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乐的风景 城市文明演变下的宋代公共园林/建筑意匠与历史中国书系》以宋代城市文明演变为基础,通过文献资料的定性定量解读,建构宋代城市生活的文化图景,进而结合方志图文、园林遗迹中的系统案例来分析、归纳公共园林建设的智慧经验,有助于拓展以私家园林、皇家园林、寺观园林为主线的历史园林研究现状,对反映我国在风景园林建设方面的历史成就及提升当前城市风景保护和建设,具有理论拓展和实践指导的积极意义。
本书是本论述景观桥梁设计的专著,主要内容有:何为景观桥梁及其设计的三个层次,景观环境与桥梁设计,景观桥梁表面处理与夜景照明,桥梁景观效果预测等。书中将桥梁、建筑、园林、规划等学科的有关知识融为一体,列举了古今中外大量的景观桥梁实例进行分析与评价,并附有近200幅照片和插图供参考与借鉴。 本书可供桥梁设计与管理技术人员、城市规划设计人员以及各类院校的桥梁、城规、建筑及风景园林等专业的师生参考。
《中国古代建筑知识普及与传承系列丛书·中国古都五书:古都北京》一再重申古都北京城市设计的整体性原则,旨在探索使北京从当下城市设计的混乱无序中重新回归到追求整体性的传统之中的途径,从而扭转当代北京由于城市设计整体观念的淡薄而导致的混乱无序的局面,为重塑北京城市的整体美寻找一条道路——这是本书除了“发思古之幽情”之外希望能具有的一些“现实意义”。
《意义、想象与建构:当代中国展演类西江苗族服饰设计的人类学观察》这本书以三个不同场景中的展演类西江苗族服饰设计为研究个案,以曾经的设计作品开篇,又以经过“人类学思考”的设计作品结尾,探讨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传统民族服饰在中国服装设计文化中的呈现,解释虽有差异但却相对稳定的展演类民族服饰设计现状。全书在内容上既观照展演类民族服饰设计,也探讨传统民族服饰的当代发展,对如何保护和弘扬民族服饰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提出了自己“进行”状态下的思考。
《日本庭园:空间美的历史》介绍了“日本庭园”的形象因人而异,例如,在京都岚山红似火焰的枫叶映衬下的天龙寺庭园,众多游客静坐在方丈屋檐下观看沉思的京都龙安寺石庭,还有信步环游的小石川后乐园,其幽静让人忘却了东京都心的喧嚣。或许有人脑海中的“日本庭园”的形象并非此类“名园”,而是曾经住宿过的旅馆小庭园,水池边置立着雪见石灯笼,池中美丽的锦鲤穿来游去。又有人会想起不久前到访过的饭馆内庭之幽静,踏脚石、石洗手盆和石灯笼让人流连忘返。
这本《民国军阀府宅:大帅府》是沈阳,一座融合满汉文化:中日俄文化的关外老城,从昭陵到沈阳火车站,从中街到太原街,大街小巷,高塔广厦,有太多历史印记在这里铭刻。《民国军阀府宅:大帅府》从东北王的宅府——大帅府的主人张作霖和张学良父子的文化素养及其发迹过程着手,分析建筑的形成原因:特色与依据,以建筑之中发生的历史事件,检验和考证对建筑存在的不同说法,还建筑以原真性。书中不深入细致的研究讲述,还有大量帅府建筑实体图和设计图,以及清晰完整的石雕纹样,可供建筑及美学爱好者参详。大帅府常务副馆长曲香昆先生历时两年创作完成的,由帅府的建筑与民俗入手,进而剖析张作霖:张学良父子的内心世界及政治思想以及对民国历史的影响,立意角度独特,在同类书中不多见!
《世界桥梁瑰宝》按照文字介绍和邮品展示相结合的方式,分中国古代桥梁、中国现代桥梁、外国古代桥梁、外国现代桥梁四个部分,对精选的70余座世界名桥一一进行介绍。作者独具匠心.将桥梁技术与桥梁文化融合在一起,不仅内容丰富,具有的可读性和史料价值,而且图文并茂,具有极大的可鉴赏性和收藏价值。 《世界桥梁瑰宝》可供广大桥梁设计、桥梁建设、桥梁美学研究等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也可供广大集邮爱好者欣赏与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