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珠宝何足取,宜兴紫砂最要得”,紫砂壶作为江苏宜兴的特产,自古以来就是备受人们喜爱的茶具。因为,紫砂壶胎体自带“双重气孔结构”,具有良好的吸气体性能和透气性能,用它泡茶,既不夺茶真香,又无熟汤气,能较长时间地保持茶的色、香、味。为让广大“紫砂迷”“爱壶人”对紫砂壶有一个更加系统、全面的了解,李建泉特意编写了这本《紫砂壶》。书中详细地介绍了紫砂壶的起源、制作工艺、造型分类、鉴赏收藏、把玩和保养知识,让您多方面、多角度地了解紫砂壶。另外,书中收录了上百幅插图,让您在阅读的同时欣赏明清、民国等时期的珍品紫砂壶。
许永生编著的《沈觉初壶刻菁华录(精)》收入壶刻名家沈觉初生平壶刻精品135把,分两个部分,一为沈觉初和谢稚柳、陆俨少、程十发、张大壮、赵简楼、刘旦宅、林曦明、乔木、王康乐、龚继先等名家合作紫砂壶,二为沈觉初自刻自画紫砂壶,均以图版形式呈现紫砂名壶的整体形象,在图版下配以图名及壶刻铭文,以展示沈觉初刻壶的精妙可叹。另收入1993年沈觉初为"汪辜会谈"壶刻2把。
《现当代紫砂名家作品鉴赏投资宝典》是一本全面介绍当代紫砂名家及极具潜力的名家的高超制作技艺,及其所做器物的工艺、造型、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的图书。书中详细介绍了所收录紫砂名家制作的紫砂器的收藏价值如何,其制作的紫砂器何种器型、什么时期制作的收藏价值,未来会有怎样的升值空间。同时详细讲解所收录每件紫砂器的工艺、造型、以及有无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如何等方面的内容。同时作者根据自己多年制作、收藏紫砂器的经验,揭秘很多在市场、拍场中鉴别紫砂优劣真伪、投资紫砂器不走眼的诀窍,让投资者购买紫砂不走眼。
前言/王建荣目录在第十二届西湖国际茶会开幕式暨吴远明捐历代紫砂茶具仪式上的致辞(代序)/鲍贤伦序/刘颖写在吴远明捐历代紫砂茶具精品展出之际/王旭烽砂壶之道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器皿呈现个案/曹工化百壶点评/沈治平吴壶百读/王旭烽一百把紫砂壶/吴远明口述曹晓波执笔平平淡淡才是真说说藏友吴远明/张东苏冰心寓壶赤子情怀写在吴远明捐历代紫砂茶具之后/郭丹英后记/中国茶叶博物馆
紫砂壶以其素面素心的特性称著于世,古往今来,爱壶的人不嗜茶,但嗜茶的人十有八九都是钟情于紫砂壶的。明代李渔曰:“茗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紫砂壶成为名器名陶,它与宜兴地区产茶和饮茶风尚也有关系。明代中秋以后,它又见重于士林,于是逐渐形成了壶艺、诗词、书画、篆刻相兼于一体的紫砂茗壶,成为中国茶文化的组成部分而蜚声海内外。本书图文并茂。全书近30万字,收录了古今中外紫砂茗壶珍品586件,并全面地介绍了历代紫砂名家的艺术传略,紫砂茗壶珍品的鉴赏知识,以及当代紫砂艺术发展的新方向。人以艺彰,物以文传,作者为了整理完善紫砂壶艺的脉络,将历代名家名壶串构成完整的茗壶大系,书中设有“欣赏篇”、“知识篇”两大专题,前者又分明、清、近、现代四章,各章又分列各代名家名壶,都是最的经典之作
无
在这些藏品中,有不少是名师名家的作品。收藏这些历代的紫砂明珠,绝非易事,一器一物,余都视为拱璧。余以为这些名品佳器,可对紫砂器发展的历史,进行进一步诠释。其中的某些作品,也可能是面世,对于紫砂器的拾遗补缺,或能聊尽绵薄之力。有的则属于技艺精工,但史无所载,可列入待考的有:虚左山房、爱闲老人、鹅洲小隐、黄叶轩主,以及徐恒茂、邵闻祖、陈原圣、蔡福昌、益民、山大、麟瑞等人。
《紫砂壶全书》内容凝结了作者多年的研究成果,可谓集大成的著作。卷集古今名家名壶二百多件,并以彩版图文精印于册。洋洋五十万言,演绎紫砂掌故,六百幅图,展示天下名壶。书后附有紫砂大师、名人和高级工艺美术师名录、部分现代紫砂作坊名录、历年参展参赛获奖名录以及海内外紫砂拍卖行情等瓷料,还附有明清以降五部紫砂古籍(《阳羡茗壶系》、《阳羡名陶录》、《茗壶图录》、《宜兴陶器概要》、《阳羡砂壶图考》)影印本汇编。向紫砂壶收藏者、爱好者、经营者、制作者和研究者提供有关紫砂壶的全面资料,也可作为案头工具书,随时翻阅参考。 《紫砂壶全书》为16开本豪华精装本,图文并茂、内容翔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