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博物院是我国 座由 兴建的大型综合性博物馆,由我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于1933年倡议建立。作为中央地方共建的 博物馆、 一级博物馆、 4A级旅游景区,在近90年的发展历程中,经过几代人耕耘与奉献,南京博物院形成了 “一院六馆”展馆布局:历史馆展示“江苏古代文明”;特展馆举办清宫文物特展和文化交流临展;艺术馆分类展览历代绘画、书法、雕塑;民国馆呈现民国一条街,重点展示南京地区民国社会风情;非遗馆通过小剧场、老茶馆等动态方式展示江苏非遗项目;数字馆以数字技术呈现中华文化的28个片段,带给观众全新体验。“一院六馆”奉献给观众的不仅是文物与展览,而是由众多不同主题的文化空间组成的文化休闲场所,呈现给观众的是全新的博物馆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体验和感受。 这本书是我们实践理想的一个细节,
朴实而优美的文笔,纪实且珍贵的图片,新的研究成果汇总,一次系统完整的展示。《发现霸国:讲述大河口墓地考古发掘的故事》为我们揭开了大约3000年前,一个西周诸侯王国的神秘面纱。
唐代是中国古代文明交融与疆域发展的关键时期,特别是唐朝倾国力以西顾,重视西北的开拓与经营。这不仅是形塑唐代国家强盛、文明绚烂的历史形象的重要因素,也对中国古代乃至中亚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敦煌吐鲁番文书与各地所出石刻碑志等出土文献,为钩沉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提供了更多鲜活的史料。本书聚焦于出土文献考释与唐代西北经略史的考证,同时也希望将万里之遥的长安与西域联系起来,借西北研究观察整个唐代的社会治理与制度变革。从个体与时代看,出土文献中有大量溢出于史籍之外的涉及唐代西北边疆的人物与事迹,展现了个体的功业与沉浮,也映照出时代的发展脉络;从国家与社会看,西北地区出土文献生动展现了地方机构的行政运作以及基层社会的生活百态;从中央与地方看,出土文献可以提供国家制度在地方基层落实的细
位于日本奈良的正仓院保存着大量7~9世纪漂洋过海来到日本的精美工艺品,以及同时代的古文书。这些“宝物”上至天皇与贵族的生活用具,下至平民百姓的户籍,种类与数量繁多,不仅有螺钿紫檀五弦琵琶、鸟毛立女屏风等名品,亦有习字草稿、典籍外借记录等日常生活的留痕。历经千年,这些“正仓院宝物”幸运地躲过战乱与天灾,像一颗时光胶囊,将一个时代带到我们面前。 正仓院的藏品大量来自海外,展示了当时以唐为中心的文化交流盛景。本书由多件宝物的材质、图案、铭文、工艺等关键元素出发,通过解读制造地、经手人及其进入日本的途径等信息,重现当年日本的对外交往与贸易。 正仓院的特别之处,还在于它保存了许多原本难以传世之物。作者东野治之教授在本书中将看似寻常的“正仓院文书”与奈良地区出土的木简结合,进一
本书所说的敦煌图像研究,含两层意思:一是敦煌石窟中绘塑些什么题材?二是为什么要绘塑这些题材? 本书、二章本可以合二为一,但考虑到北凉石窟的性,最终还是决定分开写。这两章的节都是写窟产生的历史背景,但在写法上不是从泛论经济、政治、文化背景着手,而是通过摘录河西走廊大量禅僧习禅的文献记载,对照现存禅窟贵例,来证明“凿仙窟以居禅”,或“入定窟以澄神”的历史必然性。第二章以大量的文字论述“入塔观像”。“塔”即窟内的中心塔柱,“像”指中心塔柱龛内的造像。第三章许千佛图像,研究对象由中心塔柱转向四壁。千佛图像系中国僧人的新,现存实物景最见于靖炳灵寺69窟,西秦绘,然后向东见于天水麦积山、大同云冈、洛阳龙门等石窟,向西见于武威天梯山、张掖金塔寺、酒泉文殊山、族煌莫高窟以及新疆地区诸石窟,
《重庆抗战遗址遗迹(图文集)》以抗战遗址遗迹为宏线,以行政区域为单元,辅以大量精美的图片和简要文字说明,生动展示了重庆市现存的各类抗战遗址、遗迹。本书在内容上,不仅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研究空白,而且在形式、装帧上,图文并茂、雅俗共赏,定能成为一部读者喜闻乐见、鉴史知今、资政育人的生动教材。
《换个姿势看敦煌:川报观察“敦煌100讲”精选》是从川报观察“敦煌100讲”中精选出四十篇,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带领读者欣赏丝绸之路上的瑰宝——敦煌莫高窟及瓜州县榆林窟的壁画、雕塑等珍贵文物。本书文字通俗易懂,结合中国古代文史哲知识,穿插故事,以流畅的语言讲解两窟壁画和雕塑的寓意、内涵、技法、中西交流、历史价值等,能够使读者在愉悦的阅读过程中充分欣赏到这些丝绸之路上的艺术瑰宝,增加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之情。
《周汉音乐转型实证解析/中国音乐考古丛书》以音乐考古的视角,对中国音乐史上一次重大的音乐转型——周汉音乐转型进行了由微观至宏观的考察。本文考察分析了从周代到汉代各种乐器的演变,发现金、石、丝、竹等主要乐器种类都在这个时段发生了重要变革。接而在周汉的乐队演变方面,从钟磬乐的衰落、丝竹乐的兴盛和鼓吹乐队的兴起这三方面做了对比和转型观察,并对其发生过程有了基本认识。《周汉音乐转型实证解析/中国音乐考古丛书》首次对战国中期到汉代的音乐考古资料做了系统的梳理和研究,并以实证、微观的方法对音乐转型和分期依据问题进行分析论证,以期对历史分期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成果。
本图册《南越国宫署遗址(岭南两千年中心地)》是为配合南越王宫博物馆建成开放而专门编辑出版的。内含南越王宫、南汉王宫、名城广州两千年、广州古代水井四方面的馆藏、考古挖掘内容。图文并茂,中英文对照。适合广大考古爱好者以及对古代文化有兴趣者阅读。
正仓院是海外收藏唐代文物著名的机构,原是日本于8世纪中叶在奈良建造的东大寺附属仓库。东大寺是日本建造的全国佛教总寺院,规模宏大,其仓库用于收藏寺院珍宝器物。后来,笃信佛教的圣武天皇去世,光明皇后将其生前珍爱的器物用具捐藏于正仓院,里面包含不少来自唐朝等地精妙绝伦的物品,备受瞩目。 《正仓院》是继傅芸子先生《正仓院考古记》之后,几十年来对于正仓院文物介绍为全面系统的汉文读物。全书文字约5万字,图片150幅。该书的价值在于对正仓院文物背后的隋唐中原文化、中日文化交流以及文物本身所蕴含信息的解读,在于将这些知识介绍给对历史感兴趣的广大读者。
《敦煌悬泉月令诏条》收录敦煌悬泉置遗址出土的《使者和中所督察诏书四时月令五十条》,为西汉平帝元始五年(公元五年)由秉政的王莽上呈、以临朝的太皇太后的名义颁布的诏条。《敦煌悬泉月令诏条》内容包括图版、释文、注释及相关的研究论文。《敦煌悬泉月令诏条》收录了两篇研究论文,对敦煌悬泉置遗址的概况及《使者和所督察诏书四时月令五十条》的颁布背景、渊源与内容、发现意义等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本书为苏州博物馆推出的苏博体验攻略和城市旅行参考口袋书。随着近年来文博热持续“破圈”,博物馆逐渐成为了解城市历史、启发旅行灵感的“ 站”。本书分为苏博全攻略、苏博打卡圈、苏博下一站三个部分,涵盖博物馆、园林、街巷、古城、建筑、古镇、美食、都市、夜游等细分主题,注重 的深度体验,注重博物馆的概念外延,融入时下流行的旅行新观念,充分体现人文内涵。形式设计上包含路标、景观、美食等手绘元素,高质量的摄影作品等,深受爱好文史及文艺体验的年轻人喜爱。
在本书中,杜齐先生对几十年来在西藏考古以及西藏文化起源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概括和总结。由于作者本人在20世纪40年化曾多次到西藏各地进行实地考察、收集和拍摄了大量的实物和遗址。因此,他在书中提出的一些问题及得出的某些结论对我们当前从事的西藏考古、西藏文化及其起源的研究都具有的学术和参考价值。
《中国青铜器论著索引》是一部检索中国青铜器文献的工具书。遴选、收录了从魏晋南北朝时期至2011年,时间跨度约为1700年的关于中国青铜器研究的专著、论文等文献共19000余条。其中以夏、商、周青铜器研究文献为主,兼有对秦汉至明朝部分青铜器研究的成果,收集篇目比较齐全,反映了我国青铜器研究的主要成果。全书编制了以大时代——青铜时代,小学科——青铜器为对象的学科分类主题目录,根据文献资料的特点,按照从总到分,从一般到具体的原则编排选择文献,便于族性检索。书后附有者索引,检索功能比较完备。 《中国青铜器论著索引》适用于文物考古、历史研究人员及青铜器爱好者阅读参考。
《希腊艺术与考古学》探索了横跨三千年的希腊艺术和文明的发展,从青铜时代那充满神秘色彩又无比美丽的基克拉泽斯人像和克里特陶罐,一直说到希腊化时期巴洛克风格的雕塑、马赛克镶嵌画和房屋,并将考古学上的发现纳入其中。书中颇具特色的论题式方框,也使读者得以看到希腊文化更生动的方方面面。通观全书,作者将他的叙述与极富洞察力的解说融为一体,配合大量精心选配的插图,以及清晰的平面图和图表,向初学者展现出希腊艺术中心最为辉煌的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