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中西比较的视野,探索了中国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历史及当代演变,并以 制内市场 的总体框架来揭示中国的国家和市场的关系。本书提出, 制内市场 是一种在中国的漫长历史中不断演进的政治经济体制,在这种体制中,市场北非自主的、自我调节型的秩序,而是一个以国家为中心的秩序的组成部分,服从于国家治理的规制。具体体现为一个三层市场共存的等级制的结构:底层的自由市场经济,顶层的国家资本,以及介乎两者之间的政府机构和私营企业相互作用的中间地带。作者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全球化,中国国家、市场和社会之间的内部平衡不但关系中国自身未来的前景,也可能会对世界各地的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中国近代经济地理研究 丛书共七卷,分别有《港口 腹地与中国近代经济地理格局的变迁》《大港变迁:上海外贸埠际转运研究(1864-1930)》《看得见的手:地方政府与近代闽江流域经济变迁》《时局与地域: 全面抗战时期云南的经济开发与经济建设研究》《从城市发展到区域变迁:近代中国通商口岸体系对经济地理格局影响的研究》《龙头崛起:长江三角洲经济空间格局变迁研究(1843 1942)》《竞争与合作:近代通商口岸常关研究(1854 1931)》,丛书主要探讨了如全球化下近代中国经济地理的早期演化,作为区域经济中心城市的成长,区域经济的形成与发展,近代经济地理的形成与变迁等问题。
本书从中西比较的视野,探索了中国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历史及当代演变,并以“制内市场”的总体框架来揭示中国的国家和市场的关系。本书提出,“制内市场”是一种在中国的漫长历史中不断演进的政治经济体制,在这种体制中,市场并非自主的、自我调节型的秩序,而是一个以国家为中心的秩序的组成部分,服从于国家治理的规制。具体体现为一个三层市场共存的等级制的结构:底层的自由市场经济,顶层的国家资本,以及介乎两者之间的政府机构和私营企业相互作用的中间地带。作者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全球化,中国国家、市场和社会之间的内部平衡不但关系中国自身未来的前景,也可能会对世界各地的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本书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边疆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安全与发展研究中心组织陆地边疆9省区社科院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党校、海南省社会科学院相关科研机构的相关学者共同研讨撰写,数据翔实,分析得当,具有权威性、前沿性、实用性特点。
近20年来,上海以工业机构调整为主的产业结构实现了重大转变。这一转变是成功而艰难的。宏观层面,这是上海在大格局、大背景下的历史进程;于个人,则是一桩桩、一幕幕鲜活的故事,有迷茫、有奋斗、有牺牲,更有成就。2020年4月起, 上海转型发布 公众号专门开设了 专注20年转型实践,讲述20个更新故事 的系列访谈。通过采访这20年来上海产业转型与城市更新的亲历者们,追踪这些成功案例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展现那一代人的执着、智慧、勇气和担当。本书基于这20个故事,以访谈录为主体,配以相关图片资料,图文并茂地展现20年来的成功实践,通过亲历者的讲述和图片的展示,让读者身临其境地体会到在产业转型与城市更新道路上遇到的艰难险阻以及突破与创新。
????本书是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政府组织编制的,并且经过两市一省一部联合批准而形成的政府认可的法定性文件,是探索跨省域城镇群规划地位的法定性、创新城乡规划实施体制的首次尝试。作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个,也是目前*一个正式批复实施的跨省域区域性规划,本规划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进一步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进一步发挥城乡规划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提供了技术支撑和规划思路。本规划对于从事城镇规划和建设的人员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中国大运河发展报告(2019)》为中国大运河蓝皮书的第二本,全面分析中国大运河年度发展现状,深入探讨未来中国大运河发展趋势,为中国大运河沿线各省市发展建设提供有价值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对策,以更好地发挥研究机构的智库作用。全书分总报告,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篇,运河文化保护、研究篇,水利、航运、环境篇,经济发展篇,运河城镇篇,他山之石和附录八个部分。
《中国大运河发展报告(2020)》介绍评价国内外*研究成果,全面分析中国大运河年度发展现状,深入探讨未来中国大运河发展趋势,为中国大运河沿线各省市发展建设提供有价值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对策,更好地发挥研究机构的智库作用。 全书分总报告、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篇、运河文化保护和研究篇、水利和环境篇、经济社会发展篇、运河城镇篇、他山之石。总报告集中总结2018-2019年度中国大运河发展概况,归纳2018-2019年度中国大运河发展特点,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篇聚焦中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进展、问题与路径思考。运河文化保护和研究篇主要涉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河城市节事活动等。水利和环境篇涉及水利工程保护、传承利用、环境评估。经济社会发展篇涉及运河特色小镇建设、运河沿线规划、运河旅游开发等内容。运河城
粮食问题是农业的核心,也是三农问题的中心。山东是了解中国北方社会经济的一把钥匙。本书用大量*手档案文献资料和80余部县市资料,运用历史比较方法,从山东近四百年间粮食发展史及与河北、河南等邻省的比较中,对近代山东的粮食经济,对各时期的粮食制度、粮食征收、仓禀制度、粮食调拨、粮食运输、粮食销售、粮食加工等制度变迁、粮食生产与人口区位化关系以及粮食平衡和粮食安全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细致全面的研究,为历史学、农村学、经济史、社会学研究,提供大量系统精确的珍贵档案史料,对于认识近代中国经济与社会,特别是对未来粮食经济的发展和粮食安全,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2019年青海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是集综合性、原创性、前瞻性于一体的研究报告,它以青海省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和生态等各领域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研究内容,对青海经济社会发展进行综合分析和科学预测,力求全面、真实地反映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动态趋势。本书由青海省社会党校区域科学院组织长期从事青海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研究的专家学者撰写,力求为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提供高品质的智库服务,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理性参照,同时为各级党政部门、科研机构和高校、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等提供资讯参考。本书包括总报告、经济、社会、生态、丝丝路、藏区专题等六个篇目。
19世纪40年代通商口岸开放以前,广州是对欧美商人开放的中国港口。本书详述1784年美国独立战争之后至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签订这六十年间居住在广州的美国商人和传教士的生活。在华时,这些美国人与中国社会隔离居住,过着独身、奢逸的生活。当斯教授通过详细的研究,清晰地阐明了广州的整体商业环境和美国人的地位。他们许多人携巨资回国,在蓬勃发展的美国亦是声名显赫。本书对重要的美国商人、商号及其在广州和美国的活动着墨甚多,涉及到约200位1844年前曾侨居广州的美国人的事迹。本书尤其重视鸦片走私和中美之间的早期外交关系,是中美贸易史领域的佳作。
本书首先讨论了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的理论内涵,围绕发展规模和集聚度、城镇化水平、全球化发展、产业体系、交通基础设施、区域一体化的协调措施六个维度,通过与长三角城市群的对比分析,总结了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的禀赋条件、发展现状与个性特征。其次以联动协同作为主要理论视角,从城市群空间结构、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产业协同、创新协同、海洋经济、文化建设、与广东 一核一带一区 发展格局协同、以及粤港澳合作8大领域,进行了分门别类的专题研究,总结提炼出一批特征事实,分门别类提出了政策建议。 后,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了世界其他三大湾区的城市群发展经验,提出应在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基础上,通过优化湾区内各城市之间的竞合机制,加快各城市间深度协同融合,加快推动粤港澳大
本书为四川省统计局联合省内高校和科研机构, 围绕全省、重点区域、21个市州以及重点行业发展新动力,开展新常态下我省经济发展新动力近50个系列课题研究。共分为三卷,分别为产业篇、区域篇综合篇。其内容涵盖四川省的经济结构调整、环境与绩效、农村循环经济、科技创新、新型城镇化、创新驱动下的经济增长方式等。
《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报告(2021)》的主要内容即是盘点记录2020年丝路经济带建设的各项具体进展,并结合*的形势来分析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全书汇集了西北、西南地区社科院、大学和政府部门共20多位研究丝路经济带的学者专家的*研究成果,希望能为有关部门实际工作和这一领域的学术研究提供参考。 本书包括四部分内容:*部分为总报告,立足丝绸之路经济带全线建设,全面跟踪和反映了年度 五通 建设的现状和进展,并分析预测了未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趋势。第二部分为分报告,主要围绕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等经济领域的建设展开,汇集了关于丝路经济带能源合作、产业合作、投资合作、电子商务、贸易合作、开发性金融、设施互联、旅游合作、农业合作、文化交流、科技合作等专题报告。第三部分为国内合作篇,主要围绕西北五省区进行
本书以全面优化营商环境为主题,从对标国际*标准下的上海营商环境研究、高质量发展下上海营商环境指标体系构造研究、上海后街经济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研究、基于社会性别视角的上海营商环境优化研究等不同维度,深入探讨了上海营商环境的现状、问题与提升建议;聚集具体平台和行业,分析了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放大效应以及现阶段上海数字经济营商环境、上海民营企业创新能力和轻工业行业发展的问题。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浦东开放开发28周年,是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5周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浦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全力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勇当新时代全国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标杆。基于此,《2019浦东经济发展报告》以 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改革开放 为主题,分三篇、13个报告梳理、分析和展望浦东经济发展现状及未来。总报告篇从浦东经济发展及自贸试验区五周年建设两个维度进行研究。本报告认为,2018年浦东经济总体实现平衡增长,预计全年经济增长率约为8%。浦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特征渐趋显现,经济提质增效的基础不断稳固。报告还认为,自贸试验区推动浦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三个突出表现分别是陆家
刘友金编写的《中部地区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理 论与政策》是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研究报告的基 础上完善出版的。专*的前半部分,作者将中部地区 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置于全球产业链分工、后国际金融 危机、经济新常态等多重环境中,分析国际国内产业 转移态势,探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现实状况与潜在 规模,研究中部地区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承载能力、 承接方式、承接路径、承接效应以及空间布局等问题 ,揭示产业转移及其承接过程的基本规律。专*的后 半部分,作者针对中部地区的产业基础与现状,将承 接产业转移与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加快产业结构升级 、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机结 合起来,研究中部地区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基本路径 与引导政策、空间布局与协调政策、结构调整与优化 政策、综合配套与保障政策,为科
本书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布局和重大举措;从深圳肩负的战略使命出发,系统总结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实践进展与实施路径;从中央与地方的互动关系出发,展现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的实践创新与制度推广;从 全面深化改革 的视域出发,探寻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的深层逻辑,探讨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的运行机理,阐释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样本的理论意义。
新中国七十年,四川理论经济学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紧密联系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伟大实践、服务社会,又在实践中发展自身,经历了一个从成长到壮大的过程,经济学的创新发展主要围绕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发展、完善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这两大主题展开,逐渐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学在理论研究和政策探讨方面涌现出大量优秀成果,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不断增强。《四川理论经济学学科70年发展研究》一书根据时代背景、社会需求梳理了四川理论经济学在各个历史阶段的学术研究重点、学术研究成果、学术交流、学术领军人物、学术阵地、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情况等的发展脉络。
本书是 中原发展研究院智库丛书 之一。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是中国首个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它是以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国际机场附近的新郑综合保税区(即郑州航空港区)为核心的航空经济体和航空都市区,是郑州市朝着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国际化陆港城市、国际性的综合物流区、高端制造业基地和服务业基地方向发展的主要载体。 在国务院《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 2020)》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支持下,郑州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会成为郑州市经济发展的新板块和中原经济区的龙头。郑州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按照 一城五区 的规划,由核心区、主体区和带动辐射区三大部分组成。其配套设施为郑州新郑国际机场,郑州商品交易所等。 本书从航空枢纽就安设、高端制造业发展情况、现代服务业发展、口岸建设、航空都市建设、通用航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