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博物馆全书 第二辑(全10册)》由红糖美学著
“2025年古董拍卖年鉴”包含五册书,每册书内容都分为两部分,其一、彩色图录部分,精选了8000余幅2024年度各类艺术品彩图,附有拍品号、朝代、品名、估价、卖了、尺寸、拍卖公司名称、拍卖日期等拍卖信息,书中艺术品图片印刷清晰,赏心悦目;其二、微信小程序电子书部分,读者可以通过手机扫码登录“拍卖典藏”小程序,在手机端查看与本书同步的电子书,以及拍品的高清大图和拍品描述,另有2024年度的拍品数据信息。读者还可以在小程序中,查阅古董拍卖年鉴过去20年所积累的丰富的艺术品拍卖成交数据资料。本书是对中国艺术品投资现状和艺术品收藏价值进行的集中展示,是古董艺术品集中呈现的纸上博物馆,本书连续出版25年,深受艺术品拍卖行业,收藏者和普通大众读者喜爱。
“2025年古董拍卖年鉴”包含五册书,每册书内容都分为两部分,其一、彩色图录部分,精选了8000余幅2024年度各类艺术品彩图,附有拍品号、朝代、品名、估价、成交jia、尺寸、拍卖公司名称、拍卖日期等拍卖信息,书中艺术品图片印刷清晰,赏心悦目;其二、WEIXIN小程序电子书部分,读者可以通过手机扫码登录“拍卖典藏”小程序,在手机端查看与本书同步的电子书,以及拍品的高清大图和拍品描述,另有2024年度的拍品数据信息。读者还可以在小程序中,查阅古董拍卖年鉴过去20年所积累的丰富的艺术品拍卖成交数据资料。本书是对中国艺术品投资现状和艺术品收藏价值进行的集中展示,是古董艺术品集中呈现的纸上博物馆,本书连续出版25年,深受艺术品拍卖行业,收藏者和普通大众读者喜爱。
本书全面地介绍了翡翠技巧,详尽地论述了翡翠的各种特征和经贸知识。既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又有大量的实例和鉴别方法。本书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潜心研究之精华,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同时,书中精彩、丰富的图片,亦动人心魄。尤为珍贵的是百余幅实物图片,即使是大多翡翠商人亦难得一见的。书中对场区的划分、矿层的表现等均是提出。 本书融学术性、实用性和艺术性为一体,是宝玉石收藏爱好者和经营者的宝典。
碧玺是深受人们喜爱的宝石,不仅是美丽时尚的饰品,同时具有很好大的投资收藏价值。本书就是专门讲如何购买碧玺的指南,全面介绍了热门碧玺的购买、行情、辨伪、投资,并附有300幅高清裸石、饰品图片。内容囊括碧玺的传说、历史、形成、产地、种类、特性、保养、等级评价、优化处理、饰品挑选、真伪鉴别、购买误区、市场行情、进修渠道等,告诉你怎样用很少的钱买到很合意、拥有收藏投资价值的碧玺。
何物可出资1千.瞬间获利1万、10万、乃至100万?!非翡翠毛料交易莫属。人称“赌石”。 赌石。即通过对玉石皮壳的表观判断其内部有绿无绿。若有绿,涨上10 倍、100倍。也是平常事。反之亦然。市书详细介绍了外籍赌石大王H- 高30余年赌石所积累的宝贵经验和技术,为国内外专著中绝少论及。 主要内容:场区与主要场口(近百个场口的介绍):怎样依据皮壳判断场口(常见的1日种皮壳);怎样依据癣的表现赌色(14币中癣的表观);怎样依据蟒的表观赌色(1己种蟒的表现):怎样依据市公花的表观赔色(16种松花的表现);及真伪鉴别与赌石经历等。
《玉道》是*部完整讲述中国玉文化的大众文化读物,分为“玉之成、玉之史、玉之美、玉之德、玉之和”五部,从五个角度讲述中国玉文化的形成、历史、审美、道德化,以及玉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走向现代的融合。 在本书的写作编纂过程中,国学泰斗楼宇烈、北大教授王守常,以及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等组成的顾问团队,从国学、美学、历史等方面分别对本书的完成提出了专业而诚恳的意见。强大的顾问团队保证了本书的权威性和准确性,本书尚未面市,便已受到玉器行业的从业人员,以及对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国玉文化感兴趣的读者们的大力追捧。
德化瓷窑兴于唐宋,盛于元明,名于当下,以白见长,最负盛名。在长达数个世纪的海上丝路贸易中,一抹凝脂如玉的“中国白”,承载着涨海声中万国商旅对于神秘东方的无限神往,亦折射出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 本次展览精心遴选出从古至今400余件组德化白瓷展品,分为一白独秀和百技争艳两个单元,涵盖“何朝宗”款观音像、“筍江山人”款观音等传世精品,尾林窑遗址、华光礁一号沉船等德化窑珍品,其中不乏极具西方审美意趣的铜口筒瓶、莲瓣纹军持等,并集中展现了现当代德化艺术家的杰作,体现了德化瓷精湛的制瓷技艺和一脉相承的传承创新。
本书主要讲述殷商玉器的相关问题,分上中下三编上编“试论殷商玉器”主要涉及到殷商玉器的一些基础知识;中编“殷商玉器辨伪”,着重论述殷商玉器辨伪的一些要点,从纹饰、砣刻工艺、抛光工艺、沁色、包浆、绺裂等方面展开:下编“殷商玉器鉴定实例”列出了作者自己珍藏并拍摄的殷商玉器实物及电子显微镜下的玉器细部,列举出殷商玉器实物的众多典型特征,为殷商玉器辨伪提供了令人信服的实物依据。
《中国和田玉记》是国内第一部从人文地理角度研究介绍和田玉的专著。作者从历史地理、玉石产地市场和当地风土人情等方面,历时五年以县为单位,多次深入到新疆各玉石产地和市场考察采访。大部分素材为第一手资料。作品雅俗共赏,具有较强的可读性、资料性和知识性。作者在国内首次提出了和田观赏玉的概念;对“泛和田玉化”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揭开了奥运“中国印”玉材的真实产地及和田玉作伪作假的神秘面纱等独到的观点和资料,内容翔实,观点新颖,令人耳目一新。
本书中绝大多数配图均来自于老字号元懋翔的藏品,外出考察的部分也是我带着元懋翔的摄影团队前去摄制的,前后投入了近5年时间,过十万张照片的筛选,上万公里的奔波,大量的人力、财力、精力不计成本的投入,终成此书,弥补了行业内几十年的空白。 对金丝楠的研究和知识的积累都不是金钱和精力能够衡量的,这是一种严谨求学的态度,更是一种传承中华经典的信念。对此,我对于元懋翔的支持和努力表示衷心的感谢。 此书的意义非常重大,此前,金丝楠的概念模糊,市场价值混乱,各行各业众说纷纭,褒贬不一。金丝楠面临巨大的危机,不仅是商业价值起伏不定,而且就连无可争议的历史价值也被一些“专家”否掉,让人非常痛心。
存留在社会上或埋藏在地下的有关戏曲的历史文化遗物。包括墓葬遗物、碑铭题记、绘画雕刻、手写的和版刻的剧本、戏台建筑或遗址等。这些实物资料,有的已经发现和出土,有的则尚待发现和发掘。考察这些实物资料,对于认识戏曲发展的历史面貌,探索戏曲艺术形态的历史成因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的表演艺术,结合了唱、念、做、打。中国戏曲是世界三大古老戏种之一,其前身可追溯到秦汉时期的歌舞、说唱以及角抵百戏。此后千余年,这些艺术形式不断融合、发展、完善,陆续出现了南北朝、隋唐时期的“参军戏”,宋元时期的院本、杂剧,明代的南戏、海盐腔和昆、弋诸腔,到清代则以昆、弋腔为主,同时吸收了民间高腔的部分特点,最终形成清代以京剧、昆曲为主的局面。特别应当指出的是,清代帝后(尤其是清中期的乾隆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