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苞(1668年5月25日-1749年9月29日),字灵皋,亦字凤九,晚年号望溪,亦号南山牧叟,江南桐城人,清代文学家。桐城派是清代以下 重要的古文流派,影响巨大,方苞与姚鼐、刘大櫆并称,是桐城派 重要的作家。方苞为学以程、朱为宗,提倡古文“义法”,追求道文并重。文风简严精实,古文写得雅洁自然,富有感染力。方苞的成就不 于古文创作,其作为官员、学者、选家,事迹亦多,只是为文学声名所掩盖,受到关注相对有限。现在这部《方苞年谱》,即力求通过充分的文献调查与考证,全方位、多面向地呈现方苞立体的历史形象,为读者了解方苞生平、所处时代、桐城源流提供一份扎实可读的材料。
李慈銘是晚清著名文學家、學者,著有《越縵堂日記》、《白華絳跗閣詩》等,藏書、校書亦具特色。近年來,關於其詩文創作與讀書記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日益豐富。然而關於其生平研究則相對薄弱,至今未有一部完整的年譜面世,不能不說是學界之憾。本譜完整梳理李慈銘及其同時代人著述,考證其生平部分公案,充分運用李慈銘日記及同時代人相關詩文日記等材料,展現譜主人生軌跡與性格思想之複雜及變化。本譜首次考察其婚戀、交遊、著述之散佚、藏書積聚與歸宿、學術成長歷程、詩歌創作與主張之變化等,並搜輯李慈銘佚劄百餘通、詩文數十篇,已將部分篇章納入譜內。
曹聚仁在与鲁迅的交往中,自忖受益良多,因此终其一生,对鲁迅也是念兹在兹。继鲁迅逝世二十周年出版的《鲁迅评传》,1966年——鲁迅逝世三十周年,曹聚仁编次《鲁迅年谱》,以为纪念。本书分为上、下两卷:上卷为“鲁迅年谱”,除鲁迅一生著述行纪外,更兼及政治史、文化史、语言革命与日本影响等诸种视野,尝试“把鲁迅当作有血有肉的活人来描画”;下卷为鲁迅“作品评论及印象记”,收葺时人评论鲁迅的著名文字,希望这部分“有如一个人的影子”,“正可以衬托”鲁迅的“轮廓”。由于曹聚仁当时身处香港,囿于资料限制,上卷年谱中难免出现讹误;此次三联出版此书,以注释的方式对该书做了基本的修订,希望以较佳的面貌来使该书在大陆地区首度面世,同时也希冀它能够成为鲁迅研究史上的一个纪念。
陶冷月是民国时期融汇中西绘画的代表性画家,由于历史原因,其在建国后处于长期被艺术界遗忘的状况。随着现在美术史研究的深入,及艺术品市场的逐渐复苏,陶冷月和他的作品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关注。陶为衍编著的《陶冷月年谱长编(上下)》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得以出版,其家属花了十多年的时间收集陶氏的作品、资料,不仅翻阅了全国各图书馆的报刊,而且追随陶氏当年的足迹,实地考察追访,资料翔实,巨细无遗。著名美术史学家郎绍君先生对此深为赞赏,特为之作序。是本年谱的另一特色是将陶氏生前记录自己平生作品的《冷月画识》作为别部一并收入年谱,其中详细记载了陶冷月一生五十余年创作的三千多件作品,不仅为研究陶氏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更为关键的是为鉴定陶氏作品提供了权威证据。
《陈澧先生年谱》简介:陈澧(1810-1882),清代著名学者,岭南大儒。字兰甫、号东塾,广东番禺人。《清史稿》称他九岁能文,复问诗学于张维屏,问经学于侯康。凡天文、地理、乐律、算术、古文、骈文、填词、书法,无不研习,以博学见称。其学术思想主张调和汉宋,推崇郑玄、朱子、顾炎武、江永等前贤。先后受聘为学海堂学长、菊坡精舍山长。世称东塾先生。著述达120余种,主要著作有《东塾读书记》、《东塾杂俎》、《切韵考》、《说文声表》、《老子注》、《公孙龙子注》、《汉儒通义》、《汉书地理志水道图说》、《水经注西南诸水考》、《声律通考》等。其遗著已由《陈澧先生年谱》作者之一黄国声教授整理为《陈澧集》六册,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印行。《陈澧先生年谱》是部陈澧年谱长编,以传主为中心,并详述清代广东学术的发展以及岭
本丛刊的主要内容是皖江文献整理。皖江文献,指以安庆地区为中心,涵盖长江之安徽段区域内所孕育、产生和发展并传存于世的各种文献资料。皖江地区历史悠久,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源。皖江文献整理第二批为桐城派作家年谱点校,本书是晚清重臣曾国藩年谱资料专辑,收录《曾文正公年谱》《曾文正公大事记》和曾国藩行状、家传、史传、别传、神道碑、墓志铭、逸事等。
本书以“晚明四大家”之一邢侗为考察对象。通过全面搜集邢侗诗文及墨迹、碑帖作品,广泛浏览谱主与同时代人的唱酬诗文与往还尺牍,爬梳史料,钩沉事实,对邢侗的家世生平、宦绩交游、诗文书画作了深入考察,勾勒出谱
本书以谱为核心,以年月顺序的方式,通过详尽介绍、谨严考辨与谱主生平、思想、著述、翻译以及政治活动等有关的史事、资料,较为准确、客观、系统、全面地反映了中国近代著名翻译家林纾一生的生活道路、政治倾向、思想演变和翻译创作历程。该年谱由三部分组成,一为编写说明、林纾家族世系简表以及林纾家族三代家谱;二为生平的记录,为全书的主体部分;三为参考文献和附录。该年谱长编规模较大、时空覆盖面广,资料翔实、考辨精良,可说是目前国内完备的林纾年谱。
本书以纪年方式编排,由王个簃行状事略、自民国时期直至晚年所有艺事活动的引证文献、诗书画印等创作作品的着録、附录四部分组成,重新梳理了艺术家之间的相互连带关系、书画团体组织的成因、没落,切实反应艺术家个人心理变化、思想动态及艺术发展脉络,全面厘清其早、中、晚各期的艺术创作轨迹、风格演变、历史地位、时代背景等,特别是与文艺界之交游情况。尤为重要者,本谱对谱主之家世状况、政治活动、文化交流、艺术创作诸方面,作了迄今*详实完整的记录,从而奠定谱主在近现代美术史中的地位。同时,对中国近现代美术和海派艺术之研究,或将提供可靠的佐证文献资料。
《林散之年谱》,逐年逐月记录了林散之先生从出生到逝世九十余年的生命历程,详细记述了林老求学、交游、创作等的经历,对林散之先生的艺能做了全面的扫描和记录,资料详尽扎实,对于研究者、收藏者全面认识林散之先生的艺术才华,完整了解林散之先生的艺术创生命,深入认知中国当代美术史,具有非常重要的资料价值和典藏价值! 林散之先生是我国当代*重要的书法家之一,对当代书坛影响深广。 林散之先生是江浦人,幼尝苦辛但是求艺不断,先得乡贤开蒙,后为黄宾虹老提命。傅雷先生曾说,林散之先生是黄宾虹老入室高足中成就实为仅见者。 林散之先生一生淡泊豁达,晚年书画之名始为广知。高二适先生见到林老书迹大呼: 这才叫字! 启功先生初见林先生的作品时,竟然脱帽肃立,三鞠躬,以表敬意。此二事,一时传为书坛佳话。 7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