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加·莫兰已经100岁了,但他仍然受到我们这个时代的折磨。这位人文主义思想家在他那个时代的流浪与希望、危机与磨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这本书中,他向我们传递了自己在百年人生中对人类复杂性的经验教训。 在莫兰看来,正如每个人的人生故事一样,同样的悖论在人类历 显然是不可分割的:有多少善良、慷慨、奉献,就有多少邪恶、卑鄙、自私;有多少智慧、狡猾、创造性的天才,就有多少愚蠢、盲目、幻想和错误。人类精神中的想象具有多么奇妙而可怕的力量,它创造出诗歌、文学和艺术的杰作,并通过崇拜和祈求他所创造的神灵和传说来奴役自己。 而复杂性的意义在于它使我们能够感知到所有存在、局势、事件的各方各面和各种矛盾,从这种感知中就产生了仁慈之心。莫兰的 一课,作为他全部人生经验的结晶,就存在于这个兼具开明理
......
黑格尔的著作之难懂是众所周知的。所以我将特别致力于把它解释得清晰明白。我希望,那些还不能阅读黑格尔原著的学生能够发现,本书对黑格尔的基本思想已作了尽可能浅显简明的阐述。而且,我相信,那些认真尝试把本书与黑格尔的原著合读的学生,将会发现许多难点已被廓清。——W. T. 斯退士黑格尔的体系极为庞大。能对黑格尔的整个体系作出述评的著作,无论在中国还是外国,均属少见。斯退士的《黑格尔哲学》,按照黑格尔《哲学全书》,力求以一单行本的形式展现黑格尔体系的全貌,而不偏于体系的某一部分,这是此书的特点。——贺麟本书是研究黑格尔哲学的经典著作,在出版后的近一百年间多次再版,并被翻译成了多种语言。本书共分四编, 编基本原则(黑格尔哲学与西方哲学史的关系,黑格尔哲学的核心问题)和黑格尔哲学体系的三大部分(
\"【内容简介】:法国思想家西蒙娜·德·波伏瓦除了以理论巨著《第二性》享誉 之外,还著有四卷回忆录。这些回忆录卷轶浩繁,足以让她问鼎法国伟大回忆录作家的宝座。 《岁月的力量》是回忆录的第二部,于1960年在法国出版,记录了波伏瓦在1929年至1945年的经历,讲述了她毕业后在鲁昂、马赛等地教书的执教生涯、找到人生目标开始尝试写作的 步、结交群星璀璨的欧洲文艺界知识界人士,也浓墨重彩地描写了动荡危急的时局和法国在二战中的满目疮痍。 这段时期对波伏瓦来说至关重要,她不仅实现了童年时的梦想,独立自主地踏入社会,写出 部小说《女宾》,奠定一生为止奋斗的目标——写作,并且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中迅速成熟起来,从一个生活的旁观者变成了“介入作家”。 \"
胡适给儿辈取名,与他三位胞兄、诸宗兄弟截然不同,彻底舍弃宗族辈次排名传统,再一次体现他的反封建精神。胡适犹如硝烟中钻出来的勇士,斗情未酣,把反封建礼教的精神甚至渗透到他的家庭细胞中去了。 他婉约地给女儿取名“素斐”,寄托他对知己女友莎菲(陈衡哲)之不忘情。他给次子取名思杜,顾名思义,是怀念他的恩师杜威。胡适是教授,是演说家,是智慧学者,是“德先生”、“赛先生”的旗手,胡适也是性情中人多情种子。 胡适从心底尊重他的妻子江冬秀,她的那个世界与自己的天地应该是照应的平等的。晚年,胡适对他的秘书胡颂平说:“我太太喜欢做些茶叶蛋、雪里蕻或者别的菜分送朋友,等于会作文章的人把自己的文章给人家看的心理一样。” 蔡元培领导北大兼容并包,陈独秀坐帐《新青年》大营,胡适驰骋教授课堂、演说讲坛和倡
作者依据《庄子》本文及相关史料,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精心组织素材、深入构思;以散文形式、写实手法,全面展现传主的生命历程、思想轨迹、性格特点,阐明传主哲学、文学方面的成就及其在国内外的深远影响。丛书编审委员会审读认为,“该书以全新的视角、生动优美的语言,为我们展现出一个有血有肉、生活于两千多年前的庄老夫子”,“这是一部相当出色、极具个性特点的上乘之作”;“这是现今庄子研究最全面深入和真切生动的著作”,“带有开创和庄重深入的集大成式文化研究成果”,“这样的作品,实在是难得而珍贵”。
李商隐说:天池辽阔谁相待,日日虚乘九万风。 叶嘉莹说:天池若有人相待,何懼扶摇九万风。 陶渊明说: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杜甫说:葵藿倾太阳,物性固莫夺。 叶嘉莹说:但使生机斫未尽,红蕖还向月中开。 叶嘉莹之所以成长为一位 诗人,关键不在于她与前人的相似性,而在于她广泛汲取了前辈诗人的精华,在诗歌中表现出自己独特的心灵、智慧、品格、襟抱和修养。她不同于李商隐的哀感凄艳,而是坚强明朗;她既有杜甫的深厚情怀,又有陶渊明的人生智慧;她把陶渊明的小我圆融升华为杜甫的大我,又将杜甫的大我情怀以陶渊明的固执态度运用到诗词事业中, 终完成了自我的生命与诗歌,这是她的独特之处。 叶嘉莹之所以成为叶先生,经历了曲折复杂的历程。本书努力以翔实可靠的资料呈现叶嘉莹先生的百岁人生道路,对其
本书收入近代学者、诗人、政论家和思想家夏曾佑1895年至1910年的政论、史论、文论及少量书信等。夏氏是戊戌维新运动时期的活跃人物,其思想和主张对晚清思想、史学和文学都产生过重要影响。夏氏发表于《国闻报》、《时务报》、《中外日报》、《东方杂志》、《新民丛报》等报刊上的文章,对研究中国近现代思想史、学术文化史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书将主要文章汇集一册,为研究者提供了极大便利。
梁漱溟是现代中国著名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自述五种》从“自述”、“我的自学小史”、“自述早年思想之再转再变”、“回忆乡村建设”、“梁漱溟先生述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之工作”五个方面介绍自己的成长过程、人生经历和思想形成,通过他的人生实践,使读者具体感受其做人的品格、一生的追求和境界。一生主要研究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把孔子、孟子、王阳明的儒家思想,佛教哲学和西方柏格森的“生命哲学”糅合在一起。把整个宇宙看成是人的生活、意欲不断得到满足的过程,提出以“意欲”为根本,又赋予中国传统哲学中“生生”概念以本体论和近代生物进化论的意义,认为“宇宙实成于生活之上,托乎生活而存者也”,“生活就是没尽的意欲和那不断的满足与不满足罢了”。
\"一位环球旅行者眼中的世界一本 魅力的私人化旅行随笔“身为旅行者,我的世界是遥远而又野性的。”当代德国文坛重量级作家马蒂亚斯·波利蒂基已旅行超过四十年,足迹遍布各大洲近百个 ,他极少使用智能设备,仅靠背包和笔记本行走。 荒无人烟的贫瘠之地、古代遗迹的废墟、摩洛哥拥挤不堪的夜车车厢、东京摩天大楼的闪光霓虹……马蒂亚斯讲述世界各地的见闻,也在 化的背景下重新思考旅行的意义。我们跟随他的脚步深入城市与荒野,在哲学式的追问中重新审视世界。\"
?本雅明(1892—1940)是20世纪上半叶至为重要的思想家,其观点与思想异常迷人,却也捉摸不定,对整个20世纪的人文学术产生了重大影响;本雅明学术兴趣广泛,横跨哲学、文学、艺术、摄影、电影、建筑、翻译等,却从未被限定在某个现代学术领域、某种写作文体和某类思想范式之中。正如本书作者所说,“本雅明的天才就在于,他能发现某种形式,在其中,一种可与同时代的海德格尔和维特根斯坦媲美的深刻性和复杂性,能够通过直接动人心魄且让人过目难忘的文采,发出回响”。 本书是一部杰出的、里程碑式的本雅明传记。两位 的本雅明研究者兼本雅明文集编者、英译者艾兰和詹宁斯以900页之巨的篇幅,全景地描绘了本雅明的一生,以及20世纪初那个从昨日世界走向两次大战间的恢弘的时代背景和文化版图。同时,本传记并非简单的生平编年,还梳
本选题讲述的是自2000年至2019年20年间,获得国家最 高科学技术奖的33位科学家的杰出成就和精彩人生故事。他们尽管从事的专业不同、人生经历不同,但都取得了中国各个领域最卓越的科学发明与创造。他们是国之栋梁。他们的共同点是朴实做人、扎实做事,一生坚忍不拔,顽强追求,不懈拼搏与奋斗。选取他们的闪光故事,从这些科学家的故事中感受他们名震世界的科学成就和人格魅力,使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得到人生启迪,激发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的精神。 本选题是截至目前第一本全面、完整讲述历届国家最 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故事的图书,有150多张照片,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文中没有科学术语,适合青少年阅读。
本书除导言、附录外,通过时代与生命、本体宇宙论的创立、衡论中西文化、玄解六经、分歧中的学术路向、仁心善性的现代扩充等六个章节的撰写,展示了熊十力的学术交往、思想渊源及其著作在哲学史中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
竺可桢与陈寅恪是大学同班同桌?陈寅恪对华罗庚不满?陈寅恪与竺可桢都认为1962年的天象“五星连珠”与时局女主崛起有关联?文史学者张荣明教授,以竺可桢的日记为依据,从中钩沉出竺可桢与陈寅恪的种种交往,及双方对同时代人的评论、对时局的解析。期间的许多故事均为前人所未注意。全书图文并茂,观点故事甚为新奇但又查有实据。
爱情,是比心动更加复杂的事。 人人都爱儒雅才子,于是风度翩翩的胡适成为了众多女人追逐的对象。不论是结发妻子江冬秀,红颜知己韦莲司,青梅竹马曹诚英,暗恋情人陈衡哲,情痴少女徐芳,可爱女人罗维茨…… 他的生活从来就不乏爱情的点缀。他谦和有礼,但是对待爱情却谨慎有加,他给了她们美丽的故事开端,却不愿继续书写一个轰轰烈烈的延续,于是,在一段段情感里,上演着着爱的浓烈和伤感的分离。 如果说,女人是一所学校,这些勇敢而又美丽的女人们赋予了胡适更多爱的能量,托起了他那颗高高悬挂的心。《烟雨民国书系·情人的眼泪:胡适罗曼史》将为你还原一个文化行者的情感人生,你阅尽他一生罗曼情史。
《忆叔雅先生:记刘文典先生执教云大十五载往事》以纪念刘文典为主题,汇集了曾与刘文典共事的教师、聆听他教诲的学子以及深受他影响的晚辈后生写下的纪念刘文典的文章。同时,收集了部分云大人在各类报刊发表的纪念刘文典的有关文章,并配以一些老档案和照片。 《忆叔雅先生:记刘文典先生执教云大十五载往事》稿对于纪念刘文典先生,弘扬大师的学术精神具有积极意义。 《忆叔雅先生:记刘文典先生执教云大十五载往事》稿资料丰富,结构合理。
《沈万三的屯堡后裔》是一本由其后裔亲口讲述明代江南首富沈万三在贵州省平坝县天龙屯堡被发现的真实故事,近日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讲述者为沈万三的第十八代传人沈向东。 沈万三是元末明初的一个商人,他的致富本领与经商的理念,使他在数十年间聚财无数,也使他的声名远播天下。余秋雨先生曾说:沈万三是“中国十四世纪杰出的理财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