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相声历史上理论著作。校园相声是相声的一个新兴分支,校园相声的繁荣给今后相声的发展提供了很多宝贵经验,这些经验总结成理论就有了校园相声学。校园相声学不仅是一门文艺学,还开创了许多工程理论,帮助相声工作者进行相声的创作和表演。 本书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包括背景知识、相声学和校园相声等三部分内容,并以几百个校园相声片段作为案例加以分析,解析清楚,有的放矢。读者可以一举两得,在哈哈大笑之余,掌握校园相声学的知识和理念。此外,本书还有助于相声工作者将生活中的幽默转变成精彩的相声,正所谓“说出你的笑”。
相声是产生于北京一带的“平民艺术”,至今已经发展了一百多年的时间。它的艺术元素可以追溯到周秦时代的俳优,但形成“说、学、逗、唱”兼备的艺术形式,则是近代艺人的创造。它的以“说”为主要表现功能,以“抖包袱儿”为主要艺术手段的表演,是直接抓住观众的法宝。其所以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根本原因是深深地植根于广大人民生活的土壤之中,表现他们的生存状态,反映他们的喜怒哀乐、理想愿望,这就为表演抓住观众奠定了深厚的生活基础。我们读名家的表演精品,会深刻地感受到这一点。 也正是因为相声艺术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相声演员在观众的直接反应中,不断加工锤炼观众喜爱的作品,才使之成为百听不厌的经典作品。这些作品,是支撑相声艺术延续发展和保持其审美特性的基础。今天,这些作品不仅仍然可以为观众带来愉悦,
在本书中大部分作品抓住了生活中某丑恶现象的本质,深入揭露,一针见血。刻画人物大多用夸张手法,文字简炼生动,语言锋利,风趣幽默,结构精巧,具有很强的喜剧效果,这不得不归功于它们娴熟的表现手法,即充溢其中的夸张、幽默、滑稽与诙谐等元素。世情笑话是数量最多的一类,在《笑林广记》中占了十之七八,这里的“世情”,指的是平民社会中的人情世敌,这部分作品涵盖了世俗生活的各个方面——家庭生活、社会风貌等,批判了人性中的卑劣之处和社会中各种不良风气,如懒惰、吝啬、惧内、行贿……可以说人生世相百态尽在其中。本书题材广泛,扣紧社会脉动,颇能反映世情,具有振聋发聩的认识价值,值得玩味。而其中对世态人情的描摹和悖谬言行的讥讽,妙趣横生,令人忍俊不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