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兆丰博士的这本书对中国经济具有重大的价值。简单地说,它指出了美式(更大程度上是欧式)反垄断法的种种圈套和谬误,而许多国家正在生搬硬套这种反垄断法。只要读完这本著作,你就会奇怪在经济科学当道的年代竟然还有如此错漏百出的东西,而且还会惊叹其它国家竟然还会对这趟混水趋之若骛。 兆丰的项工作,就是阐释为什么一系列的现象——诸如企业扩大规模、锁定转售价格、企业纵向整合、低于成本定价、价格歧视和多种类型的合并——其实都是促进竞争和有益经济的行为。不幸的是,用来解释这些好处的这些强有力的经济逻辑,以前并不总是被人理解。美国的反垄断法始于1890年,但兆丰所介绍的这些令人折服的解释,许多是到了20世纪后半叶才逐渐在经济学研究中成形的;而尽管美国的法院在过去这些年里已经开始重塑反垄断法,以求体现
《法律经济学译丛·法律经济学的原理与方法:规范推理的基础工具》旨在向那些渴望运用经济分析方法和数学技巧的读者提供技术方面的指引,同时就其中蕴含的哲学原理作出结构性阐释。《法律经济学译丛·法律经济学的原理与方法:规范推理的基础工具》对经济学分析与道德哲学、政治理论、平等主义以及其他方法论等法律经济学原理进行了整体介绍,同时描述了法律经济学研究方法的细节,例如模型构建、衍生工具、微分方程、统计检验以及计算机程序运用等。总之,这是一部非常实用的著作。
经过努力,《 释义》(以下简称《释义》)终于和大家见面了。《条例》是2000年《海关法》实施以来海关行政处罚工作经验的总结,凝聚了全体海关工作人员的智慧,认真学习和领会《条例》的原则和各项规定,是正确执行和实施的关键。修订小组的同志们根据立法原意,结合海关执法实践,编写了这本《释义》,详细介绍了《条例》的制定背景、条文内涵、适用条件和执行中应当注意的问题等,我们相信,本书对于大家学习、理解、掌握和正确实施《条例》会有所裨益。 本书仅作为海关工作人员学习的参考,具体执法应当以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为准。
本书从人性角度解读经济法,试图从法与人性的关系中找到经济法新的理论支撑,分别从经济法的人性基础、比例原则司法适用的困境以及解决方法等角度,阐释了人性经济法的基本理论。本书论据翔实、说理充分,为经济法研究开辟了新的路径。
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各主要国家都大量运用经济法的手段来应对危机,从而使经济法的理论和制度更加受到重视。我国近年来正在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保障社会公平,由此也使经济法的理论和制度得到了丰富和完善。在上述背景下,需要对《经济法学》(2008年版)作出修订。《经济法学》(第五版)体现了2008年以来我国为应对金融危机而在经济法制度方面作出的改进,特别是在财税法、金融法、竞争法等领域所进行的制度调整;同时,也结合经济法的理论发展,对经济法总论部分进行了适度微调,以更好地反映经济法理论和制度的发展。此外,《经济法学》(第五版)作者(张守文)还对全书文字进行了校订,以使相关表述更加精准、信达。尽管如此,仍可能存在诸多缺失,尚待方家雅正。
《经济法(民商法)(4版)》了适用于财经管理专业的经济法教材的体系结构,在《民法通则》规定的基础上对一些单行经济法规作了深入浅出的阐述,在经济法学的教学与研究中独树一帜,受到大学财经管理专业师生及广大经济工作者的广泛欢迎。自上世纪80年代出版以来,《经济法(民商法)(4版)》至今已有十多个版本面世.累计发行量达二百多万册,在海内外产生较大影响。
《银行业法制年度报告》是系统介绍和评价每一年度我国及国际银行业法律建设发展成果、研究和探讨银行业有关重要法律问题的专业出版物,每年出版一卷。本书是第二卷,即2005年卷。 2005年,我国及国际银行业法制建设取得了许多新的发展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从我国银行业立法和司法层面上来看,《公司法》和《证券法》的修订,进一步完善了银行业法律体系,为银行业深化改革和健康发展提供了更加健全的法律准则和法律保障,使银行业法制建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第二,从国际银行业法制建设来看,国际性的监管指引、国际组织的规范性文件以及金融 法制较为发达国家的银行业法律建设又有新的发展。 第三,从我国银行业法制学术研究成果来看,有关专家、学者从不同的问题和角度出发,对改进我国银行业法制建设建言献策
《中小企业上市律师指南》从上市中来,到上市中去,由律师实务界人士编著,专业人士,内容集中于中小企业上市的操作问题,论述紧扣实际、具体准确,案例生动全面、评析精到,法规收录全面、查阅方便,其中中小企业板120家上市公司小档案和上市对中小企业的利弊(六大利、六大弊)分析尤为独到,是一本非常实用的中小企业上市工具书。
本丛书的写作聚焦于法律制度问题,但不限于法学领域,也充分研究了相关领域的问题,涉及环境科学、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等领域中的内容。择要而言,本丛书一方面关注在应对气候变化、实施经济发展与碳“脱钩”的低碳化转型中,传统法律制度遭遇的危机、应如何适应与调整的问题。另一方面,本丛书注重于探索如何以全新的法治理念、创新的机制和手段,来促进和保障低碳经济的发展,并使法律制度成为这一绿色化经济转型中的最为积极有效的推动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