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84年,陈明达先生曾评价道:“独乐寺两建筑,按现存古建筑年代排列,名居第七,但若论技术之精湛、艺术之品第,均应推为,可以说是现存古建筑中的上上品,*的范例。”为进一步阐释他的这一观点,约六年之后,陈先生于1990年完成了一篇重要的文稿《独乐寺观音阁、山门的大木制度》。在此文中,作者似乎完全进人到了古代建筑师的世界,不但解析着一个个技术方面的疑难,更通过技术问题的解析而还原到审美性的文化层面,遂追索出若干条中国建筑在结构力学、建筑美学等方面的独到建树。 在中国建筑历史研究史上,梁思成先生于1932年发表《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门考》一文标志着中国建筑历史研究正式引进了西方科学性的“田野考察”方法;陈明达先生于1966年完成的《应县木塔))则初步证明中国木构建筑是有设计规律可循的,同时,这部书为建
在中国北方辽阔的大地上,横亘着堪称世界奇观的万里长城。它气势雄伟,巍峨壮观,是华夏文明的骄傲,蕴涵着中华民族的精魂。长城在河北省境内,蜿蜒起伏,腾跃回转,漫漫2000余公里,在其所经省、区、市中距离最长、保存最完好、建筑风格代表性,称得上是长城的博览会和长城文化的集大成。《河北:伟哉长城》以万里长城的全貌为背景,对河北境内长城的重要隘口、军堡、关城和军事重镇作出全面介绍,使读者尽可领略其雄美的风姿,感受其文化之博大精深。对于中国的过去和现在,如果进行掠影式的了解并不难,但要全方位深入了解中国,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了。在这方面,“全景中国”系列丛书希望能给读者,尤其是外国读者提供帮助。这套系列丛书的突出特点,是以省、市、区为单元,编辑出版若干册,每册独立成书,从不同的角度,文图并茂
山东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一些富有地方特色的传统街巷中更能够强烈地反映出当地的历史文化和风土民俗,经过长期以来文化底蕴的积累和传承,它们已成为人们认知历史、了解传统的重要文化资源。正因如此,古街古巷的地域性特色及风格差异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并发展成为吸引各地游客的旅游资源,它不仅带动了山东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山东民居建筑文化的进步。《山东古街古巷》也是山东省地名工作者努力践行地名文化保护的一次有益尝试。《山东古街古巷/山东地名文化丛书》通过寻找、挖掘、记录下那些渐渐或已经离我们远去的地名,让古街古巷留在文字里,藏在记忆中。也许,百年后,或是千年后,这些记录下的城市记忆,将成为绵长历史中的一个个路标,让我们的后人借此找到回家的路。
《富春山居图(元·黄公望)》以名家为核心,画派为脉络,精选历代各流派代表人物的代表作品,同时每幅作品都使用大尺寸高清图,是几近原作的学习范本。独特的装帧形式即保存了原图风貌,避免了常见局部裁切图导致的临摹不便与结构缺失,亦可进行装裱悬挂供爱好者欣赏、装饰。
黄河从这里入海,泰山从这里崛起,孔子在这里诞生。“一山一水一圣人”,这就是山东。这里的气候海陆兼备,这里的文化农耕与海洋交融,这里是中国南北交通的大枢纽,这里是大半岛……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造就了山东这个的自然人文圣地。美丽山东,既为读者提供了山东最基本的地理概况,又把山东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古迹以及山东独有的民风民俗等一一体现,旨在为读者提供一本既有科学普及作用又有人文历史关怀的图书,引导读者在阅读中感悟生活,增强自己的民族荣誉感,提升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