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尝试将社会资本理论引入对我国行业组织的研究。作者通过分析历史上的广东会馆、商会,以及现时代不同类别、不同层级的广东行业协会,指出它们不仅承担了内部的协调功能,促进了成员的认同和参与,也推动了组织以外的区域社会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这既印证了社会资本理论的研究视角,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为现实中如何看待行业协会的角色、更好地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提供了一个有意义的思路。
本书主要阐述了我国新时代的区域协调发展理论与实践,分析我国新型城市化建设的路径与成就;从地理和区域协调发展的视角,按照东部转型升级、中部开发崛起、东北振兴和西部大开发四个主题,分省(市、自治区)翔实地分析各省的发展机遇和面临的挑战,进而重点论述新时代我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以及有关国家安全问题,*后探讨建设美丽中国的工作重点。本书涉及的国家安全仅限于耕地与粮食安全、矿产资源安全、水资源安全、石油安全和国家海洋空间资源安全等,其与目前新修订的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相关要求一致。本书可作为普通读者了解我国新时代国家发展基本情况的读本,也可作为高中学生配合高中教材使用的课外读物。
总书记在2021年10月18日的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站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做大做强数字经济。” 本书全景式地描述了区块链对各行各业的潜在影响与改变,结合产业区块链应用落地案例,比如产业区块链在金融、智慧城市领域、大消费领域、媒体、通信等领域的典型案例,阐述了产业区块链行业的现状,深入浅出地回答了区块链是什么,区块链的现状以及区块链的应用等问题。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和规律,对数字经济背景下产业区块链的落地和赋能等方面进行分析与解读,是一本很好地学习区块链知识的科普读物。
魏遐、周倩雯、肖旭雨、林枫主编的《浙江省新农村发展致富新模式(共3册)》包括《生态环保的样本——滕头村》《共同致富的楷模——湾底村》《乡村旅游的典范——顾渚村》三个分册,分别从村庄生态环境治理改善、穷村发展致富、农家乐自主发展三个角度,探讨农村从贫穷、温饱到小康,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的良性结合。我们选择浙江省三个具有代表意义的案例村,对其发展变迁历程进行全面分析,从中可见农村与农民发展的迫切愿望、发展致富的历程及实现的路径。 本丛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力求为切实解决农民收入增长、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与矛盾提供参考,实现小康并逐步向更高水平发展,建成富裕、环保、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希望这些出版物能够输送到农村及广大农民朋友手中,既让他们看到农村
廉军伟*的《都市圈协同发展理论与实践》根据协同学的相关理论,结合区域经济学的分析思路,从都市圈协同发展角度出发,构建都市圈协同发展的体系框架。都市圈协同发展的体系框架包括都市圈协同发展的经济主体、都市圈协同发展的运行机理、都市圈协同发展的保障机制三个维度。每个维度都从自身在都市圈角色定位出发,通过施加某些作用力,对都市圈协同发展产生影响。当然,这些影响既有正面的推动作用也有反面的制约作用。每个维度都是一个独立的体系,都有其运行规律。三个维度相互关联,互相促进,共同构成了都市圈协同发展的体系框架。
该书以系统论思想为核心展开对长三角区域创新系统的研究,揭示长三角区域创新的模式,全面系统地提出提升长三角区域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并提出区域文化是影响长三角区域创新系统存在、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从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和创新环境,从知识创新子系统、技术创新子系统、制度创新子系统和中介服务创新子系统,从上海市创新子系统、浙江省创新子系统和江苏省创新子系统等角度,全面建构长三角区域创新系统。
上海作为当代中国的经济中心城市,其经济构成和要素是本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视角。上海迈向国际经济中心城市,是一个受到许多因素直接或交叉影响的综合的过程。要确定有哪些因素对上海迈向国际经济中心城市产生影响、各个不同因素产生不同影响的数量程度,本书选择了若干视角和具体研究内容,在定量数据的支持下,对有关视角和内容进行了较多的定性的分析。
本书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基础上,为了适应当前休闲农业发展形势,结合休闲农业的实践经验,全面详实地介绍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基本知识、发展与启示、资源开发、规划建设、经营管理、法规标准等内容,共10个项目,主要供大专院校旅游管理、休闲农业等专业学生使用,强调理论与实践案例相结合,注重理论研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培养学生具备现代农业经济体系建设、科技农业、观光农业、生态农业知识能力体系,使学生具备整合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品、增加乡村旅游供给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本书还配有电子教学资料,欢迎登陆中国财富出版社官网(http://www.cfpress.com.cn/)下载。本书也注重实用性,适合休闲农业专业人士作为参考资料。
《十年辉煌——杭州市商业特色街区发展报告(2001-2011)》由杭州市贸易局、浙江工商大学编。十年来,杭州市商业特色街区的发展取得了骄人成绩,开创了城市商业特色街区发展的新时代。在杭州市商业特色街区发展十周年之际,我们对商业特色街区的发展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希望能够吸取经验,展望未来,争取商业特色街区发展新的十年辉煌。杭州特色街攻略手绘地图
丝绸之路青海道曾是一条著名的国际贸易通道,中原丝绸、茶叶等经此道输往中亚、南亚等地,中亚、西亚及青海地区的香料、玉石、羊毛、马匹等,经青海道各干线运进中原。青海道曾发挥过重要的政治功能,中亚诸国使团、吐谷浑王国借此道与中原交好,文成公主也经此道入藏 汉族、羌族、鲜卑、吐蕃、回回(回族古籍旧称)等民族,曾在这条道路上书写下辉煌灿烂的历史。它不仅承载了过去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也是我们探索未来之路的重要资源。 本套丛书分《刻写青海道》《凝眸青海道》《风物青海道》《复兴青海道》四种,分别由青海省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院青年学人李健胜、刘大伟、李言统、张效科担纲完成。从历史学、文学、民俗学、经济学等角度研探、回眸、体味青海道,并试图从中汲取复兴青海道的人文与社会资源。
县域经济古而有之,自汉代郡县制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县域经济是一种行政区划型区域经济。这种经济形态以市场为基础,有一个较完整的市场调控主体,有的相对独立性和能动性,且具有地域特色,这种地域特色与其地理区位、历史人文、特定资源相关联。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方兴未艾。一方面,以江苏昆山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强县,依靠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实现了结构转型和高增长,也了区域经济发展的方向;另一方面,一大批本土型产业集群的迅猛崛起形成了令世人瞩目的“浙江现象”。正是由于县域经济具有较强的集聚力、创新力和竞争力,才会被学界视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经济奇迹的重要原因之一。
该书以“五个统筹”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于经济的整体振光和全面发展,着眼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格局,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成为第四增长极进行了系统的理性分析。通过对“南沈北哈”轴心带、“沈大长哈”都市群、沈阳大连角逐“龙头”等经济现象的深层透析,为人们掌握第四增长极的具体内涵提供了崭新视角;通过对长三角、珠三角、京三角三个增长极的个案剖析,为人们理解第四增长极提供了背景参照;通过对区域经济发展特点、规律的有力提示,为人们把握第四增长极的发展趋势提供了借鉴。 该书自觉运用西方现代经济学的区域发展理论,将学术观点精巧地寓于具体叙写之中,注重前后时代的比较和多个领域的关联,从宏观统摄到具体论析,向人们展示了第四增长极的区位特色、战略地位和发展前景。
许鸿基编著的《十四个沿海城市开放纪实(广州卷)》收录了70余篇文章,作者们以亲历、亲见、亲闻回顾了作为全国首批十四个沿海对外开放城市之一的广州市三十年来的改革发展情况。书中精选了广州市对外开放时期各级决策者的亲笔文章,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广州改革开放后的沧桑巨变。他们的实践经验也为我国改革开放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经验。
201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首次提出我国经济增长要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并在不同场合多次要求广东等地要争当创新驱动发展的排头兵,发挥带头作用。2018年3月,广东省科技创新大会在广州召开,广东省委书记李希指出“把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实践和重大举措,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2018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对广东作出了“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重要指示,其中之一是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走在全国前列,并进一步提出“把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新材料、海洋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构筑广东产业体系新支柱”。广东
《未来30年的中国梦:顺德北滘的再城市化》讲述了:2005年,美国城市史学家科特金在《全球城市史》中说道:从人类城市的历史来看,未来最富魅力的地方是一些地处大都市圈内的小城市。北滘提出“智造北滘,魅力小城”,恰恰符合其自身的特点,也是迄今国际上较为先进的城市规划和设计理念:北滘提出的建设“魅力小城”与其自身特点恰恰有异曲同工之妙,北滘的工业设计探索也可以看做是顺德再城市化的先导。
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更大的开放促进更深入的改革是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周汉民、王其明、任新建编著的《上海自贸区解读》分上下两篇:上篇是对上海自贸区各项政策的全方位准确解读:下篇是专家以随笔形式对上海自贸区内涵的阐发。《上海自贸区解读》附有国务院及上海市有关部门关于设立上海自贸区的各类文件汇编。本书是关于上海自由贸易区的专业性、性的解读之作。
第一次冲破统购统销的传统流通体制;第一次突破粮食凭证供应制度;第一次引进外资企业;第一次进行用工和工资制度改革;第一次实行工程招标;第一次拍卖土地使用权;第一次发行股票…… 1979年,邓小平说: “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要杀出一条血路来。” 1984年1月,邓小平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设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深圳,在这无数的第一次中,仅用短短20多年的时间,就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边陲小镇,发展为国际知名的现代化大城市,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一个空荫的奇迹。 特区姓“资”,还是姓社? 特区会不会成为“租界”和“殖民地”? 一位领导兼经济学家在深圳说:“我看,到孙子那一辈,也还不清外国人的债。” 一位副部级领导说:“我们把帝国主义赶走多久?你们又把他们请了回来
本书77万字,分实践、崛起、探索、创新、发展五个部分,通过当事人对往事的回忆,勾勒出温州民营经济发展的历程,揭示了其发展的内在动因和不可违背的经济规律,并启发读者对民营企业乃至整个中国经济发展的深层次思考。本书不王芳、袁芳烈等省、市领导的宏观回眸,也有自强不息的创业者的微观视角;不事业成功者的苦尽甘来,也有经营不善者的家道中落;不初次创业的艰辛,也有二次创业的机遇。全书文史资料“亲历、亲见、亲闻”的三亲性充分体现了政协文化的求实理念,其真实性也增强了它的可读性。
陕、甘、宁、青、新五省(区),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因其在自然、经济、社会、历史、文化等方面存在的内在关联性而成为一个有机的经济区域,其特殊的区位条件、经济结构、外部环境、发展路径等特性,决定了它是中国经济问题研究中必须给予高度关注的典型区域。 在近三十年的中国经济发展中,东部沿海地区可谓风头占尽,其增长速度之快、经济效率之好、利税贡献之丰、开放程度之高,无一不让人称道、令人企慕,甚至被外奉为同类区域发展的经典之作。然而,与东部地区相比,地处祖国边陲的西北区域发展则显得大为逊色。从经济结构看,西北多了些传统,少了些现代;从发展战略看,西北多了些含蓄,少了些张扬;从精神人气看,西北多了些厚重,少了些轻灵……这一切均导致在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话语权中,西北多了些沉默,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