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0年原建设部公布首批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名单以来,一晃将近17年过去了。尽管各城市一直在探索,但不可否认的是,收效却并不明显。2016年,本人主持的浙江省高校重大人文社科项目攻关计划规划重点项目 环境污染群体性事件中的公众风险感知与社会沟通机制研究 获得立项。本书即为该项目的研究成果。
《普通高等院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系列规划教材 环境微生物学实验基础》一书针对环境微生物学专业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基础实验原理和环境微生物监测等领域的实验技术。全书共七章,包括29个实验。主要内容为:微生物形态观察与测定技术、培养基制备和灭菌消毒技术、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技术、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环境微生物的丰度与多样性分析、微生物与环境监测和微生物菌种保藏技术。本书既设置了微生物分离、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菌种保藏等基础性实验,还设置了微生物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监测等综合实验内容。在每一个实验中,通过介绍实验原理、试剂配制和详细的实验操作过程,结合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及思考题,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相关实验内容。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等专业的实验教学教材
本书是高等院校非环境专业环境教育公共课教材。全书反映了21世纪以来环境科学的*成果,融会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与工程科学为一体,强调环境科学的交叉性与前瞻性以及与人类社会的息息相关。重点阐述生态系统及其功能,环境与人类的关系,环境伦理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人口、资源与环境,环境污染与治理,环境规划与管理,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环境保护的法制建设,环境保护的全球合作等内容。贯穿可持续发展的主线,力求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教师好用,学生好学。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非环境专业环境教育公共课教材。也可作为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学环境教育与培训的教材。
航空航天技术是当代发展最为迅速的技术,是一个国家技术先进水平的标志和综合国力的体现。本书以飞行器(航空器和航天器)为中心,阐述了航空航天领域所涉及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发展概况’并尽量反映航空航天技术发展的成果和发展动态。全书共分为6章,分别介绍了航空航天发展概况、飞行原理、动力系统、机载设备、飞行器构造以及地面设施和保障系统等方面的基本内容。书中内容力求浅显易懂,并侧重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阐述,是航空航天院校低年级学生的入门教材。 本书为航空航天专业高校的基础教材,供低年级各类专业的学生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专业的人员参考。
全书分五篇共十六章,包括大气污染化学、水污染化学、土壤污染化学、污染生态化学、典型污染物的迁移转化等。以阐述化学污染物在大气、水、土壤、生物各圈层环境介质中迁移转化过程及其效应为主线,较全面、深入地阐明了其基本原理、机制和规律,探讨了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全球环境问题,反映了本领域的*研究成果和进展。每章后面还编有“本章基本要求”及一定数量的“思考题与习题”。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市政工程及相关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供从事环境保护和环境科学研究工作的专业人员参考。
本书在参考丰富的外生态恢复文献的基础上,系统介绍了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理论方法与外实践案例。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包括~0章,系统介绍了退化生态系统的形成、类型与特征,全球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状况,生态恢复的基本理论以及森林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海洋与海岸带生态系统、废弃地、路域生态系统、城市自然生态恢复等主要生态系统类型恢复的原理和技术方法。下篇包括1~8章,按照以上生态系统类型,分别选取外典型生态恢复案例作了详细的介绍。 本书资料丰富、内容充实、图文并茂,可供生态、林业、水利、矿业、环境工程、景观设计、城市规划等领域的科研、设计与管理人员使用,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教材。
由彭武珍著的《环境价值核算方法及应用研究— —以浙江省为例》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在 对环境的价值内涵及分类、核算的范围、估价方法进 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不同环境资产的价值核算 方法,以浙江省为例对环境实物量数据进行具体的环 境价值核算,并对核算结果进行分析。
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人类对“发展”一词的理解是逐渐深化、逐步延伸的。在发展过程中,人类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也受过无数的挫折。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问题上,曾一直处于“两难”的境地。如何协调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寻求一条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和谐发展的道路,是人类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为这一难题指明了方向。作为当今世界各国正确处理和协调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相互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共同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理论已被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普遍接受。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民族众多、经济差异较大的国家,也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的30多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令世界瞩目。但长期以来,发展是以大量消耗资源和粗放经营为特征的传统发展模
本书详细地介绍了海域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方法、海域生态系统生态补偿的方式等内容,除附录外共7章内容。第1章至第4章主要为生态系统服务及评估等相关内容。第1章在介绍生态系统及服务的基础上引出海洋生态系统服务的内涵及分类;第2章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分类,详细介绍了价值评估的各种方法,并结合相关案例便于读者更好的理解掌握;第3章介绍了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的理论基础、方法和评估体系;第4章在前3章介绍了生态系统价值评估之后,对其中涉及到的部分前沿内容进行补充介绍,如千年生态系统评估、世界自然基金会等,以便读者可以了解现有的研究与发展趋势。第5章至第7章主要介绍了海域生态补偿的相关内容。第5章为生态补偿理论及其技术体系,在这一章包括生态补偿的内涵、生态补偿的特征及
课题组在课题研究期间建设并实施了40余个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示范工程,本案例汇编挑选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18个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示范项目进行介绍和分析,力求全面展示浙江省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特点和成果,供从事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专业人士参考。 全书的内容包括两篇。*篇为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案例,包括地源热泵工程案例、太阳能热水工程案例、太阳能光伏工程案例、空气源热泵热水工程案例;第二篇编录了我国及浙江省有关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部分法律法规及政策措施文件。
杨东方等编著的《胶州湾环境的分布状况及季节变化》全面、深入地研究了胶州湾环境的分布状况及季节变化。创新地从时空变化来研究重金属汞、铬、铅、镉、砷和六六六以及石油烃在胶州湾水域的分布和迁移过程。在空间的尺度上,通过每年的数据分析,从含量大小、水平分布、垂直分布和季节分布的角度,研究重金属汞、铬、铅、镉、砷和六六六以及石油烃在胶州湾水域的来源、水质、分布以及迁移状况,揭示了其迁移规律。在时间的尺度上,通过三年的数据探讨,研究它们在胶州湾水域的变化过程,展示了其迁移过程和变化趋势。这些规律和变化过程为研究重金属汞、铬、铅、镉、砷和六六六以及石油烃在水体中的迁移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胶州湾水域的环境研究给予全方位、多角度、综合的启迪。 《胶州湾环境的分布状况及季节变化》适合海洋
本书作者通过对研究区域的地形地貌、植被、土壤、气候气象、社会等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矿山废弃地植被和土壤理化性质,摸索矿山生态植被恢复的限制性因子;对矿山废弃地植被调查,分析其生境特征并进行物种生态位、物种相关性、生物多样性研究,摸清植被演替规律,从而为该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的植物选择、配置和调控,缩短植被演化进程等提供理论依据,选择适宜的植物品种;研究分析出适宜土壤恢复和植物品种选配技术,落实“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矿山生态植被恢复理念,对指导北京及其他类似地区铁矿科学地进行生态植被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书是在作者博士论文的基础上编著而成的一本工程绿化学——矿山植被恢复方向的专著,涉及了植物学、土壤学、恢复生态学、水土保持学等多个学科范畴,对国土矿山、林业生态、水土保持、
中国的基本国情和21世纪的世情都决定了,中国的未来发展面临着生态创新或绿色创新的严重挑战。本书是诸大建以绿色创新为主题的2006年度学术日记,围绕生态导向或可持续导向的创新展开。书中着重阐述了以生态为导向的创新、循环经济与生态导向的经济创新,以及绿色生活与生态导向的社会创新等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