众逃散,其中主要的两支分别逃至乌桓山和鲜卑山,从此便以乌桓族和鲜卑族出现于史册,而东胡之名遂湮没无闻。由于现时留存下来的东胡文献资料奇缺,故历来治东胡者多从乌桓鲜卑开始,对开东胡早期的历史,即被匈奴击破以前的历史,均难于详述。本书根据近三十年来国内考古发现的东胡遗迹,对它进行初步探索,试图把东胡的历史向前追溯到它的起点。 在中国古代北方民族中,根据文献资料和考古资料,根据各族的语言和活动地区,及根据各族的风俗习惯,大体上可以把它们分为三个系统(族系):一是匈奴系统;二是突厥系统;三是东胡系统。这是指狭义的北方民族,即指主要活动在大漠南北(清初以来称为
犹太人是谁?判断犹太太的标准是什么?犹太人为什么历经浩劫而不灭?犹太文化的精髓是什么?谁是犹太人心目中的英雄?怎样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怎样成为一个有权力的人?怎样成为一个富裕的人?怎样成为一个令人尊敬的人?本书通过妙趣横生的论述来掲开犹太人的种种神秘面纱,是洞悉犹太文化和犹太智慧的一把钥匙。
《蒙古秘史》是蒙古民族的一部历史、文学巨著 。记述了成吉思汗远祖至成吉思汗子孙的族系,以成 吉思汗诞生、成长的坎坷生涯为主线,描绘了他以及 他的家族统一亚洲北部草原各部落,征战世界,建立 强大蒙古帝国的历史画卷,不仅为我们留下了可靠珍 贵的史料,而且用诗的语言刻画了许多著名历史人物 的形象,惟妙惟肖地讲解了发生在蒙古民族乃至我国 北方各民族历史上一段段历史故事,简练生动地介绍 了蒙古族生活风俗,是了解蒙古民族的一部百科全书 ,堪称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蒙古秘史故事》的作者和译者在《蒙古秘史》 原文的基础上,以通俗、简洁、生动的现代语言,忠 实、全面、概括地向读者讲述了《蒙古秘史》的故事 。旨在让读者通过阅读这本有趣的“故事”,初步走 入《蒙古秘史》,在进一步了解蒙古民族的同
《民族与古代中国史》是傅斯年先生有关中国上古先秦史的研究性论文集,一共收入了五篇代表作:《夷夏东西说》、《姜原》、《周东封与殷遗民》、《大东小东说》、《论所谓五等爵》。篇与篇之间有联系,有系统性,探讨涉及到了中华文化的发端、早期发展、正统传承等史学界长期关注的问题。这几篇都是在发表当时 新意,对古史研究有突破性和开创性意义的论述,其中的发现使史学界对中国上古史的认识有了系统的脉络可循。
毛南族是中国人口较少的山地民族之一。毛南族主要聚居在中国云贵高原的茅南山、九万大山、凤凰山和大石山一带,而广西环江县的上南、中南、下南一带山区更是被称为"三南",素有“毛南之乡”之称,另有少部分人分散居住在南丹、都安等县。虽然毛南族人口较少,但他们以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闻名于世。毛南族人聪明、勤劳,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光辉的文化艺术。毛南族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相当丰富,真实地反映了毛南族人民的道德观、价值观和艺术修养。基于此,本书对有关毛南族研究的文献进行了系统搜集和整理,旨在弘扬我国多样性民族文化宝库中优秀的毛南族文化,在回顾前人研究贡献和借鉴前人研究经验的基础上,为当下和今后毛南族研究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工具和参考。
本书是云南民族大学学术文库之一,内容为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关豪族问题的研究,共为上下编、六章,结构合理,内容翔实,语言流畅。作者站在豪族问题的研究前沿,在充分掌握资料的基础上,对此问题做了详细、精到的考查研究,具有学术价值。
《犹太人的大梦想》高屋建瓴、精彩绝伦地论述了美国的犹太人在政治、法律、金融、电影和房地产五个不同领域成功的秘密、条件、理由……纤毫毕现。进而剖析他们从身无分文的新移民到美国富有成功的少数民族这一转变是如何实现的。希望可以由此揭示他们取得职场成就背后的秘密,并提供一些有用的线索,有助于理解个人、家庭、历史和财务这些因素在美国犹太人成功故事里所扮演的角色。 居于广阔的眼界,杰克·罗森还预见并论述了中国必将取得成功的各种征兆,为中国如何走向繁荣富强提供了许多有建设性的意见。
《苍狼的帝国:匈奴传奇》是一个充满无畏勇气和冒险精神的民族,这是一个狂野奔放而难以捉摸的帝国。这些来自荒蛮草原和瀚海大漠的游牧者有着说不清的来历,道不明的去向。他们如席卷千山万水的沙尘暴一般骤然兴盛,将无尽的杀戮劫掠和金戈铁马用刀箭刻在史书之上;又像树叶草丛中凝结的露水般默然消逝,只留下千年的感慨叹息和英雄豪情在后人心头萦绕——这就是匈奴。如能穿越时间的阻隔,拂去历史的尘埃,何不随我一同面对他们延续千年的目光?
本书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观点和方法,对在中国历史舞台上活跃了约五百年的匈奴族的经济生活、社会结构、政权组织、文化习俗、部族兴衰、政治演变及与其他各族、特别是汉族的关系,作一比较全面而系统的叙述,以期将匈奴的民族面貌、社会面貌和文化面貌描绘出一个轮廓。匈奴是我国古代多民族国家中的一个游牧部族,兴起于公元前三世纪(战国时期),衰落于一世纪(东汉初)。匈奴自东汉初分裂为南北二部之后,南匈奴入塞,北匈奴西迁,部族内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大漠南北活跃了约三百年,其后又在中原地区继续活跃了约二百年,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都曾发生过较大的影响。其内容虽比较复杂,但书中力求简明、通俗,以正面介绍匈奴族 的历史知识为主,不作繁琐考证;对国内外学术界所争论的问题,虽也辩明是非,提出我个人的一得之见
由于千百年来多种文化的交往、碰撞与融合,祭祖仪式的内容程式与品格亦发生着变异。例如苗族的法坛教派分化为苗祀与客祀。一百零八堂仪式中,三十六堂为苗祀,七十二堂为客祀。前者搬请的全系苗族的大神,使用的全是苗语;后者多数为客神,融进了儒、释、道的内容,用的全是汉语。土家族的梯玛坛班分化出梯玛坛与傩愿坛,两者并存,其香脚(行坛区域)分野明显。如龙山县从中部横断,以北为傩愿坛香脚,以南为梯玛坛香脚。法事内容当然各有不同了。 纯苗、纯土的正宗教派,其品格保持得比较纯净,对相关专题研究确有正本清源之效。 湘西祭祖仪式历史悠久,特色浓郁,品类多样。酉水作为交通主动脉为它的流布与传承提供了必要的生存环境;浓烈的崇祖意识在它身上打下了诸种历史的胎记;仪式过程实录了各种民俗事象,坛堂的规范法则
作为两北边陲重镇,高昌王国深居大陆腹地,由壁垒而郡,再发展至国。在吐鲁番这块西域上地上,高昌依据它枢纽般的地理位置,先后历经高吕王同、唐西州和高昌回鹘王国三个历史时期,既有汉族政权统治,也曾被回鹘领导。灵活的外交使高昌在周围西域政权及中原王朝之间游刃有余。尽管她经历了无数的战火,但创造了繁荣发达的商贸经济、琳琅满日的壁画、多元的宗教信仰以及特有的高昌乐、葡萄酒等高昌文化。本书带你走进这一片沧桑的土地,翻开尘封的历史,倾听远古的喧嚣,看那栉比如瞵的客栈、摩肩接踵的行人、高旋飞舞的伎乐、香火缭绕的庙宇、血雨腥风的争斗……
本书系*普通高等教育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所刊,文章收录了藏区现状与社会经济发展、藏族历史与宗教、西藏考古与艺术以及与藏学相关的诸多方面的研究。除论文外,另有3篇译文。本书作者包括了哈佛大学、北京大学、四川大学等大学的学者,论文质量较高。
举世闻名的《格斯尔传》是蒙、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斗争中创造的伟大的英雄史诗。它在蒙、藏文化史和文学史上都占据着重要地位。 纳日苏翻译的《格斯尔的故事》译为《格斯尔的故事》,更适合于广大青少年读者阅读。其规模宏大、人物众多、情节奇特、内容深遂、场面壮阔、气势磅礴、语言优美、形象生动,充满了激动人心的艺术感染力。它以鲜明的民族风格、独特的艺术特色,以雄伟壮丽的浪漫主义手法,创造了饱含神奇色彩和一往无前精神的理想人物形象。 它是闪耀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