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王国:丽江:1941—1949》是俄国作家顾彼得上世纪五十年代所写的一本回忆录,记录了他在丽江这块神奇、美丽而宁静的土地上,九年生活工作的所见所闻。书中文字涉猎角度极广:包括丽江的集市和酒店;纳西人的性格特质;丽江及其周边的藏族人;丽江的普米族、彝族和白族;殉情和东巴仪式;丽江的婚俗;丽江的节日;纳西族的音乐、美术和悠闲时光……这本书单单是从完整保留真实一段历史时期切片的角度,已经具有宝贵的活化石的作用。本书豆瓣评分8.8分,云南人民出版社于2007年首次出版后轰动西方,把神秘的丽江带进了一个新的世界,不少旅行家、探险家纷纷背负行囊寻找这个神秘莫测的“王国”。这本书绝不是一个外国人浅尝辄止的好奇和旁观,而是一个学者对丽江当地少数民族和纳西族文化在精深考量和研究后的心血之作。
中国纹样历经千年的传承,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依然璀璨无比。它们不仅反映了时代的文化特征,还诠释了独特的东方美学!本书是“东方美学口袋书”系列的纹样主题图书,选择了60多种传统纹样,并按照几何美、自然观、草虫鸣、花鸟语、瑞兽谱、万物生为主题进行分类。纹样类型多样,如锦纹、回纹、盘长纹、龙纹、狮纹、麒麟纹、博古纹等,每一种纹样都提供了纹样简介、元素线稿、文物纹样展示、纹样高清图等内容。 本书开本便携、内容丰富,适合喜爱中国传统文化、喜爱纹样的读者欣赏和学习。
汉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织染工艺,还是纹样、配色,都体现了独特的东方美学。 本书是“东方美学口袋书”系列的汉服主题图书,按照朝代梳理、选择了30多种汉服,如曲裾深衣、直裾深衣、交领襦裙等,带领读者走进汉服文化,感受中华传统之美。本书不仅展示了服装形制、设计细节、上身装扮、汉服配色和纹样等内容,还介绍了相关的汉服配饰、鞋履、面妆知识。 本书开本小巧、内容丰富,适合设计师、画师、传统文化爱好者、汉服文化爱好者阅读。
本书是“东方美学口袋书”系列的中国传统色主题图书。 本书选择了92种传统色作为主色,每种主色延展出3种相关色,共360多种中国传统色。书中提供了各种颜色的相关实拍照片、来历、普及知识、颜色展示以及配色方案,每种颜色都有相应的色值,开本小巧但内容丰富,便于随时随地阅读。本书是传统文化和美学的普及书,也是专业设计师、插画师可以随身携带的工具书。 本书适合喜欢传统文化、喜欢中国传统色的读者阅读。
《关于构图问题》是潘天寿1963 1964年在浙江美术学院(今*国美术学院)*国画系的讲课记录稿。所讲的内容从画材的搭配安排,取舍组合、到构图中的宾主、虚实、疏密、对比、呼应、交叉、参差、三点关系、三
《图解力:跟设计师学作信息图》将信息图的呈现方式分为:图解(Diagram)、图表(Chart)、表格(Table)、统计图(Graph)、地图(Map)、图形符号(Pictogram)。结合丰富的案例,分别介绍了信息图设计的72个技巧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图解力:跟设计师学作信息图》直观形象、通俗易懂,具有极强的实践指导作用。 《图解力:跟设计师学作信息图》适合各行业进行信息呈现的设计人员阅读。
因为有了香港设计营商周亚洲论坛这一平台,我们得以有机会请到来自全世界各领域的设计师与我们面对面地分享他们的故事和观念。设计的各种领域在21世纪越来越交汇融台,设计的思想与精神却贯穿着这些纷繁的领域。是人类传承历史的一种充满乐趣的方式,因为有乐趣,也使故事中的砚念和精神更容易被大家接受和传承。于是我们选择了本书里来自这些设计师演讲中的故事片段,并记录了编者与他们的对话,以期听故事的人能选择自己喜爱的观念,领悟设计的精神。
为什么日本产品迷人?日系品牌对世界来说,还有一种莫以名之的不败魅力。新一代中国年轻人更是越来越热爱日本的文化艺术。日本之所以吸引人,一方面是其前卫科技的先进生活,另一方面则是其传统精致的文化内涵。本书专注于日本的日常生活与文化生活中的独特创意,体现日本文化中多层次的设计美学,从设计的角度解读日本人对生活的态度,读者可以跟随此书感受和风设计的魅力,同时对于日本人的日常生活及其文化内蕴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黑川雅之被称为“东京的达芬奇”,是当今世界知名的设计大师。本书以日记形式的设计感悟,让读者从黑川雅之的思绪中体会他对设计与生命的理解,是奉献给所有那些在“深不见底的不安感”和“源源不断的生命力”的夹缝中生存,并有志于进行创意与设计的人们。“生命与性”的哲学理念是他设计的永恒主题,他如同一个诗人,在时间与空间中不断探索,寻找着人类灵魂的栖息地。
包豪斯的重要成就之一,是以艺术设计中科学、严谨的构成理论为依据,奠定了设计教学中平面构成、色彩构成与立体构成的基础体系,使教学更加适应大工业生产和大众消费的需要。随着工业社会的高速发展,科技和工艺的日益完善,包豪斯的构成基础理论对艺术设计也就显得更加重要。艺术设计中意象构成理论是艺术设计的基础知识,只有深刻体会和掌握它,我们才能创作出美的设计作品。 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需要培养出既有扎实的艺术设计理论功底,又具有动手能力的创造型人才。本教材就是适应这种需要而编写的。 在当前的艺术设计教学模式中,平面构成、立体构成与色彩构成分别为三门课程。尽管这三个部分看起来是分开的,但就知识结构而言,它们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如按三个部分分别教学,课程之间容易造成脱节。笔者
《美国艺术与设计学院通用教程:视觉传达设计基础(靠前版第3版)》已经接近更新,反映新的平面设计理念和展示当代的设计作品。用直截了当的方法和动态的案例,明确解释了基本的设计原则,以屡获殊荣的专业设计作品为实例,并以图表的形式清晰展示这些设计原则如何被运用于成功的设计方案中。介绍实用的、可视化的世界平面设计,为读者详细讲述了设计概念的方方面面,内容包括颜色、图像、创意思维、视觉问题的解决、平面设计领域的概述和相关的职业选择。此外,第三版更新了数字媒体、交互设计和排版印刷的内容,确保读者在不断变化的平面设计世界中学到所有需要的新信息。
对于色彩构成的研究和学习,要从美学等角度去探索色彩艺术的整体表现形式。本书所讲述的色彩构成是人类从色彩知觉和心理出发,用严谨的科学分析的方法,把纷繁复杂的色彩现象还原为最容易理解的基本要素,并利用色彩的量与质、空间上的可变幻性,按照一定的色彩规律去组合构成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创造出新的、理想的色彩效果。色彩构成的训练目的是培养对视觉传达艺术形式的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在构成训练中,对色彩理论知识的掌握尤为重要重要,它是具有直观特征的表现语言,是视觉传达艺术的表达方式与手段之一。本书通过对色彩理论知识的深刻的、全方位的阐述,辅以大量的图例,图文并茂地提高设计师在色彩方面的艺术素养,从而借助色彩语言保存和传递人类文明的成果,并且在设计创作实践中呈现出来。
《交互设计/高等院校“十三五”应用型艺术设计教育系列规划教材》全面介绍了交互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等知识。全书共分十一章.其中前三章侧重交互设计基础,主要介绍了交互设计基本概念,交互设计的技术、平台及相关产品,对技术与设计的相互影响进行了比较深入的阐述;第四章介绍了交互设计方法及流程;第五章介绍了用户研究及模型建构:第六至十章则主要从交互设计的几个关键环节:信息架构设计、交互行为设计及界面设计进行了深入阐述,其中包括了对于交互行为要素和可用性内涵的探讨;第十一章则主要从可用性角度介绍了相关方法、技术和流程。《交互设计/高等院校“十三五”应用型艺术设计教育系列规划教材》基本涵盖了交互设计的流程.适用于设计艺术类人才的培养,也可供有兴趣的读者作为参考。
本书在对多种现代设计方法进行概括介绍的基础上,重点讲述了在实践中获得广泛应用的四种设计方法,其具体内容包括设计方法学、机械*化设计、可靠性设计和有限元方法。通过对本书的学习,读者可以了解现代设计方法与传统设计方法的联系与区别,掌握现代设计方法的原理,开拓设计思路,提高设计水平。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及相关专业本科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亦可供从事机电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楼庆西著的《极简中国古代建筑史》及其精炼地讲解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本书将古代建筑分为六大门类,以时间为经,功用为纬,图文并茂地展现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之美,体现出代代相传的工匠精神,展现了天人合一的古老智慧,歌颂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本书以作者的“通向中国之路”、“人类”、“时间”等作品,以及文字、对话和工作环境作为媒介,较真切地体悟了设计师成长的心路历程,使读者了解中国现代设计发展的轨迹。 随着大量国际设计资讯通入深圳涌入深圳和设计行业本身的成熟发展,设计师们也不甘心只被国内的客户认同,他们开始精心制作一些作品送往日本、美国和欧洲的一些专业和杂志的设计年鉴发表以及参加比赛。确认自己的国际身份,向更高的专业境界迈进,是包括张达利在内的众多平面设计师们目前最迫切的愿望。他们最热衷设计形式是海报,因为海报独立性强,发挥空间大,而且是国际平面设计的热门类型。挑选一个适合的设计主题,选用*的技术和自己独特的创意,创作出一张可以成为艺术品的海报,是设计师们*的满足。
创意总监、广告撰稿人和设计者奥斯汀?豪,曾荣获广告创意领域优选荣誉“One Show”金铅笔奖,他将近年与广告界设计师好友们的定期来信集结成书。奥斯汀?豪主张广告创意与平面设计等多个学科融合,激发创作灵感。作者对《设计师不读书》进行了细致的分类,用一年的写作成果换取读者一百六十六分钟的阅读体验,既是新手的入门捷径,也为致力于品牌设计的同行们提供了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