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杂志2019年和2020年合订本是二年二十四期合集,《书法》杂志在书法界具有广泛影响,是书法专业权威期刊,对书法艺术的普及与提高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该合集内容包括古代书法经典、专题研究、名家札记、书法史料、书法篆刻课堂、书坛新闻等丰富内容,古今贯通,欣赏与学习兼适。
本书从书法历史的角度出发,较为全面地阐述了书法艺术的渊源及发展流变。在传统书法史构架的基础上,补充了大量的考古新材料、吸收了的学术研究成果。作者力图以追摹历代书迹的真切体验去阐释中国书法的心灵境界,以内在的艺术规律为脉络去梳理书法艺术现象,并通过最全面的书法史料去寻求对于书法历史和书法传统的完整性观照。 本书体例规范、重点突出、语言简练笃实,是一本极富可读性的中国书法简史。适合于美术及书法专业本专科、高师高专及广大书法艺术爱好者。
《中国书法》是陆维钊的书学著作,本书依据1948年华夏图书出版公司所印行陆维钊《中国书法》以及家藏手稿本整理出版,增配大量图片,丰富内容,增强可读性。全书分为三个部分,正文部分介绍了书法的基础功用、审美意趣以及五种书体、风格派别;附录收入了由章祖安整理的陆维钊教学纲要、陆维钊的用墨心得、与学生谈话等文章以及陆维钊部分书画作品,展现了陆维钊的艺术面貌以及其发展高等书法教育的指导思想;第三部分为全书图片索引,以便读者查找。本书以平实的语言介绍了中国书法的艺术性,综述毛笔、使墨、结构、用笔等基础知识,论及书法艺术的功用性,如修养身心、调节情绪等作用,并用最简洁的文字概括了中国书法史与风格流派,是20世纪的书学经典,也是当今书法学习者的重要参考书。附录中的文章与书画作品亦是陆维钊书学思想与
本书是“北京文化书法研究丛书”之一,该书通过对书法理论的总结和反思,使得书法的新思维能够推广到民间,成为大众的思想,进而能够在国际书法文化交流中逐渐成为新世纪影响他国书法的新理念。全书共分5个章节,具体内容包括再现与表现、论用笔与结字、章法与布白、风格与流派及书家与书作。该书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书法艺术概论”理应包括关于书法艺术的五、六个基本的系列范畴,即作者在本书中的五章:一、再现与表现:书法的美学本质;二、用笔与结字:书法技术与技巧的历史属性;三、章法与布自:书法创作的视觉性特征;四、风格与流派:书法的艺术个性化原则;五、书家与书作:书法创作主体与作品的关系。作者还设计了一章,即创作与审美:书法艺术生态环境。可惜还来不及写出来,作者认为这也很重要,有
孙过庭《书谱》墨迹纸墨精好,神彩焕发,融合质朴与妍美书风,笔势纵横洒脱,浑然心手相忘,是草书艺术典范。本书是日本二玄社 新装版扩大法书选集 之一,针对初学者需求,自《书谱》卷首摘录一部分易于学习的字集锦成帖,适当放大,适合临摹。
本书从书法历史的角度出发,较为全面地阐述了书法艺术的渊源及发展流变。在传统书法史构架的基础上,补充了大量的考古新材料、吸收了的学术研究成果。作者力图以追摹历代书迹的真切体验去阐释中国书法的心灵境界,以内在的艺术规律为脉络去梳理书法艺术现象,并通过最全面的书法史料去寻求对于书法历史和书法传统的完整性观照。 本书体例规范、重点突出、语言简练笃实,是一本极富可读性的中国书法简史。适合于美术及书法专业本专科、高师高专及广大书法艺术爱好者。
《张旭光书法作品集2》由张旭光书。张旭光的书作极重墨法。书法队了在结体、章法、运笔上表达书法家的某种思想外,更多地要考虑在黑色变化中展现书法家的情感起伏和心理状态。张旭光悉心研究林老,心摹手追,常用浓墨挥毫,由浓及淡,而至虚白,特别注意虚实相生,采用了音乐中的韵律感,故呈现出生动气象。
王家新编著的《白蕉讲授书法》系“大师私淑坊”丛书之一。“私淑”作为师承前贤、绍述学识的一种方式,在中国文化的各个领域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于书法一门,“私淑”同样具有悠久的历史。书法的沿革、兴衰,亲授和私淑这两种传习方式,都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进而形成了独具内蕴的传统,甚至被视为一种精神上的尊崇。这种尊崇一直延续到现代,以沈尹默等人的深入实践和理论发扬得到了进一步彰显,以白蕉的自我标榜宣示了“私淑”书学精神的现代延续。这期间,还有沙孟海、林散之、启功等一批现代卓有成就的书法名家,担负起历史的责任,他们在汲取前代营养时更不忘传统的脉络,或取碑刻金石之韵,或举回归帖学之旗,结合个人的性情和睿智,不仅在技艺上刻苦探索,更在学术理论上勤奋耕耘。其中尤以沈尹默成就最为杰出,他最早开始
中国汉字有几万个,中国书法碑帖、字帖有几千种,就你喜爱的某一种书体而言,如何学写?从哪里人手练习?汉语里有两句同意思的成语叫“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意思是“掌握了关于某一事物的知识,而推知同类中其它事物”,“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许多事情”。我们想,这一道理用于学习书法中,同样适用,或许是一条捷径。所以,我们选了10本名帖,在这名帖中各选了100个有代表性的字,来分析基本笔画、偏旁部首,讲解结构特征,这就是“触类”、“举一”的做法,通过这些指导你练习,而达到“旁通”、“反三”的目的。也就是说,如果你真正学习、掌握、做到了这“百字通”,就可以达到“字字通”的目的。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人,是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反抗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 《林则徐翰墨(增订本)》所收集的林公书法,以福州林则徐纪念馆珍藏的精品为主,包括对联、条幅、屏条、扇页、诗稿、信札、书稿等。品赏这些翰墨,可以从林公书法之隽美中得型早受,可以加深对他思想感情、品德风范的了解,可以从遗墨自身的内容中领略作者在风云变幻的世事中得出的弥足珍贵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帖学十讲》详细介绍了帖这种文字的起源、释名、分类、功用、沿革、赏评的情形。
中国文字,首重认认,次重书写。然历观自古迄今各家字体,浩如烟海,即就正,草,篆类言之亦各不同。凡历朝有名书白家,无虑千百人。凡自成一家者、咸人各一阻,如颜,柳、欧、苏、黄,米、董、赵各家之书法,都各有专长,笔緻不同,精神迥里,足以代表其个性。各人之点划与结构,使后世一望而知出于某某人之手笔,斯为中国文字上不可磨灭之精神。
“文房四宝”指笔、墨、纸、砚,是中国传统的四样重要的写字工具。下面我们来介绍笔、墨、纸、砚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1.笔 毛笔用动物毛做成笔头,柔软而富有弹性,主要分为狼毫笔与羊毫笔两大类。选择毛笔时应注意“尖、圆、齐、健”四点:“尖”指笔锋尖锐;“圆”指笔头形状圆润、饱满;“健”指毛笔弹性好;“齐”指笔毫用水化开后,笔锋的毛排列整齐。在使用毛笔时要注意保护它,新笔须用冷水或温水泡开,使用后必须清洗,然后平放在桌上或笔尖朝下悬挂起来。 2.墨 古人用墨锭研墨写字,而我们一般都用墨汁写字。墨锭主要分为油烟墨、松烟墨、漆烟墨三种;墨汁则有“一得阁”、“中华”、“曹素功”等品牌。用墨汁时必须注意每天使用新倒的,以免墨汁沉淀并发出臭味。 3.纸 我们一般练习使用的纸是颜色发黄的元书
《中国书法大事年表》有以下几个方面特点: 一是涵盖的历史时段长。从新石器时代有契刻符号的公元前7000年,到公元1911年,前后约九千年间中国书法史上的各种大事,皆罗列其中。 二是覆盖领域广,注意新材料收集。除系入与书法发展相关的政治、社会、文化等大事,对文学、文字学、金石学、书籍史、工具材料史,尤其是新见的甲金、简帛、碑版等,皆广为采撷,适当收录。对不同历史时期受中国书法影响的国家和地区,也注意收录相关事件。 三是内容编撰上详明有序。各历史时期、世系或纪年,前置时事及文化诸事。后置书法史大事,次序一般为书法家、书法事件、书学著述、书法作品及流传递藏等,冠以“△”号分列。对年、月跨度较大的史事,一般系于起始之年或终结之年,略述其后或其前情况;其重大者分别系入相关年、月。人物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