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加·莫兰已经100岁了,但他仍然受到我们这个时代的折磨。这位人文主义思想家在他那个时代的流浪与希望、危机与磨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这本书中,他向我们传递了自己在百年人生中对人类复杂性的经验教训。 在莫兰看来,正如每个人的人生故事一样,同样的悖论在人类历 显然是不可分割的:有多少善良、慷慨、奉献,就有多少邪恶、卑鄙、自私;有多少智慧、狡猾、创造性的天才,就有多少愚蠢、盲目、幻想和错误。人类精神中的想象具有多么奇妙而可怕的力量,它创造出诗歌、文学和艺术的杰作,并通过崇拜和祈求他所创造的神灵和传说来奴役自己。 而复杂性的意义在于它使我们能够感知到所有存在、局势、事件的各方各面和各种矛盾,从这种感知中就产生了仁慈之心。莫兰的 一课,作为他全部人生经验的结晶,就存在于这个兼具开明理
翻开这本书,与李白一起云游四海,潇洒人间四次相遇,带你领略李白浓墨重彩的人生的四个阶段树深时见鹿,邂逅意气风发的白衣少年;暮雨向三峡,偶遇持剑下山实现抱负的意气青年;相看两不厌,跟着杜甫去看看李白的遗憾和释怀;大鹏飞兮振八裔,请你听一听他的临终 唱。
《稻盛和夫自传》自2015年出版以来,发行量已突破12万册,深受 读者好评和追捧。为了让 多读者了解和走进稻盛和夫思想,东方出版社特邀长期研究稻盛哲学的曹寓刚倾情翻译新版《稻盛和夫自传》,并由《活法》译者曹岫云审校和撰写 序。 《稻盛和夫自传》不仅向读者呈现稻盛和夫创立世界500强京瓷、建立第二电电以及重建濒临破产的日航等高光时刻,还经由稻盛和夫自己讲述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事例,详尽记录了一个曾经倒霉透顶的青年如何克服困难、追逐梦想,实现从利己哲学转变为利他哲学的心路历程。 现在,很多人不安于当下、迷惘于未来,对工作、对生活都有诸多困惑之处,找寻不到人生的光亮。阅读《稻盛和夫自传》 的意义,就在于能够让人沉潜下来,用心感受稻盛和夫的成功之道——原来成功如稻盛和夫者,也和普通的你我一样经历挫折
21世纪是胡适的世纪,并非指的是实然,那是一位文化老人李慎之先生的文化企盼。随着社会开放与思想启蒙的程度加深,胡适的影响愈发为甚。 胡适的一生,就是为制度宽容而努力的一生,尽管他直到去世都没有看到这种制度的到来。 胡适是20 世纪的一个文化坐标,一种精神象征,一条思想脉络。即使放在21 世纪的今天,胡适和他所代表的思想依然是普世意义上的一种价值选择。基于此,本著试图从资料本身形塑胡适,重在挖掘、梳理和呈现胡适一生的思想脉络,把握其思想的形成、发展与变化。更关注在他的思想语境中,作为知识分子的胡适对社会事务的关怀和在公共领域中的表现。同时,以人带史,由此折射胡适身处的那个波诡云谲的时代。 但胡适一生经历丰富,其生平贯穿晚清、北洋、中华民国等,他的晚年还要面对海峡这边的大陆中国。
本书包括胡适的《四十自述》、《南游杂忆》、《怀人集》(有补充)三部分,重点记述了胡适的成长过程、思路历程、社会交往,是一本了解胡适思想形成及成长经历的好书。是了解胡适的书,很值得一读。
《父亲(套装共2册)》包括《父亲(上册)》《父亲(下册)》2册。《父亲(套装共2册)》是迄今为止,完整详实还原一生的传记作品。作者南一鹏是南师第三子,曾长期亲炙先生教导。《父亲(套装共2册)》从“继志述事”的立场,详尽述说了先生少时在家乡开蒙立志、青年离乡拜师访道、而立去台湾弘文励教、花甲至美国传道授业、古稀回香港广行善业、晚年归根定居太湖等重要人生阶段的点滴,以广阔的视角重现了南师“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纶教,出入百家言”的百年传奇人生。
这本书是学者单德兴为缅怀其师余光中所作的纪念文集,其中收录多篇文章,主要从余光中作为一名译者的不太为人熟知的方面出发,精炼而老到地分析他的翻译贡献与理论。同时作为余氏弟子,单德兴也写下数篇文章缅怀先师,向读者介绍余光中的不同研究面向与学术关怀。
在中国,北大、清华是家喻户晓的高等学府。北大,起步于戊戌变法中改革派创建的京师大学堂。在20世纪20年代,它汇聚了中国几乎整个知识分子精英群体。“北大精神”在某种意义上代表了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某种精神。清华, 初是用庚子赔款建成的留美预备学校,经过历代校长的抗争和建设,终成独立大学。清华贯彻“通识为本,专识为末”的教育理念,要求学生具备自然、社会、人文多方面的广博知识。可以说,自清末建校以来,这两所大学就深刻影响着中国社会,塑造了中国的近现代史。 本书从北大红楼、清华工字厅开始讲述,涉及民国时期的学生运动,全面抗战时期风雨飘摇的西南联,内战时期各方势力的博弈,故事中有大师,有学子。无论在什么时期,北大和清华的学人都以其洞见卓识和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为 的生存与民族的发展贡献着力量。
本书是法兰西学院院士圣伯夫批评启蒙思想家的一部选集。作为将传记方式引入文学批评的 人,圣伯夫为现代法国文学批评奠定了基石。在本书中,经由作者细腻的笔触,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狄德罗、博马舍等人的性情与精神转变成一幅幅直观与洞察相结合的肖像画。作者十分关注思想家的才能发展及变化,通过考察他们所在时代里的政治、文明、风俗,细致地探索并追寻各个思想家的内在心理,力求深入且真实地描绘他们的典型特征。在这些评论中,重心始终放在作为创造主体的思想家身上,通过理解人物来挖掘其作品所产生的奥秘。
《安迪·沃霍尔》是美国当代 艺术家安迪·沃霍尔的一部传记。作者在查阅档案、阅读相关作品,以及大量走访的基础上,按时间线索讲述了他富有传奇色彩,又 争议性的一生。不但有对沃霍尔的人生经历和艺术特点有着总括性点评,而且将其人生分为三个部分,各有侧重地描述安迪·沃霍尔的家庭、学习、波普艺术、实验电影、电视节目、晚年创作等,精彩纷呈地呈现他多姿多彩的生命历程。本书是作者带着研究的目的与精神,进入安迪·沃霍尔这一书写对象的,作者也对自己所运用的材料做了详细说明,可看作是本书提供的一份清晰的文献梳理。
语言学家乔姆斯基坚持人类的大脑与生俱来具有语言功能,这一部分生物学禀赋是“普遍语法”,即一个对所有语言的都适用的基本原理。因此,人类的所有语言以及儿童学习它们的方法都相当类似。乔姆斯基的《句法结构》是20世纪语言学的转折点,本书挑战了许多领域的诸多假定,比如在哲学,心理学以及智识 的种种假定。乔姆斯基继承了启蒙运动的传统,介绍了有关语言,创造性的个体以及社会中人类自由之本质的新观点。本书记述了乔姆斯基对认知事实与语言应用关系,以及用以再现它的技术装置的解释。本书描述了乔姆斯基对权力机构的激烈批评,以及他对自由和公正的热情投入
他为研究消失了700余年的中国少数民族“死文字”——契丹文,不畏艰辛,亲赴各地传拓碑刻,收集各种原始资料,为我国学界奉献多部契丹文字研究科研成果,并悉心培养了一批研究契丹文字的传承人,被誉为“契丹文字的首席学术 ”。他,就是将一生奉献给契丹文字的刘凤翥。
本书为“南怀瑾评传”系列之一,围绕三个问题进行展开: 南怀瑾是什么性质的学者? 他为何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 他给社会带来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本书作者依据南怀瑾著述、作者亲炙老师的体会以及南怀瑾家人和学生的撰述,共5章14节,分别为南怀瑾的人格特质、南怀瑾的佛学思想、南怀瑾的儒学思想、南怀静的道家思想等,充分展示了南怀瑾先生的个人魅力、人生智慧和在传承、弘扬中华很好文化方面所作出的杰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