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图在建筑工程界是一种 工程语言 ,其重要性与基础性不言自明。本书可帮助读者掌握这一重要的基础性技能,以便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更好地掌握该语言所要表达的交流信息。 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识读建筑图基础知识、图样画法与材料图例、计算机辅助图综述、建筑概述与施工图的识读、建筑结构施工图的识读、建筑给水排水施工图的识读、建筑暖通空调施工图的识读、建筑电气施工图的识读等。 本书可供建筑施工人员、建筑装饰施工人员、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监理技术人员、土建类专业有关人员参考阅读,也可以供建筑工程制图人员、社会自学人员参考阅读。另外,本书还可以供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培训学校等参考使用。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充分听取了部分高校和土木工程现场施工人员的意见,在调研的基础上,编写人员经过认真的讨论,本着体现 理论够用、突出技能、实用性强 的原则,对书中内容进行了调整,加注了仪器使用的小窍门、重点内容的注意事项等内容,并增加了视频,方便读者掌握。本书在介绍基本测量方法及相关仪器使用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建筑施工测量的有关规定、要求和测量方法。全书主要内容包括:施工测量的基础知识、测量仪器及使用、三项基本测量工作、测量精度的评定、施工测量基本方法、施工测量前的准备工作、施工控制测量、民用建筑施工测量、建筑变形测量等内容。 本书可供建设施工工地测量工和其他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作为高职、中专、技校、培训班的学习教材或参考用书。
张琴,东南大学建筑学学士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硕士、博士。长年从事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主持浙江省温州市古城保护规划、浙江省温州市五马街历史街区保护规划、山东省烟台市朝阳历史街区保护规划、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古镇保护规划、江苏省苏州市平江历史街区保护规划。华盖建筑师事务所由赵深、陈植、童寯三位建筑师于1932年在上海组成。他们先后留学美国,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并都获得建筑硕士学位。事务所从创办到1952年结束,其设计作品近二百项,是上海近代多产的华人建筑设计事务所。本书聚焦于事务所自1932年成立至1952年解散这30年间的经历。作者与这三位建筑师的后人有密切的社交关系,积累了一手的素材,文笔生动活泼,可读性强。
小菜场上的家(第五辑)是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14级实验班2016年建筑设计作业集,是小菜场系列第五本,该系列前四本出版后,在中国的建筑学校引起了较大反响,成为建筑专业教育出版的范本。本书的主题是用设计认知城市(Learning the City through Design)。本书主体内容分为两部分。其一是介绍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14级 复合型创新人才实验班 在2016年秋季,即三年级*学期由王方戟、张斌和庄慎三位教师指导的建筑设计课程,其内容包括任务介绍、成果展示和教学讨论。其二是庄慎老师及其阿科米星建筑设计事务所2016年至2017年在虹口区对一些城市中建筑物的改变所作的调研成果《逆向还原》,在本书中将部分成果以插画的形式同大家分享交流。
本书根据《建筑工程工程量计价规范》(GB 50500 2013)以及全国统一定额编写而成,主要介绍了安装工程造价和图纸识读的基本知识、各分项工程清单工程量计算和定额计算的方法、工程量计算规则、各种计价表、工程签证、现场各种预算经验指导等内容,其中分项工程量计算及套价都配以实际案例进行讲解。为了让读者完整地了解工程量的计算过程和计算方法,本书给出了实际案例的全套图纸和完整的计算过程,读者可通过扫描本书前言中的二维码下载查看。本书内容简明实用、图文并茂,适用性和实际操作性较强,可作为安装工程预算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参考用书,也可作为土建类相关专业大中专院校师生的参考教材。
《小菜场上的家第二辑》是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11级实验班2013年建筑设计作业集,包括课题说明、指导老师对课题的阐释和课程讨论情况以及学生作业。具体内容包括:指导老师王方戟撰写课程总体介绍,张斌、水雁飞、庄慎、王方戟进行了与课程相关的教学讨论,城市微更新作业及点评,教学过程中的讨论,有关教学的反思,课程作业及老师评语以及教师简介。 本次课程传承和延续了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建筑设计教学的基本原则,包括:建筑形式作为结果而不是目的、建筑设计中尺度与身体概念的重要性等。课程的设置上着重考虑了课程主要任务的设定,作为一次实验性的设计课程,课程探索的内容有:设计教学如何更加贴近中国当代建筑设计实践;建筑设计教学中引进实践建筑师与设计教学体系之间如何进行平衡(教师组成分为院内
《建筑设计的470个创意 发想》 无限灵感,让设计变得简单! 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荷兰施罗德住宅、法国廊香教堂、 英国拉邦舞蹈中心、葡萄牙波多音乐厅 这些世界著名建筑,一开始可能只是一个不经意的小发现。 雷姆 库哈斯、安藤忠雄、路易斯 康、妹岛和世、勒 柯布西耶、赫尔佐格和德梅隆、隈研吾 建筑大师的精彩设计,灵感往往来自于日常生活。 《建筑设计的470个创意 发想》是由每周住宅制作会各县市分会成员们集体构思、创作而成的概念集锦。以形状、材质、状态、场所、环境、动作、概念等七大方向作延伸,总共470种创意发想,中间穿插102则世界知名建筑案例介绍。挑战你对空间的无限想象! 想象,创造伟大! 《建筑设计的470个创意 发想》带给你更宽广的创意与思考方式,无限灵感让设计变得简单。
《BIM结构 Autodesk Revit Structure土木工程应用 》基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实例和钢结构实例,从实际建模应用的需求出发,详细介绍了Autodesk Revit Structure软件中结构构件的创建过程和应用技巧,尤其重点介绍了速博插件在结构建模中的应用、混凝土结构配筋方法、与结构分析软件Autodesk Robot Structural Analysis的交互以及结构施工图纸的设计与处理。全书的内容涵盖了一个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从建模到分析、出图的全过程,并穿插了一个钢结构模型的创建。内容完整,贯穿始终,方便读者学习完整的建模方法,提高学习效率。《BIM结构 Autodesk Revit Structure土木工程应用 》还为读者提供了很多建模技巧,减少学习建模过程中的困扰,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BIM结构 Autodesk Revit Structure土木工程应用 》适用于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建筑结构设计和施工管理人员以及BIM爱好
本书按照现行的《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中对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要求,编写了九个模块内容,重点介绍如何编写单位工程概况、编制单位工程施工部署、确定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编制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编写施工准备资源配置计划、绘制单位工程施工现场布置图、编制保障措施、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简要介绍了施工组织在BIM5D中的应用,为读者了解和学习BIM技术在施工过程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本书可以作为本科、高职高专院校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工程造价、建筑工程技术、工程监理等建筑类相关专业的教材,亦可作为广大工程技术相关人员学习的参考用书。本书中的软件实训部分也适用于中职建筑类相关专业使用。
《Revit机电建模基础与应用》是基于BIM-Revit MEP机电建模软件基础与应用进行项目化任务情景模式设计的实操教材。依托于《BIM算量一图一练 安装工程》案例工程项目,围绕BIM概述、BIM机电建模案例讲解、BIM机电建模案例实训等内容展开编制。通过专用宿舍楼案例工程,借助Revit MEP机电设计软件对案例工程中的给排水、消防、电气、采暖、通风五大专业工程模型的设计及翻模原理过程、业务及软件操作扩展知识等内容进行了全面精细化讲解。通过员工宿舍楼案例工程,以阶段任务场景化的实战引导模式,帮助读者进一步掌握BIM机电建模基础实践应用。 本书从Revit MEP基础建模开始,由浅入深地讲述了Revit MEP中机电专业建模的操作方法及模型的应用,适用于零基础读者学习,可作为各大、中专院校建筑相关专业的BIM基础课程教材,也可作为BIM软件培训班的基础教材,同
本书以 便携、速查、图解 为出发点,系统介绍手工制作建筑模型、机械加工建筑模型的具体方法与技巧等知识,涵盖建筑模型基础、建筑模型制作材料、建筑模型制作工具、建筑模型基础制作实战详解、建筑模型深化制作实战详解、建筑模型手工制作实战详解、建筑模型机械加工实战详解等内容。本书附带配套二维码和真实案例,读者可用手机扫码观看,方便阅读和使用。 全书采用图、表、文并茂的形式,内容表述直观、通俗易懂,能帮助读者快速掌握先进建筑模型设计理念与新技术、新工艺。本书适合正在从事或即将步入建筑模型行业的制作员、设计师、投资者阅读和参考,同时也可作为建筑设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参考书或教材使用,还可作为建筑模型企业的理想培训教程。
周国瑾、施美丽、张景良编*的这本《建筑力学(第5版)》结合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园林、建筑管理、室内装潢等专业多年来教学改革的实践,将传统的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的内容加以综合、归类,去芜存精编写而成。全书共16章,主要内容有:平面力系的合成与平衡,空间力系,轴向拉伸与压缩,扭转,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静定结构的内力分析,梁的应力和变形,组合变形下的强度计算,压杆稳定,结构位移计算,力法,位移法与力矩分配法,影响线及其应用等。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的建筑、城规、园林、室内装潢、建筑管理、暖通、建筑材料、环保等专业及高等技术学院、成教学院等土建类专业的力学教材,也可供土建工程技术人员自学参考用。
本书是《混凝土外加剂应用基础》的第二版,以提高混凝土工作性和耐久性为重点,介绍了混凝土外加剂应用中的科学技术问题。具体内容包括:概论,水泥混凝土科学,混凝土外加剂生产技术,混凝土外加剂作用机理,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掺减水剂的混凝土流变学,掺外加剂的混凝土耐久性,掺外加剂的混凝土体积稳定性。以“混凝土外加剂”为主线,贯通水泥混凝土材料科学、表面化学、力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 读者对象为从事混凝土结构设计、施工的工程技术人员,从事混凝土和外加剂生产、开发的科技人员。
《百校土木工程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混凝土结构设计(第2版)》是我国百所高校联合倡议下编写的土木工程系列教材之一,参照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教学大纲,并结合我国新颁布的规范编写,以适应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需要。 本教材主要以建筑结构为主,内容包括:单层工业厂房设计、梁板结构设计和楼梯设计、框架结构设计等。《百校土木工程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混凝土结构设计(第2版)》的特点是设计实例多,便于学生自学,另外,为便于教学,每章后都进行了小结,并附有思考题和习题。 《百校土木工程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混凝土结构设计(第2版)》可作为本科土木工程专业的教材,也可供土木、水利工程设计、施工等工程技术人员和科技工作者参考。
《现代建筑原则》不是一部现代建筑史,它是一部理论性*作,尝试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新建筑的基本原则做出解释。当时诸多流行误区的泛滥,迫切需要这种尝试。 现代建筑为开放世界的空间性提供了答案。像新艺术运动等“前现代”流行思潮及建筑技术的出现,为1926年勒·柯布西耶的“自由平面”概念奠定了基础,后来密斯·范德罗的“清晰结构”思想对此进行了补充。 1928年现代建筑国际会议(CIAM,Congres Internationaux d'Architecture Moderne)成立,使现代建筑成为一个“运动”,保持了对多元主义和全球互动的开放世界**纯正的解释。 克里斯蒂安·诺伯格一舒尔茨的这部*作研究了现代建筑的基本原则,包括用“自由平面”和“开放形式”以及用“住宅…公共设施”“城市”等词语来做现代生活的解释。他还讨论了“地域主义”和“纪念性”(含义
本书是供非建筑学专业开设 房屋建筑学 课程用的教科书。本书在内容上力求贴近实际工程、贴近现行规范,努力做到全面系统地阐述建筑设计的理论和方法。 全书共分三篇,篇为民用建筑设计原理,第二篇为民用建筑构造,第三篇为工业建筑设计原理及构造。 本书可作为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管理、建筑设备工程等专业的本专科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也可供从事建筑设计、施工的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对近年来国际建设项目竞标(包括邀请赛、公开赛)中的部分优秀建筑设计作品加以归纳和对比研究,总结了世界各国建筑师们在竞赛中表达的各类空间诉求,并对实现空间诉求的手法进行了剖析和解读。同时,本书更进一步地提出了满足存在感、身份感、社区感、合作感、影响力、联系性、邻里感、聚合感、多样感等空间诉求的设计手法,如空间开放性、连续性、灵活性、自然性、融合性等,并对这些设计手法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可供设计之用。
当代城市建筑随着社会的发展,日益立体化、复杂化、综合化。越来越多的大型公共建筑发展成为承载多种城市功能的集中复合式建筑。这种 拥挤 的组织方式给建筑设计理念带来了全新的变革。如何获得一个更具高效性、复杂性、逻辑性的 效率空间 成为这类大型公共建筑设计和建设关注的焦点。本书针对当代城市建筑这种新特点,探讨集中式公共建筑的 效率空间 及其设计的理念与方法。本书主要分为两大部分。*部分阐述了由于建筑与城市的关系转变所带来的建筑城市化的新趋向。第二个部分重点归纳了多功能复合建筑的设计前提,以及针对不同功能要素形成不同复合空间的开机构成方式。
本书针对大量有特色的教育综合体案例进行分析整理,对教育综合体和复合化设计的内涵以及特征进行相关的界定,总结出相关的复合化学校的设计策略。本书从功能复合和空间复合两个方面对教育综合体的设计策略进行具体研究。在空间复合的设计策略层面主要以组织策略、设计策略以及影响因素三个策略进行层层递进的研究。*后,进一步结合我国教育建筑的发展趋势,提出研究教育综合体的复合化设计策略。
景观都市主义把建筑和城市基础设施理解为景观的延续或是地表的隆起,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地景建筑应运而生。地景建筑通过其水平延展的形体与大地形态相融合,创造性的重塑了地表,将其自身整合和统一于城市景观系统之中。本书通过对地景建筑的整理和归纳,探讨了地景建筑发展的历程和相关的理论。分别从自然层面、城市层面、建筑层面和场所层面阐述了地景建筑的设计手法。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从模糊性、体验性与交互性等三个方面解析了地景建筑所追求的独特目标。
随着建筑构造技术的日趋成熟,构造元素在建筑中变得越来越自由。建筑构造的各种非标准变体成为当代建筑丰富多彩的表皮和细部来源。在当代的许多建筑中,特殊的构造节点已经成为建筑表现的重要元素。这些构造节点除了满足基本的功能要求外,还越来越多地参与了建筑形式的塑造和意义的表达。构造日益摆脱在建筑形体中的从属地位,越来越主动参与建筑设计。本书一方面从功能入手,分析特殊的构造节点如何通过功能的拓展获得表现性;另一方面从表现入手,分析特殊的构造节点如何与功能完美结合。 本书可供建筑师、高等院校建筑专业师生、建筑学爱好者阅读使用。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是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混凝土结构,课程前半部分的教材,是该课程后半部分教材《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先修内容。 本书内容包括:绪论,钢筋与混凝土材料的基本性能,粘结与锚固,轴心受力构件、受弯构件正截面、偏心受力构件正截面、构件斜截面、构件扭曲截面、构件的冲切及局部受压的性能与计算,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性能与计算,混凝土构件的使用性能,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能以及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教学试验及基本要求。 本书适合高等学校土木工程及相关专业师生使用,也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