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建筑师长坂常,近年来活跃于世界设计舞台,以蓝瓶咖啡御用设计师的身份为国人所熟知。长坂常针对安藤忠雄、隈研吾等上几代建筑师追求 造型和主观空间的设计理念,提出了“完整性是一种束缚、居住人需要自由和参与”的新设计理念;与 从零开始设计相比,长坂常 多从事建筑空间再造设计,他强调通过改变建筑原有的功用来进行“认知 新”;同时在建筑和功能性家具中寻找平衡,所谓“半建筑”就是其设计理念的 概括。《半建筑Ⅱ:日本建筑设计师长坂常设计理念》是其有感于《半建筑》的出版,通过“认知 新”亲自撰写的姊妹篇, 系统地呈现了其对建筑、家具、人居环境的思考。
新生的花骨朵,散发倾向的绿叶,华丽的雀羽,花纹繁复的小虫……艺术诞生之初,人们就已学会从大自然随处可见的缤纷色彩、奇异图案和炫目美景中撷取灵感。 现代科技深刻影响设计思维的当下,自然风物仍能感发手绘艺术的古朴匠心。 全球101位业内杰出设计师,在此分享他们性的自然主题图案与创作思路。 430幅全彩插图,高品质展现平面设计、插画、艺术和图案设计中与自然有关的原创作品,包括栩栩如生的植物写生,简化装饰性图案,以及印象派、自然主义的图画。 在创作间隙,若是灵感枯竭,可随时翻开此书,发现思路,发现美。
通过这本书,我对以往的50 件作品进行了自我剖析,尝试着探寻每件作品背后的主宰思想是什么?作品表达了什么思想?在作品设计中,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等等问题。 当然,每件作品背后都蕴藏着许多思想,无法一一用语言表达。即便如此,我还是努力在每一件作品中寻找其中心思想、外在表现或者是表达手法,并尝试用语言加以表达和阐述。 在此过程中,我也曾经因为某件作品的关键词数量较多而纠结。这时候,我通常先将其搁置,然后去研究其他作品。如果其他作品中也包含同样的关键词,那么就将此关键词也列入其中。完成所有分析工作之后,我发现50 件作品中的50 个设计修辞法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所有的修辞法都贯穿于每件作品设计的始终。 那么,设计作品的关键词到底是什么呢?是思想,是方法,也是作品的外在表现。于是,我将其命名为修
《传承与重构----威基伍德产品设计的历史研究》以威基伍德在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所形成的经典设计为研究对象,探寻不同时代背景下设计语言和风格的形成原因,以及产品设计与材料研发、生产管理、市场销售、社会消费、生活方式、艺术审美等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通过这一层面的梳理和评析,我们可知陶瓷产品设计历史面貌形成的一般规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其产品设计的传承与重构这一中心论题展开探讨,以期寻找到解释威基伍德设计历史现象的深层次原因。
“纹必有意,意必吉祥。”纹样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本书是介绍故宫中的建筑、服饰、瓷器等艺术品上的经典纹样及其配色的科普图鉴。 全书按不同题材分别介绍了几何美、自然观、草虫鸣、花鸟语、瑞兽谱、万物生等六类经典纹样。本书不但介绍了不同纹样的发展演变、应用、结构特点,配有配色色标以供参考,还有清晰的纹样图以供欣赏。 本书是不可多得的设计行业参考图鉴,适合视觉传达、服装设计、珠宝设计、建筑设计等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以及中国传统色彩与传统文化的爱好者阅读。
设计的目的是什么?绝大多数人都没有认真考虑过这个问题。很多人非但不知道自己做设计的目的,甚至满脑子都是错误的目的。要拿奖,要名誉,要创新……这些在华与华都是错误的目的,都是不被允许的。在“美不美”的问题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认为是最不需要讨论的。因为在华与华,为客户解决问题是设计工作真正的,也是专享的目的!客户的问题到底是什么?每一项设计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什么?这就是本书要讲的内容。总的来说,我们做设计是为了帮助客户实现销售和积累品牌资产。只有在做设计时,保持警觉,反复对照客户的需求,为客户解决实际问题,你才能在工作中一直保持清醒,为品牌立命,为销售继绝学,为客户开太平。
本书列选为上海市十三五出版计划。 该书介绍了1949年前拥有代表的17个产品的广告设计,这些产品类为:烟、食品、药品、化妆品、纺织品等。 通过这些产品的广告设计,看出在“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广告设计是如何发展的,广告不再是简单的“告知”,而是以“说服”为主,在说服的过程中,广告讯息内容和表现形式都开始多样化的发展,并且从作者的行文中可以看出,广告在现代观念的传播与形塑受众的现代生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包括新女性形象等。 此书行文流畅,生动有趣,具有很好的可读性。
《日本明治时代设计图谱(上下)(精)》的作者古谷红麟,本名藤太郎,生卒年不详。日本琳派画家,近代有名设计师。从京都出来学习汉学和国文学后,向四条派的铃木学习自来水绘画,跟神坂雪佳学习图案绘制。二十二岁时以“红麟”的笔名在京都美术协会主办的第二届新美术展览会上获奖,此后获奖无数。一九〇〇年开始任职于京都市立美术工艺学校(现日本京都市立艺术大学),其间设计了众多图案。这些图案被日本设计师、画师小玲古屋于一九〇二年创办的《新美术海》杂志集中收录发表。这些一百多年前的设计作品,色彩生动,设计大胆,与当今的设计相比,也毫不逊色,具有极高的鉴赏价值。
●《深泽直人:具象》完美体现了日本著名设计师深泽直人对人、空间和物体之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观点,将设计师的作品置于当代设计世界的语境中,为其设计理念提供第一手资料。 ●“具象”指人们对世界的体验是如何被他们接触到的物体和居住环境的微妙特性所影响的。深泽直人一直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非常着迷,尤其是人们在几乎无意识的情况下,与物体和环境交互时凭直觉做事的方式。这本书集结了深泽直人100多件**新设计作品,它们恰如其分地体现出他对“具象”概念的思考。
本书简要介绍了干线飞机和支线飞机各自代表的机型、特点、内饰,以及飞机的涂装设计。本书从飞机涂装的历史,到飞机涂装的功能诉求和工艺流程,深度阐释航空公司品牌形象背后的涵义,了解品牌性格,深层次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底蕴,挖掘飞机涂装背后的精彩故事。目录如下: 章流动的空中曲线 节“用”与“美”的和谐共生:各类机型的设计特征 第二节天空中的怪杰——从“怀孕的虹鳉”到科拉尼的纯机翼飞机 第三节飞机的仿生设计 第二章驾驶舱设计: 世界上 的办公室 节当波音遇上空客第二节创造超群 伦的办公环境 第三章客舱内饰设计:“用”与“美”的极大集成 节舒适感至上——把主权交给乘客 第二节 体验感先行——公务机的 地图与客户个性画像 第四章机体的盛装 节 军机和民机的两极——飞机外观涂装设计的进化史 第二节 从“家常小菜
作者潘力以短文叙事和访谈录形式,为读者揭示日本当代知名度和活跃度的策展人、史论家、评论家的策展经历、美术史理论、艺术观念;并用大量的图片和丰富的图注做详细的解说。访谈录更具权威性、可读性与故事性,不仅让业余读者,对日本当代艺术的观念有所了解,而且让专业读者触摸到日本当代艺术的动脉。具体如关注当代艺术与大众生活的长谷川祐子,对日本式美术有深刻认识的佐藤道信,懂艺术商业运行的画廊主兼策展人的小山登美夫,致力于中日文化比较与交流的麻生晴一郎……
本书以西文字体的基础知识和西文排版中的9个基础练习开篇,进一步讲解了西文排版的关键点,以及西文排版所必需的19个知识要点。细致讲解了设计师实践中经常遇到的名片、信纸、请柬和证书的西文排版,简要描述了广告与包装、导向标识系统、网络设计、产品设计和企业字体等各个设计领域中西文排版的运用,以及日西混排的问题、现状和未来。 作为日本著名西文活版印刷所“嘉瑞工房”主持人的高冈昌生,其父高冈重藏是该工房创始人井上嘉瑞唯一的弟子,几代人专攻西文活字印刷术,并藏有极多一流西文活字。最后一章高冈昌生娓娓道来自己是如何进入字体排印的世界,接受了“嘉瑞工房”的字体排印教育,并逐步掌握字体排印的技术、知识和历史,体会到字体排印是一份心意。这不是一本单纯讲解排版规则的书,更注重思考如何排版才能让读者舒适地
《日本明治时代设计图谱:全2册》精选日本近代著名设计师古谷红麟的设计作品四百余幅,集中展现了明治时代工艺美术的风采。古谷红麟,本名藤太郎,生卒年不详,日本琳派画家,近代著名设计师。从京都出来学习汉学和国文学后,向四条派的铃木学习自来水绘画,跟神坂雪佳学习图案绘制。二十二岁时以 红麟 的笔名在京都美术协会主办的第二届新美术展览会上获奖,此后获奖无数。一九〇〇年开始任职于都市立美术工艺学校(现日本京都市立艺术大学),其间设计了众多图案。这些图案被日本设计师、画师小玲古屋于一九〇二年创办的《新美术海》杂志集中收录发表。这些一百多年前的设计作品,色彩生动,设计大胆,与当今的设计相比,也毫不逊色,具有极高的鉴赏价值。
海因里希·多尔梅奇的这部作品是19世纪关于装饰图案和设计的杰出著作之一,与英国建筑师、设计师欧文·琼斯的《装饰的法则》(The Grammar of Ornament)和法国服饰研究专家、画家奥古斯特·拉西内的《彩色装饰》(L'Ornament Polychrome)并称。 本书通过100版、1500余幅插图全景展现19世纪末之前世界各地、各民族、各时期用于建筑、室内装饰、手抄本、手工艺品等领域的纹饰图案及装饰艺术,并附有简要的解说。
《张光宇集:现代设计》示范了“工艺美术”即现代设计的方方面面,既有中国的,也有外国的。在上海这个现代都市林林总总的艺术类图书中,《张光宇集:现代设计》装帧设计异常鲜明悦目,优雅的绿色衬托五个玉白色美术字,黝黑的投影使整个封面呈现出立体的效果,这是现代中国本专门介绍现代设计的图文并茂的书。像它的封面设计一样,这本书在经过八十年历史浪潮的冲刷之后,更显出它独特而凝重的艺术价值和文献价值。 读者在《张光宇集:现代设计》中看到的仅仅是作者现代设计中能够确认的很小一部分,他还有许多设计作品,如今连图片都没能留下。其实,再统计叙述他画过多少设计图、从事过多少让人意外的设计工作,现在都不是最重要的了,倒是他不计其数的设计作品中所显现的艺术才情、融会中西的创造力和精益求精为民众服务的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