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教研员、正高级教师吴东老师担任主编,北京四中、北京八中、北京师大附中、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北京市三帆中学、北京市育才学校的骨干教师负责各册编写工作。 根据 2022 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探索个性化的阅读方法,分享阅读感受,开展专题探究,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统编语文教材3个年级6册语文书,每册有名著 阅读 2 部、自主阅读推荐4部,共计36部。名著阅读不再是可有可无的锦上添花,而是作为教材的一部分、课程体系的一部分设置的必不可少的学习内容。 ......
《经典常谈》一书,包括《经典常谈》及 拓展阅读 诗词赏析 阅读指南 等。《经典常谈》写于1938到1942年间,于1946年出版。全书见解精辟,通俗流畅,深入浅出,是一般读者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入门指南。分十三个专题,远至《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近至诗、文,包括了先秦诸子、史书集部等,覆盖了古代典籍的几大主要门类。 本书以文光书店1946年初刊本为底本,增加诸多注释及补充说明,以方便读者理解文意。且在 拓展阅读 中加入了文史大家撰写的《史通 自叙》《中国文学的新陈代谢》《儒家的根本精神》《孔子与颜渊》《曾子、子思与孟轲》等篇目,从《诗经》《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中精选了数篇诗词译注,以帮助读者对内文进行理解。文末也加了对朱自清先生其人、其作品的思考和评价,且增加了读者的学习思考内容等知识链接
本书收录了统编本教材八年级所有文言文。书中介绍了作者的生平事迹与作品的写作背景,以引领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课文,储备中考古代文学常识。本书文言文与现代文上下对照,字字、句句对应,以"信""达""雅"为原则,帮助学生夯实文言文基础。本书精辟的结构分析概括了文章主题和写作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解、归纳文章主旨和把握写作思路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综合分析与赏析水平。本书全面梳理了要求掌握的基础知识,以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另外,本书还搜集整理了各地历年中考试题等资料,分析命题规律,附录中精选了多篇课外文言文,也根据考纲设置了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以*限度地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新体系素养目标体系 试题标签体系 教用课件﹐试题讲评、一题一解PPT 评分细则部分试题含采分点和步骤分 答案全解全析供教师、家长查阅使用 彩色同步学习工具卡 试卷 增值服务 01初中试卷由 学习工具卡 各类试卷+答案 组成。初中试卷首页赠送彩色同步学习工具卡,对重点知识进行梳理总结。答案详解详析附在全部试卷最后面 02包含单元卷、专项训练卷、期中期末卷,含中考题、模拟题、原创题、改编题,试题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衔接中考。 03资源含课时小卷、重难题微课、知考点微课、教用课件New、单词朗读、课文朗读、听力音频、中考真题库,详情见封三。
*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号召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我们选编《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图书以学期为单位,每册6-8单元,每单元编选6-8篇作品,按主题编选古诗文,每单元后再安排1-2面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小学每单元选编一篇文言文。每篇作品设4个栏目:注释、阅读点津、诵读提示、趣味链接。
现代文阅读是考试必考题型,在试卷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本书是从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准出发,为提高学生阅读现代文阅读能力而配套的一本课外图书。本套书紧扣*课程标准和各地*考试说明。在编排方面有以下三个亮点:1.选文精准 :一线名师编写,选文经典、科学,题目针对性强,命中率高。2.解析全面 :答案完全解析,授之以渔,注重方法和技巧的渗透。3.编排合理:一天一篇,科学安排测试时间,循序提高阅读能力。
与全国统一使用的部编教材对应,每册书的每个单元和期中期末复习各设置六个套餐,对单元的主题和能力点要求进行强化训练,并将各册规定的名著与推荐名著纳入套餐内容。
.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社会主义文学中一部*辉煌的名著,已成为世界文学中的经典作。它被译介到中国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盛传不衰。它被视为生活教科书,人生的路标和精神补品,被一代代读者承传着。在去年举办的 感动共和国的五十本书 的一次群众投票评选活动中,《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仍名列*。一部外国文学作品在我国具有如此的历史穿透力是罕见的。 任何一部成功的作品多半都是和着作者的血泪写成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不是传记作品,但它所反映的基本上是奥斯特洛夫斯基本人极不平凡的人生经历,是他对生活的切身体验,对人生价值、人生意义的哲理性思考和总结。 尼古拉 阿列克谢耶维奇 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是俄罗斯人,出生在乌克兰西部边陲的沃伦省(现属罗夫诺州)的一个贫苦的工人家庭
傅雷家人亲自编定的家书精选本,以轻松风格反映家书精神,全面展示傅雷家风,再现傅氏兄弟成长的家教背景。所选编傅雷夫妇与傅聪及弥拉的往来家信,内容偏重 人伦日用 ,少了长篇论述、多了短小故事。这份两代人之间双向交流的文字实录厚重不失轻松、深刻不离日常,以小见大,乐在其中。它不仅反映了亲子交流的重要,也利于广大学子在阅读中理解父辈、增进沟通。书中多幅珍贵照片、楼适夷初版代序、傅聪家信及金圣华中译英法文信件为独家版权,2017年不随傅雷著作权进入公版,其他任何家书选本不能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