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说者被说的时候:比较叙述学导论》是一部关于叙述学的理论著作。叙述学是一门条理相当分明的学问,但经过了一百多年的研究,直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这门学问才逐渐成熟。而作为其出发点的几条公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才有人点破。赵毅衡教授根据自己多年的体悟,得出其中基本的一条公理:不仅叙述文本是被叙述者叙述出来的,叙述者自己,也是被叙述出来的 不是常识认为的作者创造叙述者,而是叙述者讲述自身。在叙述中,说者先要被说,然后才能说。 叙述学的学科发展特点是反向积累,先有很多学者研究个别题目,然后形成一个个体系,后才在后结构主义者的拆解下逐渐显现出公理。本书的讨论在后瞻的基础上,有着更为系统、整齐的阐述。
本书是在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残雪创作的一部关于卡夫卡的小说作品的评论集,是一位东方艺术家对一位西方艺术家在20世纪初创作的作品的深入探讨。先锋女作家残雪凭其纯粹艺术家的感悟,独辟蹊径,以创作与评论相融合的文体形式对卡夫卡的重要作品《美国》、《审判》、《城堡》等做出了全新的阐释和描述。她一改以往众多西方作家,如奥茨、昆德拉等关于卡夫卡的陈述,创造了更加逼近真实的卡夫卡形象。残雪对卡夫卡的描摹会让所有知道卡夫卡的人大吃一惊;她所提供的创造性的评论写作方式将会让所有梦想写作的人大受启迪;同时,对于所有文学爱好者、研究者,此书无疑也是一部魅力无穷的作品。
《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导论》立足于国内外后现代文学研究成果,在对作为问题与概念的 后现代主义文学 进行学术史梳理基础上,进一步阐明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产生的历史背景与文化语境,叙述其文学史发展脉络与跨国影响谱系,解读后现代主义文学诸流派及核心作家作品。
该著初版于1991年,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内个崛起的美学学派 生命美学的奠基之作,也是著名美学家、国内 生命美学 学派的领军人物潘知常教授在 而立之年 完成的美学佳作。该著 从0到1 ,在中国美学史上次提出了 生命美学 。目前, 生命美学 已经成为一个学派的正式名称,网上搜索也已3280万条。生命美学的 实践的人道主义 自然界生成为人 爱者优生 我审美故我在 审美活动是生命活动的必然与必需 等基本思路,生命美学所力主的美学的奥秘在人 人的奥秘在生命 生命的奥秘在 生成为人 生成为人 的奥秘在 生成为 审美的人,以及生命美学的三个核心范畴 生命视界 情感为本 境界取向 ,也都是在该著中业已悉数隆重推出。
《张爱玲十五讲》(修订版)是一部系统研究张爱玲之作,主要由四部分构成,分别为家族、记忆与现实,叙事的哲学与形态,虚无主义者的物质主义,文学史与经典化。作者注重学术史与论证逻辑,以张爱玲的作品以及有关张爱玲的研究资料为基础,探讨了成长经历、感情生活、家庭背景等对张爱玲及其作品的影响,研究了文字中的意象、服饰、色彩具有的象征意义等,得出张爱玲是一个物质主义的虚无主义者这一结论。
一套《四书》奠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精神家底,它饱含人生智慧、天地之道、生活哲学,还有诗词文学之美、历史兴衰,它用简明易懂的方式讲透了中国人一生都在学习的修身、处世、境界。 国学名家、心学老顽童,国内王阳明研究第一人、《王阳明传》《王阳明心学》等一系列畅销图书作家,周月亮教授对儒家文化的研究精深博大,融会贯通。这次他重磅推出的《真功夫 大智慧:四书精讲》以儒家思想为框架,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核心要点做了融会贯通式的讲解,不仅讲透了中华文化的基因密码,更用生动活泼、日常可亲的语言,将儒家思想鲜活生动地化入到日常生活之中,做到了贴近心灵、开人心智,具有大师风范。 目前市场上无权威的 名家解读四书 类图书,本书的独创性和鲜活性填补了市场空白点。另外,周教授注重融会贯通、
《现代如何“拿来”:鲁迅的思想与文学论集》为北京大学鲁迅研究专家高远东教授代表作,以“现代如何‘拿来’”为贯穿的问题,探讨鲁迅的思想与文学的意义和价值,作者不愿简单地停留在价值判断上,而是从文化的血脉里整理其复杂化的存在。本书吸收了丸山升细致爬梳文本的方法以回到鲁迅本身,同时向几乎所有既有方向的鲁迅研究做出了回应。近乎 地分剖出鲁迅对传统文化各分支的态度,以及既不同于竹内好的民族主义也不同于胡适的普世主义的独特精神道路。其中尤以解读《故事新编》的几篇文章 为精切而有分量的。本版为增订本,增加了高老师近年多篇文章。
《辉煌的裂变:卡尔维诺的艺术生存》 是残雪创作的关于意大利著名作家卡尔维诺的小说的评论专集。卡尔维诺,以其充满奇思妙想、风格独具的作品,得到世界文坛的推崇,残雪用她独特的想象凝结成强大的理性,冷静剖析卡尔维诺的五部幻想大作,揭秘高难度的实验文学的内部机制。 在这部书中,残雪对卡尔维诺的重要代表作《宇宙连环画》《零时间》《看不见的城市》《假如一位旅行者在冬夜》《困难的爱》等深奥作品,以大异其趣的方法进行了令人再三玩味、反复思忖的解析精读,甚或仿拟式的文学创作;即以其文学创作呼应、实践、印证了此前剖析的卡尔维诺式的 垂直写作 之理念。其别致、其廓大、其精到、其浑融、其忘我,令人思绪翻腾、涵咏不已。
本书所关注的,是科学技术(即 赛先生 )在当代中国地位迅速升级的两个时期:以 改革 为主旋律的20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以及2016年以来的移动互联网时代。通过文本细读和对社会文化现象的个案分析,阐释了当代文学如何因应变化而更新自身、发挥能量。 作者将科学与文学,及其背后的社会、思想、政治、文化加以有机联系,深入探究了当代中国人的生活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