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没有哪一条江河,能够像长江三峡这样,拥有长达200公里的山水画廊,拥有7000年的文化积淀。在没修三峡工程之前,说到三峡,人们就会想到李白笔下“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千古绝唱。今天,再说到长江三峡,人们就会想到毛泽东“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的著名诗句。修建宏伟的三峡工程,改造三峡河段的天然河道,开发长江三峡水力资源,造福中国人民,是中国几代领导人和水利专家的梦想。随着三峡工程的建成,梦想变成了现实。 在三峡发生从河到湖的巨大变迁的临界点上,我们进入,我们记录,我们见证。即将消失的,我们留下了它们的身影;正在发生的,我们记下了它们的过程;将要发生的,我们与所有的读者共同期待并且深深祝福。本书
《美国摄影用光教程(第4版)》全面介绍了光线的性质和用光原理,书中的案例技巧不仅仅讲解该如何去做,还从专业的角度指导你如何理解用光,如何识别和判断拍摄对象及场景条件,根据拍摄需求驾驭所能用到的光源、反射类型、光位设置及辅助器材。书中除了讲解拍摄静物、肖像等题材的用光技法,还针对经典难题(拍摄金属和玻璃制品)给出完整、多样的解决方案。此外,介绍如何应对恶劣光线条件,以及通过改善光源质量和后期处理来解决遇到的用光问题。 《美国摄影用光教程(第4版)》通俗易懂,原理和技法并重,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摄影用光指南,适合摄影师以及摄影爱好者阅读,也可作为摄影艺术专业课程的教材。
《中国旧影录:中国早期摄影作品选1840-1919》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一个发展过程。自古以来,人们就十分重视对生产、生活、斗争的情景的记录和经验的总结,促使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传世的古代器物、绘形的图画、文字的记载等,是我们认识和研究古代历史的主要依据。摄影术发明后,摄影作品成为记录、储存、传递事物形象的特殊讯息载体。留存的历史照片,使人们能够“目睹”已经消逝的前人的生活情状。“百闲不如一见”,历史照片可以帮助我们“看见”过去,虽然只是零散的、片断的、瞬间的形象,但它是实在的、具体的、生动的映象。它蕴藏着丰富的历史生活内容,供人们去发掘、去体味…”。
《答案在风中飘:高明影像记忆》是作者高明的一部影像文字集,收入作者所摄九十多幅精美影像及相关文字。 《答案在风中飘:高明影像记忆》是一个动与静相互位移的世界。在本书中,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历史印记辅以优美文字,被一点一滴记录下来。它是细微的感想,也是世界在作者行旅中投射下的的倒影。 《答案在风中飘:高明影像记忆》是一个光与影不断更迭的世界。在本书中,作者捕捉瞬息万变的光与影,以简洁明快的构图、奇异非常的影调记录行止,抒发情怀。有纪实与写意的融合,也有视觉与文字的交汇,有丰饶的情感波动,也有神异的忽发奇想 《答案在风中飘:高明影像记忆》与旅行相关,可它不再是那种跟团之旅。在作者镜头与文字相辅相成的组合里,答案或许有,可不止一个 答案在风中飘。
本书是被誉为“华人摄影人”的摄影大师柯锡杰先生的“摄影 文字”作品。作者看似随意写来的随笔文字向我们展示了这位摄影大师关于摄影、关于人生、关于艺术的思考,传授了他的经验,并阐释了他的心灵感悟。在人生、摄影艺术二者相互辉映、内在和谐统一的文字与图片中,在为我们呈现摄影大师的精彩作品的同时,也展现了其精彩的人生。
在我看來,照相機只不過是一個工具,它 複製 出來的現實,無論如何真實,都是形象;而形象却是一種虚無飄渺的東西,照相機把瞬間的形象捕捉下來,似乎把一種時間變成空間,把動感變成静止,也把瞬間變成永恒,這何嘗不印證了波特萊爾有關 現代性 的銘言: 現代性是暫時的、過渡的、飄渺即逝的;它是藝術的一半,但另一半却是追求永恒 (意譯)。攝影和繪畫不同,和電影也不盡同;繪畫中的經典作品只有 靈光 (aura),已經没有時間感;而電影却是一種 時間 的藝術,經它複製後的現實永遠在動,達不到永恒和静止。攝影在這兩者之間,其本身的藝術個性,伸縮性很大,全在攝影者的一份敏感和靈氣。即使是事後再加工,也比不上油畫和電影剪接的繁瑣。
《影友必拍的80个风光摄影圣地(全彩)》从众多知名的旅游与摄影目的地中,精选出最适合摄影的80个地点,并结合来自全国各地数十位摄影师的精美图片与拍摄心得,不仅对80个地点的旅游与摄影精华资源进行了全面而综合的介绍,更具特色的是,用赏心悦目的图片,指导大家如何拍出这些优美的景致。的衣食住行信息与拍摄地图,则为大家出行提供了简洁而实用的参考。 这是一本集观赏性与实用性于一体的旅游摄影图书,也是一本可以陪伴大家行摄中国摄影旅游圣地的贴心工具书。“
摄影影象固然是科学技术的成果,而且被称之为“世界性的视觉语言”,特别是摄影家常把摄影当作表达自己对社会的认识的一种形象化手段,然而摄影的人文科学性仍然远远超过它的自然科学性。本世纪20年代以后,摄影从画意派和沙龙摄影的狭小圈子里跳出来,逐步走向社会,发展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
他用手中的相机和一颗执着的心,用十年时间真实地记录了行走在黄土高原的所见所闻,动人的故事震撼着心灵深处,丰富的图片,再现了高原的历史民俗。也许只有在《最后的黄土高原》里,你才能寻找到业已消失的古韵风情。
《石油老照片(1)》是本摄影集。摄影对象是从事石油工业的历史小人物。但又并非纯粹的照片汇集,还有大量的文字叙述。内容分为:会战、创业、亲情·友情·爱情、家族、珍藏、海外、作者·编者·读者7个部分。全书图文并茂,故事性强。在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程。
在士耳其旅行的乐趣,在于接连不断的惊喜,尤其是记忆深处的东西可能会在某一处被唤醒,比如面对伊斯坦布尔,面对特洛伊木马,面对埃菲斯古城,土耳其地理与历史的意义在于会吸引真正了解它的人。 走近“马头”是出于偶然,然而不经意间就发现自己陷入了一片温柔的海洋——黑海、马尔马拉少、爱琴海、地中海,无数个浪漫的波涛碎屑,族拥着这个激情的国度。 越是从镜头里去感受土耳其,就越是看不清她那美丽得近乎虚幻的层层面纱。那些巍峨且侈靡的旧皇宫、神圣到冷酷的大教堂、庄重肃静待人膜拜的清真寺,无不用明显的棱角和线条诉说着庄严而不可侵犯,尽管那只是从一朝庄严到另一朝庄严的周而复始。行走于民间的红尘之中,亦时时刻刻可以体会这种庄严的意味。 更多的时候,作用用镜头发现,然后记录,但土耳其却让作者学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