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存完好的明拓本,其上有不少党晴梵先生论用笔、谈结构、说鉴赏的题跋。为党晴梵先生幼年临习书法曾用。
吴震启编著的《简牍精编字帖》主要收录了春秋战国到魏晋时期艺术价值较高且较有代表性的简牍。 这段历史时期产生出中华极其灿烂的诸子百家文化。 在纸张发明并广泛使用以前,这些思想大部分借助简牍记录下来、流传下来,这些斑驳残损的简牍上承载着先贤思想情感的法书墨迹,让我们有幸目睹了两千年前书法演变过程中的精彩韵味。本册为《秦简》,主要收录了秦国时期的简牍作品,并配有释文,便于阅读临习。
祝允明,生于明英宗天顺四年(一四六○),卒于明世宗嘉靖五年(一五二六),字希哲,因生而枝指,学士,祖父祝颢曾任山西参政,岳父李应祯亦是著名书家,相传说祝允明幼要有聪敏,五岁时即能作径尺大字,九岁能诗,稍长便博览群书,性喜饮豪爽,不拘礼法,为文多奇气,弘治五年(一四九二)于乡试中举人,后则官场失意屡试不第,直至正德九年,五十岁时始出任广东兴宁知县,翌立年赴任,嘉靖元年(一五二二)转任应天府通判,时人称其为“祝京兆”,未几便辞职归里,于苏州筑构杯星堂,与同郡文士唐寅、文徵明、徐贞卿交善,人称“吴中四才子”,后因病卒,终年六十七岁,有《怀星堂集》诗文著作行于世。 祝允明自幼随李应桢学楷书,行草则得徐有贞真传,中年后涉猎渐广,自魏晋钟王以迄元之赵孟頫,莫不抚撷英咀华,兼收并蓄,至
米芾(一○五一—一一○七)。北宋书画家。初名黻,四十岁岁后改写芾,字元章,号海兵外史、襄阳漫士、鹿门居士等。原籍太原,迁于襄阳,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董其昌(一五五五——一六三六),明书画家。字玄宰,号思白,香山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 此卷为董其昌临米芾《天马赋》。米书《天马赋》真迹和精飧本已俱不可见,香光此卷,飘逸潇洒,天真自如,堪称董书精粹。赋三百五十字,文句与今三希刻本米书有不同处,知所临为米书另一本。此卷书于甲戎春正,当为崇祯七年,一六三四年。距今三百五十八年。 董书传世较多,仿本摹本诸赝品亦不少。此卷后有清代名家数人题跋,足见流传之绪,实为难得真迹,堪称董书代表作。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特选印以公诸社会,得广流传,用以展现董其昌书法面貌及其特点,供学习参考研
《钢笔行书基础教程:临摹描》为钢笔基础教程之一,《钢笔行书基础教程:临摹描》主要内容为:基本笔画,笔画练习,偏旁部首写法,笔顺基本规则,偏旁部首练习,结构练习等等。
本册类编篆书选用了大篆、小篆合编的方式,以便利于常用篆书的查找对照。前一部分是古朴端庄的大篆,后一部分是规整修长的小篆。大篆是相对小篆而言的叫法,出于对先人的尊重,秦小篆以前的文字即被称为大篆。大篆字体多见于青铜器上,故亦可依据文字的载体称作金文。中国古代把青铜称为金,众所周知,青铜器的代表器物是钟和鼎,故其上铸刻的铭文亦可称作钟鼎文。我们所选的四篇铭文,都是西周金文的代表之作。《大盂鼎》是西周早期金文的典型,整体面貌浑然大气,行款茂密、用笔方正。《毛公鼎》《虢季子白盘》《散氏盘》是西周晚期的金文名篇。《毛公鼎》是四篇铭文中字数最多者,圆劲宏壮,显示着贵族的豪气;《虢季子白盘》疏朗整洁,不露锋芒地展示自己的风格;《散氏盘》凝重中蕴含着草率,生动欹侧,耐人寻味。《说文解字》以
米芾(一○五一——一一○七)北宋杰出书画家。初名黻,四十一岁后改作芾。字元章,号海岳外史、鹿门居士、襄阳漫士等。世居太原,后迁襄阳,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是以一作吴人。以母侍宣仁后藩邸旧恩,补浛光尉。历知雍丘县、涟水军、无为军。徽宗召为书画学博士 ,赐对便殿,擢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宫]。因放任不羁,举止颠狂,人称[米颠]。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合称[宋四家]。《宋史》有传。
本帖选自唐代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孙过庭作品汇集而成,书谱是孙过庭垂拱三年(687年)之作,他的书法理论精华集中于此书之中。书谱分上、下卷。下卷已佚,上卷的主要内容谈“运笔”,其书气势磅礴,高潮迭起,用笔俊拔坚劲,章法错落参差,为孙过庭的代表作品。本书采用单条字卡的形式对原帖进行展示,达到方便读者近距离临写的目的,编者精选历代经典碑帖,以高清彩色印刷再现原貌。同时为了 方便读者临摹学习,在编排上做了创新,在附原有放大高清碑帖的基础上,还加上了碑帖内容的注解, 加直观,适合书法爱好者及入门者临摹选用,既可观摩作品的原汁原味,也可左右对照品读临习,实用性强。并采用穿环的装帧形式,可以180度平铺。临摹效果 好。
汉曹全碑历代拓本精选丛书精选从明代出土时的拓本开始,选用清中期拓本、清末拓本,近代拓本等。分为5本,分别是《汉曹全碑历代拓本精选(明拓本)》《汉曹全碑历代拓本精选(清早期拓本)》《汉曹全碑历代拓本精选(清中期拓本)》《汉曹全碑历代拓本精选(民国拓本)》《汉曹全碑历代拓本精选(历代拓对照本)》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 诗人,是“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其书法亦能树格,兼擅行、草书,于侧险取势,纵横奇崛,自成风格,为“宋四家”之一。 《松风阁诗帖》,黄庭坚撰并书。该帖为纸本墨迹,纵32.8厘米,横219.2厘米,凡29行,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此帖侧锋取势,逆锋入纸,笔画长挺,点画柔韧而有骨力,线条瘦硬而富有立体感。全帖字势开张,呈现出沉雄峭拔的风格。结体恣肆奇崛,合体字欹正相佐,营造出舒而不散的神韵。在章法上,字距紧,行距宽,字间重心间错,穿插争让,有欲擒故纵之意和险而不野之姿。宋张纲云:“豫章公行草变态纵横,势若飞动,而风韵尤胜。”总体来说,字大如小拳,精劲秀挺,结体融入欧书内敛之特点,中宫紧收,四周舒放,运笔则工稳圆
本套“全文放大精缮本”在参考不同版本拓本的基础上,做了深入地剖析、还原,将不少模糊的笔法和缺损的字形进行了修缮,当属目前出版的同类图书中的 版本。书中还附有典型笔法与单字的临摹视频,力求“口传面授”的效果,是初学者临摹碑刻经典的得力助手! 该册为其中的“曹全碑”。 《曹全碑》全称《汉郃阳令曹全碑》,因曹全字景完,所以又名《曹景完碑》。《曹全碑》系东汉王敞等人为郃阳令曹全纪功颂德而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