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作者有关西方古典音乐的赏析文章的结集,分为三辑:钢琴篇、弦乐篇、指挥篇。书中谈及的音乐家包括里赫特、巴雷尔、伊古姆诺夫、霍夫曼、梅纽因、富尼埃、马塔契奇、门格尔贝格等,遍及俄罗斯、波兰、法国、德国、意大利、捷克、荷兰等音乐家群体或流派,其中不乏国内鲜有推介的名家。作者结合音乐家生平介绍其风格特色、重要作品,以及其在相关音乐流派传承中的地位作用,着重评析比较诸唱片版本,为爱乐人士提供了一份丰赡的音乐指南。
本书系 凤凰 留声机 丛书之一,以德国作曲家贝多芬为品鉴对象。贝多芬是西方音乐的巨人,被后人尊为 乐圣 。他的音乐伟大、雄浑,展现了自强不息、无坚不摧的生命意志。他革新并极大地拓展了多种音乐形式,使之容纳更广博的时代内容和更深刻的人类情感。他的九部交响曲、32首钢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是后人难以逾越的崇山巨川。本书精选英国《留声机》杂志近十多年来十数篇精彩的贝多芬音乐的深度评论。当今世界著名的指挥家、演奏家、评论家,对贝多芬的音乐遗产、贝多芬音乐的历史纬度和当代意义、贝多芬音乐标记的一些历史谜团,各抒己见。贝多芬的音乐永远是现在进行时。
本书包括引子、上篇、中篇、下篇和结语五个部分,其中上篇为《如何在音乐的世界中漫步》,中篇为《拥抱音乐的色彩》,下篇为《与音乐的撞击》。全书采用漫谈写作的方式,为读者阐述了音乐的概念以及在音乐鉴赏中所需的一些知识,并精选经典音乐作品,极具亲和力、润物细无声地带领读者漫步音乐世界,揭露了音乐所要表达的各种情感与思想,并不断地为读者创造与音乐和自我心灵的邂逅、相拥、碰撞的契机,点燃读者心中那生命的火焰。书中每部分讲解都对应地精选一些经典音乐作品来解析,帮助读者从多种角度来更深地理解音乐作的内涵,品味音乐之美,从而也能够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提高欣赏音乐的能力。
本书是一本有关流行演唱风格类的书籍,讲述了一些与传统的声音训练相辅相成的有效方法,以及如何使用这些方法来训练出灵活的、独特的声音。书中结合当今在全球范围内这一学科教育的*新发展,涵盖了流行演唱的方法训练。书中列出了几乎所有的流行演唱的技术元素,目的是帮助歌手们去发现自己独*的表现风格,激发他们更多的乐趣和创*力,同时也为老师的教学提供相关信息。书中大量引用了世界著名歌手们的很有特点的声音的具体例子,使得全书成为一个*大的数据库,其中也包含了音质和风格互补元素等内容。希望这本书能激励热爱流行音乐的人们去倾听、去尝试、去深入思考,从而提高人们对流行音乐的鉴赏力及表现力。
《声音的言说:通往音乐理解的崭新之路》是奥地利 指挥家尼古劳斯·哈农库特的一本关于早期音乐理解和演奏的里程碑式著作,他探讨了如何理解和演奏早期音乐(特别是巴洛克和古典时期的音乐),也 新了我们对音乐的本质和价值的传统观念。哈农库特认为,音乐是“声音的语言”,它能够表达情感、描绘画面、讲述故事,甚至进行哲学思考。为了 好地理解和演奏早期音乐,我们需要深入了解音乐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以及不同时期的音乐语言和风格特点。同时,音乐家应该像学习外语一样学习不同时期的音乐语言,并努力将作品背后的意义表达出来。他还强调,音乐表演需要音乐家具备丰富的知识和想象力,以及对音乐的理解和热爱。只有真正理解音乐,才能将其魅力传达给听众。 本书不仅是一部关于音乐理论和演奏技巧的著作, 是一部关于音乐哲学和
《单声部视唱教程》,分上、下两册。适合用于各类音乐与艺术院校的视唱练耳基础教学,也可作为投考各类音乐与艺术院校的考试学习用书。本书按照固定唱名法的要求编排,但加入了首调视唱的读谱练习,其有别于同类书的编排特点是: 变化音、转调 不再是独立章节,而是将其分解并按照难度由浅入深、逐步地加入到以调号递增为主线的各章节之中。
《 申报 音乐史料辑录与研究(1912-1915)》主要收录《申报》1912年至1915年间的音乐文论史料,包括文章题目、作者、正文以及原载《申报》日期和栏目等内容。 通过对1912年至1915年间《申报》的逐日逐页阅读,将其中的音乐文论史料逐条辑录,并就辑录内容与原文进行逐字校对,汇集成册。同时,为方便读者阅读和查找,在全书*后做了索引,共计关键词1080个。
在本书中,专业摄影师和畅销书作者斯科特.凯尔比将教你如何拍摄并利用后期处理软件修饰出令人惊艳的自然光人像照片。从随身携带的镜头的选择、捕捉不同类型的自然光时相机的设置、古典绘画大师的用光技巧、让光线更柔更美的技巧、实用的摆姿及构图技巧,到典型的后期修饰技法等,斯科特会教你如何分析照片,如何设计拍摄思路,还提供了如何运用并调整光线以创作出人像摄影佳作的技巧和建议。 本书知识系统、全面,文字通俗易懂,适合广大摄影爱好者,尤其是那些钟爱拍摄自然光人像的摄影师参考阅读,可以为他们的艺术创作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
母亲死后,肯尼科特决心开始学习巴赫伟大也复杂的作品《哥德堡变奏曲》,希望从中探寻音乐的意义,乃至生命的意义。母亲一生郁郁寡欢,对待子女尖锐、刻薄甚至歇斯底里。然而在死亡降临之后,回顾她的一生,她是否曾被家人真正了解?练《哥德堡变奏曲》的过程充满艰辛,它以超高的难度挑战演奏者的自信,同时在情感上让人不得不直面意识最深处、最私密、最孤独的自我。肯尼科特将他应对悲恸与练习乐曲的经历写成了这本《复调》,不断探索并试图回答两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怎样才算认识一首乐曲?怎样才算了解一个人?
关于音乐,我们读过太多被粉饰的记述。局外人与反叛者的努力被抹去,净化后的新形象站到台前。事实上,音乐中那些可耻的元素才是真正的力量之源,是人类音乐创作与革新的动力。 在本书中,美国屡受赞誉的音乐史学家特德·焦亚回溯了音乐四千年的发展历程,他从史前人类时代的自然声景写起,一直写到当今的真人秀、歌唱大赛和网红视频,通过广泛而细致的研究与深刻的思考,向我们展现了被掩盖的不屈真相。 这是一个关于音乐的真实故事。音乐是变革的媒介,分裂的根源,也是人类生活的魅力源泉。
《器乐教学丛书:手风琴演奏与技法分析》是作者经多年高校手风琴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后,针对高校手风琴普修课和选修课的特点以及本硕士生的基础理论研究编写而成。该书将键盘手风琴多种基本演奏技巧进行了较详尽、的说明,其中包含许多规律性、科学性的内容,对基础技法进行了整理归类和规律性的总结,力求使学生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积累得到较为、规范的化训练;综合练习选编了多种演奏技巧,逐步进行技术技巧的多项学习;按教学目标对乐曲进行了编选,并作了较为细致的分析,从作家、作品到作曲技法,注重演奏技术与音乐的密切结合,将演奏技法运用于具体的情感表达的音乐表演中。 尽管手风琴事业的发展正处于上升趋势,但对于基础理论和文化的研究还较少,这有待于人士的开拓和发展。 《器乐教学丛书:手风琴演奏与技法分析》不仅为本
在《古典音乐的巨匠时代》中,田艺苗以她“穿T-shirt听古典音乐”的态度,从最经典的、大家最熟悉的音乐和音乐家写起从巴赫(J.S.Bach)到勃拉姆斯(Brahms),从1685到1897年以12位巨匠的故事为入口,系统讲述了古典音乐最辉煌的岁月。在这本小书里,古典音乐不再正襟危坐,听古典音乐也可以穿T-shirt。
每当变幻时,便知时光去。 《夜话港乐 2 粤语歌的光辉岁月》回望粤语歌的光辉岁月:泰迪·罗宾和许冠杰、顾嘉辉与黄霑,谭咏麟,张国荣,黄家驹,陈百强,梅艳芳,李克勤,天王,一个个闪亮的名字,记录着很多人的青春。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首粤语歌,埋葬 了大半个青春的故事。 似水流年,情怀未变,对半个世纪的香港流行乐坛致以最温情的总结与敬意。
“语言音乐学基础”这门课,只是音乐界引入语言学方法的初阶,它的开设既有基础理论意义,又有应用理论意义。在此基础上,将来还可分别为声乐系开设“地域性多元语音唱词诵唱”(专门训练用国际音标诵唱多种语言、方言的唱词);为作曲系开设“语言与声腔”(专门介绍各地各族语言对声腔构成的影响);为中国音乐史专业开设“音韵学与音乐史”;还可直接引入“实验语音学”课程。
《视唱练耳教学论》以心理学、社会学、哲学为视唱练耳学科研究的理论基础,对视唱练耳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及研究范畴进行界定和研究,对当代视唱练耳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进行系统的梳理,使其在视唱练耳教学设计过程中起理念性的指导作用,为视唱练耳专业教师及中小学音乐教师进行音乐基础课教学研究,以及音乐基础课教学策略的设计提供全方位、立体的思路。 书中反映我国当前视唱练耳学科研究的方向,提出一些亟待解决的学科研究和发展问题,希望能在基本乐科研究领域起开阔视野、启迪思路的作用。 《视唱练耳教学论》在面向专业视唱练耳教师及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学历培训及高级进修的社会现实性立意的基础上,力求具有观点新颖、视角独特及系统性强的学术特点,希望能对专业视唱练耳教师和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音乐基础教育科研有的促
《西方现代音乐美学》的内容并非全面而深入的研究成果,各章涉及的人物和言论都有限,还有一些内容如数字化音乐的美学思想、环境音乐的美学思想、生态哲学的音乐美学思想等,尚未囊括,这些都需要有志于专门研究的读者做进一步的信息搜集、研读和思考。此外,在一些不同章节里使用了相同素材(如相同学者的相同文论),需要读者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并关联起来思考。建议读者通过阅读其他相关著作,对现代西方哲学美学思想有更全面的了解,如《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现代西方美学》、《现代西方美学史》等,以及《西方美学史》《西方美学通史》。
萧白著的《合唱指挥艺术(指挥的美学思维与艺术实践)》分为:序篇——以美学思维探索指挥艺术世界;上篇——作品研究,发现音乐美;中篇——合唱艺术,构筑人声美;下篇——表演艺术,展示音乐美。作者通过文字谱例结合的形式,对合唱指挥艺术的美学思维和艺术实践进行深入简出的阐述。
《小说的音乐化:媒介间性的理论与历史研究》是音乐-文学媒介间性领域研究小说音乐化现象的开创之作,讨论了音乐如何在切实的意义上影响了小说的构思与创造。“上篇”是理论与概念的探讨,“下篇”则是个案例证与历史过程的梳理,构成了“史论结合”“历史与逻辑相统一”式研究方法的一个范例。针对我们通常认为的小说中的音乐书写大多为“文学性”的描述,本书对小说音乐化的证据、辨别方法做了细致的分类和论述,还将这一现象放置在文学史的脉络中考察其音乐化功能,从而让爱乐者和文学爱好者认识到,小说的音乐化现象不仅是外在甚或是表面的“炫技”,而且是自觉的美学选择与文体探索的有效途径。
作为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之“素养导向”的理想课程,需要切实的路径与机制的保障才能真正落实在课堂中,变成现实的课程,从而实现课程的价值理想。《核心素养导向的音乐教学实践探索》是聚焦课程基本要素而写的。其中所述,均是作者在亲身经历这些课改项目研究过程中的实践、反思和归纳、提炼。这些实践也折射了整个学科教研团队的智慧,汇聚了区域教研、学校探索和教师实践的成果。
《中国民歌欣赏》为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中小学音乐知识文库”丛书之一。《中国民歌欣赏》的目的是探索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对我国民歌这样一种特殊的音乐作品的艺术成就进行欣赏分析,引导中小学生理解我国民歌的艺术特点以及产生这些特点的原因,并期待对民歌的其他爱好者也能产生有益的赏析帮助。
玩转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好声音”。声音就像你的名片,可以让别人 好地认识你。本书是 播音主持人张弛根据其播音主持经历写就的提高自身声音魅力进而变现的自我管理类图书。全书根据该领域的学习需要,分为入门基础、塑声进阶和综合提升三大部分,是梨花教育培训学校声音变现的完整课程体系,也是声音变现领域涉及“技术”和“信息”的完整体现。本书是声音导师近21年培训经验的结晶,可作为实际教学之用,也是“斜杠青年”兼营副业指导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