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这个令人疲惫万分、充满不确定的世界中,我们还能获得幸福吗? 没有任何一个大哲学家,像罗素一样深切地关注个体的幸福,并做出过如此深刻全面的论述,真正地改变我们的生活。 伯特兰 罗素是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的思想多姿多彩,睿智深刻,有着强烈的现实人文关怀,和历久弥新的人生洞察。罗素的作品蔚为大观,篇幅恢弘,本书精选他对自由和幸福、教育、伦理道德、东西方文化差异四个方面的精彩论述,以回应当下人们亟需解惑的问题。 阅读本书,你会惊讶地发现,我们当下正在思考或困扰其中的人生与社会问题,无不被他在近一百年前清晰有力地思考过,并坦率地给出了切身实用的答案。罗素曾说, 美好的人生是由爱所激励、由知识所引导的人生。 而他自己的作品正是这句话的绝佳体现 充满了对人生的
《苏格拉底的申辩(柏拉图注疏集修订版)》讲述了:苏格拉底说出了他那句千古传诵的名言:“我去死,你们去生。我们所去的哪个 好,谁也不知道,除非是神。”……苏格拉底的根据和理由的一个巨大力量就体现在,哪怕在 作出决定之后,他还是在谦卑地告诉自己和雅典人,生与死究竟哪个 好,知道的仍然只有神。苏格拉底不会作出任何结论,他在这个重大问题上,向他的神献出了 虔诚的哲学祭品,也留给了雅典人一个永远思考不尽的哲学问题。
约翰 密尔(1806 1873)主要著作有:《逻辑学体系》(1843,1905年严复译作《穆勒名学》),《政治经济学原理》(1848),《论自由》(1859,1903年严复译作《群己权界论》),《代议制政府》(1861),《功利主义》(1863)。 本次影印On Liberty和Utilitarianism二书,版本为 人人丛书 (Everyman s Library)1972年版。
《物性论》是卢克莱修的哲学长诗,于 1473 年整理出版。全书依据德谟克利特开创的原子唯物论,以大量事例阐明了伊壁鸠鲁的学说,批判了灵魂不死和灵魂轮回说及神创论,将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贯彻于自然、社会和思维领域,在与唯心主义学说的斗争中丰富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物性论》一书对研究原子唯物主义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并对以后唯物主义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03年,第尔斯(Hermann Diels,1848 1922)出版《前苏格拉底哲学家残篇》,后经修订增补,在其生前于1906年、1912年、1922年出版第二、三、四版。其学生克兰茨(Walther Kranz,1884 1960)在1934年、1952年分别出版了第五版和第六版。 1948年,英国学者弗里曼(Kathleen Freeman,1897 1959),将1934年第五版中的残篇翻译为英文,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本次影印即依此版本。
这是一部探讨阿育吠陀医学体系及其哲学思想的学术著作,收入 瑜伽文库 正念 系列。阿育吠陀,是印度传统医学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全球三大传统医学体系之一,它蕴含着深厚的医学知识和智慧以及深刻的哲学思想。本书依托《遮罗迦本集》《妙闻本集》《八支心要集》三大医典,追溯了阿育吠陀医学思想的起源,阐述了其疾病观与治疗观,并进一步揭示其哲学 人体与宇宙和谐统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
《培根论说文集》(Bacon's Essays)最初出版于1597年,以后逐渐增补篇幅,到1625年即培根去世前一年进行了较大的增订,推出新的全集共58篇。本次影印的版本为 人人丛书 (Everyman s Library)1946年版。
卢卡奇一生的主要著作有《心灵与形式》、《小说理论》、《历史和阶级意识》、《青年黑格尔》、《理性的毁灭》、《审美特性》和《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他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的著作,就是《历史和阶级意识》与《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因而,本书所选内容,大部分出自这两本著作。 卢卡奇的学术经历表明他曾经接受过很多不同的甚至对立的思想的影响。用他自己的话说,他的思想和理论成果是“高度矛盾的理论混合物”。但对于社会主义思想史而言,卢卡奇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基础——哲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对历史辩证法的解释、对阶级意识的强调,对劳动在人类历史活动中意义的揭示、对观念与意识形态的重视,对整体性方法论的独特应用,都应该说是理论创新的尝试和探索。
本书是一部古希腊罗马哲学专业的论文集,主题为 欲望与快乐 希腊哲人论情感与好生活 ,集中在古希腊的非理性研究,包括对情感、欲望,怀疑等方面的理论研究。本书收录国内外著名学者和青年专家关于古希腊罗马时期,尤其是伊壁鸠鲁主义、柏拉图主义、欲望、情感与快乐生活等主题的原创作品和译文,有利于在中文世界推动该领域的深入研究。本书内容包含11篇论文,集中在柏拉图研究中与非理性,特别是欲望和快乐生活,大多为该领域的著名学者所写的代表性论文,从各个角度展开柏拉图和柏拉图主义如何看待非理性的作用。
德谟斯提尼作为法庭演说的楷模,其演说的《金冠辞》一向被视为古希腊演讲辞的*代表作。这次演讲发生在公元前336年,雅典政客克忒西丰提议向德谟斯提尼授予金冠,以表彰其杰出贡献。德谟斯提尼的政敌埃斯基涅斯即以 提案违宪 起诉克忒西丰,实际上是要对德谟斯提尼的政治生涯进行总结。德谟斯提尼以《金冠辞》为克忒西丰辩护,其实也是为自身辩护,*终获得金冠。而未获得五分之一必要票数的埃斯基涅斯不得不离开雅典。 除了《金冠辞》,本书还收入德谟斯提尼作品第19号《为奉使无状事》。公元前347 前346年,雅典与马其顿达成和约。埃斯基涅斯与德谟斯提尼均参与谈判过程,且两次同出使马其顿。第二次出使之后,德谟斯提尼与埃斯基涅斯决裂。在使团成员卸职接受审查时,德谟斯提尼指控埃斯基涅斯出卖国家利益。*终埃斯基涅斯以三十票差
本书首先构拟了五个对话短剧,分别揭示了“勇敢”“建筑”“忠诚”“转变”和“学习”这些词如何令思想的转变发生,让根本的、存在性的真理显现。随后,作者指出,哲学惊奇,它的 层次一直被称作形而上学,也是一种转化,这种转化以柏拉图的理型为中心,是我们思想的根本跃升,它将日常思考转化到 日常思考。形而上学惊奇的主题是存在之实(being real),即我们自身的实在。去转变就是去使我们的存在之实成为真理,惊奇是这一转变的本质,而哲学真理是被强烈地转变了的实在。作者认为,在这种转变之中有强力(violence)的作用,为了让形上思维转变我们,必须要有强力,它将存在之实(在)转变为为实(在)的真理,而我们既是被强力冲击的又是施加强力者。为了能施加此种强力,真理被刻画为重要的,发生的,使能的,揭示的,要求的。接下来,
《西方哲学通史》一书,作者用深入浅出的语言,讲述了自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时期至19世纪中叶西方经典哲学的生平事迹,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奥古斯丁、托马斯 阿奎那、培根、洛克、笛卡尔、康德、黑格尔、尼采、叔本华、维特根斯坦、胡塞尔、海德格尔、萨特等,并对他们影响世界的哲学体系和重要的思想成就做了通俗幽默而清晰的讲解。有哲学家家的故事,又有各种哲学思想观点。让读者在读故事中就能轻松厘清西方哲学的发展脉络,了解各种哲学大家的观点,堪为通俗易懂的哲学入门普及读物。
马基亚维利(1469 1527)的《君主论》在其生前没有公开发表,1532年才出版。本次影印的是意大利学者马里奥特(W.K.Marriott,1847 1923)的英译本,版本为 人人丛书 (Everyman s Library)1960年版。
由海因兹 基姆勒*的《非洲哲学--跨文化视域 的研究》概览式地介绍了非洲大陆撒哈拉沙漠以南地 区哲学的方方面面,包括在反殖民化和独立斗争中形 成的政治哲学、以部落和民族为基础的部族哲学、在 当代非洲大学里的哲学研究状况、植根于非洲宗教和 文化传统的智者哲学、非洲哲学与世界哲学的紧密联 动、中北美地区非裔移民的哲学以及跨文化哲学视域 对于非洲哲学的意义,提及了各个领域内的主要人物 、代表性*作、核心论题和历史进程。这部导论式的 *作是我们全面了解非洲哲学历史与现状的一条捷径 。
《印度近代瑜伽之光 辨喜的生平、思想与影响》是国内少数研究辨喜生平、思想与影响的专著。作者从三个维度即宇宙、神和人,介绍辨喜的哲学思想及其立论的根本依据,以及所做的瑜伽实践。是一本了解近代印度哲学思想与瑜伽文化的读物。