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记录了粟裕以省立师范学生身份投笔从戎,加入北伐军的叶挺铁军,开始其传奇军事生涯,在专门训练军官的铁军教导团中接受系统而严格的军事教育和训练,成为红军中有名的神枪手。南昌起义中,粟裕被任命为起义军前敌委员会警卫队班长,负责周恩来、贺龙和刘伯承等起义领导人和前敌委员会的安全警卫工作,同时负责策应朱德领导的南昌军官教导团的起义。跟随朱德上井冈山后,粟裕虚心学习毛泽东和朱德的军事思想、经验和理论,在战争中学习战争。1928年七溪岭战役中,粟裕带领三人小队俘虏上百名敌军,朱德夸赞粟裕是青年战术家,是未来革命的接班人。在抗日战争爆发后,粟裕指挥的黄桥战役为华中抗战打开了局面。1942年石港之战,粟裕指挥“老虎团”创造出了以零伤亡痛歼日寇600余人的战争奇迹。1944年车桥战役全歼日伪军千余人,自
世界羽毛球比赛排名第一的运动员林丹,首次出书述说自己的成长之路。 从5岁开始练习羽毛球到成为世界首位拿到羽毛球全满贯的运动员,林丹的成长并非一帆风顺。如何在逆境中调整好状态重新出发?如何在人生低谷沉住气等待转机?除了剖白自己的心路历程外,林丹更书写了与教练、队友、对手的相处以及与妻子谢杏芳的感情。给读者呈现一个真实、立体的林丹。
本书为“浙江现代文学名家年谱书系”之一种。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作者为北京鲁迅博物馆常务副馆长、研究馆员,通过对大量的珍贵史料的整理研究,对鲁迅的生平活动、言论、著作和影响进行了详细的记录。
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编的《李宗仁回忆录(上下)/百年中国记忆》从李宗仁年少时期、陆军教育时期、军中初期、统一广西、从镇南关到山海关、十年国难与内战、八年抗战、从胜利到溃败等章节,较为完整地反映了李宗仁一生。 文后附1965年李宗仁发表于人民日报的声明。该书原稿是李宗仁寄居美国期间,于1958-1962年写成,结合1979年其子从海外带回的英文版,进行补充和校订,是目前为止 系统、 详实的介绍李宗仁的长篇读本。
《胡适口述自传》,介于自传和他传之间,是了解胡适其人其学的入门书。 20 世纪50 年代,胡适应哥伦比亚“中国口述历史学部”之请,受唐德刚采访,以英文口述生平,于1958 年完成十六次正式录音。本书即是由唐德刚根据录音,对照参考、综合译出,并于1959 年经胡适手订而成。这也是唐德刚在哥伦比亚与胡适亲身交往、提着录音机完成的一项傲人的“口述史传工程”。 在这里,胡适回顾了自己一生学术研究的历程,从投身文学革命、到审视中国哲学史,重新发现禅宗的历史,再到批判性地研究白话小说,忆及文学、史学、哲学等方面主要思想,是一本包罗了胡适学识、思想、生活、家庭背景等各方面的小书。唐德刚将胡适的英文口述译为中文后所作的注释评论,更是不可不读的好文章,一方面,胡适口述中出现的一些记忆误差、难言之隐透过唐注得到复原;
1990年2月11日,面带微笑的曼德拉以矫健的步伐和胜利者的姿态,迈出了监狱的大门。作为世界上的最的囚犯,经过了27年的铁窗生涯和出狱后4年的奋斗经历,他不仅被南非人民推举为总统,还以他的道德风范赢得了世界的赞誉。在曼德拉的领导下,南非由一个长期实行野蛮、落后、残暴的种族隔离制度的国家,变成了一个民主的国家。在这场中,曼德拉向世人证明了他是一个从不退却的斗士。本书是前南非总统曼德拉在监狱里写成的一本长篇巨著。它真实地记录了曼德拉和南非人民为反对种族隔离争取自由解放而进行的卓绝斗争。情节曲折,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为广大读者所喜爱。
罗尼·奥沙利文凭借其惊人的资质和天赋成为了世界排名的斯诺克台球手,他在这项运动当中的声望达到了今人难以置信的高度。然而他在生活中却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混合体,一个癮君子,不断跌入低潮,他自我憎恨,酗酒,抑郁,感觉失败和沮丧。 奥沙利文10岁时就被认为是斯诺克台球运动的绝世天才,当时便打破了一杆清台的世界纪录,即使在父母入狱无人照看的情况下,他仍然不断地打破了一个又一个纪录。 他富有,却总是无法摆脱自己的心魔。他屡次从无与伦比的高处跌入地狱,却又能一次次爬起。奥沙利文坦率地讲述了一个运动富豪是如何从拥有一切又几乎失去一切的故事,读之令人感动、鼓舞。他极其诚实地叙述了是什么会成就或是毁掉天才。
《如雪的茅草花》的作者是吴国富。 《如雪的茅草花》:一个种了十四年田的农民,竟然考上了浙江大学的研究生,得到了中央电视台和十几个省份的宣传报道。其中有多少酸辛的故事?又有多少动人的精神?昔日的赣北农民、今日的大学教授——吴国富讲述自己的励志故事。
《传》以生动、细致的笔触叙述了复旦大学创始人之一和奠基人校长热爱祖国、矢志教育,为创立复旦和培育复旦精神作出的杰出贡献。深沉地展示了传主在社会急剧转型、国家衰弱危亡之际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国难家难中缔造复旦、奠基复旦的历程,以及他探索的既融合耶鲁,又具有崭新的中西文化特色的大学管理和教学的理念、方法。
《一个家庭两个世界》包括了:童年、求学清华、波士顿、从杭州到北平、服务母校、从卢沟桥到珍珠港、第二次世界大战、印度和喜马拉雅山、新疆和天山等内容。
这是时代的进步,也是艺术的进步。我们把这套丛书命为“大艺术”,就是想与一般的艺术丛书有所区别。我们走出纯艺术的框架,把艺术的视野扩展到最广阔的领域,把艺术的触角伸展到过去人们并不认为是艺术的层面;同时,用更新颖的观念,更丰富的视角,更多样的形式来讨论艺术,力图给人不拘一格、耳目一新之感。艺术之大已不再是少数艺术家的专利。但只有到大多数人都来关注艺术、创造艺术和享受艺术时,艺术才真正是大艺术。
本书前五章缕述作者赴美国前的早期教育,以及到美国后的继续学习,先是在马萨诸塞州芒森城的芒森学校,后来在耶鲁大学。 第六章从作者出国八年后重返中国开始。一向被肖成西方文明表征的西方教育,如果不能使一个东方人变化基本内在的气质,使他在面对感情和举止截然不同的人时,觉得自己倒像来自另一个世界拟的,那不就奇怪了吗?我的情况正好如此。然而,我的爱国精神和对同胞的热爱都不曾衰减;正好相反,这些都由于同情心更加强了。因此,接下去的几章专门用来阐述作者苦心孤诣地完成派遣留学生的计划;这是作者对中国永恒热爱的表现,也是作者认为改革和复兴中国的最为切实可行的办法。
赫伯特·西蒙人工智能(AI)研究领域的开创者,诺贝尔经济学奖、图灵奖获得者,心理学杰出科学贡献奖获得者。 赫伯特·A.西蒙亲写的《科学迷宫里的顽童与大师(赫伯特·西蒙自传)(精)》带领你体验一段全才科学家的学术探险,饱览二十世纪学术和科技发展史。 本书不仅对于有关学科的科学史和科学哲学有重要史料价值,对立志于科学的青年学生和对科学有兴趣的大众读者也有明显的阅读和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