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732个和弦以及156个音阶,涵盖了音乐中用到的绝大部分和弦及音阶。作者采用 六维和弦表 和 四维音阶表 ,全面呈现了每一个和弦的标记符号、名称、五线谱、音名、大调级数、键盘位置以及每一种音阶的名称、五线谱、大调级数、键盘位置。这本工具书能够让你快速、准确地查找到所需的和弦或音阶。
本书区别于传统乐理教程,的亮点在于利用独创的思维导图模式,将看似杂乱的知识点连成线,并将线与线之间组成网,形成了网状的知识体系,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更快速地记忆。200 知识点,30 思维导图,构建网状思维,附赠大幅乐理体系思维导图,正所谓 一图胜千言 。
本书基于欧洲18、19世纪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作品的审美观点,结合心理学学科,并从音乐听赏的角度,对音高、力度、缓急、曲调、节奏、曲式等音乐要素的审美意义进行了简明扼要、富有洞察力的论述。同时为说明标题音乐与*音乐之间的区别,特别讲述了 联想 这一心理要素在音乐创作和听赏中的作用与影响。著者在诸多音乐美学问题上的见解直到今天仍对我们富有启发意义。著者胡戈。里曼是德国近代著名音乐理论家,一生著述宏富,涉及音乐技术理论、音乐史、音乐辞书和音乐美学等众多学术领域。本书自初版以来,不断再版, 且有英、日等多种译本。本书对于我国从事西欧音乐和音乐美学研究者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文化灿烂辉煌。其中艺术就是这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历史里极其重要的宝藏。本书作为古典艺术入门书系之一种,专门选择音乐这一听觉艺术加以介绍。作者总计介绍、分析了110首中国古典音乐作品,另附介绍、分析7首西方古典音乐作品,用于与中国古典音乐做比较。本书不是按照时代顺序来叙述作品,而是按照乐器分类。同时尽可能由小到大,由短到长,由易而难,循序渐进,让读者在有限的时间里,较为轻松地接受古典音乐,把握中国古典音乐艺术的精华。 除本书外,古典艺术入门书系另有《西方古典绘画入门》《西方古典音乐入门》《西方古典建筑与雕塑入门》《中国古典书法与绘画入门》等四种已出版。
《DK古典音乐百科(全彩)》内容简介:同洞穴绘画、壁画和文物古迹一样,音乐文明作为人类文化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从至少新石器时代开始就凸显于每一种文明。古典音乐是一种重要的音乐类型,它充满着丰富的情感,让伟大的作品经久不衰,使当代作曲家仍在努力挑战 。从莱奥南、亨德尔、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肖邦到詹妮弗?西格顿,本书带你了解伟大音乐家创作背后的精彩故事。从早期、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现代到当代,本书带你领略不同时期古典音乐的魅力,让你在聆听音乐时增添一份新的感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创作于1935年,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2004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正式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2017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获全国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于10月1日起正式实施。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根据1982年全国人大公报中的版本重新绘制、审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所附国歌旋律曲谱的标准版本。
本书是为普通高等学校开设音乐选修课而编写的音乐理论基础教材。 包括记(写)谱方法、基本知识(乐谱、音长、音高、拍子、节奏、速度、力度、音程、大小调、民族调式、和弦、调性变换、装饰音、音乐要素的表现功能等)两部分。为了适应当前大学生的需要,全书除贯串音乐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外,同时也注意到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把理论知识(音乐要素的基本原理)和实际作品(音乐欣赏)结合起来。本书理论阐述深入浅出,文字讲解清晰易懂,对艺术、师范院校的音乐专业学生和业余音乐爱好者,也不失为一本良好的参考书。本书增加的《乐理的教与学》能为教师提供和本书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为同学提供自学或复习指导。
关于音乐,我们读过太多被粉饰的记述。局外人与反叛者的努力被抹去,净化后的新形象站到台前。事实上,音乐中那些可耻的元素才是真正的力量之源,是人类音乐创作与革新的动力。 在本书中,美国屡受赞誉的音乐史学家特德 焦亚回溯了音乐四千年的发展历程,他从史前人类时代的自然声景写起,一直写到当今的真人秀、歌唱大赛和网红视频,通过广泛而细致的研究与深刻的思考,向我们展现了被掩盖的不屈真相。 这是一个关于音乐的真实故事。音乐是变革的媒介,分裂的根源,也是人类生活的魅力源泉。
《声音的言说:通往音乐理解的崭新之路》是奥地利 指挥家尼古劳斯·哈农库特的一本关于早期音乐理解和演奏的里程碑式著作,他探讨了如何理解和演奏早期音乐(特别是巴洛克和古典时期的音乐),也 新了我们对音乐的本质和价值的传统观念。哈农库特认为,音乐是“声音的语言”,它能够表达情感、描绘画面、讲述故事,甚至进行哲学思考。为了 好地理解和演奏早期音乐,我们需要深入了解音乐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以及不同时期的音乐语言和风格特点。同时,音乐家应该像学习外语一样学习不同时期的音乐语言,并努力将作品背后的意义表达出来。他还强调,音乐表演需要音乐家具备丰富的知识和想象力,以及对音乐的理解和热爱。只有真正理解音乐,才能将其魅力传达给听众。 本书不仅是一部关于音乐理论和演奏技巧的著作, 是一部关于音乐哲学和
《音乐与其表现的世界:对音乐音响与其表现对象之间关系的心理学与美学研究(附光盘)》以联觉关系为突破口,有心理学的实证方法证明了与音乐听觉相关的六种联觉对应关系规律:与音高相关的联觉、与音强相关的联觉、与时间相前的联觉、与时间变化率相关的联觉、与紧张度相关的联觉、与新异性体验相关的联觉。 《音乐与其表现的世界:对音乐音响与其表现对象之间关系的心理学与美学研究(附光盘)》以联觉对应关系为基础,还从创作与欣赏双向对音乐表现对象的发生过程作了进一步的考察,回答了“表现对象是怎样进入到音乐中去?它又怎样从音乐中出来,进入到听者那里去”的问题,并指出音乐理解的“多解性”与“不确定性”是必然的,而理解的共同性则是有条件的。
流行音乐与资本主义之间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本书试图以流行音乐为中心,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出发来思考这个问题。流行音乐的实践与前卫实验或左翼的实践不同,面对资本和权力,采取的通常是二重性立场,在拥有对抗性的同时,也隐藏着被同化的可能。这一特质在让(自称)激进的政治中心主义者感到焦躁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实现大众性动员和组织的可能性。这样的二重性本身,才是建立真正良好政治秩序的关键,也是流行音乐的魅力所在。流行音乐既不是与资本主义进行对抗的东西,也不是什么独立于资本主义存在的东西,它是从资本主义制造出来的无用的、过剩的、废弃的事物中被创造出来的。它曾经是资本主义的副产物,而现代社会的讽刺之处,便是这种副产物现在逐渐改头换面,变成了主要产物。而在此之后,流行音乐扮演的角色仍然会不
本书作者把有关音乐的常用知识分为300个问题,从不同的视角对记谱、识谱、音乐欣赏以点的形式呈现,分条目进行逐一解读,其中不乏独到见解,浅显易懂。具有很强的普及和实用性。不仅适合音乐专业学习的需要,也适合大众了解音乐知识的需求。同时也适合中小学音乐教师教学参考的需求。
本书收录理查德·克莱德曼情调钢琴金曲。主要内容包括:太阳最红,最亲、梁山伯与祝英台、情人的舞会、梦中的婚礼、停在蔷薇上的小小的爱、回忆的旋律、窗边的恋爱、伊甸园奇境、瓦妮莎的微笑、威尼斯之旅等等。
这是日本 音乐大师坂本龙一 自传。从坂本龙一幼时接触音乐与作曲,一直讲述至他近年的音乐思想。 幼时的坂本龙一,因幼儿园作业所作的一曲《小兔之歌》,使他 次强烈地体会到音乐带来的强烈冲击。小学时,他随波逐流的学起了钢琴与作曲, 终成了朋友中 坚持下来的人。中学时,他是一名彻头彻尾的“愤青”,罢课抗议、游行示威。期间,他曾一度拒 学习音乐。但却正是这次“拒 ”带来的空虚,使坂本龙一察觉到“自己原来是如此喜爱音乐啊”。他从来没有想过,将音乐当成自己人生的使命,但音乐伴随了他的一生。参与YMO乐队,取得 性成功;凭借《末代皇帝》的配乐,他获得电影配乐领域 荣誉的奥斯卡金像奖……在本书中,坂本龙一不断回望自己的成长与音乐创作,以期看清现在的自我。书中还穿插着他不同时期的照片30余幅,展现了这位音乐大师
本书以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柏辽兹、肖邦、舒曼、李斯特、瓦格纳、柴科夫斯基等十位震撼世界乐坛的大音乐家的故事和逸话为中心,通过讲述趣闻传说,介绍西方知名的古典音乐家,向读者普及西方古典音乐的基本知识。文字通俗易懂,叙述深入浅出,具有知识性和可读性。书内附有丰子恺先生亲作音乐家肖像 10幅,以飨读者。
母亲死后,肯尼科特决心开始学习巴赫伟大也复杂的作品《哥德堡变奏曲》,希望从中探寻音乐的意义,乃至生命的意义。母亲一生郁郁寡欢,对待子女尖锐、刻薄甚至歇斯底里。然而在死亡降临之后,回顾她的一生,她是否曾被家人真正了解?练《哥德堡变奏曲》的过程充满艰辛,它以超高的难度挑战演奏者的自信,同时在情感上让人不得不直面意识最深处、最私密、最孤独的自我。肯尼科特将他应对悲恸与练习乐曲的经历写成了这本《复调》,不断探索并试图回答两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怎样才算认识一首乐曲?怎样才算了解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