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寒武纪脊椎动物诞生以来,距今已有5亿4200万年。在漫长的岁月里,这些拥有脊柱的动物们完成了令人震撼的大进化。其间,在经过了长达1亿6000万年的恐龙时代之后,才终于迎来了今天我们所处的哺乳动物时代。后来,人类诞生了。人类把生命体曾经历过的进化都深深地藏在了身体中,比如胎生由卵生进化而来,第三只眼变成了松果体,部分虽然没有任何用处但依然保留在身体中的肌肉,等等。现在就让这本书,把人体不可思议的小秘密、结合绘制详细的插图一起呈现给大家吧。
1943年,诺贝尔物理学薛定谔在都柏林三一学院做了一个系列演讲,将其对生命的理解和思考公之于众,次年这个系列演讲被整理成书出版,即是这本有影响力的小书 《生命是什么》。 薛定谔在本书中探讨了量子物理学与生物学发现之间的关系,激励了年轻一代的科学家。因揭示DNA结构而获得诺贝尔奖的三人 詹姆斯 沃森(James Watson)、弗朗西斯 克里克(Francis Crick)和威尔金斯(Maurice Wilkins) 都声称《生命是什么》在他们通向双螺旋之路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书是有关人类衰老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衰老是人类无法避免的自然过程,但每个个体都会有与他人相异的衰老程序。作者在书中指出人类拥有两种年龄,生物年龄(真实年龄)与数字年龄(时间年龄),真实年龄显示了我们身体、器官、组织和细胞真正的运作效能。真实年龄与数字年龄并不必然同步,保持年轻的真正意义在于让身体尽量远离疾病的困扰。60岁罹癌的机率是20岁的25倍,若是到了80岁,机率更是飙升到60倍,除了癌症,心脏病、糖尿病、阿尔茨海默症,甚至是传染疾病也都具有类似的、与年龄相关的发生模式。真实年龄小于实际年龄的人非常幸运,他们不但不必过多保养,还有更长的寿命、更低的疾病风险和更健康的老年生活。那么,是什么导致了个体衰老程序的差异呢?作者指出,先天基因大约只占一成至三成,占比最重的还是我们的生活方式
1859年,达尔文提出了一个震惊世界的学说 进化的自然选择学说。一百六十多年过去了,他的理论依然会让人们对深植内心的一些信仰产生质疑。 《图画通识丛书 进化》将一步步引导读者了解 达尔文的危险思想 ,重新认识 自然选择 及 自私的基因 这两个常常被人错误理解的概念。借助遗传学、生态学和动物行为学领域的最新发现,以及理查德 道金斯、史蒂芬 平克等科学作家的畅销著作,作者让我们看到了进化论在今天拥有的空前强大的支持证据。
科学真有趣系列图书,是韩国首尔多个学校的科学课老师一起撰写的科普读物。本书是通过三位小学生小智、大雄、索儿以探险的形式告诉读者小朋友们人体是什么样的?身体是由什么构成的?流血的伤口为什么会愈合?吃下去的食物去哪了?物质如何在身体中循环流动?用漫画故事的方式细致讲解人体知识、身体构造、循环原理,是小学生的人体入门书、课外辅助读本。认识世界从了解自己、爱护自己开始。 本书由北京天坛医院全科医生审稿把关,让小朋友们读有趣漫画,学严谨科学,知人体奥秘。
《文明奇迹的背后》展现了世界各地遗留至今的具有代表性和特色的文明奇迹,带领孩子体会文明奇迹背后所蕴藏的文化和历史价值。翔实的资料,配以精美的图片,让孩子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到世界各地的神奇的历史遗迹,感受人类文明的辉煌与壮阔。
近年来科学家对大脑奥秘的探索取得了飞速的进步,同时也面临着强劲的挑战。本书的两位作者在神经科学领域有多年工作经验,基于对这一领域发展趋势的分析,扼要介绍了其中的几个重要分支 感知、记忆、意识研究的现状和进展,由此引出若干重要问题的讨论,如感知机制的新认识对哲学观念的深刻影响、对记忆痕迹研究的曲折道路引出的启示、世界之结 意识探究的困难,也指出了明日脑科学的主题将是破译心智活动的本质。本书还以相当的篇幅,讨论了公众关心的脑疾患诊治、类脑人工智能、脑机接口等对社会有深远影响的重大话题。
沙士比亚曾经说过:“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然而,现代社会中,我们却被诸如糖尿病、肥胖症等各种各样的健康问题所困扰。难道我们的身体已经无法适应这个世界了吗?我们的身体与环境产生了错位,有可能解决这些问题吗?本书的作者彼得?格鲁克曼和马克?汉森利用进化生物学、医学、人类学和生态学的**研究成果,引领我们探索人类及其生存环境间微妙关系的奇妙之旅。
我们生命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做梦,可是对于自己的梦境依然所知甚少。本书**次将**研究成果整理到一起,回顾了这一领域短暂却引人瞩目的历史,记录了众多引人入胜的梦境。书中提出困扰已久的问题:为什么我们只能记住梦境的一部分?为什么梦境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梦境究竟能否启发创造性思维并用来解决问题?弗洛伊德和荣格关于梦境的解析是否正确?神经学家对于梦境中阶梯、隧道和公众前裸体又有什么说法?
Fat,既是形容词,也是名词,既形容肥胖、臃肿的状态,又表示油脂、脂肪等物质。本书将脂肪放在文化与物质的语境下进行探索,希望就 脂肪到底是什么 给出一个跨学科的回答。 脂肪不是 坏的 ,它是人体所不可缺少,它令身体愉悦,它可以治病救人,曾象征权威与荣耀;但脂肪也不是 好的 ,它令人产生各种负面的联想,尤其在欧美世界,对脂肪的恐惧更是根深蒂固。在不同时期不同语境下, 脂肪 在好与坏之间摇摆,本书也在各个学科之间穿越,在生物学、哲学、医学、艺术、宗教、传播学等诸领域,探索脂肪的文化和物质性。
我国的科学家和科普作家长期以来在科普园地中辛勤耕耘,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创造了许多科普读物。《中国科普佳作精选》所收入的作品,正是其中的佼佼者。这些佳作的共同特点一是不只局限于对科学知识的阐述,而是注重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二是通俗易懂,引人入胜,做到了科学性、可读性、趣味性的统一。作家们娓娓动听的叙述,生动形象地反映了科学家们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给读者以深刻的启示。正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着渴求知识的广大读者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