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鹏山经典作品。由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年1月出版,自出版后每年加印。 本书以 十五志于学 、 三十而立 、 四十不惑 、 五十知天命 、 六十耳顺 、 七十从心所欲 为题,分析六章,为孔子作传。其*宗旨,是为非专业人士,即普通读者,提供一部精当、博约、生动活泼、有价值的孔子传,叙述其一生行迹、事迹、心迹的同时,阐发作为思想家孔子的现代价值与当下意义。 本书32开精装本,设计独特。并由中国孔子基金会授权,首次连载明代名臣张楷手绘原本《孔子圣迹图》17幅。这是目前*发现的、中国*早描绘孔子生平故事的连环画长卷。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集忠、勇、智、仁等美德于一身,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历朝历代都高度推崇的智者和贤者的代表。在《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的演绎和渲染下,诸葛亮 多智而近妖 ,被捧上足智多谋、用兵如神、无所不能的神坛。然而,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却是一个充满谜团,有执着,有无奈,也有失败的有血有肉的人,他北伐未竟、壮志未酬的结局也充满了悲剧性。 本书以正史为据,以诸葛亮的生平为脉络,围绕多个关于诸葛亮的谜团,严谨、客观、详细地梳理了诸葛亮的生平和历史功绩,生动再现了诸葛亮真实鲜活的传奇人生。本书*的特点是在吃透史料的基础上,详细解释了诸葛亮人生故事中数以百计的有趣谜团。这些谜团既有后世传说中应当澄清的讹误,也包括尚有争议的话题,从而帮助读者从不同角度深入了解诸葛亮
本书为畅销书《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的全新修订版。《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是国际阳明学大师冈田武彦先生写给大众的王阳明通俗传记。冈田先生于六十八岁高龄提笔撰写此书,九十三岁完成,花费了二十五年的心血。在穷尽中日两国史料和研究成果、历经六次阳明遗迹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冈田先生以心学发展的脉络为线索,史料互证,张弛有度、夹叙夹议地详述了王阳明的传奇一生及其悟道的心灵轨迹,探讨了王阳明的人生经历和师友交往对其思想形成的深刻影响。冈田先生尤其注重从王阳明的诗文中探寻其当时真实的内心,并由此补充了许多不为众人所熟知的细节,解开了有关王阳明生平和思想的诸多谜题。本书内容全面丰富、权威严谨,是了解王阳明的传奇人生、轻松读懂阳明心学精髓的上佳读本。此次新版除修订了原书的部
苏东坡,天赋异禀的大文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他的标签很多,却难以被标签定义。居高处为翰林学士,落低谷为狱中囚犯,一生波澜曲折都在诗里见。本书即以东坡诗词为主线,兼及东坡文集、后人笔记等百余种资料,以坚实的考订和热情的笔触,呈现出一个立体的东坡形象。 全新增订版特别收录《寻找李一冰》和《缥缈孤鸿影──父亲与〈苏东坡新传〉》,追寻谜样作者和出版缘由,附录《苏轼及宋朝大事年表》。
苏东坡(1037 1101) 原名苏轼,字子瞻、和仲,号 东坡居士 ,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 苏东坡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文、诗、词三方面都取得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文与黄庭坚并称 苏黄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 苏辛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 欧苏 ;为 唐宋八大家 之一。东坡擅书法,是 宋四家 之一,尤擅文人画。同时,他对医药、烹饪、水利等方面也有所贡献。 《王维传》用简练清朗的笔法将盛唐诗人王维的一生娓娓道来,以王维优游于仕隐之间的经历为经,以其经典诗歌为纬,展现了一个饱含生命深情、于山水佛禅之间从容自在的诗人形象。作者将王维带回盛唐时代,对他所处的政治环境、生活场景,他的知己好友等等,进行了生动展现,力求在时代背景中还原一个真实的王维,对他的生平境遇、行为和思想有深刻的剖析,从
\"《韩家往事》记述了天津“八大家”之首的“天成号”韩家所经历的百年风云。韩家姐妹是20世纪中国女性中 早接受现代教育的一代先驱,她们的际遇与选择让我们得以窥见传统家族在这一变局中的沉浮与命运。本书以韩氏家族为中心,旁及李连普、梅贻琦、傅铜、邝寿堃、卫立煌家族,以此吸纳 厚重的历史容量,也折射 丰富的时代底色。 借由信件、日记、老照片和访谈,作者用先辈悲欣交集的人生经历与彷徨求索的精神世界来对接大历史叙述,力图以个体来展现时代的宏阔与复杂,为每一个生命寻找其独特的存在价值,从而勾画出多层次、立体的历史图景。 \"
宋仁宗究竟是平庸之主还是后世帝王效仿的对象?这个问题一直存在较大争议。 本书以时间为线索,详细讲述了宋仁宗的一生,既包含他作为个体所经历的喜怒哀乐, 着力刻画他作为皇帝要面临的重重考验。 在宋朝重文轻武的开国国策指导之下,宋仁宗以其对皇帝角色的深刻理解、温和包容的性格,与其治下宰辅大臣逐渐构筑出一套相对良性的王朝运作机制。在这一机制之下,皇帝并不独揽大权,而是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他们平定叛乱,开展改革,次第推出选拔人才、改善民生、完善法制等诸多举措。故而,在仁宗统治中后期,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都获得长足发展,整个时代呈现出一种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因而被冠名“嘉祐之治”,这段时期的治理方式也被后世士人认为是治国之楷模。 从表面看,宋仁宗无论是作为个人还是皇帝,
亚历山大大帝以其军事功绩与统治,被誉为欧洲历史上的四大指挥官之一。他的征服之旅起始于偏僻蛮荒的马其顿王国,在短暂的13年里统领希腊,击溃波斯帝国,横扫埃及,直抵印度,征服约500万平方千米的领土,几乎囊括当时西方人已知的整个古代版图。他身后是一个希腊文明理念远播的世界,影响了西方数千年,他所崇尚的君主制后来也得到无数野心勃勃的欧洲君主效仿。 亚历山大作为伟大征服者与军事天才的光辉印象,在历史学家的笔下,在后世的小说、戏剧、电影与动漫的虚构想象中常青;当他在33岁时于尼罗河畔离奇猝死,他传奇的一生又更多了一层悬疑色彩。 他的军事生涯未尝败绩,在高加米拉、伊苏斯的经典战役中连战接捷,甚至击溃强大的波斯帝国。是一种什么样的 渴望 促使他开始征服之旅,甚至意欲寻找世界尽头的海洋? 他博闻强识,热
王赓武是声誉卓著的海外华人史学大家,他学识渊博,对五代史、海洋史、东南亚与中国关系史以及海外华人发展史都有深入的研究。本书是其长篇自传,作者在年近九旬之际,回溯上下求索、“长年半游牧”的一生,父母家世、童年受教以及辗转中 外求学、治学的生涯,深厚、曲折又谦逊动人。他的人生与治学,以殖民时代的东南亚为起点,历经殖民、战乱、和平、开放,大半生在三大洲间迁徙,构成二十世纪的历史洪流之中一部丰富而独特的生命画卷。 回忆录共两卷。上卷《家园何处是》,作者回顾了对他影响至深的父母家世,自小接受古典中文教育和正统英文教育,以及十九岁之前在南洋成长并在南京上大学的经历,直至站在“多重世界”交汇处,他”开始感到没有东西能挡在我认识万物的道路上”。下卷《心安即是家》由王赓武与太太林娉婷合著,述说
《千秋功过评孔明:诸葛亮新论》将陈寿《三国志》中的一些人物及后人所有涉及对诸葛亮的质疑问难,以诸葛亮的口吻一一解说。其解说言之有理、联系实际、条理清晰,以解疑答问的方式对诸葛亮系统研究尚属首次。全书从四十七个切入点进行一一详解:一、遨游何必故乡邪;二、隆中一对为一统;三、走为上计可避祸;四、皆使自实可益众;五、说服孙权共抗曹;六、能贤亮不能尽亮;七、刘子初雄才盖世;八、庞统廖立楚良才;九、许靖人望不可失;十、排难释误荐刘巴;十一、马孟起兼资文武;十二、法正违法仅此时;十三、法正违法用法治;十四、欲封黄忠后将军;十五、借刀除患待商榷》,十六、奸形外漏邪心藏;十七、劝说刘备当皇帝;十八、伐吴不可当伐曹;十九、臣敢竭股肱之力;二十、孤尚且难忍不笑;二十一、使吴之人始得之;二十二、
有一种不甘平凡叫《李清照》,一生至少读一次。 本书以李清照的诗词作为主线,以诗词背后的事件作为轴心,通过对诗词的解析,作者用唯美、浪漫的文字将李清照的一生完美的带入书中。品词读传,在感受不平凡的同时,学习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 有一种成就自我叫《李煜》,一生至少读一次。 作为南唐*后一位国君,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书诗文均有一定造诣。亡国后,他的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 本书以李煜的人生为主线,全书辅以李煜人生各个时期的作品,并做解析,故事中有人生、有意境、有远方。飞雪情用极其感性的笔触描写了李煜一生那不可比拟的江山美人传奇。 有一种人生哲学叫《苏东坡》,一生至少读一次。 苏东坡具有超然的人格魅力和生活的魄力。几千年来,比他优秀的没他幽默,比
赵抃(1008-1084),字阅道,号知非,衢州西安人。北宋名臣。元丰七年(1084),赵抃逝世,年七十七,追赠太子少师,谥号“清献”。赵抃在朝弹劾不避权势,时称“铁面御史”。平时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长厚清修,著有《赵清献公集》。本书是研究赵抃的专著,全景式展现赵抃少年、求学、为官,重点探讨其言行,其言行显现着宋代士大夫的精神特质,也折射出时代的历史光芒。在士大夫政治形成的前期,赵抃的言行成为后世的楷模,当时的名相韩琦就说,赵抃“真世人标表”。因此,赵抃的典型意义不仅在于他个人的独立特行, 在于完整地将宋代士大夫的正面风貌集于一身。观察赵抃,正可以窥一斑而见全豹,成为聚焦解读宋代历史,进而认识宋代士大夫精神的一个路径。
弗里德里希·席勒(1759—1805),伟大的德国诗人、戏剧家、美学家。席勒的早期创作充满炽烈 和抗争精神,是“狂飙突进”运动的杰出代表。随后席勒和歌德互相砥砺,将德国古典文学。席勒的作品歌颂人的自由和尊严,贯穿着昂扬的理想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在世界文学史和思想史中具有重要地位。其诗作《欢乐颂》被贝多芬写进第九交响曲后, 是被全世界人民传唱。 席勒的作品从二十世纪初就开始被译介到中国,深受中国读者喜爱。 本书是德国当代传记作家吕迪格尔·萨弗兰斯基的力作,翔实记述了席勒的生平与创作,脉络清晰,语言流畅,对席勒思想的阐发尤为深入,是席勒传记作品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诚如著名文学理论家哈罗德 布鲁姆所评,本书既非一部系统性的传记,也非一部对布莱克作品的详尽指南,而是一部面向广大读者的书。达姆罗施教授舍弃了艰深的理论阐述,发出了对理解与享受的邀约,以期帮助大众欣赏布莱克深刻的原创 幻象 ,并打开通往布氏借以表达此类幻象的种种象征的 感知之门 。除此以外,本书作者还分享了自己多年来在授课中所确信的内容,以便稳定地将读者带入布莱克的诗与神话世界,同时巧妙地将它们与布氏的笔记、绘画、版画和速写手稿联系起来。
《李清照词传》 本书以李清照的人生蜿蜒为藤蔓,点缀宋时烟雨,在曲折中走近一代词后。少时的天真烂漫,青春的纯情挚爱,晚年的凄风苦雨,都沿着诗词的垄沿,去感受词人的悲欢离合,去感知灵魂的阴晴光影,去叩问人性和历史的真情怀。 风花几时,雪月几何?怎敌得晚来风急?诗词之人,刚柔之心,以词解她,以她说词,以词以她,说尽人生世事。让千年之后的我们更深刻地去认识一代词后,真真切切地品悟那段女儿之香,词家之韵,和她的山河之叹。 《杨绛传》 无论风雨沉浮,杨绛先生从未辜负命运和岁月的馈赠,活得潇洒,活得透彻。 谈起杨绛先生,我们都会由衷地感叹,她的一生竟活得如此完美,有让人温暖的家庭,让人望其项背的学识,令人羡慕的爱情 但她也说过:上苍不会让所有幸福集中到某个人身上。作
《春秋胡氏传(精装)(繁体竖排版)》内容包括重校胡文定公春秋传序、凡例、春秋传序、论名讳剳子、进表、述纲领、明类例、谨始例、叙传授、经传字数、桓公十一年、桓公十二年、桓公十三年桓公十四年、桓公十五年、桓公十六年、桓公十七年、桓公十八年……
在区域文化和城市记忆研究中,甚至具体到南京文学与文化研究中,王安石都是一个易被忽略的角色,这与他在中国文史哲领域的巨大贡献和丰硕成果形成鲜明落差。实际上,金陵记忆对王安石来说,是一种独特的存在,这种记忆不仅是曾为帝王师的王安石对曾为帝王州的金陵投来的温情一瞥,更是对自己身处其中的思辨反省与追问。尤其是晚年退居金陵的王安石,更是在金陵消化着他的学术矛盾、变法苦果、人生困境,终完成思想演进、精神升华和灵魂救赎。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发生的?金陵元素给予王安石多大的帮助?王安石的自我超越之路对今天的我们有什么启发?本书聚焦于此,从地方志和城市群像的窠臼中突围,深度挖掘名人个体与居住城市的时空、身心、群己等方面的耦合之道。
年届八十之际,大卫·霍克尼 次寻求宁静的村居生活,寻求一处可以观看日出和季节变换之地,一处可以抵挡世界的疯狂之地。因此当新冠病毒和封锁袭来时,“大花园”里的生活变化甚微。一年以前,霍克尼在诺曼底历史悠久的农舍中建起了自己的工作室,以便描绘春至之景。事实上,他从强制性的隔离中获得了乐趣,视其为让自己加倍投身于艺术的良机。 《春天终将来临》是一篇令人振奋的宣言,它证实了艺术转移注意力与鼓舞人心的能力。本书基于霍克尼和艺术批评家马丁·盖福德之间大量全新的对谈与通信编写而成,盖福德是霍克尼长期的友伴及合作者。与他们的交流相配的,是一系列霍克尼在诺曼底画下的iPad绘画,均为未发表过的全新之作,以及凡·高、莫奈、勃鲁盖尔等人的巨作。 我们可以看到霍克尼如何被富于感染力的热情和惊奇感驱
对于盛宣怀的生平事业,学界向来重视以洋务建设为代表的实业活动,而甚少关注以赈务为主体的社会救济活动。本书则发现,赈务活动为重新理解盛宣怀事业生涯的整体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线索。本书通过系统揭示洋务与赈务之间的交织与互动,既描绘了盛宣怀在晚清四十余年中的奋斗与挣扎,也展现了其无法脱离的特定局势和条件,从而凸显了历史人物及其时代的耦合性。本书的主旨,不仅在于发掘盛宣怀之所以成为盛宣怀的历史逻辑,即从实践出发来理解历史必然性、偶然性和人的能动性的统一,而且希望借此提出对晚清中国社会新陈代谢进程的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