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艺术家一样思考》 《像艺术家一样思考》是全世界使用广泛的绘画指导书和创造力培训用书。迄今为止已被翻译成17种语言,全球销售300万册。 贝蒂 艾德华认为,绘画是一项人人都能学会的技能,学习绘画其实就是学习如何正确地观察事物。在书中,贝蒂为我们提供一种神奇的五天绘画方法 右脑绘画法,即从左脑转换到右脑,像艺术家(画家)一样绘画。学习这个绘画法,你可以在五天内学会画画。 贝蒂的五天绘画法分为如下五项基本技能:一是对边线的感知;二是对空间的感知;三是对相互关系的感知;四是对光线和阴影的感知;五是对整体的感知。这五种感知技能实际上是对个人观察习惯的重新训练。当你熟悉这五种技能后,就能很好地转换思维,学会观察眼前的事物,并画出令人满意的作品。 贝蒂的一位学生说: 看着自己第一天和第五天的绘
《路米斯经典美术课》系列是西方美术大师伯里曼的亲传弟子安德鲁 路米斯的经典传世之作,享誉国内外85年,是无数绘画初学者不可不读的一套入门教程。 套装在《人体素描》《头手素描》《素描基础》《创意插画》的基础上新增《素描的乐趣》,从入门到进阶,全方位铺就你的绘画之路。整套书互为补充,由浅入深、图文并茂地传授绘画的种种原则与基本技法,以及路米斯本人多年教学总结而来的珍贵经验。 套装包括近千幅图例,均为路米斯亲笔绘制的素描与插画佳作,是非常实用的临摹范例,对于新手领悟书中技法、进行系统正规的练习有着极大的帮助。 在路米斯笔下,他将所绘人物都当作鲜活的人来对待,他们是拥有体积和重量的物体,处于光影和空间之中,动作力度和身体结构都息息相关。这正是被很多绘画学习者忽视的关键。
裸体形象的力量 人类躯体丰富的表现力 总令艺术家们心驰神往。在这本经典的艺用解剖学专著中,美国雕塑家、插画家、科学模型制作专家和解剖学讲师艾略特 古德芬格详细解析了人体的形态构造,并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将权威全面的解剖学参考资料集于一册,方便实用,满足了艺术工作者们在此领域的所有需求。 本书的编撰工作历时五年之久,收录数百幅图片,全面展示出骨骼与肌肉的形态,其角度之丰富、内容之翔实,可谓同类书籍之冠;对于影响人体外观的各种组织结构,本书也悉数提供清晰的照片展示和图解。基于对人体模特的观察和尸体解剖学的分析,本书还收录了人体各部位表面形态的独特画面 如脂肪垫、静脉血管和外生殖器 以及许多之前从未拍摄过的肌肉组织照片。此外,以CT扫描、核磁共振造影和尸体解剖为参考,本书还包含了众多切面图
温迪 贝克特嬷嬷是备受推崇的英国艺术史家。英国广播公司(BBC)的电视艺术节目更让温迪嬷嬷和她的著作广为人知。《温迪嬷嬷讲述1000幅世界名画》中,温迪嬷嬷以清新而诚实的视角选择并解读西方约500位作家的1000幅世界名画,按艺术家姓名从A~Z顺序排列,包括了许多其他同类图书中未曾谋面的作品。温迪嬷嬷为我们展示了从古代到中世纪,从近代到当代,西方艺术史上主要的艺术时期、艺术家、艺术思潮的经典作品与精辟见解。 不要再把艺术鉴赏看成是高不可攀而拒之于千里之外事情,欣赏绘画、感悟艺术是没有人可以代劳的,通过温迪嬷嬷的推荐和讲述,你不仅可以积累一定的艺术知识、培养艺术鉴赏能力,更会明了如何发现与感受自己心中的美。
一段精彩纷呈的国宝级中国绘画观赏之旅 以图解形式让伟大的中国绘画自己发声 令人惊叹的装帧形式 细腻 呈现稀世珍品 中央美术学院专业学者为您一一解读画作
《蒋勋谈梵高:燃烧的灵魂》 为了这本书,蒋勋带着一沓稿纸,一站一站重新来到梵高画作的现场。从向日葵、自画像、星空到麦田群鸦,带你破解经久不衰的梵高传奇;从年少到自杀身亡,从割耳到抑郁受创,细说37年不断挣扎的人生曲折。 《蒋勋谈莫奈:光的追随者》 美学大师蒋勋亲自执笔,解读印象派大师莫奈伟大而迷人的艺术生命。莫奈的美学是光的信仰,也是生命的信仰。在莫奈的世界里,没有单纯的颜色,他的颜色都是一种光。 《蒋勋谈达 芬奇:忧伤的微笑》 蒋勋先生是五百年后出现的达 芬奇的 知音 ,从一幅幅画作、手稿里所隐藏的禁忌手势与谜样微笑中,破解瑰丽神秘的 达芬奇密码 ,并从历史与科学、理性与感性、圣洁与沉沦等不同面向,解开达芬奇的一生,引导读者深入一场前所未有的探索之旅。 《蒋勋谈高更:生命的热情》 蒋勋
《大地芳菲:宣传画里的新中国女性形象》是一部在大视野下以全新角度 图像 解读新中国女性解放、发展的读物,展现中国人民审美追求与审美变化,是 强国图志 (入选国家十四五出版计划)系列中的一本。全书共250余张尘封已久、珍贵的、不同年代的宣传画,以小见大,生动展现波澜壮阔的中国社会发展历史。同时,本书系统梳理、分析不同时期宣传画创作背景、主题思想、创作思路、艺术表现手法等,描绘了宣传画发展过程与特点。
科技愈发达、专业愈细分,平面设计基础知识的教授则愈重要。 阿明 霍夫曼(Armin Hofmann) 本书首次出版于1965年,曾一度绝版,此为修订版。阿明 霍夫曼在书中对自己的设计方法及其本质进行了高度总结,旨在为平面设计问题提供系统的解决方法。霍夫曼通过点、线条、色块等基础元素,来训练自己的艺术性造型能力,这也是他课程和设计创作的核心能量来源。在书中,他引导学生一步一步从基本的原理走向更精细和复杂的过程,对图形元素和形式元素进行分析,提取其内在规律。这本跨越60年的经典著作应当成为每位设计专业人士和设计教育工作者的书目之一,是一本宝贵的入门指南。
《中国美术史》由王逊先生完成于1956年,是当时Z有影响的美术史论著,在建立新的中国美术史学体系中具有开创意义,在现代中国美术史学发展中也具有里程碑地位。 《中国美术史》是在教材基础上编写而成,它并不是一般摅引史实平铺资料,而是试图比较简扼而全面地阐述中国美术史的发展状况及其若干规律。并注重其赖以产生、发展和变化的社会历史条件,以及它们与哲学思潮、宗教信仰、文化艺术等各部门间的相互联系,在唐以前的章节里除了引用相当数量的文献史料,尤其注意考古发现的实证性,对于不见经传的工匠创作和民间美术也给予应有的历史地位。重要的美术家和作品则设专门章节进行分析论述,其间多有精辟而独到的见解,对于建立新的中国美术史体系具有开创之功。
《“画”中有话:敦煌石窟百讲》由敦煌研究院主编,以敦煌的“画”为载体,以北凉至元代15个历史时期为章节,以100节妙趣横生的敦煌石窟艺术课为主题,系统讲述敦煌莫高窟一千六百余年的建筑、雕塑、壁画。一篇篇生动活泼的文字,娓娓讲述敦煌壁画中定格的精彩瞬间,分享富有启示又给人以希望的壁画故事,向读者展现古人独具匠心的艺术创造和宏大沧桑的历史变迁;超百幅美轮美奂的图片,带领读者深度巡游莫高窟经典石窟,感受敦煌文化艺术跨越千年的生命力。
北宋青绿山水巨作《千里江山图》是首屈一指的国宝名画,全卷不仅营造了一个宏大广阔的山水世界,而且画出许许多多扎实的细节,使画卷不仅具有深邃的哲学内涵,而且充满极其微妙的情味。《千里江山图》的颜色尤其令人惊叹:青绿与金黄交相辉映,既璀璨又沉着,既清纯又辉煌,青春的激情与理想的秩序和谐共生,既愉悦眼目,又表达着丰富的精神意义。《千里江山图》的传奇色彩也使人着迷:画家“希孟”完成画作时年仅十八岁,画家的年龄与画卷的宏大、深邃形成强烈反差,使画卷笼罩着一种神秘气息。
这是一部由数学与艺术融合而成的古今文化史。艺术是感性的吗?灵感中却闪耀着科学之光;科学是理性的吗?秩序中却创造出震撼的美;万事万物,浅看背道而驰,深研融会贯通。数学与艺术的关系,比我们想象的要紧密得多。数学不仅是一门准确的科学,也是一种美的表达。数学家们通过公式、定理、证明,创造了许多优美的结构和模式,展现了数学的魅力和美感;艺术家们也受到数学原理的启发,运用几何、比例、透视、对称,创作了无数精彩作品,体现了艺术的规律和创新。古希腊建筑的比例、中国八卦的二进制、音乐上的五度相生律、文艺复兴时的透视法、现代派画家运用的拓扑学……无不是数艺交融关系的体现。爱因斯坦曾说 “真正的科学和真正的艺术需要同样的思维过程”。数学与艺术之所以密不可分,因为它们追求的是同一个目标:理解眼前能看
本书作者是当代中国著名美术史论家,出版过多部美术史的专著,在专业领域有相当影响力。本书汇集作者数十年对中国绘画史研究成果之大成,分为中国画论析要,中国画类析要,中国文人画论析要三大板块,将画史、画派及画家的创作实践结合起来,对中国画中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科的具体成因、发展规律、技法特性、人文价值、美学特质等物质层面和深层精神内涵作了客观的揭示和有益的探讨。具有学术价值、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对当代学习研究中国画者有很好的学习借鉴意义。
全书的照片按拍摄年份排序。360余幅图像,承载近百年的城市字体痕迹,于上海的街道、弄堂、建筑、餐馆、工业遗迹、商铺、摊贩、广告、机构、村镇...为了表现这个主题的完整性,其中20余张照片在我的其他书籍中使用过,望读者 见谅。书籍的版面设计,依旧保持我以往一贯繁杂的满 版的堆砌风格,尽管时有读者会因此满腹怨言,但我还 是想以此形式,让大家感受到犹如在城市的角落里寻旧 探新的气氛。此外,还需要劳烦大家按照片编号,到书 后寻找、阅读每张图片的注释 书就是用来翻的嘛。 对城市历史的研读,能给平淡的记录带来思考。
大家都可以画的中国绘画史 ( 第二辑 )包含隋唐、五代、北宋、南宋四个时期的代表性绘画作品,涉及绘画史论、作品解读。 大家都可以画 部分,其意义不止在于习画,也是对富有鲜明时代精神的艺术品深入体悟的过程,是美感的滋养,是沉静的修炼。绘画工具选用铅笔,内容循序渐进,其目的正是为实现大家都可以画,无论有无美术基础、无论年幼及长。隋唐两宋,兴衰家国,画作中见民族精神卓立绵延。
我们也许永远无法得知解蒙娜丽莎到底在笑什么,但可以肯定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众多艺术杰作绝不只是眼见之美那么简单。艺术家们通过符号来表达特定的含义,通常这些含义依凭着一套传统的符号语汇,在当时是受过教育的人们所熟知的,但对现代观赏者而言却已基本失传。让我们跟随作者理查德 斯坦普,踏上解开这些符号奥秘的探索之旅。 本书共分为三个部分,循序渐进。*部分概述了文艺复兴思潮的起源与发展,其波及领域包括文学、绘画、雕塑以及装饰艺术。第二部分针对文艺复兴艺术符号语言的基本元素,包括色彩、几何、光影、比例、透视和姿势等,提供了一个覆盖广阔的导引,并使用例证详细解读。第三部分是本书的核心,围绕十数个主题,包括神话、战争与和平、死亡与永恒等,分析了四十多件艺术品,并通过对作品细节的拆解分析,
本书是一本人文主题的水彩画集,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为大家介绍了被誉为“世界花都”的巴黎里的各式花园,它们有的小巧迷人,有的宏大华丽;有的声名远播,有的鲜为人知,如:海明威 去散步的卢森堡公园,巴黎 的赏樱地——苏镇公园,世界 的玫瑰花园之一——莱依玫瑰园,约瑟芬皇后故居——尔梅松城堡花园,当然还有法兰西的明珠——凡尔赛的花园……本书用百余幅精美的水彩画作展现了巴黎花园的四季美景;用详细的文字讲述了各式花园的设计理念、呈现特点、文化寓意以及园中种植的奇珍异草和与花园相关的历史故事,充分展现了巴黎崇尚自然、热爱生活的人文风情和法式园林的古典、优雅之美。
《艺术会让我们更爱这个世界吗》精选五位对普通读者来说最为熟悉的艺术家,他们中有人红作品也红的艺术家达·芬奇、梵高;有作品红人不红的维米尔和马格利特;还有人红作品一般红的弗里达。提起达芬奇,就会想到那张满脸胡子的素描和蒙娜丽莎,可你知道他年轻时俊美非凡,还是个喜欢用玫瑰精油洗手护手的时尚达人吗?一说梵高,就说他是没学过画画、没有朋友,最后在绝望中自杀的天才,可你知道他其实很小就跟着妈妈学画画,志同道合的朋友其实真不少,而且很可能死于他杀吗?那些耳熟能详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对你来说,也许就是最熟悉的陌生人……如果想要了解他们不为人知的一面,欢迎“观看”《艺术会让我们更爱这个世界吗》,来看看那些你不知道的艺术往事。
这本书境界开阔,情绪高亢,既着眼于世界文明、经典艺术,又落脚于地域特色,提炼出一个个鲜活生动的课程主题,对这些课程主题进行设计和实践,向全国的美术老师提供了具有可行性、可生发性、可再创造性的案例,对“突出课程综合”的理念,给出了美术教育的“长沙答案”和“长沙奉献”。
20世纪初,随着中国艺术品流入海外,西方掀起了中国艺术的热潮。以“气韵生动”为代表的中国古代画论与彼时的西方思想潮流不谋而合,经历冈仓天心、劳伦斯·宾扬、喜龙仁等多位汉学家的转译,在多种语言的回音室中流动、循环。而留学海外的陈师曾、滕固、刘海粟等人又将其从日语、德语、英文等语言译回中文,并应用在学术研究和艺术实践中,进一步奠定了谢赫“六法”在20世纪中国艺术理论中的核心地位。 在这部创新之作中, 艺术史学者柯律格运用多元材料,突破固有的观念和既定的边界,以世界主义的视角重新思考艺术史的边缘和被形塑的“中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