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分析仪器使用与维护丛书》的分册。本书介绍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析测量的基本原理和结构,深入讨论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主要技术指标及其测试方法;用较多篇幅,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全面、详细地介绍了如何评价或如何挑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仪器、如何选择分析测试条件、影响分析测试准确度的主要因素、分析测试误差的估算方法,以及对仪器的保养、维修等有关问题。本书通俗易懂,适用性强,可供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工矿企业中从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析测试工作的广大科技工作者阅读。
本书以石油化工等流程工业中广泛采用的安全仪表系统为对象,介绍安全仪表系统功能安全的相关理论、方法与技术。全书以安全生命周期为主线,围绕在设计、实施、评估、运行、维护环节如何提高安全仪表系统的安全性、可用性展开讨论。书中介绍了功能安全的概念和基本术语;安全仪表系统的组成、冗余结构、典型解决方案;失效模式、失效数据。阐述了系统风险分析、可靠性建模、安全完整性水平选择的相关方法。提供了典型石化单元安全仪表功能的设计、分析、性能指标计算,以及改进设计的相关示例。 本书力图内容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在讲述功能安全基本原理方法的同时,也注重与工程实际应用相结合。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自动化类专业、与安全仪表系统相关的理工科其他专业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安全仪表系统设计人员、流程丁业安全
《透平式压缩机》简述了透平式压缩机的气体热力学和气动力学基础,系统论述了透平式压缩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性能曲线和调节方法、非稳定工况和防喘控制原理以及运行有关知识,以及干气密封、磁悬浮轴承、气体动力轴承以及数字直接控制系统的应用等;还介绍了本书作者及其科研团队近年来在透平式压缩机性能研究方面所取得的一些新成果,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透平式压缩机热力性能高速在线评估通用软件系统(CPES-03)”为例,重点介绍了透平式压缩机热力性能评估思想及方法。此外,书中还专门介绍了引进大型化肥厂和乙烯装置典型压缩机的结构及特点、根据压缩机复杂介质热物性参数对压缩机性能影响的重要性,在对真实气体的状态方程、真实气体热力学性质的计算、空化气蚀计算新进展等内容做了较大修改和补充。
《舞台机械设计》一书从基础理论到大量的计算实例,较系统地阐述了演出场所机械设备设计的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包含舞台机械物理学、舞台机械部件、机械设计过程和舞台机械纲要四个部分,理论严谨,实例充分,可读性强。本书可作为舞台机械设计方面的教材和培训用书,适合相关院校机械专业、舞台技术专业师生阅读,也可供舞台设备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以及剧场中设计、施工、安装及操作舞台设备的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机械设计:机器和机构综合与分析(原书第2版)(附 VCD光盘1张)》是美国大学机构运动学和机械动力学的教材之一。作者根据在工业界30多年的从事机械的经验,在本书中安排了许多来自生产和生活的运动装置实例,并增加了有关设计过程和设计案例的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 《机械设计:机器和机构综合与分析(原书第2版)(附 VCD光盘1张)》是新媒体技术,附有CD-ROM1张,包括计算机程序、多媒体环境下的机构动画仿真软件包、自学互检题,计算示例和习题解答等。软件具有动画演示、数据和曲线图形输出及观察参数调整的变化结果等各种功能。 《机械设计:机器和机构综合与分析(原书第2版)(附 VCD光盘1张)》英文原版的已由机械工业出版社正式出版,可对照使用。 《机械设计:机器和机构综合与分析(原书第2版)(附 VCD光盘1张
本书结合外发展成果,全面、详细介绍了目前应用最为普遍的液压泵及液压马达的类型特点、工作原理、典型结构、性能参数、产品概览、使用要点、故障排除等内容。 全书力图体现系统、先进、实用的特色,均采用法定计量单位和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收录了外知名液压厂商目前正在生产的液压泵及液压马达产品,资料准确可靠。 书中关子液压泵及液压马达的结构原理、使用要点、泵站设计制造等内容可引导对于液压泵及液压马达不甚熟悉的人员,了解和掌握其基本组成、共性特点、应用场合及注意事项等;书中的数据、产品及常用标准等可供工程技术人员在研发设计中直接查阅和使用;关子液压泵及液压马达的材料及工艺、故障诊断及排除的内容可指导从事液压设备制造、操作和维护保养人员的日常工作。 本书可供各行业液压技术的科研设
本书从离心泵产品的实用性、可操作性设计和制造通用技术角度,为泵行业设计人员提拱了全面、系统、准确、可靠、实用的泵产品通用设计技术。主要内容包括泵零部件常用公差配合选择设计、泵零部件表面粗糙度选择设计、泵的防锈方法及产品清洁度、泵产品的表面质量及涂装技术、泵常用的轴承标准件、泵常用的联轴器标准件、泵常用的密封标准件及泵常用的其他标准件。本书将通用技术与离心泵产品的设计制造地结合起来,便于专业读者学习和使用。
本书对非球面光学系统作了科学的分类,并详细分析了各类系统的特点,阐述了它们的设计步骤、加工方法和检验措施。 全书共分十章。章介绍了轴对称非球面的数学一光学性质;第2至第5章介绍了二镜系统、施密特系统、同心系统及其非球面校正板、三反射镜系统的设计、加工与检验方法;第6至第8章讲述了离轴抛物面镜、非球面单透镜和大型夜视物镜中的非球面的设计与加工技术;第9与0章分别介绍了掠入射环面镜和偏轴两镜准直系统的设计、加工与检验。 本书可供高等院校应用光学专业和激光专业的师生阅读,也可供从事光学设计和光学元件加工的科技人员参考。
本书重点介绍了工业上应用最广泛的各种有相变和无相变的高效间壁式换热器的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涉及板翅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翅片管式换热器等。
本书将9000、/TS16949和卓越绩效模式关于过程管理的理念、要求和方法加以综合,并结合作者的实践经验,全面、系统地对制造过程管理的各个子过程的主要因素的管理进行了相当详尽的阐述,同时介绍了许多先进且实用的方法。 全书共分十章 ,主要内容包括:过程管理概论,制造过程的设计与开发,制造过程的要素及其管理,工序控制,制造过程的监控,生产现场管理,过程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和控制计划,过程审核,统计过程控制,制造过程管理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本书适用于制造类企业从事工艺、设计、质量管理、车间管理的人员,从事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咨询、培训工作的人员,以及大专院有关专业的师生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