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5折-6折
清空筛选条件
销售价格:
0-10元10-20元20-30元30-50元50~元以上
折扣力度:
0折-5折5折-6折
筛选:
    • 中国文明起源新探 精装版 苏秉琦著 社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中国通史 探索中华传统文化文明学术研究大成 正版书籍
    •   ( 196 条评论 )
    • 苏秉琦 /2019-10-01/ 三联书店
    • 苏秉琦作为中国考古学泰斗之一,其主要学术贡献集中在三本书之中。 《苏秉琦考古学论述选集》,是他在考古类型学方面头40年的探索成就;第二是《华人·中国人·龙的传人》,反映了之后十年寻找中国古史发展轨道模式的新探索;而第三本即这本《中国文明起源新探》是他生前 一部专著,是苏先生自己在探索中华文化、中华文明和中华传统起源过程中的回顾和心得,也是集苏先生一生学术研究之大成的书,还是一本写给对考古学感兴趣的知识大众的通俗读物。书中以苏先生60多年考古生涯为主线,回顾了在实践中探索考古学科理论方法所走过的艰辛道路,其中的“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学理论”“满天星斗学说”被后来的研究者们奉为圭臬,指导一代学人学术研究的方向。从一个侧面反映中国考古学成长过程和中国文明起源方向的主要成就,因此被称为“中

    • ¥45.99 ¥78 折扣:5.9折
    • 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第8版)
    •   ( 46 条评论 )
    • (英) 科林·伦福儒, (英) 保罗·巴恩著;陈淳等译 /2022-11-01/ 上海古籍
    • 本书对当下考古学方法和理论作了 全面的介绍,为21世纪的世界考古学提供了一种全新和准确的综述,被誉为“考古学百科全书”。本书架设了“考古学框架”,并向六个经典W发问,即“何物”(what),“何处”(where),“何时”(when),“他们是谁”(who),“他们的环境”、“他们的生计和食谱”、“他们的技术”、“他们的贸易与交换”(how),以及“社会文化为何演变”(why)。本书因通俗易读,广受赞誉。

    • ¥156.02 ¥298 折扣:5.2折
    • 【2021中国好书】考古中国 15位考古学家说上下五千年 许宏等著 仰韶殷墟三星堆良渚秦始皇陵长城彩陶青铜器百年纪念历史
    •   ( 97 条评论 )
    • 许宏 等 /2022-01-01/ 中信出版社
    • 《考古中国——15位考古学家说上下五千年》是一本以考古视角呈现5000年中华文明的通识读本。精选15个代表中华文明的大遗址,包括殷墟、三星堆、良渚、秦始皇帝陵、南海I号、长城等,涵盖都邑、陵墓、水下、高原、沙漠、窑址等众多场景,涉及政治、宗教、军事、科技、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水利等方面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全彩呈现。考古学家们精彩讲述亲历的考古故事、生动阐释考古发现背后中华文明的大建设、大交流、大梦想。每一篇附考古小知识,零基础也能看懂。全书根据考古发现时间编排,从1921年至2020年,致敬中国考古百年,致敬中国考古人。

    • ¥84 ¥168 折扣:5折
    • 关于考古学的100个故事
    •   ( 835 条评论 )
    • 李永毅 编著 /2009-06-01/ 南京大学出版社
    • 地球存在有46亿年了,人类在地球上生活已经有200万年,但人类文明开始发展仅仅是1万年前的事,而有文字记载的文明只有五千年。物转星移,在这漫长的岁月中,有多少的生命消亡,有多少的故事湮灭。 历史在不安和骚动中前进,随着一个个王朝的更替,随着一代代人的消亡,多少往事烟消云散,口耳相传的故事在岁月中渐渐变形,曾经鲜活的生命在时间的长河里悄悄黯淡。当你在故纸堆中翻找着曾经的真相,你会惊讶地发现,这些历史已经因一代代君主和文人的好恶被修改得面目全非。它们是巩固统治的工具,它们是谄媚奉迎的宣言,它们是涂脂抹粉的修饰,它们的真容藏匿在层层的包裹之下。 难怪胡适说:“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那么,我们要到哪里去找寻真实的过往?面对着虚无缥缈如未来一般的过去,谁能向我们重现曾经的真相? 幸好

    • ¥16 ¥32 折扣:5折
    • 空间的敦煌:走近莫高窟
    •   ( 284 条评论 )
    • (美)巫鸿|责编:杨乐 /2022-01-01/ 三联书店
    • 近一个世纪之前,陈寅恪先生在《陈垣敦煌劫余录序》中写道:“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如果百年之前的情况是敦煌文献和敦煌艺术的新材料将引出新的研究问题, 的情况则是经多几代学人的积累,基础性调查和材料整理已相当充盈,需要 多以研究中产生的新问题带动对材料的再发掘。巫鸿的这部新作通过“空间”这一角度,调动读者自身经验,从敦煌城一路向西,来到凿有数千洞窟的鸣沙山;面对扑面而来的崖壁展开历史想象,并以人的身体为尺度,进入不同时期的洞窟空间,感受洞窟的功能、性质和参观方式的明显变化。在洞窟中,身体参与感知雕塑和系列壁画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终目光视线落在单幅画面上,进入画面内部空间,完成精神层面的观看意义。因此,书中虽然广泛借助

    • ¥87.84 ¥149 折扣:5.9折
    • 最早的中国:二里头文明的崛起
    •   ( 136 条评论 )
    • 许宏 /2021-02-02/ 三联书店
    • “中国”二字由何而来? 早的中国诞生于何处?华夏 王都在哪里?二里头遗址和文献中记载的夏朝是何关系?考古队长许宏的二里头遗址发掘亲历记,讲述二里头遗址考古发现,分享考古的乐趣和艰辛,解读三千多年前东亚 早的广域王权 诞生的故事,一览中国早期文明的恢弘壮阔及其辐射和影响。 《 早的中国》讲述了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发掘故事,带我们回到距今三千七百多年前的中原腹地,一览当时东亚 早的广域王权 的样貌。她有着300万平方米的面积,成为当时 的中心性城市,她有 早的“紫禁城”、 早的中轴线布局、 早的青铜礼器群、 早的官营青铜器和绿松石器作坊等。她让我们看到在史书记载的“夏商之际”,中原文明的发达和影响力。她是中国新石器时代后期“满天星斗”中 亮眼的那颗星,不仅采同时代其他文化之长处,还将自己的文明强势推广

    • ¥50.16 ¥88 折扣:5.7折
    • 【2020年度中国好书获奖】不断裂的文明史 对中国国家认同的五千年考古学解读 刘庆柱 考古名家力作,解读“文化没有断过流
    •   ( 269 条评论 )
    • 刘庆柱 /2020-01-01/ 四川人民出版社
    • 本书是由有名考古学家刘庆柱先生创作的考古学、史学读物。就世界史范围而言,中华民族是专享有着“五千年不断裂文明史”的民族。作者以考古遗迹、文物为切口,通过对文明的几大要素——都城、陵墓、礼制建筑与礼器、文字的耙梳,以及对国宝、遗迹的展示,全景式展现中华五千年不断裂文明,以及不同时期、不同族属建立的不同王朝,对中华民族一致的国家认同。本书采用回溯式写法,由近及远、从已知到未知地讲解,从身边常见的四合院、可游览参观的故宫等,——探寻其历史源头,回望中华文明之根。近500幅插图、通俗易懂的行文,“全息”呈现5000年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

    • ¥64 ¥128 折扣:5折
    • 红色文物中的长征 广西人民出版社
    •   ( 24 条评论 )
    • 中国国家博物馆编著;江琳王海蛟王希撰 /2023-04-01/ 广西人民出版社
    • 《红色文物中的长征》是一部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创作,以红色文物呈现长征历史的全媒体通俗读物。全书精选长征不同阶段数十件有代表性的珍贵文物,以历史叙事结合文物阐释的方式,以时间为线索,以文物为载体,一一讲述文物背后的动人故事,还原文物的历史环境和背景,通过一件件“活起来”的红色文物,以点带面,串联起惊天动地的长征壮丽史诗。值得一提的是,本书通过查阅大量资料,梳理出参与长征各个部队的行军路线和重大节点,包括中央红军正式长征前北上的红七军团和西征的红六军团及留在根据地打游击的部队,并配以相应文物。本书见物、见人、见事、见史,内容真实饱满,图文生动,是一部有温度、可触摸、可收藏的长征读物。

    • ¥34.9 ¥69.8 折扣:5折
    • 周秦汉考古研究
    •   ( 16 条评论 )
    • 赵化成 著 /2023-10-01/ 上海古籍
    • 在中国古代文明与 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商周与秦汉属于不同的大的历史阶段,这两大阶段既有重大差别,又有承继与演变关系。本书聚焦于西周、春秋、战国、秦、汉1200年的历史,通过“陵墓制度”“都城建制”“农业手工业”“艺术及其他”多个维度,充分利用考古发现的地下墓葬、地上都城资料,对从商周到秦汉的历史性变革、承继与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从而展现出周秦汉时代 魅力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本书注重长时段的观察,取得了独特的学术成果。诚然,相关的一些研究尚未完成,由此留下了一些遗憾,读者可继续关注作者即将出版的另一部文集《秦与戎:秦文化与西戎文化的考古学探索》,或可弥补本书的部分不足。

    • ¥58.95 ¥118 折扣:5折
    • 出土简帛与孔门后学新探
    •   ( 10 条评论 )
    • 宋立林 /2018-12-01/ 中国社科
    • 自从20世纪40年代,郭沫若先生提出“儒家八派”的概念之后,由于文献不足徵,关于孔门后学的研究,虽聚讼纷纭却并不充分。随着马王堆帛书尤其是郭店简、上博简等出土简帛的问世,孔门后学研究才有了新的契机。宋立林著的《出土简帛与孔门后学新探》聚焦孔门后学,以出土简帛与传世文献相结合的二重证据法,对孔子之后孔门后学分化的原因,子张之儒、子思之儒、颜氏之儒、漆雕氏之儒及子贡、仲弓的思想贡献及学派特徵、影响等进行了辨析,力图廓清重重迷雾,逐渐走近历史的真相,为重写先秦儒学史奠定基础。

    • ¥44.21 ¥79 折扣:5.6折
    • 最早的中国:二里头文明的崛起
    •   ( 193 条评论 )
    • 许宏 /2021-02-02/ 三联书店
    • “中国”二字由何而来? 早的中国诞生于何处?华夏 王都在哪里?二里头遗址和文献中记载的夏朝是何关系?考古队长许宏的二里头遗址发掘亲历记,讲述二里头遗址考古发现,分享考古的乐趣和艰辛,解读三千多年前东亚 早的广域王权 诞生的故事,一览中国早期文明的恢弘壮阔及其辐射和影响。 《 早的中国》讲述了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发掘故事,带我们回到距今三千七百多年前的中原腹地,一览当时东亚 早的广域王权 的样貌。她有着300万平方米的面积,成为当时 的中心性城市,她有 早的“紫禁城”、 早的中轴线布局、 早的青铜礼器群、 早的官营青铜器和绿松石器作坊等。她让我们看到在史书记载的“夏商之际”,中原文明的发达和影响力。她是中国新石器时代后期“满天星斗”中 亮眼的那颗星,不仅采同时代其他文化之长处,还将自己的文明强势推广

    • ¥51.88 ¥88 折扣:5.9折
    • 文物中的鸟兽草木/中华文化新读丛书 四川人民出版社
    •   ( 59 条评论 )
    • 刘敦愿 /2022-11-01/ 四川人民出版社
    • 出没于古代器物与画像中的鸟兽草木,题材广泛,映现着人们与自然界生物丰富密切的关联,以及由此形成的文化含义和艺术脉络。本书通过描述这些图案、纹样的风格,剖析其意涵,来推想古人对自然资源的认识、改造与利用,复原彼时的生态环境与社会生活,追踪古族的征伐与迁徙,再现悠远的宗教礼仪与信仰,呈现出考古材料多方面的价值。

    • ¥36 ¥72 折扣:5折
    • 唐代金银器研究 上海古籍出版社
    •   ( 23 条评论 )
    • 齐东方 /2022-12-01/ 上海古籍出版社
    • 中国古代金银器的发展直到唐代才令人改观。在中国,金银的开采、冶炼和器物制造技艺经历了漫长而缓慢的发展历程,到唐代才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准。在国泰民安、财富聚集、相对自由的大唐帝国,奢靡享乐之风盛行,金银器物便成了人们的追求。正是此刻,“丝绸之路”兴盛畅通,中亚、西亚及地中海沿岸国家的金银器物的大量传入,犹如“万事俱备”之后的“东风”一样,为唐代金银器的飞速发展带来了契机。于是,如积累沉淀的巨大能量突然爆发,唐代金银器以从未有过的崭新面貌出现在历史舞台上。本书研究了唐代及唐以前金银器近500件器物,对每件器物都进行了详细鉴定、深入研究,是目前国内外研究唐代金银器资料最全、研究最深的著作。本书费时20年写成。

    • ¥93 ¥186 折扣:5折
    • 清代陕西金石学研究
    •   ( 5 条评论 )
    • 李向菲 著 /2023-12-01/ 人民
    • 陕西作为周、秦、汉、唐故都所在地,金石文字之富,甲於天下。自宋至清,尤其是清代的金石学研究中,陕西金石是重要所在,清代陕西金石学研究在金石学 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本书在全面掌握文献的基础上,勾勒出清代陕西金石学发展脉络,评价了清代陕西金石学各家的成就和不足,是系统研究清代陕西金石学的一部重要著作。

    • ¥40.6 ¥70 折扣:5.8折
    • 纸上吉金 钟鼎彝器善本过眼录(全3册) 文物出版社
    •   ( 21 条评论 )
    • 无 /2020-10-01/ 文物出版社
    • 《纸上吉金(钟鼎彝器善本过眼录上中下)》是仲威《纸上金石——小品善本过眼录》的续篇,收录了上海图书馆重要的钟鼎彝器拓本,文物流传有续,题跋丰富,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和艺术价值。本书以《上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为重要参考工具。分为乐器、食器、酒器、水器四大类。

    • ¥900 ¥1800 折扣:5折
    • 大宋楼台(图说宋人建筑)
    •   ( 20 条评论 )
    • 傅伯星 著 /2020-05-01/ 上海古籍
    • 本书主要从宋画中的建筑探讨两宋建筑的外观样式,全书分十一章,《释名》《城垣》《宫苑》《市肆》《城乡住宅》《园林建筑》《寺观》《桥》《建筑小品》《装修与陈设》,并附《结语》《重睹芳华——南宋西湖真貌探寻记》等。

    • ¥85.43 ¥168 折扣:5.1折
    • 最早的农人 农业社会的起源 上海古籍出版社
    •   ( 34 条评论 )
    • (澳)彼得·贝尔伍德 /2020-09-01/ 上海古籍出版社
    • 本书研究了世界上不同地区早期农业起源与发展的历史,所使用的资料和方法包括考古学、比较语言学、生物人类学,探讨了农业多重起源的原因,研究时间范围涵盖了过去12000年。农业起源与扩散的研究,集中在世界上几个关键的早期农业中心,包括中东、中非、中国、新几内亚、中美洲和安第斯中部。主要语系的起源与扩散研究包括了印欧语系、南岛语系、汉藏语系、尼日尔-刚果语系和犹他-阿兹特克语系。在本书中,贝尔伍德根据考古学、遗传学和比较语言学的研究结果提出了农业—语族扩张理论(language-farmingmodel),尤其是针对那些拥有早期农业、特别核心的地区,如中东、非洲下撒哈拉沙漠北部(northern Sub-Saharan Africa)、中国、中美洲、安第斯山中部(central Andes)及亚马孙流域(Amazonia)。一个全面的农业经济、包含生产粮食作物和家养动物、从早期栽培

    • ¥64 ¥128 折扣:5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