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汇集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陶瓷艺术精品,包括近年来靠前各大博物馆的传世精品、艺术拍卖品以及大量流失海外博物馆的精品,系统地诠释了我国陶瓷艺术品高超的艺术价值,并细致展示了我国陶瓷艺术品精湛的制造技艺,为读者展现古瓷的精美纹饰,清釉脆响,在视觉欣赏的角度回望历史。
中国瓷器发展到明、清两代,进入了辉煌时期。无论是青花、斗彩、五彩、粉彩,还是单色釉瓷器,都显示出高贵和成熟,达到了至善至美的境地,享誉国内外,成为人们争相收藏的对象。与此同时,明清瓷器也成了造成假者仿冒的目标。由于明清瓷器的年代尚不甚久远,加上瓷器本身较耐磨的特性,所以明清瓷器往往有光鲜如新之感。而如今仿冒的手段是越来越高超,有些造假者甚至利用了高新技术。这样就使得一般的收藏爱好者很难分辨真品和赝品,作者长期从事古玩市场的调研,在本书中精选明清瓷器60件,并煞费苦心地找到了造型、纹饰等与这60件明清瓷器相应的仿冒精品,如此一真一假,图文并茂,比对介绍的形式,让读者边阅读辨别真假明清瓷器的要诀,边观看实物照片,逐一揣摩,细细体味,从而掌握别之方法。书后还附录明肖民国瓷器发展简表和价
明代瓷器生产除了景德镇窑之外,福建德化窑是另外一个极其重要的窑场。德化窑从宋代开始烧造青白瓷器,但给德化窑真正带来声誉的,是明代生产的白釉瓷器。德化白瓷以其釉色莹润洁白,胎质坚硬细腻而为人们所称道,成为中国白瓷的典范。特别是该窑生产的人物塑像,更是作为中国陶瓷史和美术史的成就而为世人重视。明清以后,随着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德化白瓷进入欧洲地区,为其带来了更大声誉,赢得了“中国白”等诸多美誉,成为欧洲人争相模仿的对象,客观上推动了欧洲软白瓷的生产和发展。 明代德化窑白瓷,胎体匀净坚细,露胎处常见有氧化浅红小斑点,显现颗粒状的珍珠般闪光,俗称“糯米胎”。同时德化瓷土质软可塑性强而又易于造型。器壁一般较厚,手感较重。这些都是和德化地区本身瓷士原料有关,当地瓷土主要是含石英和
瓷,china,瓷器代表中国文化,所以,收藏瓷器便是收藏艺术,收藏历史,收藏上下五千年中国灿烂辉煌的古文化。 本书对瓷器收藏进行了一系列的超前预测和预言,现在许多人看了可能会瞠目结舌,但是时间是最公平的裁判,历史的演变是不以任何个人意志为转移的。收藏机会在哪里?不在于资本,而在知识和学问,在于读书和过眼、过手。这里,真正体现了知识就是金钱的价值。
1.《2009古董拍卖年鉴》分瓷器卷、玉器卷、杂项卷、书画卷共四册。收录了纽约、纳高、伦敦、香港、澳门、台北、北京、上海、广州、昆明、天津、重庆、成都、安徽、云南、南京、西安、济南等城市或地区的几十家拍卖公司上百个专场的2008年度拍卖成交记录与拍品图片。 2.本书内文条目原則上保留了原拍卖记录,按拍品号、朝代、品名、估价、成交价、尺寸、拍卖公司名称、拍卖日期等排序,部分原内容缺或不详的,即不注明,书画卷内文条目还有作者姓名、作品形式、创作年代、钤印等内容。 3.因境外拍卖公司宿地不同,本书拍品中有多种币种:RMB人民币,USD美元,EUR欧元,GBP英磅,HKD港币,TWD台币。但本书所有拍品估价与成交价均采用按汇率转换成RMB(人民币)币种。 4.需查看更多图片资料,请登陆“.artron.”进入“中国艺搜”栏目,输入要
《古瓷鉴定300题》分青花瓷、彩绘瓷、单色釉瓷、款识、纹饰与造型、鉴定方法六大部分,共300个专题。本书采用一事一议并配以相应的图片,让读者能以简明快捷的阅读方式来获取相应知识,也可理解为工具书式的、词条式的解读方式。这些内容是古瓷鉴定中最常见到的,较好地覆盖了古瓷门类的方方面面,是著名中国文化史暨中国古陶瓷专家——朱裕平20多年来古瓷研究的精华。对于瓷器收藏者、瓷器研究者都有很高的实用参考价值,是工具性常备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