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K古典音乐百科(全彩)》内容简介:同洞穴绘画、壁画和文物古迹一样,音乐文明作为人类文化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从至少新石器时代开始就凸显于每一种文明。古典音乐是一种重要的音乐类型,它充满着丰富的情感,让伟大的作品经久不衰,使当代作曲家仍在努力挑战 。从莱奥南、亨德尔、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肖邦到詹妮弗?西格顿,本书带你了解伟大音乐家创作背后的精彩故事。从早期、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现代到当代,本书带你领略不同时期古典音乐的魅力,让你在聆听音乐时增添一份新的感悟。
关于音乐,我们读过太多被粉饰的记述。局外人与反叛者的努力被抹去,净化后的新形象站到台前。事实上,音乐中那些可耻的元素才是真正的力量之源,是人类音乐创作与革新的动力。 在本书中,美国屡受赞誉的音乐史学家特德 焦亚回溯了音乐四千年的发展历程,他从史前人类时代的自然声景写起,一直写到当今的真人秀、歌唱大赛和网红视频,通过广泛而细致的研究与深刻的思考,向我们展现了被掩盖的不屈真相。 这是一个关于音乐的真实故事。音乐是变革的媒介,分裂的根源,也是人类生活的魅力源泉。
里赫特(Sviatoslav Richter,1915-1997)是20世纪著名钢琴家,出生于乌克兰。他以极广的演奏曲目、举重若轻的技术以及富有诗意的分句闻名。1995年,里赫特指定著名音乐纪录片导演布鲁诺·蒙桑容为其作传。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两人进行了多次对谈,他们之间的友谊与信任也与日俱增。这段交往的成果,除了获誉无数的里赫特纪录片之外,还有这本《谜:里赫特》。 本书是蒙桑容在里赫特访谈、里赫特日记的基础上整理、编著而成,包括里赫特自述和里赫特听乐笔记两大部分。《自述》是里赫特对其人生经历和钢琴家生涯的完整回顾,生动彰显了这位与众不同的钢琴家的独特人格魅力;《听乐笔记》收入1970—1995年间的里赫特日记精选,内容包括音乐会和唱片聆听记录,对音乐作品、音乐家和同时代演奏家的评价等,与《自述》形成互补,是里赫特思想和生活的
大相国寺音乐传统谱本与古今谱式、大相国寺工尺谱的译解、大相国寺及相关佛曲简谱编译汇编。其中梵呗经典23首,笙管乐曲262首,铙钹乐曲45首。
《论巴赫》是阿尔伯特·施韦泽,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为音乐大师巴赫书写的一部传记。它是西方音乐研究中的巨著、经典,甚至,它是一座里程碑。迄今,它已被译成10余种语言文字,在全世界范围内出版发行。 施韦泽的《论巴赫》为历代的巴赫研究者所青睐,深受专家们的好评。该书在美学理论与实践两端皆具有极高价值,为诸多巴赫研究中的晦涩地带带来曙光。作者论证了巴赫作品的来源、他的管风琴作品、受难曲和康塔塔,分析了巴赫乐思中的图像化倾向,引导人们重新调整对音乐美学的总体观念。此外,施韦泽对巴赫作品的正确演奏方法进行了推敲与讨论,尤其为该领域带来了新曙光。 《论巴赫》的出版将填补巴赫研究中长期存在的极大空白。
《经典摇滚音乐指南:大卫·鲍伊》是关于大卫·鲍伊的音乐传记,由英国老牌音乐杂志UNCUT出品,全景式呈现摇滚偶像经久不衰的魅力。本书收录大卫·鲍伊27张专辑的专业乐评和9篇一手访谈实录,包括大量罕见照片,重现这位“摇滚变色龙”的传奇人生。在乐评部分,专业的乐评人将会告诉你:鲍伊歌中那些复杂跳跃的意向体现了他怎样的心绪?从年轻时一举成名,到年老后的意外回归,他为什么能够持续为乐迷带来惊喜? 作为乐坛潮流的人物,他又是如何轻松各种音乐风格的?在访谈部分,包含了9篇一手访谈,很多外界关注的话题,比如:他创造出的经典形象、时尚的能力、雌雄同体的独特气质、出演的各种电影角色,以及重大人生际遇等,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快来听听鲍伊本人是如何解释的!此外,本书还包括很多花絮、杂录,内容充实、丰富,全方
琴律和汉字贯穿了近三千年的中国琴学史。 琴律由自然律(琴弦上产生的散音、泛音)与人工律(按三分损益法改变琴弦上的振动长度在琴弦上产生的按音而形成的三分损益律)两部分组成。 自《管子·地员》出现对琴弦三分损益法的记载开始,中国音乐的律制一直承袭三分损益法而形成自己的音律体系。 三分损益法最早见于《管子·地员》,随后《国语》、《吕氏春秋》、《淮南子》、《史记》、《晋书》、《魏志》、《隋书》、《新唐书》、《宋史》、《金史》、《元史》、《明史》、《清史稿》等典籍均有记载和论述。三分损益法自2600年前出现后到今天,一直运用于古琴琴曲记谱和琴曲弹奏。
如书名所示,《西方文明中的音乐》旨在以“西方文明”为整体舞台,展示音乐艺术在近三千年(自古希腊至20世纪初)的漫长历程中所扮演的戏剧性角色。由此出发,《西方文明中的音乐》将音乐置于极其广阔的“大文化”背景中,用独特的诠释性批评和富于感召力的文字表述考察了音乐如何参与、改变和塑造西方文化面貌(反过来,音乐也同时被整体社会与文化的演变所影响)的历史进程,因而获得了极高的学术威望和荣誉。 本书译者之一杨燕迪 教授曾说:“现在回过头捧读这本名著,仍每每感到,作者在勾画音乐蕴涵的精神寓意时,在倾听音乐的“文化泛音”时,其眼界之宏阔、感应之饱满、笔力之雄健、辞章之华美,都堪称“大师级别”。音乐绝不仅仅是美妙的声响,其中回荡的是时代精神的脉动、社会心理的余音和个人创见的智慧。《西方文明中
《李斯特超级练习曲(中外文对照)》为弗朗茨·李斯特创作的钢琴作品集。为专业学习钢琴演奏的常选乐谱。此次翻译引进的是维也纳原始出版社出版的净版本乐谱。该类乐谱由专业的音乐学者与音乐编辑经过多方考证最后确定,因此具有很高的引进和翻译价值。译者为的音乐学者,通晓多种外语,包括英语、法语、德语等,是翻译该版本的合适人选。
钢琴家能够在舞台上绽放光彩的首要条件就是了解作曲家,这本由理查德?安德森教授编纂的论文集收录了19篇关于不同作曲家作品的教学、练习及演奏指南。各章节的主题按照作曲家年代排序,内容涉及了从英奇?罗萨对巴赫的见解、加里?阿玛诺的海顿奏鸣曲指南到克里斯蒂?斯克豪森详解肖邦的发音触键,还有格温德林?莫克总结的弹奏(拉威尔使用过的)埃拉德钢琴的心得。 读者还会看到关于莫扎特钢琴作品、贝多芬奏鸣曲、舒伯特艺术歌曲的相关文章,其他涉及的作曲家还包括舒曼、李斯特、勃拉姆斯、德彪西、拉赫玛尼诺夫、斯科里亚宾、普罗科菲耶夫、肖斯塔科维奇、巴托克、格什温以及克拉姆。各章节作者都是美国及国际知名的钢琴家、教育家、录音演奏家及学者,他们将自己多年的演奏、学习及教学经验仔细记录成了文字。每篇文章针对一位作曲家,
《西方歌剧解析:构成·种类·流派·历史·名作》是对西方歌剧进行全面的论述,这从书名《西方歌剧解析——构成·种类·流派·历史·名作》就明显地体现出来。再加上提供的若干附件以及大量图片和音像资料,充分证明二者的巨大区别。
《和声艺术发展史(订正版)》内容有多声音乐的产生与早期发展、和声思维的形成与逐步成熟、大小调和声规范的接近确立与和声功能的扩充、浪漫主义开拓和声的新风貌、“古典”与“浪漫”合流涌进、通向新世纪的和声发展渠道——多元的并存与融会等。
狄其安教授专门为西林禅寺僧众所唱诵的梵呗,记录乐谱,编印一本《中国汉传佛教常用梵呗》以流通,满足护法居士和音乐爱好者学唱提供方便。《中国汉传佛教常用梵呗(附光盘)》将是中国一本为佛教人士专门编写的梵呗曲集,选用的简谱记谱的方式将更有效地普及此书。
这是一本航拍画册。全书以齐柏林空中摄影为经纬,辅以气韵精微的文字,形成独特的岛屿节奏:纯粹而厚重、和谐而淡然。以新的角度与眼界探索台湾,关于日常、时间与空间,关于种种思念与眷恋。 在空中阅读台湾的齐柏林,用无数画面谱出以岛屿为题的乐章,他的镜头敏锐而细致,举凡台湾的气候音韵、环境氛围、生活状态等,皆成为景窗里的定格——友善的聚落、包容的历史、城市的创造力、多元的文化样态、阳光下的生命以及时光里的秘语……既为一册侧身昂首的时代录,亦是齐柏林对于家园的絮絮告白。
本书是一本南音老唱片曲集。收录了包括德国、美国和我国20世纪上半期流传下来的南音黑胶老唱片138首曲目。全书既有老唱片及其封面照片,又附以曲词和赏析文字,并有部分工尺谱曲谱,并且这些老唱片数字化,每张唱片页附有每首弦管曲的,方便海内外爱好者和研究者用手机扫码下载视听。
《钢琴教学与演奏艺术译丛:演奏者与技术》作者以其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和大量详实的事例,从矛盾的普遍性到矛盾的特殊性,从共性到个性,从事物的正反两方面向读者揭示了组成技术的诸多错综复杂之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启发引导读者。根据书中提及的各类观点,选择适合本人个性发展的、获取高超技术的方法和途径。读而思之,同时将书中的某些观点尝试运用于自己的学习与工作之中,你很快就会感到,虽然你的练琴时间缩短了,但你的演奏质量提高了,你给老师展示的是艺术,而不是好学生的家庭作业了。总之,按照齐平教授书中所讲的训练方法,认真试做一下,在短期内,你的最宝贵的演奏技术就会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显著提高。
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名为“西麓堂里的二十四节气”,主要收录二十四首作者改编自《西麓堂琴统》(明代琴谱)的古琴曲,并附有作者邀请师友所作的表现二十四节气的诗、书、画、印等作品。下篇名为“跟李庆中先生学琴记”,收录了作者向山西琴家李庆中先生学琴的日记,共34篇,通过一些琴事、家事,展示了李庆中先生的艺术理念和作者学琴过程中的一些感悟。
本书选择了线上有声节目“小龙老师亲自音乐启蒙课”中的5部作品,由插画师为音乐、故事独家绘制而成。共5册,包含五部原创故事,音乐涉及5部西方古典音乐作品,涵盖作曲家有:贝多芬、柴科夫斯基、舒伯特、肖邦等。《小鱼的梦想》:柴科夫斯基《船歌》;《糖果世界历险记》:柴科夫斯基《花之圆舞曲》;《森林快递花栗鼠》:舒伯特《军队进行曲》;《守卫天鹅》:贝多芬《G大调小步舞曲》;《好看的烟花》:肖邦《降B大调夜曲》。
《和声艺术发展史(订正版)》内容有多声音乐的产生与早期发展、和声思维的形成与逐步成熟、大小调和声规范的接近确立与和声功能的扩充、浪漫主义开拓和声的新风貌、“古典”与“浪漫”合流涌进、通向新世纪的和声发展渠道——多元的并存与融会等。
本书为温州地方器乐曲汇编。包括上下册,上册为温州戏曲曲牌的器乐曲汇编,包括哨呐曲牌、丝竹曲牌、吹打曲牌、锣鼓谱以及八仙与其它特殊唱腔插曲。下册为温州民间器乐曲汇编。温州是中国戏曲的故乡,南戏自温州产生以来,已有八百多年的发展历史,因流布的地区不同,各地的生活习俗、地域风貌、语言方音、历史背景的差异而呈现出各自的风格特色,衍生出众多的地方剧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