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着重介绍了唐卡画的起源、发展历史和唐卡绘制技术,主要从前期工作、颜料的调制、神佛的度量勾度量勾线、装饰图案的画法、神佛的空间排列、唐卡画上色等方面介绍唐卡绘画技法。内文中200余幅唐卡线描
西安碑林是目前 历史 久、藏品数量 且质量 的一处古代碑石、墓志及石刻艺术品的集藏地,形成于唐末至北宋三次迁置唐《开成石经》的过程中,距今已有900余年的历史,《西安碑林史(修订版)》则是 部研究西安碑林历史沿革的学术专著。作者路远广泛搜集历代整修碑文、金石著作、地方史志、碑林旧档等相关史料,爬梳缕析,钩沉索隐,对唐末至北宋碑林的形成过程,形成后金、元、明、清、民国各历史时期对碑林的整修,各代碑林的藏石情况,以及建筑和陈列形式的演变,进行了全面考述。其治学态度严谨,运用史料得当,旁征博引,言之有据,既汲取前贤的研究成果,又不拘泥于旧说,补阙证误,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全书结构合理,脉络清晰,层次分明,文笔朴实流畅,把西安碑林千年历史的基本轮廓,呈现给了读者。《西安碑林史》1998年初版后,曾
这是一套一读就会用的分类成语故事:20个大类,400多个小类,按照成语含义和应用场景分类,掌握更轻松,阅读更好用一般成语故事书按音序、笔画等排序,相邻成语间缺乏内在联系,让孩子容易混淆、难以理解,读完
《速写的高度》一书是系列丛书之《素描的高度》的延伸和补充,两册均选自15世纪以来国外艺术家的素描、速写,有近一千幅。本书按艺术家的生辰时间排序,每个艺术家都有独立的单元,每个单元收录的作品约为二十多幅;并对每个艺术家的生平、作品特点和创作背景作了详细的介绍。从收录的作品中我们基本可以看出西方素描和速写发展的整体脉络从写实、表现到观念。我们从这些作品中既能看到由纵向时间对比形成的审美差异,也可以看到因空间地域以及个体的不同而产生的风格差异,这些作品可以作为相对完整的资料方便我们学习和研究。
对于学习美术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最关注的是在学画过程中技法和技巧的掌握问题。其实,规律就是技法,而特点则是技巧,本书是从学习素描规律与特点方面进行编写的。把握住人物素描的规律就学会了寻找人物特点的方法,看文读画,是我们学习绘画过程中一个最好的方式,因为文字是用来解释图像的,只有读懂了,才能明白。明白了,才能理解。理解了,在表述和表现过程中也就容易了,这也是本书所要达到的目的之一。很多学习绘画的人都在通过各种途径寻找绘画的诀窍、方法、步骤,这些程式化的手段已束缚住了学画者的双手,在指令性的方法中作画。其实绘画的诀窍在于我们自己的眼睛,要学会相信自己的眼睛,作画主要是一个观察的过程,而不是僵硬地去执行那些法则。如果你对这种说法感兴趣,你将会从这本书中寻找到你所需要的作画诀窍。
《素描的艺术》分为大师素描肖像与大师速写人物2 卷,全书精选了15 世纪到20 世纪600 年间西方美术史中具有学术意义和艺术影响的素描作品1300 余幅,通过高精度、高质量的原作扫描图像资料,加之深入浅出的文字分析与赏鉴,全面展示了西方600 年间素描艺术的发展历程、流派风格与大师们各自不同的技法特征。其中许多作品是次出版。将这么多具有造型美感、研究价值和史学意义的素描作品编辑出版乃是全国首例。
内 容 提 要 很多初学素描的读者都不容易搞明白透视是怎么回事,觉得很难。其实透视很简单,它就是一个观察物体外形轮廓特征的方法,辅助初学者把形画准。毕业于专业美术学校的宫后浩老师,在书中用亲切易懂的语言和讲授方式,为你打开一扇素描透视的大门。 全书以两部分共58小节的内容向读者介绍透视的要点和诀窍。部分介绍了透视的基础知识。第二部分以实践案例介绍了透视法及其衍生透视法的原理和简单应用,如绘制木地板、甲板、不规则石子路、砖围墙、山、树木、汽车、摇椅等内容。 本书对素描透视的简单应用的讲解非常深刻而有趣,对于想巩固透视基础知识的素描爱好者和专业绘画者来说,会大有裨益。
《大家翰墨·陈子庄国画精品(山水卷)》,当代著名国画家陈子庄以山水、花鸟、人物见长。其画风自由、老道变化丰富。近年来陈子庄的作品备受关注,学术界收藏界对他的作品评价甚高。本画册选编了陈子庄的国画精品几十余幅山水作品,以满足广大读者需求。本画册首次以高仿印刷效果出版,
中国美术学院附中创建于1929年,至今已历近80年。这所被誉为艺术家摇篮的学校,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人才。本画册精选了1953年到2009年间,附中学生留校作业的速写经典作品,较全面地反映了附中的专业水平。这是一次教学成果的回顾,也是一次有意义的总结,对于学习美术的青少年,是一本有益的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