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1: 《红楼梦》既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也是传统文化的集大成之作。 前人有言: 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多少读者看宝黛爱情,为之痴迷,而又扼腕长叹;多少人将其视为人间行走指南,学其人情练达,修得世事洞明;多少学者为它耗尽毕生心血,探秘求索,追寻故事真相;多少小说家埋头钻研,师其写作奥秘,借得一二神技。 这就是百科全书式的《红楼梦》。 翻开书,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人物,伴随着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暗流涌动的日常情节,在封建时代的末世与贾府的回光返照中走来。一颦一笑,一举一动,如在眼前。 曾经烈火烹油,鲜花着锦,威赫赫百年,光灿灿几代。如今残阳偏西照,灯火下楼台。末世的灰尘,正落在这一众王孙公子、千金小姐的头上。 于是,喜剧、闹剧、悲剧轮番上演,爱情、亲情、友情一一展现,道不
小说创作是否遵循一套法则?故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是作者预先设定的吗?那些让我们深陷其中、无法自拔的元素,究竟是技巧还是情感?面对创作,我们应当通过勤奋学习来掌握其中的法则与技巧,还是应当更多地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仅靠模仿知名作家的风格,能否找到属于自己的创作之路?而今,人们又该如何重新解读经典小说? 《漫游在雨中池塘》是布克奖得主、《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乔治 桑德斯结合其在雪城大学教授19世纪俄罗斯文学的二十余年经验,精心编撰的一部充满智慧与幽默的评论集。在本书中,桑德斯深入剖析了契诃夫的《在马车上》《宝贝》《醋栗》,屠格涅夫的《歌手》,托尔斯泰的《主与仆》《破罐子阿廖沙》,以及果戈理的《鼻子》这7个俄罗斯经典短篇,引导读者探索短篇小说的结构,辨析作品中的巧妙设计与不经意间的灵感
本书系大都采用学术讲座的风格,有意保留讲课的口气和生动的文风,有 讲 的现场感,比较亲切、有趣。 本书系的拟想读者主要是青年,适合社会上一般读者作为提高文化素养的普及性读物;如果用作大学通识课教材,教员上课时可以参照其框架和基本内容,再加补充发挥;或者预先指定学生阅读某些章节,上课时组织学生讨论;也可以把本书系作为参考教材。 本书系每一本都是 十五讲 ,主要是要求在较少的篇幅内讲清楚某一学科领域的通识,而选为教材,十五讲又正好讲一个学期,符合一般通识课的课时要求。同时这也有意形成一种系列出版物的鲜明特色,一个图书品牌。 这是本高品位的人文学科普及读物,能够满足社会上各类读者获取知识与提高素养的要求,同时也是配合高校推进素质教育而设计的讲座类书系,可以作为大学本科生通识课(通选课)
西门庆如何在商场和官场 摸爬滚打 ,一步步获得巨额财富和高官地位? 潘金莲的身世和情爱之路究竟是怎样的?她如何挣扎谋求一个更好的未来? 西门府的仆役丫头,社会上的僧道巫卜、三姑六婆,这些小人物是如何生活的? 明朝有哪些至今还在沿用的节日习俗?吃饭买衣、购房置地到底要花多少钱? 《jinpingmei》中描写的日常餐饮反映出怎样的世道兴衰? 《jinpingmei》是明代四大 奇书 之首、中国古代文学名著之一,是研究中国明代中后期社会风貌的重要参考作品,海外影响力甚至超越《红楼梦》。《jinpingmei》可谓巨幅文字版《清明上河图》,从亦商亦官的暴发户之家庭生活,到上自宫廷下至市井的人间百态,都描摹得细致写实、生动传神。 本书是刘心武多年研究《jinpingmei》的集大成之作,是面向大众读者的一本《jinpingmei》原著替代性普及读本。全书
《红楼梦》状写 吃喝玩乐 之精彩,古今中外小说无出其右者。著名红学家周岭从《红楼梦》饮食文化说开去,透过虚实食单、南北食材、茶事析疑、饮具鉴真、酒与酒令等妙趣横生的单元,品读红楼滋味,重温中国传统文化醇厚丰富的细节。 原著中的一饮一馔,不为 炫吃 ,是为了写人物、写故事、造气氛、讲道理;吃的用的有真有假,并非 疏漏 ,而是蕴藏着独具匠心的艺术意图和哲理意图。
本书是曲黎敏解读《西游记》系列的第一本,也是她继解读《诗经》《黄帝内经》《伤寒论》《说文解字》之后,再次细品经典。 曲黎敏以《西游记》原著章回为主线,挑选近百个问题和令人迷惑的点,如西游的故事因何以石头开始?法名里有什么秘密?悟空为什么做不了取经人?为何不能驮唐僧去西天? 引导读者深入西游的故事,娓娓展开、细细拆解,缓缓打破盘中之谜,让读者真正读懂《西游记》背后蕴藏的人性幽微和人生智慧。在曲黎敏的独到解读下,读者将进入《西游记》的奇幻世界,收获一次重新认识自我、颠覆自我、实现自我的超凡体验。
《唐诗三百首》是我国影响较广的唐诗选本,金性尧先生的新注本有选择地吸取了前人的注解和他们那代学人研究唐诗的成果,参以自己精深而独到的艺术见解,使疏解更为翔实新颖。《唐诗三百首新注》自1980年出版以后,深受海内外读者喜爱,累计印数近三百万之多,诚如赵昌平先生所说,金性尧先生 以学问家、文章家而为注家,博而能约,浅而能切,通而能清,其著作沾溉后学,为畅行而恒久者,良有以也 , 或曰蘅塘退士为唐诗之功臣,则性尧前辈洵为功臣之功臣也 。此次的新版更附加了其女金文男为全部诗作和诗人所做的辑评,进一步提高了此书的欣赏和参考价值。
城市文学地图系列 ,既是按照一座城市的地理,去寻找其中的文学故事,也是在文学中品味一座城市的精神内核;既是 城市的文学游 ,也是 游览 了一座城市的文学。 《杭州文学地图》从六个方面勾勒出了杭州这座城市的文学地图,分别是古寺名刹、南北诸峰、城池形胜、市廛街巷、西湖、名人故居等。一方面记叙杭州的山水、寺庙、市肆街巷等物理景观,一方面讲述它们在时间和空间里的悠久历史沿革,以及在各类文学作品中留下的身影。
《涉度之舟:新时期中国女性写作与女性文化》是《浮出历史地表:现代妇女文学研究》的续篇,分析了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有代表性的女作家与作品(论及张洁、宗璞、谌容、张抗抗、王安忆、铁凝、刘索拉、残雪、池莉等十余位作家),在微观的文本细读和宏观的语境分析之间寻求平衡,突出这一时期世界语境内的中国经验和女性生命经验的独特表达,呈现了女性写作的 花木兰式境遇 化妆为超越性别的 人 而写作的追求,在撞击男性文化与写作规范的同时,难免与女性成为文化、话语主体的机遇失之交臂 以及多位女作家寻求超越这一境遇的尝试。本次精装版修订全书文献,增加了少量注释。
红学泰斗 周汝昌以独特视角解读《红楼梦》。《红楼十二层》从《红楼》文化、《红楼》本旨、《红楼》女儿、《红楼》灵秀、《红楼》审美、《红楼》自况、《红楼》脂砚、《红楼》探佚、《红楼》真本、《红楼》索隐、《红楼》解疑、《红楼》答问等全方位探寻了《红楼梦》的种种悬案, 给沉冤文海二百数十年的雪芹平反 ,还原历史真相。 闪电般的灵感和严密的考证中,沿续着中华文化的一脉心香,雅趣别致,引人入胜。
收录苏东坡诗、词、文作品200余篇,夏承焘、臧克家、缪钺、周汝昌等当代名家精撰写鉴赏文。典型地反映了苏轼在文学上取得的卓越成就。带您领北宋文坛大家、影响后世中国人心灵世界的文艺大咖苏东坡的灿烂人生和精彩作品。
《杜甫秋兴八首集说》原是多年前叶嘉莹在台湾大学担任杜甫诗课程时,所撰写的一册研读杜诗的参考书籍。当时共搜辑了自宋迄清的杜诗注本三十五家,计共得不同之版本共四十九种,曾分别为之考订了异同,对诸家之说各依时代先后加以整理校评,共写成了二十余万字的《集说》。
如何用技术讲好一个爱的故事?与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同台竞技 ,好的作家如何超越时代局限?《灰姑娘》经典文本重述,作家是如何通过文本改动传递对女性的善意的?如何借用精神分析理论重读瑟伯名作,认识 成熟的父爱 ? 从《小房子》《让路给小鸭子》到《还有九天过圣诞》,本书通过对1938-1959 年间凯迪克金奖绘本的细致解读,带领我们完成一场对美的深入探索,让我们重新认识和理解这些作品,感受文学与艺术的深刻魅力。
《作词法》是现代词学宗师夏承焘精心结撰的词学入门书,分 选调 辨声 用韵 属辞 四章,指点填词的知识与技艺,颇受唐圭璋等人好评。《唐宋词录最》是最能体现他个人识见、趣味的唐宋词选本,堪称 一代词宗眼中最美唐宋词 。本书遵照夏承焘 法 选 结合的 学词 理念,将二者珠联璧合,首次整理再版,便于读者在学习知识、技艺的同时,揣摩名篇、佳作细细体会,取得最佳效果。此外,本书还精选了一些夏承焘所写与《作词法》论题相关的文章,总题为 词调与声情 ,以供拓展。本书不仅是普通民众阅读、创作词的良师秘笈,也能启示学界重审长期以来被遮蔽的现代词学的 学词 之维,为当代词学的发展寻找更好的出路。
南宋著名文学家姜夔以词著称,诗名渐为所掩。白石诗格调高秀,饶有神韵,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引杨万里评其诗有 裁云缝月之妙手,敲金戛玉之奇声 。钱钟书先生在《宋诗选注》中指出 他的字句很精心刻意,可是读来很自然,不觉得纤巧,这尤其是词家的诗里所少有的 ,足见其重视。本书以夏承焘辑校《白石诗词集》中《白石道人诗集》《诗说》为基础,汇集姜白石全部诗作,每一首诗均分 校记 笺注 评析 三项,进行详细笺释,书后附有《年谱简编》、《自叙》、《白石辑传》,为学界进一步学习研究提供可靠且便于利用的文本。
《红楼梦十五讲》汇集刘梦溪、冯其庸、周汝昌等众多知名红学家,全面介绍曹雪芹及其红楼世界,对《红楼梦》的作者、成书、文本、人物、意蕴、与中华文化的关系、版本等都进行了全方位的权威解读,堪称红学研究的集大成者。
本书利用新见百回本《西游记》资料及相关研究成果,对《西游记》版本及其源流展开研究。首先,利用新见百回本《西游记》资料,确定世德堂本之前确实存在一种百回本《西游记》即前世本;其次,对比文本和图像细节,明确在流传过程中世德堂本进行了增补和删改;再次,结合《西游记》中出现的佛教瑜伽教及其仪式文献相关内容,明确世德堂本的作者熟悉佛教瑜伽教及其仪式文献,进而论证《西游记》的作者不是吴承恩。基于此,本书不仅解决了朱本和证道本中唐僧出身故事来源的问题,而且明确了世德堂本、杨本、朱本等不同版本的先后顺序。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典型代表,《西游记》的源流研究不仅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一脉传承的体现,也是新时代中国文化创新、求新的体现。
诗歌也有真相要讲,那就是语言的真相。诗人要挖掘语言的各种材料,各种潜质,各种可能性, 他要向读者报道语言内部的运作,语言内部的矛盾和冲突,语言内部的冒险、拯救、死里逃生的故事。
本书是著名作家、红学家刘心武,集40年研究之大成,全新视角赏鉴中国古代长篇小说双璧 《红楼梦》《金瓶梅》。92大主题对比精讲,360度全景展现,串联起200年文学时空。勾连两部奇书之间的千丝万缕,揭秘其中的细节与真相、继承与关联。初心品鉴,合璧生辉,以严密考证探幽发微,以通透见解映照现实。这既是对人生价值观的重新审视,也是思考上的一次创新体验。引领读者从名著中读懂社会、读懂人性、读懂自己。
本书以1898年到1927年的中国小说为主要研究对象,借用西方的叙事理论,从西方小说的启迪与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传统文学在中国小说叙事模式转变中的作用两个视角探讨晚清与 五四 两代作家如何完成从古代小说到现代小说的过渡。作者借鉴托多罗夫的叙事理论,从叙事时间、叙事角度、叙事结构三个方面 把纯形式的叙事学研究与注意文化背景的小说社会学研究结合起来 ,不仅填补了文体研究的空白,而且推进了文学的形式研究,取得了划时代的成就。 本书版本情况如下: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台北)久大文化,1990;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2010;(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6;韩文译本,1994;英文译本,2022。此书1995年获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08年获改革开放三十年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百项精品成果奖 ,2017年获第
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文艺领域都达到一流水准,在哲学、美学、史学、政治以及人生修养诸方面也曾发表许多精辟之见,自成一家之学,他穷尽了中国士大夫的一切可能性。本书从生平、哲学、史学、美学、政治、文化、文学等多个维度串联苏轼的生命历程,并将苏轼置于历史和文化的洪流中上下观照,展现其大起大落的一生和丰富立体的精神世界。全书立论严谨精辟,妙悟新见迭出,处处闪耀着思想的光芒和智慧的火花,是苏轼传记中不可多得的精品之作。
本书是作者与四川大学著名学者缪钺合作撰写的《灵谿词说》中作者之部分的专集,共评赏唐五代两宋重要词人十五家。他们上自词之早期代表作家花间词人温庭筠、韦庄,下迄宋末词人王沂孙,其间选择了五代词人冯延巳、李煜,宋代词人晏殊、欧阳修、柳永、晏几道、苏轼、秦观、周邦彦、陆游、辛弃疾、吴文英等各个时期、风格各异的代表。对各个作家的论述中既注意揭示其各自的特点、在词史中的地位,又注意寻绎其间纵横交织的联系与演进,故此书可视为一部唐宋词发展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