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为作者的专题演讲合集,分别就中国汉、唐、宋、明、清五代的政府组织、百官职权、考试监察、财经赋税、兵役义务等种种政治制度作了提要勾玄的概观与比照,叙述因革演变,指陈利害得失。既高屋建瓴地总括了中国历史与政治的精要大义,又点明了近现代国人对传统文化和精神的种种误解。言简意赅,语重心长,实不失为一部简明的“中国政治制度史”。
《宋元戏曲史》以宋、元两朝为重点,征引历代有关资料,说明戏曲从先秦两汉时期一直到宋元时期的源流演变。王国维作为一代国学大师,该书是其在戏曲文艺方面所取得建树的代表之作。该书论述中国戏曲形成过程,全书共16章,该书介绍了古代巫者的装神和娱神;春秋战国时代倡优的戏谑和讽谏;汉代的角抵戏;唐代的歌舞戏﹑滑稽戏﹑参军戏等。书中认为,宋代滑稽戏得到进一步发展,而小说与讲史的故事结构,傀儡戏和影戏的人物造型,舞队的形体动作,乐曲的成套唱腔,都促进了宋杂剧的形成。书中提出,宋杂剧尚兼有竞技游戏,还不是纯正的戏曲。与宋杂剧时间相近﹑体制相仿的有金院本。《宋元戏曲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研究戏曲发展史的专著,材料相当丰富,治学态度谨严,颇有影响。其中有些见解(如关于杂剧的历史分期)更为研究界长期沿用。
寺庙和道观是 世俗的宫殿。深山大川,超凡脱俗,是寺庙和道观选址的首要原则。虽然超俗,却又入世,它们凝聚着中国古典建筑 的精华。寺庙宫观和教堂是展现 文化的重要窗口。 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文物古迹。在寺庙宫观中,凝聚着先人的高度智慧和高超的建筑雕塑艺术,保存着许多名人大家的撰书题字和楹联诗文,流传着神守动人的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一些神秘可观的祀神礼佛活动,体现了 文化的多样形式和丰富内涵。由乔志霞编著的《中国古代寺庙/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建筑系列》介绍了中国 的寺庙与宫观建筑的历史。
美战前夕,南北关系陷入僵局。自由州与蓄奴州在奴隶制问题上相持不下,与此同时,成千上万的奴隶暗中越过南北分界线——梅森-迪克森线,去追寻自由。在他们所经之路上,有无数不知名的男女帮助他们藏匿行踪、逃脱追捕,把他们送往安全地带,这就是传说中的“地下铁路”。 意外的是,自由之都纽约在“地下铁路”中表现得格外沉默。作为南方蓄奴州重要的贸易对象,纽约到底是通往自由之路,还是奴役之门?历史学家埃里克·方纳发现了一份尘封已久的手稿,从中复原了以纽约为中心、贯穿美国东北部的“地下铁路”地图,从惊心动魄的逃奴故事,到庙堂之上的政治与法庭争端,这不仅是一本“公民抗命”的实录,也让我们窥见了逃奴纷争对美战的影响。
本书 出版于1952年,经由钱穆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专题演讲讲义整理修订而来。作者通过对汉、唐、宋、明、清五个朝代的政府组织、选举考试制度、经济赋税制度、兵役制度的流变沿革进行考察,分析了中国历代政治的利弊得失。全书在对中国历代政治制度、文化精要提要钩玄之余,还对近代以来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种种误读乃至否定,做出了反思,为读者提供了深刻的思考空间。
官制是指 机构的设置和官吏的任用、考核制度,它关系到一个政权的盛哀、一个社会的稳定及人民的生活是否安宁。春秋战国的“黄金台”,汉代的察举,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隋唐的三省六部、科举选官、节度使,两宋的文官当政,明代宰相的终结和大学士、厂卫的设置,清代的军机处在我国历 都发生了重大作用。中国古代的官制体系有着它独特的发展轨迹和历史渊源,在合理与不合理中或调整、或完善、或发展、或消亡,逐步适应不同时代的需要。王俊编著的《中国古代官制》依时代为序,勾勒了中国古代 的中央决策机构、行政机构、监察机构和军事机构、地方机构及其职任,以及官员的选任和管理,重点指出了各个时代官制的特点和变化。
本书由我国近代考古学先驱马衡先生所著,是其任教北大时的讲义。本书不仅探讨了金石学的定义、范围与历史,同时也指出了金石学研究的方法与材料的搜集、保存、流传等处置方法,堪称全面的学科导论性文献,具有统领学科的巨大价值,对于后续的金石学研究起到了引导作用,被誉为近代金石学的开山之作。
钱币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历程,形成了具有东方色彩的货币体系,无论是钱币形式的演变,还是钱币制度的进步,都体现了十分鲜明的民族特点。王俊著的《中国古代钱币》全面地阐述了中国古代钱币的内涵和特点、铸造手段和鉴定方法,重点介绍了各代钱币的种类与特征。全书图文并茂,资料翔实。
所有的文学作品创造的海盗都是硬汉形象。当我们现在谈起海盗时总是联想到埋藏的宝藏和遥远而神秘的热带岛屿。海盗的形象总是伴随着鹦鹉、黑眼罩和假肢而出现。但事实上,文学作品中对海盗的描写并不真实。真实的海盗生活中充满了暴力、酗酒和污秽的语言。《海盗的历史》由韩英鑫和吕芳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