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同源。古文,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一枝绚丽奇葩,与古诗一样多姿多彩,源远流长。古文,以文体论,有狭、广二义。狭义的古文,专指秦汉使用的散体文,后泛指以文言所写的散体文章;广义的古文,则指古代以文言所写的文章,包括以骈体写成的辞赋。本书所收古文,即以广义而言,包括历代散文、辞赋的名篇和代表作。 本书在已出版本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增加了清末民初名家名篇二十余篇,对附录《古文书目》做了大量的增订,并对全书的开本、装帧、版式、字体、字号进行重新设计,增配古文相关的书画作品四十幅,分上、下两册出版,以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 本书力图秉承先进的历史观点和科学的方法,从文学艺术的角度,鉴赏、评价中古古文的辉煌成就,帮助读者了解其发展和流变,以科学的态度,汲取其中有益的养分。希冀这部《古文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之作,国人对于《红楼梦》的热爱和推崇历久不衰。 著名作家刘心武从秦可卿入手,考证了贾元春、妙玉、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等原著中主要人物的生活原型及命运结局,揭开了笼罩在他们身上的重重迷雾;更对《红楼梦》八十回后真故事进行推演求证,探佚出全部谜底,将红学研究推向了一个全新境界。 刘心武此次将毕生研究《红楼梦》的独特成果和全部体悟,著成《刘心武妙品红楼梦》系列,作为其红学道路上的一座新里程碑,以飨读者。 《刘心武妙品红楼梦》(一) 秦可卿,一个贾府的外来者,看似着墨云淡风轻,背后却隐藏了激荡政坛的风云变幻。 贾元春,高高在上,哪知高处不胜寒,独自挣扎于宫闱的明争暗斗之中,终被湮没。 妙玉,自称槛外人,大观园中的异数,身世和情爱遍布疑云
【内容简介】 本书独辟蹊径,从毛泽东品荐《红楼梦》的观点着眼,以时间为轴,叙议成文,深入解读人民领袖*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的心路历程,深刻阐述*的人民史观。书中作者高屋建瓴,以深邃的思想穿透力,贯穿中国大历史,打通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中共党史与国际共运史,探讨了家族、朝代兴衰规律和政治得失的原因。本书为当前各级领导干部治国理政提供了很好的镜鉴,为我们深入理解*的精神世界提供了一把特别的钥匙。 本书为我们再现了中华民族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波澜壮阔的历史,描绘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的艰辛探索的历程,警示共产党人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把 以人民为中心 的思想巩固好、落实好。这是人民领袖**重要的精神遗产,也是新时代共产党人清醒的战略选择。
品《老子》 本书是一部研究品读《老子》以及在实际中运用和驾驭其思想的学术专著,也是一部有着填补学术空白意义的学术新著。本书作者在较为充分占有研究资料的情况下,对钻研《老子》和道家文化,多角度评论其思想和艺术,巧妙运用老子思想于生活实际,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学术专著。 全书共分三卷:品读卷、引用卷和道家卷。品读卷,主要讲述对老子思想的接触、了解的过程。通过日常工作的具体事例以及读书生活,展现了一代伟人孜孜不倦探求救国与治国之道的光辉形象,同时也体现他对学者的尊重和爱护。引用卷,是本书的重点。本卷选取了《老子》中的十二章为主题,以实际战例和历史事件为我们详细地分析了在革命斗争以及新中国建设中对老子思想的活学活用。为我们展示了伟人的雄韬伟略,运筹帷幄。道家卷,主要讲述了对于贯穿中国古
《小说中的北京》是一部聚焦北京城市生活经验的、横跨百年的小说选集,分别以 京城风景 北京故事 新北京人 为副标题分为三册,收录了四十七位作者关于北京这座城市的日常风景、人情事理、文化经验的小说作品。从冰心、鲁迅、郁达夫、老舍,到王蒙、王朔、徐则臣、石一枫,百年来小说家们对于北京的书写层出不穷,北京既是他们笔下故事发生的地理背景,也造就了其小说的内在神韵与精神气质。作家或聚焦于胡同大院里的市井风光,叙述普通人家的生活波澜,或穿梭于北京的城里城外,记录自然与社会生活的景致。他们有的使用 京味儿 十足的语言,将老百姓们的生活书写得幽默诙谐,有的将笔尖对准新世纪以来的高楼大厦林立的现代化大都市的生存经验,描摹都市青年们的梦想与精神世界。这些小说既蕴藏了从 北平 到 北京 的厚重历史,也包含了北
本书是一部记录新中国成立 70 年以来重要小说发展脉络的 大事记 ,根据一定的标准,将各年度发表的产生一定影响小说的作者、内容进行了简介,对小说的艺术特色、社会影响等进行了简评,并将 70 年以来的小说创作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撰写了概述,梳理了当代重要小说创作的发展历程,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小说创作成果的一次检阅和展示。全书对当代重要小说的全局性、整体性观览,为我们了解和掌握中国当代重要小说创作史打开了一扇窗口。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这是《红楼梦》的*首标题诗。曹雪芹写的这首标题诗,虽然只有短短二十个字,却放在了书中*首标题诗的位置,说明作者和编者的良苦用心,也说明这首诗的重要。这里,作者从这首诗中理出了六个问题,请大家一起分析和探讨:其一,曹雪芹写的这首诗,是写给自己的,是写给 石头 的,还是写给读者的?其二,写书为什么非要用 满纸荒唐言 , 荒唐言 究竟荒唐在什么地方?其三,既然是 荒唐言 ,为什么还要流下 一把辛酸泪 ,这泪究竟是谁流的?其四,这 一把辛酸泪 是为了爱情流的吗?如果是为了爱情流下的,那脂砚斋怎么说是 血泪 呢?其五, 都云作者痴 的这个 痴作者 究竟是谁?他痴在什么事儿上?其六, 谁解其中味 的这个 味 究竟是什么味?这个味是谁先品出来的? 为解开这六个谜团,作者
兰陵笑笑生著的《金瓶梅》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之一,通过对明代中后期世情生活的描写,为明代中国社会生活留下了一幅绘声绘色的生活画卷,在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目前有着重要的地位。但长期以来,人们对《金瓶梅》的艺术成就一直缺乏充分的认识。 当代著名作家、古代文学学者刘心武先生研读该作数十年,参阅大量相关文献,对《金瓶梅》的文本得失、细节关联、人物命运、写作艺术的承继与等诸多方面作了深入简出的评点,体察入微,匠心独发,颇见深刻和睿智,不仅辅助阅读理解,而且展示了更为广阔的文学空间、历史空间,多少儿女情,多少辛酸事,均如流水淙淙,宛在目前。 《刘心武评点金瓶梅(上中下)(精)》,将刘心武先生的精彩点评,与《金瓶梅》原文相结合,既便于阅读,又便于领悟与欣赏,是当下古典文学研究与普及的一个极为重要
《独钓寒江雪:尚永亮讲柳宗元》: 唐宋八大家 之一的柳宗元,少壮之时理想高远,将身许国,准备为唐王朝的中兴轰轰烈烈地干上一番事业。然而,突如其来的政治打击,顷刻间粉碎了他人生的几乎所有希望。一身去国,万死投荒,从此开始他那如同被抛弃、被拘囚般的谪贬命运,开始了他在遥远空间和漫长时间双重折磨下的无尽等待和煎熬。从 风波一跌逝万里 到 独钓江雪 ,从贬谪生涯到儒者情怀,从生命孤独到诗文创作,著名学者尚永亮深入讲述柳宗元置身苦难、品味苦难并超越苦难的心路历程。 本书深入浅出,通俗好读,有学者的深度、作家的文笔,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人文普及型读物。 《日出东南隅:王运熙讲乐府诗》分为两辑:第一辑主要讲中国古典文学的主要源头之一乐府诗的发展和艺术特色,第二辑带领读者赏析著名的几首乐府诗,如《桃叶歌
《文心雕龙五十篇细读》为游志诚教授的 龙学 研究论著,2017年由文津出版社在台湾出版,本次由武汉崇文书局首次引进大陆(简体横排),也是台湾古典文学学者、 龙学 专家游志诚教授在大陆出版的研究著作。本书逐篇追溯了《文心雕龙》的《周易》影响、分析了每一篇的子学内涵,并对其实际批评进行了细致的诠释,提炼出了 移花接木 旁通互见 暗藏玄机 选例比喻 之阅读方法,是对《文心雕龙》这部体大思精的文论巨典进行细读的典范,将为 龙学 研读者提供理解《文心雕龙》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