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萨在中国广为传诵的是短篇小说《河的第三条岸》,该篇深刻影响了中国几代作家,被作家余华列入 影响我一生的小说 。 罗萨的小说几乎都以巴西东北腹地为背景,那里遍布高山、河谷、深涧、沼泽、荒原,地形千变万化,神秘莫测。永不上岸的父亲、堂吉诃德式的复仇老人、带有奇妙预言能力的小女孩、爬上棕榈树顶引发暴力革命的疯子、土匪兄弟、与野豹子融为一体嗜血的印第安人 人物既带着鲜明的腹地特色,其命运又充满魔幻和荒诞。罗萨不仅仅关注人的现实境遇,注重挖掘日常的奥秘,更对存在主义和人的本质问题有深刻洞察。罗萨通晓20多门语言,同时受流行语和方言的影响,博学地创造了一大批新词和语法。 译者从罗萨在写作巅峰时期出版的四本小说集中精选19篇,较为全面地展现了罗萨短篇小说的创作风貌。本书为巴西国家图书馆及罗萨学院
艾略特 随波逐流的人生像落叶一样,越是努力越是什么也抓不到。 8岁那年,艾略特就知道抓落叶的秘诀:不是快狠准,而是静止。先耐心观察风速和方向,在树叶犹豫不决、回旋下落的瞬间,轻柔地接住它。 但为了让哥哥高兴,艾略特假装输掉了抓落叶的比赛。 从此,这就变成了他人生的每一天。他像观察落叶一样关注着周围每个人的期待。他处处让着哥哥,听从父母的安排、勤勤恳恳工作、对恋人体贴入微 他不再理会自己的感受,不失望、不委屈、不难过、也不再快乐。 他想结束这一切。 《创世的故事》 人类是由某个地外文明创造的,主要负责人的是工程师梅利亚姆和乔利斯。 梅利亚姆完成人体的制作,看着远处湛蓝的地球,有些担心:人类去了那么美丽的地方,如果流连忘返,不愿意回来怎么办?于是她想了个办法,在人体心脏旁
本书是一部引进自巴西的短篇小说集。收录了巴西著名作家若昂 吉马朗埃斯 罗萨的精选作品。罗萨以深刻的洞察力和独特的叙事风格,展示了一个充满矛盾与复杂性的世界。这些短篇小说不仅揭示了人性的多面性,还探讨了社会和文化的多样性。 罗萨的作品常以巴西腹地为背景,通过丰富的地区特色和生动的民间语言,为读者呈现出一个既真实又充满幻想的世界。这些故事带领读者进入一个充满情感和思考的文学领域,体验不同人物的生活与命运,感受生活的美好与希望。 这本短篇小说集不仅是对巴西社会的一种反映,更是对人类共同经历的一种深刻探索。通过这些故事,读者可以在字里行间找到共鸣,在阅读中体会到生活的美好与感动。
《野菩萨》是马来西亚华人作家黎紫书的短篇小说集,收录了她十二篇短篇小说,其中包括全*新篇目《海》。十二篇小说主题多样,风格多变,从家国叙事、历史隐喻,到个人悲喜、情欲纠葛,视角独到细腻,敏锐犀利,笔锋绵密华丽,精怪灵动。小说一面极尽怪诞,书写寓言式的想象和映照:《国北边陲》中世代受诅咒短夭的家族碌碌寻找并不存在的解药,《七日食遗》中怪诞荒谬的食史怪兽;一面则是俗世天光中爱与欲的翻腾:《野菩萨》中旷男怨女时移事往,《我们一起看饭岛爱》中情色女作家在网络和现实间的欲念和巧合,《生活的全盘方式》和《卢雅的意志世界》中少女隐秘的成长史 十二篇故事,文字粘稠细腻,镜像摇曳多姿,连接为一幅奇幻瑰丽的南洋世相图,在拓宽汉语文学地理边界的同时,也延展了华人一族在更广阔世界里的生存图景。
《海风中失落的血色馈赠》所收入的七个故事,都发生在新斯科舍省布雷顿角那些严酷的风景中,有少年渴望摆脱家族在海岛世代挖煤的命运而在成年之际离家远行,有人到中年的大学教师回忆少年时他那心怀壮志但困居海岛打鱼为生的父亲,有散居各地的大家族成员在老祖母96岁生日之际齐聚老祖母寡居的海角,尘封往事也在个人心中泛起 这些故事勾画了家庭内部紧密的纽带和难以逾越的鸿沟,以及人们面对命运时候那种一脉相承的脆弱和温柔。 书中的七篇故事既体现了人和自然世界粗粝而深情的交融,也含蓄而节制地勾勒了布雷顿角那些复杂、神秘而质朴的人心。它们被记忆和传说浸润,被海水和鲜血冲刷,又在人生一些微妙的时刻,抵达了艰难而令人喜悦的彼此谅解。
《告别的年代》是黎紫书的长篇小说。小说的主人公 你 是一个少年,住在一家叫 五月花 的老旧的小楼上,在母亲因病去世后,循着母亲的遗言,到图书馆沉寂的角落,翻出一本 大书 《告别的年代》,试图在书中找出自己那一直缺位的父亲,就像童年时,在 五月花 的角落里,找出母亲藏匿的玩具。在 你 读的《告别的年代》里,主人公是一个叫 杜丽安 的女人,她是那些街头流动的小摊主的女儿,由于巧合的机缘,嫁给了比自己年长二十多岁的黑社会小头目钢波做妾,跟他的女儿刘莲一个屋檐下过生活。 你 渐渐读完《告别的年代》,杜丽安的故事渐渐明朗,而你黯淡的身世也渐渐浮出水面
从表姐苏菲的葬礼开始,讲述了印度南部小村庄中一对孪生兄妹瑞海尔和艾斯沙曲折的童年经历,揭开他们的母亲阿慕与木匠维鲁沙的爱情秘密,以及在这个社会等级森严的环境里,两个孩子是如何在无意中被诱导着参与毁灭了这一段凄美爱情,并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微物之神(2020年新版)》以抽丝剥茧的方式,通过一对双胞胎的人生牵引出一个家庭,甚至一个民族的卑微与苦难,字里行间流淌着深沉古老、令人欲哭无泪的悲伤。作者通过多角度的叙事手法,清晰地勾勒出两条跨越数十年的故事线,完整呈现出一部既充满琐碎细节而又饱含悲剧色彩的家族史。
本书收录西班牙电影导演佩德罗 阿莫多瓦创作的十二个故事,这些故事的写作时间最早可追溯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有些故事浓缩了阿莫多瓦日后某部电影的叙述雏形,有的则创造出贯穿几部电影的主人公,《最后一个梦》记录了在母亲去世后,阿莫多瓦体会到的心理失落,这也是以此为全书命名的原因:纪念母亲。
《怪诞故事集》是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2019年授予) 奥尔加 托卡尔丘克ZUI新的小说集。小说集由十个故事组成:森林里的绿孩子、母亲过世后留下的形形色色的罐头、意外卷入一场死亡案件的教授、 我 去探望做了变形手术的姐姐、修道院里的神秘木乃伊、每年都会在死亡后复活的莫诺迪克斯 每个故事都发生在不同的时空中,从现代的瑞士,到三百多年前的波兰;从中国的寺庙,到想象中的未来。每个故事都诡异且荒谬,你很难猜到下一页将会发生什么,但在怪诞之下又似乎潜藏着人类生活的蛛丝马迹。 小说集融合了民间传说、童话、科幻、宗教故事等元素来观照波兰历史与人的生活。该小说集出版一年之后,托卡尔丘克即摘得诺贝尔文学奖桂冠。本书同时收入托卡尔丘克在瑞典学院领受诺贝尔文学奖的演讲《温柔的讲述者》及诺奖授奖词。
三十八岁的奥尔加突然步入生活的地狱:丈夫马里奥突然为一个年轻女人抛下她和年幼的儿女,还有一条叫奥托的狼狗。 奥尔加失去的,不仅是一段十五年的婚姻,还有她对生活的全部感觉。她一封封地给丈夫写无法寄出的信,徒劳理清自己婚姻解体的原因。她试图跟踪丈夫和情人的踪迹,不惜在大庭广众之下失态。她沉溺在被遗弃的羞辱中,任由身边的一切陷入混乱:小型车祸、孩子生病、爱狗中毒,还有和邻居共度的荒唐一夜。 但奥尔加并没有沦为她自童年起就恐惧成为的 弃妇 。在不留情面的自我审视和亢奋的写作中,她抹去了长期以来对丈夫和婚姻的虚假投射,终找到了自己。 《被遗弃的日子》(2002)是意大利作家埃莱娜 费兰特创作的第二部长篇小说,2005年被罗伯特 法恩扎改编成同名电影。
我们还能再当一回孩子吗? 父母死后,男孩皮埃成了孤儿,他不得不离开巴黎和好朋友,去德国投奔姑姑,他们在山顶上的富人家做佣人。而这正是希特勒的故乡。这个外来的孩子受到了其他孩子的欺负。那是193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皮埃罗在纳粹主义的控制下被洗脑,逐渐迷失自我,失去原本的纯朴与善良,开始成为伤害别人的人。他甚至背叛了姑姑。在与好友书信往来的过程中,男孩逐渐长大,目睹了战争的残酷与纳粹的罪行。而他,将用一生来赎罪。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硝烟、背叛、生离、死别,这些事发生在世界的所有角落,真正残酷的考验,是能否守住澄澈的初心。
不管怎样,这是一趟慢车。 火车带你驶向既定的目的地,一切看似确定无疑。车头转向,火车开始沿弧线行驶,车速更慢了。一个念头冒了出来:如果把行李扔出去,跳下车呢? 在这场旅途中,所有的事都不会像我们希望的那样发生。因为这不是故事,只是生活。 《亲爱的生活》收录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艾丽丝 门罗蕞后的十四篇短篇小说。背叛、逃离、欺骗、意外、衰老、死亡、时间 年老赋予这些门罗式母题以独特的视角,也赋予门罗新的写作主题。在这部途经人生各个阶段的作品集中,门罗站在生命的末尾以回望之姿重解生活的遗憾与亏欠、创痛与温情、失去与原谅。更有四篇首度承认的自传性故事,拼贴塑造作家个性与一生的童年碎片,揭露藏匿于门罗众多故事中的隐秘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