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是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蕴含独有的形神兼备的艺术魅力。我们也许无法拥有那样精湛的书法水平,但可以更好的理解、欣赏书法的美。本书涵盖从甲骨文、石鼓文、金文(钟鼎文)到大篆、小篆、隶书,及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等,从书法艺术的不同阶段精选出63幅意义非凡的经典作品和书法大家的代表作介绍给读者。通过图解形式,专业、生动地阐释作品的内容、章法结构、笔画、字体等特色,并解读作品背后的创作背景、书法家故事,且延申到书法源流、相关作品对比,全书共呈现300余幅相关书法精品,使读者足不出户,就可以获得一座纸上中国书法艺术的博物馆,充分感受到中国书法艺术的翰墨之美。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在精彩纷呈的书法类型里,小楷作为汉文字乃至汉文化的视觉呈现载体,也作为日常活动中使用十分频繁的字体,在书法演进长河中佔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能写一手精致的小楷成为衡量个人文化素养的标志。 学习书法就要溯本追源,择其艺术发展过程中涌现的堪称典范的法帖进行比照。《小楷名品集》以历史时间轴贯穿主线,从燦若繁星的历代佳作中,本着公认艺术水准最高、传播范围最广、版本价值最珍、师法者最多的标准,精选了两千年小楷书法史上最上乘之作,囊括了鍾繇《宣示表》、王羲之《黄庭经》(唐摹本)、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颜真卿《小字麻姑仙坛记》、苏轼《赤壁赋》、文徵明《莲社图记》、王宠《游包山集》等书史上的小楷名品,又收录了无名高手的《妙法莲华经》《心经》《灵飞经》等稀见的小楷精品,它们承
汉字是中华民族万世一系、万方相认的本源文化依托,而书法是书写汉字的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审美形式之一,被誉为 中华文明核心符号体系的核心价值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书法艺术逐渐形成和确立了篆书、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五种书体,并产生了以 二王 及历代书法大家为代表的书法经典。对于现代人来说,无论是欣赏还是临习书法,都离不开这些经典,否则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中国书法之美系列以五种书体为面,以其产生的时代顺序为轴,精选了60件书法经典。它们或是各自书体的开宗立派之作,或将已有书体发扬光大,无论是技法水准还是艺术水准均为后世样板。同时,邀请书法专家从技法、心法与精神三个层面,一对一解读其点画之美与意韵之美,帮助读者读懂藏在字间的中国美学精神,在喧嚣浮躁的现实世界中,于一笔一
吴湖帆(1894 1968),江苏吴县人,吴大澂嗣孙。工画山水、花卉,亦工行楷书,收藏宏富,精鉴别,善填词。又精鉴定,民国二十三年(1934)、民国三十五年(1946)任故宫博物院审定委员,家中收藏宏富,继承祖父吴大澂、外祖沈韵初及妻潘静淑家藏品外,大力搜罗金石、书画、碑帖,藏有黄公望《剩山图》、吴镇《渔父图》等剧迹。1956年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上海市文史馆馆员。曾任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本书遴选吴湖帆的精品书画扇面80余件,并作释文,对其中的部分込作局部放大编排。
唐代僧人怀素,俗姓钱,字藏真,玄奘三藏法师弟子。其人嗜酒善书,尤长草书,与张旭并称 颠张醉素 。这件《自叙帖》是怀素自述学书经历,摘录当时名公赞扬其书法的诗文。此作通篇狂草,笔笔中锋,如锥划沙盘,纵横斜直,无往不收;运笔上下翻转,忽左忽右,起伏摆荡,有疾有速,有轻有重,于规矩法度中奇踪变化,神采飞扬。此帖在狂草领域达到了自汉末魏晋以来的第二个高峰,与张旭的狂草作品共同构成了唐代狂草的制高点。今编者将此真迹以不改变行气的形式放大推出,以飨读者。
北朝墓志除了有丰富的史料价值外,还有着非常高的书法价值。由于其保存相对完整,字迹清晰,更好地保存了北魏时期的书法风貌。对于书法欣赏与学习来说,是非常好的范本。近数十年来,墓志的出土日多,以河南为大宗,其他如山东,陕西、河北、山西等亦均有出土。今自一百多种北朝墓志之中精选书法较精者,辑为数册。墓志或以家族分类,或以书法风格分类。所有选用的墓志拓片均为精拓原件拍摄,先为墓志整拓图,次为原大裁剪图,有志盖者亦均如此。旨在为书法爱好者及学习者提供更为丰富的书法资料。
北朝墓志除了有丰富的史料价值外,还有着非常高的书法价值。由于其保存相对完整,字迹清晰,更好地保存了北魏时期的书法风貌。对于书法欣赏与学习来说,是非常好的范本。近数十年来,墓志的出土日多,以河南为大宗,其他如山东,陕西、河北、山西等亦均有出土。今自一百多种北朝墓志之中精选书法较精者,辑为数册。墓志或以家族分类,或以书法风格分类。所有选用的墓志拓片均为精拓原件拍摄,先为墓志整拓图,次为原大裁剪图,有志盖者亦均如此。旨在为书法爱好者及学习者提供更为丰富的书法资料。
在中国书法艺术中,隶书是一种承先启后的书体 它让汉字从象形符号演变为抽象线条,让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中国书法之美 系列第二卷 隶书卷,从汉代、唐代及清代的隶书碑帖法书中精选13件名品,如有 隶中之草 之称的《石门颂》, 汉隶之可师法者 《乙瑛碑》, 守古法而庄重严正 的《荐福寺碑》,具有 庙堂之气 的《虞仲翔祠碑》,等等。并邀请13位书法专家从技法、心法与精神三个层面,一对一讲述《石门颂》的高浑奇逸,《乙瑛碑》的气象雍容,《礼器碑》的清超遒劲 尽现隶书的波磔之美、意韵之美,帮助读者读懂藏在其间的古朴庄重与雄放洒脱并存的中国美学精神,在喧嚣浮躁的现实世界中,于一笔一画间,通法、知美、悟道,进而定静生慧、滋养性灵。
《金刚经》,全称《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又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印度大乘佛教般若系经典,后秦鸠摩罗什译,是中国禅宗南宗的立宗典据,被誉为 经中之经 、 王中之王 ,是佛教中影响广、地位尊的经文。 由苏东坡手书的《金刚经》,集佛学至尊《金刚经》高深哲理与文坛泰斗苏东坡传神书法于一体,为中国历史上罕见的书法*。苏东坡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千秋翰墨一代文宗。他在诗、文、书、画各个领域中都有极高的建树,位列 唐宋八大家 之一。 苏轼的书法成就居 宋四家 之首,他的书法不仅笔圆韵美、天资焕发,更充斥着一股 文章学问之气 ,隽永深远、耐人寻味。苏轼与佛禅也渊源颇深,他不仅熟读佛经,深通佛理,更是将佛学思想渗透到其文学创作之中。
《简帛书法大系 马王堆汉墓简帛书法(合集)》系马王堆汉墓简帛精选之书法字帖。 马王堆汉墓位于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东郊马王堆乡。马王堆汉墓于1972年-1974年先后进行过3次考古发掘,发现三座西汉古墓。其中二号墓是汉初长沙丞相轪侯利苍,一号墓是利苍妻,三号墓是利苍之子。墓葬共计出土包括一具保存完好女尸、棺椁、丝织品、帛书、帛画、漆器、中草药等在内的文物3000余件。是新中国成立后最为重要的考古发现。马王堆汉墓的发现,为研究汉代初期埋葬制度、手工业和科技的发展及长沙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提供了重要资料。《马王堆汉墓简牍书法(合集)》包括有:《马王堆汉墓简牍书法》《马王堆汉墓帛书书法 篆隶》《马王堆汉墓帛书书法 古隶(一)》《马王堆汉墓帛书书法 古隶(二)》《马王堆汉墓帛书书法 汉隶(一)》
《看书法:一定要知道的100幅中国传世书法》收录了中国晋代至清代的80余位书法名家、120多幅经典书法法帖,来自13家著ming博物馆。本书以名家书法墨迹代表作为主要特色,旨在展示中国古代书法艺术之美,为读者奉上一场绝美的书法视觉盛宴。书中对每一位所选的书法名家背景及其书法代表作进行详细介绍,以大开本展示法帖的本幅部分,放大细节,以使读者细致入微地欣赏名家书法墨迹的绝妙。大开本加精美装帧,以及大气典雅的页面设计,选用上乘环保纸张,既可以作为书法欣赏的jue佳典籍,又可作为临帖的范本,还能提升家庭书香氛围,收藏品读。
1979年 马圈湾汉简 的出土,除了其不可忽视的历史文献价值外,对研究书法的演变也提供了极为有价值的一手资料。敦煌马圈湾汉简书法可谓汉代隶书中较为恣纵的 变体 ,其中包含了隶书、草隶、草书多种风格的样式,笔锋清晰俊逸,纤毫毕现,为研究临习者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范本。《敦煌马圈湾汉简书法》(合集)一函三册,精选其中近二百支,分类编排,放大精印,附有释文,以为临习之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