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的农业:廉价肉品的真实代价》作者耗时两年多,实地访察全球各地的农业状况,结合大量科学数据,揭露现代集约化农业是如何在“养活全球人口”的美好愿景下,走上了一条损害动物福利、污染地球环境乃至危害人类自身的歧途: 动物们困在狭小的农场里,超极限地生产肉、蛋、奶,默默消耗了全球一半的抗生素,以致催生抗药性极强的超级细菌;全球1/3的谷物成了农场动物的饲料,却有大量穷人在忍饥挨饿;大型养殖场制造出巨量的排泄物和有毒气体,干净的水和空气成为其周围居民的奢求;发展中国家的农民为购买强效农药和转基因种子,举债甚至破产,终走上自杀一途…… 当前农业是否有更好的运作方式?通过的数据与生动的实地调查报告,《失控的农业:廉价肉品的真实代价》以求实的科学精神和动情的人文关怀,向我们敲响了警钟
《产业漂移:世界制造业和中心市场的地理大迁移》研究世界范围产业结构的变动和产业结构在地理上的转移或漂移,集中关注制造业的转移。本书详细记录了自英国工业革命至中国改革开放数百年中制造业在全球范围转移的历史,分析了制造业转移的原因和作用机制,进而对未来世界制造业的转移路径做出了展望。
《告别饥饿:一部尘封十八年的书稿》是一部中国记者的《西行漫记》。为能了解农村真实情况,他们跨越四省(自治区)39个县,跋山涉水,走村串户,历时半年,行程万里。这次采访在中国新闻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书中那深沉的话题,渗透着他们对事业的忠诚,蕴涵着他们对改革的希望。一部全景式展现西北黄土高原农村社会历史的纪实著作。它告诉历史,也告诉我们的子孙后代: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为了摆脱贫穷和落后,为了追求理想中的幸福,中国人民曾经走过怎样曲折的艰难道路,曾经承受多么巨大的民族磨难。 一部20世纪80年代的新华社中青年记者根据采访笔记写成的书籍,其中大部分内容曾写成“内参”,对党中央推进农村改革起过重要作用。它尘封18年后第一次公开出版,充分反映出恢复和坚持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和艰难。
欧洲人费尽心机设置连环陷阱,目的何在?国有矿企坐拥巨资,为何望“矿”兴叹?铁矿石谈判是“分庭抗争”还是“利益合谋”,“内鬼”利益藏身何处? 英美WTO起诉中国稀土,怀揣怎样底牌? 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如何泄露天机? 日本举国越洋屯田,意欲何为? 《资源角逐:世界资源版图争夺战》作者以其亲身经历和见闻,讲述和剖析了围绕中国资源角逐的一场场阴谋、算计和角力。作者凭借广博的学识和多年的投资经历,全面透析了各国争夺资源版图的核心策略和手段,将许多不为人知的幕后故事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甘开全著的《大疆汪滔:让中国制造飞得更高》将带你进入汪滔的创业影像,向你展示魅力无穷的无人机世界。本书从梦之初、做品位、有核心、新商战、市场观、聚人才、成功路等七个方面,综合解读汪滔的创业故事与其问鼎无人机市场霸主的经营门道。
《从合作化到公社化:中国农村的集体化时代》不是一部史学家的著作,却以大量翔实有据的史料,严谨缜密的逻辑,朴素平实的语言,准确忠实地记录了中国当代农村社会、经济变革最为剧烈、深刻,亿万农民的命运跌宕起伏,英雄豪气和悲壮情怀交织的这段历史; 这是一部非同寻常的历史著作,它生动地讲述着一个个曲折回环、令人一唱三叹的昨日故事。再现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的前辈人物,以这些故事的演变、人物命运的起伏向我们展现这段风云激荡、波澜壮阔的历史; 这是一段不能忘怀的历史。了解这段历史,才能知道我们经历了怎样的曲折,才能真正明了中国为什么要进行改革;了解这段历史,才能更深刻地理解什么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才能更自觉地投身改革大业,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站立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回顾中国社会经济史学所走过的艰辛而曲折的道路,不能不对我们的前辈们及同仁们的不懈探索与努力坚持致以崇高的敬意。正是有了这么一代又一代人的薪火相传,中国的社会经济史学才能冲破艰难困境,逐渐步入了一个比较繁荣的时期。时至今日,中国的社会经济史学,已经形成了两大居于主流地位的学术流派,这就是以吴承明教授为代表人物的“新经济史学派”,以及以傅衣凌教授为奠基人的中国社会经济史学派,也称为“新社会史学派”。前者注重于经济学理论的探索,并且将其运用于中国经济历史发展规律的考察,从中寻求中国传统社会自身蕴藏着众多的向近代化转型的能动的积极因素;而后者则特别注重从社会史的角度研究经济史,在复杂的历史网络中研究二者的互动关系,注重深化地域性的细部考察和比较研究,从特殊的
创新土地使用制度,发挥出土地领引其它要素聚集的基础性作用,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基础性任务。《乡村振兴与土地使用制度创新/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研究》由综合分析篇、实践探索篇、对策建议篇三部分组成,分别在理论上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及其对土地使用制度创新的需求,对地方以土地使用制度创新促乡村振兴的成功经验进行了总结,提出推进土地使用制度创新的一系列对策建议。
《中国楼宇经济发展报告(2018)/中国楼宇经济蓝皮书》——以“楼宇经济: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基于对30个城市的75个城区楼宇经济发展现状的分析总结,作出楼宇经济迈入从“一枝独秀”到“春色满园”、从“素描绘图”到“工笔细画”、从“建筑盆景”到“产业风景”的高质量发展新时代的判断。通过对楼宇经济为城市发展带来“雁阵效应”、“羊群效应”、“鲇鱼效应”,构筑起产业“集聚地”、要素“集中地”、人才“集散地”,从而城市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系统分析,指出“2019,是中国楼宇经济发展史上的‘里程碑’‘风向标’‘分水岭’之年”,进而提出“2019,开启中国楼宇经济发展史上的‘新纪元’”的观点。针对当前楼宇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六大问题”,提出要依循创新为要、生态为先、以人为本、人才为大、场景
现今旅游者们所看的江南市镇,恬淡宁静,殊不知,它们过去是充满活力的工商业中心,时代潮流,带动历史变革。它们不仅需要您的瞩目,更需要人们对历史的尊重。 本书在文献考证与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采取宏观考察与微观剖析相结合的论述方式,对明清至民国时期经济最活跃的江南地区,即长江三角洲的苏、松、杭、嘉、湖五府的四十多个典型市镇,进行全方位研究和学术前沿课题探讨。书中不仅系统展现江南市镇的分布格局、经济结构、文化传统和社会风尚,而且对这些市镇曾经时代潮流、带动传统社会变革的深刻原因作出了独到的解析。书中还提供了这样的信息: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南浔、周庄、同里、乌镇、西塘、角直、七宝、朱家角等江南古镇,现今在备受瞩目的同时更需要人们对历史的尊重。
《中国高速公路服务区发展报告(1988-2013)》全面回顾总结了高速公路服务区25年发展的重大成就,展示了服务区管理和经营创新的丰硕成果,同时对全国25个省市区高速公路服务区的运营数据和专题报告进行了系统地梳理和分析,提出了一些有价值可复制可推广的建议,对指导服务区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中国确立市场经济20多年来,众多经济发展痼疾就在于市场仍然无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房地产就是的例证一一城乡土地二元、供求体系畸形、行政干预严重……让市场来做决定,从市场化的思路去考虑问题,无疑是建立这个行业长效发展机制的根基。《园区中国:中国产业地产发展之路》这本关于中国园区的书,从蛇口工业园这样的源头追踪中国产业地产的脉络,虽然无法尽述中国幅员辽阔的各区域产业发展状态,不过,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我们截取的每一个片段,都是中国产业地产、鲜的切片。
《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报告(2007-2016)》总结了2007-2016年10年来全国农民合作社的整体发展情况,推荐了十年来值得阅读的农民合作社研究论著,记录了十年来农民合作社大事记,介绍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十年来农民合作社发展取得的成效和政策举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