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非闇先生是我国当代工笔花鸟画的代表性画家。本书是画家对自己学习工笔花鸟画的经验教训的总结,并对中国花鸟画的源流,以及养花养鸟、绘画工具等方面,作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大师夫子自道式的朴素表达,相信对于花鸟画的爱好者,乃至年轻的画家,都有很大的启迪作用。
《陈之佛工笔花鸟画集》收集了陈之佛先生花鸟画作品59幅,其中有黄先生的代表作。其中包括:梅花宿鸟、月夜双栖、老梅、雪雁、和平之春等作品。陈之佛(1896~1962),中国画家,工艺美术家。又名陈绍本、陈杰,号雪翁。1896年9月23日生于浙江余姚,1962年1月15日卒于江苏南京。1915年毕业于浙江省工业专门学校染织科机织专业,后留校教图案课。1918年留学日本,学习图案,次年入东京美术学校工艺图案科。1923年回国后从事工艺美术教育,曾任教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及中央大学艺术系,任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校长教授兼图案科主任,上海艺术大学教授,广州市立美术专科学校图案科主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中央大学艺术科教授《中国杂志》编委。擅长图案设计和书籍装帧,后转入中国画,长于工笔花鸟画,作品造型生动、准确,色彩清丽、典雅,画风清新、冷
本书共绘图一百幅,另配一百篇文字说明。用工整清秀的小楷写就。其大致内容有市井万花筒、市井娱乐和浙江名特产部分,依次来展现杭嘉湖地区百业兴旺、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的生活情景。人物造型逼真、线自主权流畅、生动细致、技法娴熟。一卷杭嘉湖地区异常繁荣的风俗画展现在读者面前。其史料价值十分珍贵。对于了解清代社会风俗和绘画书法学平,本书是一本极好的读物。
灌木文化主编的《工笔画技法从入门到精通(教学版)》是一本工笔画绘制基础教程,从工笔画工具的选用讲起,介绍了工笔画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法。本书采用案例教程,摒弃了枯燥乏味的概念讲解,注重对绘制对象的观察及细节的刻画。 本书共分为五章, 章主要介绍工笔画的特点、分类、工具、技法和画幅形式;第二章介绍各种工笔花卉的绘制方法;第三章介绍了各种工笔禽鸟的各个部分的绘制技法;第四章介绍了工笔水族类的绘制方法;第五章则介绍了工笔草虫类的绘制方法,帮助读者拓宽思路,提升技法。本书讲解到位,案例多种多样,配图精美。 本书是工笔画初学者和绘画爱好者的 选择,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的培训教材。
源远流长的中国画史,形成了浩瀚宏大的审美体系,以中国独有的宣纸、墨笔为材料,以书写为手段的中国画,抒情达意,以形写神为宗旨,让高度概括的笔墨语言成为传达交流的媒介。这一一神奇的表现手段形成中国特有的绘画语言。一幅好的中国画作品,散发着独到的视觉冲击,使你不得不驻足品味,令人在感悟中体会其内涵,而且使其产生回味和联想。国画的笔墨是艺术语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依物写神的生命体,讲究的就是高度提炼,不但笔墨自身具有阴阳顿挫、轻重缓急、干湿浓淡的形式美,而且还有着灵动自然、贯通运笔、以形写神的语言表达功能。受老庄哲学影响,中国绘画以抒发心中之意气为主要追求,其作品多重表现,不唯刻画,以现自然之陛,力达内涵之神。依据画者的主观意象,运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物象,将其有序组织安排,以绘画形式
竹子美而不俗,淡中见雅,观赏性。自古以来,竹子在东方园林园艺中就占有重要地位。形容竹子,可用“生、形、体、色”4个字来描述:生,百笋齐发;形,潇洒飘逸;体,婀娜多姿;色,青翠欲滴。扬州的瘦西湖的个园、北京的紫竹院、成都的望江公园,都是以竹子造园的东方式园林,可见其魅力所在。在中国南方像“茂林修竹”、“竹径通幽”、“水中竹影”、“移竹当窗”、“竹林夹径”等以竹为景的景观,随处可见。谈到竹的实用价值,历史十分悠久。唐宋时,竹是生活在长江流域和岭南地区人们生存的必需物。苏东坡曾说:“食者竹笋,庇者竹瓦,载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此外,竹子还可以当盛器,可做竹筷、工艺品等。中国的“丝竹”乐器,笛、萧、笙等都是
本书详介工具材料及笔墨肌理效果、拓印法、喷绘法、干擦法、留白法、胶量法、油水分离法、制点法、玻璃水印、浆画法、积水积色法、砂磨水洗法、拉浆压印法等等,并附多例特技作品分析等,十分具参考作用,极。
本书收录鸟类白描画三十多幅,可供广大青少年绘画艺术学习生阅读使用。
此画册选择了12位画家,从他们数以千计的风格各异的作品中,挑选出75幅佳作编辑成册,这12位画家,从除了我省老一辈画家肖士英先生已经作古外,其他人都仍在丹青中精工不止的画家,有的还是年富力强的中青年画家。这些画家长期植根于云南这块神奇、美丽的地地,其中有些画家还是土生土长的云南人。这些画家的作品大多取材于云南名树名花、珍禽稀鸟和古朴独特的世谷风情,其作品有强烈的地域色彩和人文积淀的印记。 花鸟工笔画是中国传统工笔画的重要内容之一。收入本画册的花鸟工笔画,画家把云南常见的茶花、杜鹃花、报春花、牡丹花等花卉,把孔雀、犀鸟、白鹭、白鹇、锦鸡等鸟禽,或再现于热带雨林、峭石断崖、野坝荒滩,或设置于庭院深处、溪边桥头、枝末树梢,把工细与得力结合起来。意匠一种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艺术效果,用花
有些画你可以不买,但是不可以不读。苏宇光先生的作品既是如此。 他的工笔画,从传统入手,在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纵深积淀的精华基础上,借鉴挖掘新意,以写实的手法将中西艺术糅合在一起,毫无牵强附会的痕迹。在他的绘画中,既可以清晰地发现西方油画中的光色和透视感,又可熟悉地看到中国画中诗韵深幽的美妙。无论是山水、园林、亭台訇楼,还是狮、虎、鹰等名禽猛兽,或是人物仕女,花乌鱼虫都是他画中的常客,他是个多面手画家。他的画平中见奇,常中有新,俗中存真,颇有“花木飞乌携古风,山水走兽存豪气”之感。
白描是我国传统绘画的表现技法之一。白描源于古代用墨笔勾线的“白画”,它不用布色敷彩,而只用墨线的勾勒来表现对象的形体,起初只是作为起稿之用。 现代白描虽然不敷色彩,但要求用笔有抑扬顿挫,用墨有浓淡干湿的丰富变化。白描的用线讲究骨法用笔,流畅而生动,使人感到整个画面的用线有节奏、有层次,生动而又清新。白描的线不但能够表现对象的形体和结构,而且可以利用笔的变化来表现对象的质感与空间感,使画面具有的完整性,是一种独立的绘画形式。由于白描具有明豁、清晰、严谨、简练、质朴、雅致的艺术特点,所以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毕彰老师讲国画——工笔花卉白描技法》收入花卉精品十三幅,以白描形式表现,以备读者研习花卉画时参照。
中国近现代写意画宗师李苦弹(1899-1983),其成就卓著,影响深远。观其写意小品,亦颇精彩,画面虽小,气势不减。特别是随意随写的怍品,更是酣畅淋漓,直抒胸噫。因此观其小品则更有助于了解这位一生与国家命运同升沉、共荣辱的爱国艺术家和美术教育家的人生、品格、传统文化修养与个人艺术风格的有机关联。本协出版,得到了李燕先生的大力协助,他为本书所提供的苦禅老人的作品,萁中三分之二为出版,尤为珍贵。李燕是李苫禅之子,画家,现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与李苦禅念馆、李苦禅艺术馆副馆长。
本书收录鸟类白描画三十多幅,可供广大青少年绘画艺术学习生阅读使用。
《罗阿姨课堂》是罗寒蕾在其人气爆棚(粉丝逾16万)的微博上的同名技法小课堂,与网友分享各种自己工笔创作的感受和技法上的各种玄奥,在广大网友心目中有着相当的分量。此次特将“罗阿姨课堂”梳理、系统化,通过全新的编排设计,精心打造。本书定会在工笔技法图书市场上大放异彩。本书主要内容是罗寒蕾通过多年创作总结出来的工笔技法方面的规律、方法,文图并茂,剖析深入,系统全面,字字珠玑,是广大读者的工笔学习手册。
本书收录了当今工笔画在探索艺术流变、当代转型之路上取得成就的中国工笔画家陈子、崔进、高茜、杭春晕、金沙、姜吉安、雷苗、吕鹏、徐华翎、张见、张庆、朱伟等精品力作。从所收录的作品中可能了解到当今工笔画家求变求新,勇于探索。他们脱胎于古法,演变于传统,是传统工笔绘画的延续和渐变。在视觉上更多地表现出当代人对于社会以及传统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