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新发现的某些技术并不一定就是高级技术,它们恰恰是基础教学中所的内容。琵琶基本训练内容之丰厚、要求之精细莫过于今日,不可一日不练功。“以曲代功”难以再适应新的潮流。 2.技术训练的实质是美感训练,没有美感训练,怎有美的音乐?弹挑本质是阴阳之美,轮指本质是曲线之美。所谓“统一声音”、“一点论”或只允许一种声音与一种方法的存在等等都是违背美学原则的。技术训练要充分注意并发挥琵琶三大特色——右手阴阳之美、曲线之美和左手虚实之美。 3.强调整体性训练原则。食指与大指的独立性、弹挑与轮指以及右手与左手的规范性训练、几种基本手形和方法并驾齐驱,一步到位。任何局部性的、带有夸张的特殊训练方法和手段不宜在初级阶段教学中过多采用。 4.不以手形、灵活、放松、美感为前提,单
本书是一本古琴教材。全书从古琴的历史构造、古琴的保养和挑选、演奏姿势和指甲的修剪与保养开始讲解,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古琴的定弦和调音,古琴减字谱的注释和解读。本书作者从古琴学习与教学经验出发,试图结合
传统潮州筝主要用于“细乐”合奏,在合奏中,演奏者们都遵循同样一份原始谱,同时,按照各自乐器的演奏特点和个人的技法习惯来加花演奏,因此每人都是自己乐器旋律的创造者。在潮汕地区,可以听到许多弹筝人奏同样的乐曲,但除了板数和骨干音一致外,音乐旋法、演奏技法和用指方式坦承在相径庭,民间称这种演奏为“造句”,由于这种记谱系统强调演奏者在原始谱基础上创造旋律的重要性,而“造句”的好听与否又取决于演奏者气质与音乐素养,所以人们很尊重那些“造句”好听,而且在“造句”中能充分发挥技巧和讲求风格的演奏者,后来的潮州筝独奏曲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不仅表现在潮州筝演奏技巧日趋丰富,而且艺人们的“造句”也愈加个性化,曲目也逐渐增多。象原先庙堂音乐和汉调音乐的乐曲,也成为潮州筝的独奏曲了。
本书是上海音乐家协会手风琴专业委员会编定的手风琴考级曲集。
本书是上海音乐家协会手风琴专业委员会编定的手风琴考级曲集。
读完《跟我学唱歌·美声唱法卷》后,印象不错。该卷深入浅出、言简意赅,全面而中肯。对美声唱法的界定、发展及其核心三要素,阐述贴切。其中有关“打开喉咙”一节,陈述翔实,并博引各家之言,作出了精辟的剖析,澄清了一些有争议的说法,这是该卷画龙点睛之妙笔。 卷中,着意从美声的“连贯”(Legato)唱法及“母音统一、吐字清晰”等章节中,大胆提出了意大利母音与汉语韵母的比较分析,并总结出“虽然汉语中的母数量很多、结构也比较复杂,但无论发音怎样变化,仍然是以五个母音为支架”的论点。这一论,或是保持字腹的引伸,对吐字、共鸣之间的矛盾,又提出了“子音在前,母音统一在后,共鸣位置在面罩”,强调三者“相对独立、相对协调”的辨证观点。使歌唱语言中纠缠多年的问题初见端倪,探索出一条汉语歌唱中的字、声、腔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