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一生创作了新旧体诗七十余首、散文诗二十余篇,另有译诗若干。他的诗作十分精粹,有些名句甚至成为其一生学问文章的总纲和写照,至今传颂众口,如 横眉俯首 联、 度尽相逢 联。他以 我以我血荐轩辕 表达志向,以 梦里依稀慈母泪 抒写亲情,以 于无声处听惊雷 凝聚期待。鲁迅的一生是诗意的,毋宁说,他将生命活成诗。他的散文乃至小说也饱含诗意,即便是有投枪匕首之称的杂文,也像一首首讽刺诗。他浸润了温柔敦厚的诗教,彷徨于荆棘满地的路途,呐喊于荒芜寒凝的旷野,发而为诗,显示了 兴观群怨 的博大和深广,给人以警醒、鼓舞和鞭策。
《悲欣交集:弘一法师李叔同全传》是学界前辈金梅先生研究弘一法师李叔同生平事迹、艺术成就、佛学思想的结晶,是一部史料可靠、重在呈现思想和精神变化的独特传记。全书真实、细致地再现了李叔同从朱门子弟、风流才子、艺术先驱到律宗高僧弘一法师的巨大转变过程,深入剖析和解读了弘一法师李叔同的全部人生历程和思想变化。作者观人入微,挖掘深层隐藏,甚至极具挑战性与性地分析了他出家前后的经历和佛学思想的形成与变化。《悲欣交集:弘一法师传》“始于写真,终于传神”,是一部一丝不苟、视野广阔、学养深厚的集大成之作。
叶锦添出生于香港,父亲爱好粤剧,他便常常跟随父亲进入演出后台,尝试用相机记录下演员候场时的神情和状态;哥哥从事摄影工作,他就跟着哥哥学习摄影;他也偏爱绘画,感受和琢磨着用笔触搭建起画中世界的妙趣。在父亲和兄长的浸润下,升入大学时,叶锦添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摄影专业,希望可以用视觉语言传达自己的感知,建立由技艺走向美的连接。 大学时的叶锦添整日泡在图书馆中,几乎读遍了所有关于西方艺术的书籍,又为了沉浸式地学习、体悟西方文化而踏上了欧洲游学的旅程。而后,他又合作过众多知名导演,如吴宇森、李安、冯小刚、蔡明亮、陈国富、关锦鹏、陈凯歌、田壮壮、李少红、乌尔善等。 如今,他是时代很好的艺术大师,也是永远游走在探索与突破之路上的求学者,他一直对世界多样性保持开放、好奇,一直在融合和创造。
“不做圣贤,便为禽兽”。曾国藩的一生,成功显赫到了顶点极处,争议复杂也是千古未有。 晚清湖南人才济济,曾国藩木讷愚拙并不显眼,反因杀人之狠被时人称为“曾剃头”。然而,凭借知人之明的眼力、审时度势的远见、临事不乱的定力、熬过绝境的坚忍,乃至关键时候的心黑手狠,曾国藩在腥风血雨的时代中脱颖而出,成了拯救大清的“中兴名臣”。 翻开本书,领略曾国藩“不为圣贤,便为禽兽”的传奇一生。
本书为中华礼藏礼制卷总制之属第四册,主要为《政和五礼新仪》的点校。《政和五礼新仪》是北宋末年编成的重要国家礼典,该书编撰过程是,首先主要利用了中晚唐的典籍对历代礼仪沿革进行了梳理,然后在熙宁、元丰学术的指导下,由徽宗皇帝为最终的是非裁定者,对历代礼制的歧异进行了评判,最后制定了标准的文本,就是《政和五礼新仪》。《政和五礼新仪》体现了徽宗整顿礼制的决心和当时的学术取向,也体现出北宋晚期的礼学知识结构相对唐代而言发生了重大变化。它还标志着宋代国家礼仪真正的成熟。
本书为中华礼藏礼制卷总制之属第三册,主要为《太常因革礼》、《大金集礼》的点校,共分150卷。《太常因革礼》为欧阳修、苏洵参与编纂的宋代礼典,共一百卷。《续资治通鉴》卷六三英宗治平二年九月辛酉:“提举编纂礼书、参知政事欧阳修奏,已编纂书成百卷,诏以《太常因革礼》……”《大金集礼》,四十卷,金章宗明昌六年(1195 年)礼部尚书张暐等所进,包括尊号、册谥、祠祀、朝会、燕飨、仪仗、舆服等门,分类排纂。
“我数了下脉搏, 97 ……我一夜没睡,决定一早离开。” 1910 年 10 月 28 日,凌晨 3 点, 82 岁的托尔斯泰离家出走,随行的只有他的私人医生马科维茨基。 寒冷的深秋夜晚,没有具体的行动计划,要赶在妻子索菲娅·安德烈耶芙娜醒来之前离开。这一仓促之举托尔斯泰足足等待了 25 年。从那一刻起,围绕着他的行踪及随之而来的死亡,衍生出种种谜团和传说。 自称“一生都在研究托尔斯泰”的俄罗斯当代作家帕维尔·巴辛斯基,严格筛选日记、书信、电报、访谈、回忆录、报刊文章等海量一手材料,以充满悬念的写作手法,焕新素材,一步步重建托尔斯泰的行踪,并通过托尔斯泰的离开追溯了他的一生:从他的青年时代、他的婚姻、他的精神动荡开始,直至他的家庭悲剧,他遗嘱透露的秘密…… 关于列夫 · 托尔斯泰 生活和作
托马斯?曼是20世纪德国著名文学家,192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其小说《布登勃洛克一家》《魔山》等均已成为20世纪文学经典。除了文学创作之外,托马斯?曼也是颇有影响力的社会活动家,在反纳粹活动、争取德国统一等方面有巨大影响,曾被视为20世纪德国文化的主要代表。 库尔茨科这本传记为托马斯?曼描绘了一幅精彩的画像,从托马斯?曼的生活入手,结合其作品的主题和思想,用丰富的材料向读者展示曼生活和创作的真实图景:爱情、死亡、宗教和政治不仅是《布登勃洛克一家》《魔山》等作品的主题,也是构成托马斯?曼生命的组织材料。
人人都说狂傲,请看其自负。人人都说爱美女,请看美女如何爱。人人都说是颂神,请看刁民闹衙。人人都说做自己,人耳! 如果说《回忆录》是画龙之作,《快意恩仇录》则是点睛之书。
《鲁迅作品集》收录《鲁迅小说全集》《朝花夕拾》《野草》三本书。其中收录《狂人日记:鲁迅小说全集》收录鲁迅的全部小说作品,共计33篇。这些小说多描写底层社会普通人的悲剧,鲁迅以他如匕首般犀利的文笔批判着“麻木的国人灵魂”,希望藉此警醒世人。鲁迅小说的主题多是反封建、反礼教、反传统、反迷信,善于创造典型形象,讽刺人物的阴暗面,故事多以故乡为背景。小说主人公阿Q、祥林嫂、孔乙己、闰土等在中国众所周知。
对读者来说,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每一部长篇巨著都是一次终生难忘的阅读体验。作家的一生也和他的小说一样,从内到外充满了戏剧性,令人为之扼腕。安德里亚斯 古斯基这部传记作品是25年以来德语文学界的部陀氏传记。 在书中,他生动地描述了作家在波澜壮阔的时代背景下坎坷的一生:27岁因涉嫌政治被捕,在临刑前后一刻被赦,侥幸拣回了性命;在流放西伯利亚10年后浴血重生,重新返回文坛;为躲避债主的纠缠逃往国外,因生活窘迫而染上赌瘾。 古斯基用流畅的文字,回顾了陀氏从反叛到反动的政治立场变迁,以及为了靠写作谋生而付出的无数心血:他创作了《罪与罚》,这部托马斯 曼口中 有史以来伟大的悬疑小说 ;他以戏剧性手法,犀利而细腻地揭示了人类心灵中黑暗、隐秘的心理活动;他对现代社会本质的深刻揭露,使他成为 20世纪伟大的预
本书全面、系统地对任昉作品进行辑佚、辨伪、编年、校勘、笺注,名为“笺注”,实包含编年、校勘与笺注,包括辑佚辨伪、题解编年、校勘笺注等。以文献记载与各篇正文相结合,交待每篇写作缘由、时间,精选底本、通校本与参校本,对现存任昉文进行文字校勘,作出取舍。结合文本与创作背景,注释疑难字句,指明字句、典故出处,注重考察古典字句及典故在任昉文中的当下意蕴。是一本辑录全面、编年校勘准确、笺注完备明畅的任昉集。
胡适是一位蜚声海内外的大学者、大名人。本书以流畅的笔法,再现了他昔日的风貌,不但包括其政治主张、思想倾向、学术建树,而且还将其生活情趣、思维方式及交友,特别在台湾晚年生活跃然纸上。收中发掘了不少鲜为人知的材料,并纠正了台湾出版物关胡适记地载的错误。
曹雪芹生活在十八世纪的中国。他是的文学家和艺术家,也是一位站在时代进步潮流最前列的学识渊深的思想家。他的小说《红楼梦》,深刻揭示出中国这个文明古国在进入近代之前的社会弊病和严重危机,并表现了新的社会动向和人生理想,是一部通向近代文明的人文主义启蒙书。在艺术上,《红楼梦》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撮高成就和中华文化的独特丰采,也足以与西方流小说作品相媲美。在曹雪芹生活的那个时代,世界上还没有哪一位小说家的成就,能和他相比。 这部评传将曹雪芹和《红楼梦》放在中外文化的背景上予以审视,全面论述了曹雪芹的思想、创作和历史贡献。同时,对他的家世、身世、人格精神和感情世界作了系统的考索,阐明了他成为一个文化巨人的历史条件和成功之路。
《苏轼评传》是曾枣庄先生为苏轼鸣不平而写。作者认为苏轼一生不仅在文学的各个领域颇富革新精神,而且在政治上也从来没有放弃过他的“丰财”、“强兵”、“择吏”的革新主张,并在他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宋王朝的“丰财”、“强兵”、“择吏”,为巩固宋王朝的统治作了不少工作。他一生光明磊落,直言敢谏,始终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
本书稿的论文分成五编:编“元稹与宦官考论”包括论文八篇,从元稹的政治品质着眼,从不同的角度着重论述元稹与宦官的问题。第二编“元稹生平考论”含有论文十篇,对元稹生平中的重大问题诸如元稹与永贞革新、元稹与长庆元年科试案、元稹与穆宗朝“销兵”案等进行考察,得出合乎史实的新结论。而第三编“元稹诗文考论”虽然只有四篇,却全面论述了元稹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以及作家对中唐文学的突出贡献。第四编“元稹与《莺莺传》考论”共有论文九篇,重点论述了《莺莺传》中的张生并非元稹自寓的问题、写作年月问题以及《莺莺传》对唐代传奇的独特贡献,还详细回答了质疑者的种种非难。前面四编各篇论文虽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展开,但这些论文的主旨只有一个,那就是拨开因这样原因那样因素造成的历史迷雾,以客观
在去世前不久,躺在病榻上的鲁迅说过:“……熟识的墙壁,壁端的棱线,熟识的书堆,堆边的未订的画集,外面的进行着的夜,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且介亭杂文末编·“这也是生活”……》)《与鲁迅有关》里所谈的种种,与鲁迅的关系那是更加密切得多了,没有任何无关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